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临床研究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9140207 上传时间:2018-05-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临床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临床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临床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临床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临床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临床研究(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 孕临床研究【摘要】 目的观察中药人工周期克罗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51 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人工周期克罗米芬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简称治疗组)和克罗米芬西药对照组(简称对照组)两组,治疗 1 个疗程后,通过内分泌激素测定、B 超检查、基础体温测定、临床症状、是否妊娠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 93.3 %,对照组 76.2 %,两组比较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中药人工周期克罗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疗效肯定,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不孕 中西医结合 中药人工周期 克罗米芬笔者在广州中医药

2、大学祈福医院工作期间,选择 2002 年 6 月至 2006 年 12 月期间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的门诊患者 51 例,经临床对比分析,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现整理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51 例患者均以不孕症就诊,经过全身检查,询问病史及月经生育史,进行基础体温测定、输卵管通液或造影、B 超等检查,依据诊断标准和排除标准而确诊,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简称治疗组)30 例和克罗米芬西药对照组(简称对照组)21 例。其中治疗组年龄 2135 岁,平均(27.332.81)岁;原发性不孕 16 例,继发2性不孕 14 例;不孕年限 26 年,平均(3.921.

3、7)年;月经稀发 19 例,闭经 11 例,月经量少 15 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2 例。对照组年龄 2235 岁,平均(26.972.43)岁;原发性不孕 14 例,继发性不孕 7 例;不孕年限 27 年,平均(3.671.59)年;月经稀发 14 例,闭经 7 例,月经量少 13 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2 例(注:部分病例同时具有两种或以上症状)。两组基础体温均为单相,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 诊断标准闭经或月经稀发、过少;夫妻同居,且性生活正常,不孕1 年;血清 LH 值升高,血促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LH/FSH)2,睾酮水平升高;B 超检查

4、:单侧卵巢见多个卵泡,卵泡直径8 mm,双侧卵巢均匀性增大,包膜回声增强;妇检:双侧卵巢增大,或虽无增大但有胀韧感;基础体温单相1。1.3 纳入标准要求研究病例治疗前 3 个月未使用过影响激素测定的药物;年龄 2135 岁。1.4 排除标准有其他内分泌如肾上腺、垂体及甲状腺等疾病;有其他不孕原因(如先天性生理缺陷或畸形、输卵管阻塞、免疫因素、炎症、子宫内膜异位、子宫肌腺症、子宫肌瘤及男方不孕等);年龄35 岁或21 岁。2 治疗方法及检测指标321 治疗方法治疗组月经稀发者于月经第 5 d 或闭经者经黄体酮针撤药性出血第 5 d 开始,每天服用克罗米芬 50100 mg,连用 5 d。中药按人

5、工周期 4 期服用。(1)月经期以活血调经为主。方选四物汤或桃红四物汤(用于兼血瘀之经少有块者)加益母草 10 g、香附 10 g。方法:月经稀发者于月经第 1 d,或闭经者经黄体酮针撤药性出血第 1 d 开始服用,共 3 d。(2)卵泡期以补肾滋阴为主。方选促卵泡成熟汤(自拟)。组成:熟地黄 15 g、当归 10 g、川芎 9 g、白芍 10 g、山茱萸 12 g、枸杞子 15 g、香附 10 g、巴戟天 10 g、山药 15 g、牡丹皮 10 g、肉桂 3 g、制附子 3 g、甘草 6 g。肾阴虚严重者去肉桂、附子。方法:经净第 2 d 起服。(3)排卵期以补肾通络活血为主。方选促排卵汤(

6、自拟)。组成:生地黄 10 g、当归 10 g、川芎 10 g、赤芍 10 g、菟丝子 15 g、皂角刺 15 g、淫羊藿 15 g、制鳖甲 15 g、莪术 10 g、桃仁 10 g、丹参 15 g 、甘草6 g、茯苓 15 g。方法:B 超示卵泡直径达 18 mm 左右即开始服用,B 超提示已排卵停药。(4)经前期以补肾温阳为主。方选促黄体汤(自拟)。组成:熟地黄 15 g、白芍10 g、菟丝子 30 g、川续断 15 g、山药 15 g、桑寄生 10 g、丹参 10 g、甘草 6 g。方法:B 超提示已排卵起服,共 7 d。加减(月经期除外):(1)见血瘀症状者,酌加牡丹皮、延胡索、红花等

7、;(2)见雄激素、PRL 升高等肝郁症状者,酌加白术、青皮等;(3)兼见痰湿症状者,酌加半夏、神曲、枳壳等;(4)卵巢多囊样变酌加贝母、昆布等;(5)卵巢较正常增大 13 倍,酌加软坚散结之昆布、夏枯草等。临床在补肾基础上,临证依具体情况加减。加减药物选择 13 味。对照组月经稀发者于月经第 5 d,或闭经者经黄体酮针撤药性出血第 5 d 开始,每天服用克罗米芬 50100 mg,连用 5 d。若无排卵或妊娠,则如法开始下一周期4的治疗。两组疗程均为 3 月。22 检测指标(1)内分泌激素测定(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内分泌激素包括 FSH(促黄体生成素)、LH(卵巢刺激素)、T(睾酮)、PRL

8、(催乳素)、E2(雌二醇)。治疗前 1 月,月经稀发者于月经周期的第 15 d,闭经者超声检查没有优势卵泡,上午 9 点至 11 点抽取静脉血检测,于促排卵治疗 3 月后的第 1 月,在相同时间进行复查。(2)B 超检查。治疗前 1 月、治疗第 1 月至第 3 月,于月经周期的第 8 d 或第 10 d 开始监测。检查双卵巢大小、卵泡数、优势卵泡的数目和直径。(3)基础体温测定。于治疗前 1 月、治疗第 1 月至第 3 月每天测定。(4)临床症状。妊娠情况、月经周期及经量改善情况。3 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2 检验,计量资料用 t 检验。 4 治疗结果41 疗效评判标准参照 2001 年新编中

9、医妇科学及 2003 年广东省常见病基本诊疗规范中“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的疗效标准制定。治愈:治疗后妊娠。有效:虽未受孕,但与本病有关的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等有所改善,月经周期基本规律,经量正常,B 超见卵泡发育良好并有排卵,性激素水平改善,LH/FSH2,雄激素水平下降,基础体温呈双相。无效:未受孕,症状无改善,B 超监测无排卵,基础体温呈单相,实验室5检查性激素 LH/FSH2,LH、雄激素水平无明显变化。4.2 结果421 临床疗效比较见表 1。 表 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422 性激素水平比较见表 2。治疗组 11 例妊娠,有 19 例进行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

10、对比;对照组 5 例妊娠,16 例进行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对比。两组治疗前各内分泌激素比较无统计意义(P0.05),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后各内分泌激素相比均有统计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对性激素水平的作用优于对照组。423 排卵率及妊娠率比较见表 3。两组周期排卵率比较有统计意义(P0.05);妊娠率比较无统计意义(P0.05)。表 2 治疗前后两组(未妊娠者)内分泌激素水平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P0.05 表 3 治疗后两组排卵率及妊娠率对比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5 讨论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具有其复杂性和难治性,是至今研究不孕症的难点,临床属

11、难治性疾病范畴。本研究采用人工周期 4 期调整法,月经期活血调经,促使正常行经, “瘀血不去,6新血不得归经”, “淤阻胞宫,两精不能结合成孕”, 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患者因长期单一的雌激素刺激,往往会出现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活血化瘀法能改善子宫内膜的营养条件,加速陈旧子宫内膜的脱落,从而为孕育创造良好条件,用四物汤寓意在“通”;卵泡期滋肾养血以促卵泡发育,促卵泡成熟汤从右归丸加减而来,寓意温补肾阳。有学者2研究表明中药排卵汤可明显诱发难治性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排卵,联合克罗米芬是治疗难治性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的有效方法之一;排卵期当温经助阳,活血行气,据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患者在此期卵巢及卵泡

12、的病理生理特点,多加用软坚、化瘀、破癥之品,促进成熟的卵泡破裂排出;经前期温肾暖宫以助阳长,此期之促黄体汤,从寿胎丸加减而来,促黄体成熟并维持黄体功能,为孕育或下次月经来潮创造条件。中药人工周期模仿女性月经周期的生理改变,以补“肾”为治疗的基本法则,于不同生理阶段选用不同的方药。中医肾气、天癸、冲任、胞宫之间的关系,相当于现代医学垂体、卵巢、子宫的相互制约关系,主要是调整肾气、天癸、冲任、胞宫的功能,达到调整“肾天癸冲任胞宫”之间机转的平衡,促使卵巢卵泡成熟并进行排卵,从而恢复正常月经以致孕育,是中医辨证论治的体现。与克罗米芬合用,取长补短,取其促排卵的作用,同时弥补其低排卵率及偶有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等副作用的问题。本研究表明,中药人工周期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中,对调整月经周期、促排卵、改善内分泌环境(增加 FSH 值,降低 LH 基值,调整LH/FSH 比值,降低雄激素水平和提高雌激素水平)、改善临床症状、提高妊娠率等方面的确存在明显优势,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7【参考文献】1乐杰妇产科学M第 6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43-346.2黄燕冰,顾正田.排卵汤联合克罗米芬诱发难治性多囊卵巢综合征排卵的临床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04,20(8):95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医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