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视觉感提升新闻报道的质量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9025418 上传时间:2018-05-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视觉感提升新闻报道的质量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用视觉感提升新闻报道的质量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用视觉感提升新闻报道的质量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用视觉感提升新闻报道的质量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用视觉感提升新闻报道的质量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用视觉感提升新闻报道的质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视觉感提升新闻报道的质量(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用视觉感提升新闻报道的质量摘要:用视觉感提升新闻报道质量是北京青年报近两年“”报道的特色,让视觉感进入新闻报道能使之充满感染力和增强可读性,也是提高报纸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文章介绍了形成视觉感的几种途径。关键词:视觉感;新闻报道质量;北京青年报;“”是我国人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每年都是各个媒体竞相报道的焦点,在众多都市报的报道中, 北京青年报做出了自己的特色,给人以新鲜感。其近两年的报道不仅体现了该报一贯的风格特色,还在多个方面有所创新,值得其它都市类报纸借鉴。对比 2006 和 2007 两年,可以看出用视觉感提升新闻报道质量是该报的报道特色,让视觉感进入新闻报道是提高报纸吸引力和竞

2、争力的有效途径。形成视觉感的途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用图片的内容营造视觉感和感染力“视觉感”是电视新闻吸引受众的原因之一,它用画面的真实感赢得电视观众的认同,同样道理,图片在纸质媒介的新闻传播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国新闻学者阿诺德说过,对于瞬间精粹的摄取,照片博得的吸引力是文字所达不到的。 ”1 的确,感性的图片能把读者带入一种意境,图片比文字有感染力,报纸如果能充分利用图片,探求图文合一的报道方式,使图片的叙事功能得到进一步展现,会使新闻报道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北京青年报近两年的报道就充分利用图片带来的视觉冲击力为报道增色。特别是 2007 年该报增加了图说专栏,或转发新华社的

3、图片或登载本报2记者拍摄的照片,图片内容也从以单一的会场情况为中心转移到以议题的内容为中心,突出问题的现实性和紧迫性。反映中议题内容的图片大大增加是今年报道的特色之一,现将两年情况对比如下:年份(0607)(06 07)(06 07)(06 07)(06 07)(06 07)总量(张)日期3 月 9 日3 月 10 日3 月 11 日3 月 12 日3 月 13 日3 月 14 日6(天)3日图片量3 24 42 33 63 42 41723会场图片2 13 21 23 23 22 11410事件图片1 11 241 10 40 20 33 13 可见,同是 3 月 9 日到 14 日,今年的

4、用图总量比 2006 年多,而且反映议题的图片也比 2006 年多。这说明该报延续了大力发展图片传播的办报风格,重视用图片反映报道内容,因为“文字报道善于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而图片报道则以直观的感受来打动读者,相比而言,图片报道更为感性动人,对读者的影响更直接,容易迅速对读者的情感世界产生影响。 ”2随着时代的发展,读者不只关心会议讨论了哪些问题,而是更关心问题与自身的关系。2007 年有很多这样的报道,尤其是 3 月 13 日的刑事被害人的补偿问题。其中的两张图片分别是邱兴华特大杀人案的家属生活状况和被害人的妻子、孩子情况的画面。一张展现的是只能维持生存而根本无力偿还债务的一贫如洗的家庭生活

5、图景,另一张是受害人妻子和孩子在法院外等待的照片,流露出的是一种期待的目光。以直观的感受来打动读者,深化会议的议题,能引起更多读者的关注。正如华盛顿邮报原发行人玛格丽特曾说过的那样“新闻图片是以无可争辩的新闻事实,先征服你的眼睛,再征服你的灵魂。 ”新闻图片以它产生的视觉冲击力先吸引读者,再打动读者。文字与图片作为新闻传播的两翼是应该相互依存的,以实现传播的最优化,提高新闻报道质量。二、采用多种报道样式形成视觉新鲜感与 2006 年的相比,2007 年北京青年报的报道样式特点可以用八个字概括,5即风格延续、细节突破,该报的关注版中的组合式报道,就广泛应用对话体访谈,通过人物对话营造现场感,实现

6、新闻的可视性。“组合式报道是就同一新闻事件,用不同的手法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的报道方式,它一般由多条新闻组成有对其中不同侧面或不同典型的特写报道使读者对新闻事件有一个立体的印象,从而使新闻有强烈的感染力。各条新闻可以独立成篇,但又互为依存、互为补充,提高了新闻的可视性和可信性,增强新闻的冲击力,给观众的视觉和心理带来较大的满足感。 ”3组合式报道本身就有提高可视性的优点,在组合报道中加入对话体访谈,不仅形式上令人耳目一新,记者与新闻人物的对话还形成较强的现场感。特别是 2007 年开辟了关键提问专栏,采访有关专家解答讨论的相关问题。以高考不会取消但肯定要改革为例,其关键词提问的对话中有一

7、段是这样的:记者:“听说您对这个问题思考了 5 年,为何今天才提出?”范谊:“去年中国两个数学家将庞加莱猜想证明出来,但数学最高奖却授予了俄罗斯提出问题的那位数学家,这给我很大的触动高考提出分数面前人人平等,这看似公平的实质却扭曲了教育多样化的内涵。 ”这些对话是对消息的补充,它截取的是对话中最为精彩的部分,似乎把读者带入了采访现场,让读者感受到了对话现场的激烈气氛,形成现场视觉感。三、适当借鉴文学笔法再现视觉形象我国著名学者李希光对新闻报道有过这样的论述:“优秀的新闻作品在某种程度上给读者的感觉跟小说相似,会在读者脑海中产生一种幻觉。这种幻觉根植于事实和现实世界,使读者对他们个人的经验和他们

8、所在的社会有所感悟在古希腊语中,幻觉一词 phantaskikos 意思是指在头脑里展现一种可视的画面,使人6们的某种普通的经历图解化,容易为人们理解。 ”4 新闻是文学作品的一种,可以适当借鉴文学中的表现手法为其增色,这在该报近两年的“”的报道中有充分体现,尤其是开始用讲故事的手法展示新闻是再现视觉形象的突出表现。该报 2006 年 3 月的大学生村官畅想新农村的报道中,记者以胡天伟为中心来展示新农村建设,整篇报道像是在讲人生故事,人物的经历像一幕幕剪贴画一样呈现在读者的脑海中,新闻视觉感增强,与此同时,新闻要表达的胡天伟的新农村思想也给读者留有深刻印象。2007 年该报有类似的尝试,3 月

9、 12 日建言医德:委员缘何当场落泪是以全国政协委员常城在医院 81 天陪护的亲身经历来展现医院存在很多问题。报道多了感性成分,记者对委员的见闻进行细节描写,捕捉典型的话语来表现新闻, “说到伤心处,常城几次流泪。 ”“这是个沉重的话题,我不想再去追诉”,不经意的几笔,把该报道要揭露的问题展现的淋漓尽致,流畅朴实的行文,将委员常城的所见、所感细致地描绘出来,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的视觉形象,增强传播效果。 综上所述, 北京青年报2007 年的报道较 2006 年在很多方面有更为纯熟的运用或是尝试,用视觉感提升新闻报道效果是该报突破传统、形成报道特色的探索性尝试,在报道中运用多种手法形成视觉感,使报道充满感染力、增强可读性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1李培林读图时代的媒体与受众M新华出版社,20052王静芳论组合报道在电视新闻中的意义M新闻学与传播学,20043李希光转型中的新闻学M南方日报出版社,20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