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试题及答案12.创新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05919 上传时间:2017-08-1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学原理试题及答案12.创新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管理学原理试题及答案12.创新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管理学原理试题及答案12.创新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管理学原理试题及答案12.创新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管理学原理试题及答案12.创新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学原理试题及答案12.创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学原理试题及答案12.创新(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二章 创新第一部分管理的创新职能一、填充题1、维持和创新是管理的本质内容,有效的管理在于_与_的组合。2、从创新的规模以及创新对系统的影响程度来考察,可将其分为_和_。3、从创新与环境的关系来分析,可将其分为_与_。4、从创新发生的时期来看,可将其分为_和_。5、从创新的组织程度上看,可分为_与_。6、鉴于创新的重要性和创新结果的_,有效的管理要求有组织地进行创新。7、由于一定的技术都是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和利用这些载体的方法来体现的,因此企业的技术创新主要表现在_、_以及_。8、成功的创新要经历_、_、_、_几个阶段的努力。9、要素组合方法创新包括_和_的时空组织两个方面。10、要素创新包

2、括_与_两方面。11、_是决定企业其他制度的根本性制度,它规定着企业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对企业的权利、利益和责任。二、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管理的“维持职能”的是_。 ( )A组织B创新C控制D领导2、创新与维持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_。 ( )A维持是创新基础上的发展B创新是维持的逻辑延续C维持是为了实现创新的成果D创新则视为更高层次的维持提供依托和框架3、产品创新_。 ( )A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核心内容B受制于技术创新的其他方面C影响其他技术创新效果的发挥D往往要求企业利用新的机器设备和新的工艺方法4、经营制度确定了_。 ( )A谁是经营者,谁来阻止企业生产资料的占有权、使用权和处置权的行驶B

3、谁来确定企业的生产方向、生产内容、生产形式C谁来保证企业生产资料的完整性及其增值D谁来向企业生产资料的所有者负责以及负何种责任5、产权制度、经营制度、管理制度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_。 ( )A一般来说,一定的经营制度决定相应的产权制度B在产权制度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绝提的经营方式可以不断进行调整C在经营制度不变时,具体的管理规则和方法也可以不断改进D管理制度的改进一旦发展到一定程度,则会要求经营制度作相应的调整6、就系统的外部说,有可能成为创新契机的变化主要有_。 ( )A技术的变化B人口的变化C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D文化与价值观念的转变7、关于机构说法正确的是_。 ( )A它主要涉及管理劳动的横向

4、分工的问题B它与不同层次的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有关C它主要涉及管理劳动的纵向分工问题,即所谓的集权和分权问题D组织结构完全相同,但机构之间的关系不一样,也会形成不同的结构形式8、下列属于环境创新的是_。 ( )A通过企业的公关活动,影响社区政府政策的制定B通过企业的技术创新,影响社会技术进步的方向C通过组织创新,提高管理劳动的效率D、通过市场创新去引导消费,创造需求9、关于市场创新正确的是_。 ( )A它主要是指通过企业的活动区引导消费,创造需求B新产品的开发是企业创造市场需求的唯一途径C市场创新包括通过市场的物理转移,揭示产品新的使用价值,来寻找新用户D市场创新包括通过广告宣传等促销工作,影响

5、人们对某种消费行为的社会评价来增加产品销量三、简答题1、为什么说“维持和创新是管理的本质内容,有效的管理在于适度的维持与适度的创新的组合”?2、创新与维持对系统存在的作用是什么?3、创新与维持有什么样的关系?4、从创新的规模以及创新对系统的影响程度来考察,可将其分为哪些类型?5、从创新与环境的关系来分析,可将其分为哪些类型?四、问答题1、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是什么?2、制度创新包括哪些内容?3、简述创新的过程。4、企业如何进行新活动的组织?答案:一、1、适度的维持、适度的创新2、局部创新、整体创新3、消极防御型创新、积极攻击性创新4、系统初建期的创新、运行中的创新5、自发创新、有组织的创新6、不

6、确定性(或风险性)7、要素创新、要素组合方法的创新、产品的创新8、寻找机会、提出构思、迅速行动、忍耐坚持9、生产工艺、生产过程10、材料设备创新、手段创新11、产权制度二、1、B 2、CD 3、ABCD 4、ABCD 5、BCD6、ABCD 7、BCD 8、ABD 9、ACD三、1、从逻辑顺序上来考察,在特定时期内对某一社会经济系统(组织)的管理工作可以概述为:设计系统的目标、结构和运行规划,启动并监视系统的运行,使之符合预定的规则操作;分析系统运行中的变化,进行局部或全局的调整,使系统不断呈现新的状态。显然,概述后管理内容的核心就是:维持与创新。任何组织系统的任何管理工作五不包含在“维持”或

7、“创新”中。维持和创新是管理的本质内容,有效的管理在于适度的维持与适度的创新的组合。2、 (1)维持是保证系统活动顺利进行的基本手段,也是系统中大部分管理人员,特别是中层和基层的管理人员要花大部分精力从事的工作。管理的维持职能便是要严格地按照预定的规划来监视和修正系统的运行,尽力避免各子系统之间的摩擦,或减少因摩擦而产生的结构内耗,以保持系统的有序性。(2)任何社会系统都要及时根据内外变化的要求,适时进行局部或全局的调整,这种为适应系统内外变化而进行的局部和全局的调整,便是管理的创新智能。(3)系统的生命力取决于社会对系统贡献的需要程度和系统本身的贡献能力;而系统的贡献能力又取决于系统从社会中

8、获取资源的能力。系统不断改变或调整取得和组合资源的方式、方向和结果,向社会提供新的贡献,这正是创新的主要内涵和作用。3、维持与创新作为管理的两个基本职能,对系统的生存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他们是相互联系、不可或缺的。创新是维持基础上的发展,而维持则是创新的逻辑延续;维持是为了实现创新的成果,而创新则是为更高层次的维持提供依托和框架。任何管理工作,都应围绕着系统运转的维持和创新而展开,卓越的管理是实现维持与创新最优组合的管理。4、从创新的规模以及创新对系统的影响程度来考虑,可将其分为局部创新和整体创新。局部创新是指在系统性质和目标不变的前提下,系统活动的某些内容、某些要素的性质或其相互组合的方式,

9、系统的社会贡献的形式或方式等发生变动;整体创新则往往改变系统的目标和使命,涉及系统的目标和运行方式,影响系统的社会贡献的性质。5、从创新与环境的关系来分析,可将其分为消极防御型创新与积极攻击型创新。防御型创新是指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对系统的存在和运行造成了某种程度的威胁,为了避免威胁或由此造成的系统损失扩大,系统在内部展开的局部或全局性调整;攻击型创新是在观察外部世界运动的过程中,敏锐地预测到未来环境可能提供的某种有利机会,从而主动地调整系统的战略和技术,以积极地开发和利用这种机会,谋求系统的发展。四、1、 (1)目标创新(2)技术创新。包括: 要素创新和要素组合创新; 产品创新。 1 2(3)

10、制度创新。包括产权制度、经营制度、管理制度三方面的创新。(4)组织机构和结构的创新。(5)环境创新。2、 (1)产权制度是决定企业其他制度的根本性制度,它规定着企业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对企业的权利、利益和责任。企业产权制度的创新也许应朝向寻求生产资料的社会成员“个人所有”与“共同所有”的最适度组合的方向发展。(2)经营制度是有关经营权的归属及其行使条件、范围、限制等方面的原则规定。经营制度的创新应是不断寻求企业生产资料最有效利用的方式。(3)管理制度是行使经营权、组织企业日常经营的各种具体规则的总称,包括对材料、设备、人员及资金等各种要素的取得和使用的规定。分配制度的创新在于不断地追求和实

11、现报酬与贡献的更高层次上的水平。3、 (1)寻找机会,创新活动是从发现和利用旧秩序内部的不协调现象开始的。不协调为创新提供了契机。旧秩序中的不协调即可存在于系统的内部,也可产生于对系统有影响的外部。(2)提出构想,敏锐地观察到了不协调现象的产生以后,还要透过现实究其原因,并据此分析和预测不协调的未来变化趋势,估计它们可能给组织带来的积极或消极的后果;提出多种解决问题,消除不协调、是系统在更高层次实现平衡的创新构想。(3)迅速行动,创新成功的秘密主要在于迅速行动。创新的构想只有在不断地尝试中才能逐渐完善,企业只有迅速行动才能有效地利用“不协调”提供的机会。(4)坚持不懈,构想经过尝试才能成熟,而

12、尝试是由风险的,是可能失败的。创新的过程是不断尝试、不断失败、不断提高的过程。4、 (1)正确理解和扮演“管理者”的角色。(2)创造促进创新的组织氛围。(3)制定有弹性的计划。(4)正确地对待失败。(5)建立合理的奖酬制度。第二部分企业技术创新一、填充题1、从生产的物质条件这个角度来考察,要素创新主要包括_和_。2、_创新主要指生产物质的手段的改造和更新。3、与其他类型的创新相比,知识性创新具有最为漫长的_。4、产品创新包括_和_。5、要素的组合包括_和_的时空组织两个方面。6、企业可供选择的创新对象主要涉及_、_以及_等三个方面。7、产品竞争力准要表现为产品的_与产品的_。二、选择题1、根据

13、熊彼得的观点,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速度的快慢和发展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_。 ( )A资源的丰富程度B居民的教育程度C投资的多少D该国或该地区拥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数量以及这些企业家在实践中的创新努力2、产品创新指_。 ( )A必须在原理、技术水平和结构上有突变性的改变B可以是利用新原理、新技术、新结构开发出一种全新型产品C也可以是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部分采用新技术二制造出来适合新用途、满足新需要的换代型新产品D还可以是对原有产品的性能、规格、款式、品种进行完善3、生产工艺和操作方法的创新要求_。 ( )A在设备创新的基础上,改变产品制造的工艺、过程和具体方法B在不改变现有物质生产条件

14、的同时,不断研究和改进具体的操作技术,调整工艺顺序和工艺配方C不断地研究和采用更合理的空间布置和时间组合方式D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采用新技术制造出适合新用途、满足新需要的换代型新产品4、生产过程的组织包括_在空间上的布置和时间上的组合。 ( )A设备B工艺装备C在制品D劳动5、人口因素对企业经营的影响有_。 ( )A人口结构的变化直接决定着劳动市场的供给B劳动市场的供给影响企业的生产成本C人口的数量极其构成确定了市场的结构极其规模D人口结构的变化可能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契机6、技术创新主要涉及_等不同方面。 ( )A材料B产品C工艺D手段7、独立开发的优点有_。 ( )A若能获得成功,企业将可在一定时期内垄断性地利用新技术来组织生产B可帮助企业形成某种其他企业难以模仿的竞争优势,从而获得高额的垄断性利润C不要求企业拥有数量众多、实力雄厚的技术人员D开发不能获得与其的结果,企业将独自咽下失败的痛苦8、联合开发的优点有_。 ( )A企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技工职业技能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