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析网络传播中的新闻之变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9025103 上传时间:2018-05-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析网络传播中的新闻之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试论析网络传播中的新闻之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试论析网络传播中的新闻之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试论析网络传播中的新闻之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试论析网络传播中的新闻之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析网络传播中的新闻之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试论析网络传播中的新闻之变论文关键词:网络传播 网络新闻 新闻 论文摘要:通过网络搭建起的良性交互传播信息流通平台,差异于传统大众传播媒介,有其独到的传播模式和传播特性。网络传播对传统大众传播的冲击在新闻界有较为明显的体现,时至今日,网络新闻区别于传统新闻的特征日益显现,网络传播中新闻信息在传播、形式等方面的改变已初见端倪,不容小觑。 1998 年 5 月,联合国新闻委员会正式宣布网络为“第四媒体”,与报刊、广播和电视等媒体相提并论。随后的近十年里,网络异常迅速发展壮大,终以强有力的影响迫使一向强势的传统媒体做出三网融合的低姿态。在媒体传播机制和形态整合的同时,网络一定程度上也改写了传播内容

2、,就新闻界而言,网络传播中的新闻与传统意义上的新闻渐显不同。 一、网络传播与新闻 国内新闻界学者对新闻的阐释不尽相同,莫衷一是。有学者将对界定新闻概念的观点归纳为“事实说”、 “手段说”、 “报道说”、 “兴趣说”和“信息说”几类。 一位美国学者曾说过一句很有道理的话:给“新闻”下定义比识别新闻要难得多。抛开纷杂的新闻定义,从识别新闻、认识新闻的角度分析,不难得出事实成为新闻的必要条件:客观事实成为新闻,离不开最基本的两端:传者和受众。新闻的主体具备二重性,涵括受众和传播者两方面。一方面,客观存在的事实,即使有很强的新闻价值,不被传播者所挖掘和传播,也不能成为新闻。另一方面传播者传递的新闻事件

3、,如不为受众所接收,未能到达受众,则很难在完整意义上称之为新闻。 新闻始于传者,流通于传播渠道,被受众接收的客观事实,与传播者、传播方2式、阅听者有紧密的联系。当传播方式和传播环境发生改变,传者和受者的地位发生变化,新闻在传播方式、内容,甚至价值观方面都相应随之而变。 网络未成为广泛使用的传播工具前,无论是报纸,电视还是广播,作为一种传播机构或经营机构的大众传播媒介始终被政府、经营者或少数精英阶层所掌控。凭借资源、技术等优势垄断庞大信息源的大众传播媒介基本处在单方向为受众传递信息的状态,进行新闻报道。传播模式的一方对多方,决定大众传播模式下传者与受众间的强势、弱势地位差距及不平等。除大众传播媒

4、介外,受众缺乏其他渠道了解超出自身接触范围外的信息,而传者在决定报道什么样的新闻,设置新闻议程方面具有绝对优势。 互联网的出现打破以往大众传播中一对多的不对等模式。网络提供开放的信息传播平台使得任意拥有客户终端的个体都能进行信息的传播和接收。在网络提供多交融信息传播渠道和多向信息传播模式的环境下,传播方式的改变带来传者与受众强弱地位差距的减小:网络上的个体不仅能接受信息,且可以成为传播者,传递信息。传播环境的开放性、传播方式的交互性和传受两方一体性的可能提供了滋生网络新闻新特征的土壤。 二、网络传播中新闻的变化 网络传播中新闻的变化主要体现在短、频、快的网络“薄”新闻增加,个体或团体新闻报道空

5、前激增,不可控性新闻出现等三个方面。 1.短、频、快的网络“薄”新闻增加 网络新闻媒体包括上网媒体和网上媒体。上网媒体是传统媒体在互联网上的延伸,它在现实生活中是有母体存在的,而网上媒体与现实生活没有一对一对应的关系,是独立存在的。传统媒体相互间在传播新闻的过程中除竞争时效性外,还3在进行比较优势竞争,报纸用理性的逻辑和缜密的语言和深层次的挖掘奠定报道深度,电视用画面的优势渲染现场氛围,凸显真实性,而广播也有其快速,易移动、便携等优势。依托各自优势采集新闻信息,新闻记者有相对充足的时间,能够挖掘到新闻事件更深层次的信息和内容,并通过后期制作或编辑整合使新闻内容更充盈饱满,更富竞争力。因而除新闻

6、的时效性外,传统媒体还较重视新闻的厚重感,从事件的各个方面挖掘新闻价值,以报道内容翔实的厚重新闻为荣。 不同于传统媒体,文字、画面、影像甚至声音已然不再构成网络媒体彼此竞争时的优势条件,互联网中新闻的竞争更强调时效性。互联网环境中的新闻信息愈来愈呈现出短、频、快的特点。部分网络新闻信息内容简短,图片加简单字句就是一条新闻,新闻内容十分简洁。无需付诸印刷和后期制作为新闻的发布提供最为有利的条件,新闻采写更快速,更新更频繁。微博时代,进行新闻事件微博直播是短、频、快的网络新闻之典型代表。微博直播中,网站派出的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发微博信息,一句话就能撑起一条新闻。网站记者不停更新微博,让受众快速了解

7、事件的最新进展微博直播神似传统媒体的现场报道或连续报道,不同之处在于,每条新闻仅一句话或简短的几句话,并以很短的时间间隙持续不停的更新。网站记者对新闻的报道多流于事件的表层和易于捕捉的信息,不花费精力和时间牵扯新闻事件深层次信息。信息量小而简短的薄新闻盛行网络。 2.个体或团体新闻报道空前激增 按照柏拉图理想国里的说法,古代社会里的个人生活是由其出身预先决定的,那时“主观性”被看作一个致命的危险,个人无法欲求并如实地表现自己。网络尚未普及的传统大众传播国度里,个人或团体很难运用大众媒介进行信息传播,受众身份决定个人或团体“无法欲求并如实地表现自己”,传播自主性、主观性成4为空谈,而在网络中,一

8、切成为现实。 任一主体都是受众和传者的结合体是网络传播的最大特征之一。非专业新闻传播人士的个体从熟知信息源获得一些信息,萌生传播意愿,通过网络将信息成功传播出去。有趣的是,个体传播者发出的信息有时能够得到很多人的关注,引起人们的热议,甚至引起传统媒体的追加报道。这种情况下的信息,很难不将其称之为“新闻”。网络出现后,各种团体纷纷建立自己的门户网站或官方网站,发布与团体有关的信息,传播给特定的目标对象。即使受众窄化,数量不敌大众传播媒介之众,但这种情况下的信息传播是公开的,有传者,有较广泛的受众甚至有反馈,也是广义上的“新闻”。出于商业或其他目的,从自身利益出发报道与团体有关的新闻信息,以吸引、

9、凝聚公众也是网络新闻的又一重要现象。 通过 BBS、播客、博客、微博等各种渠道传播的信息被广泛关注,无异于一场精神盛宴,成全了个体或团体的成就感,满足了各自表达的欲望并很可能达到欲达目的。个体或团体在传播中的主观性得到充分发挥,激发出更多传播信息的热情。由个体发布的“独家新闻”,爆炸性新闻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由团体发布的公关新闻纷繁复杂、层出不穷。 3.不可控新闻出现 网络空前开放,网民的自由度高是不可控新闻得以出现的前提。鉴于舆论压力,有效的身份识别体系也迟迟难以建立,在网络传播中,传播者的任意性和受众的随机性使传统媒体环境中的媒体控制制度失灵。除强制性将一些信息屏蔽外,有效监控网络新闻的操作

10、方式有待进一步摸索。 就传播者而言,网路中的新闻传播无需专业审核,传播者按自己的意愿选择信息进行传播。尤其没有新闻专业常识的个人传播者,不受新闻职业道德约束,仅是5乐趣使然去传播信息,这种情况下,危害社会稳定和侵害国家集体利益的新闻时有出现。信息发布后引起多数人关注,造成不良影响。经常是新闻被炒得沸沸扬扬,不良影响已产生后,相关部门才去封锁或屏蔽信息。滞后的亡羊补牢式做法并不能有效的控制住新闻信息的传播。 不可控新闻的传播在受众方表现为受众自主意思增强,沉默螺旋效应减弱。网络的匿名性加强了网民的自主意识,他们不再积极迎合大部分人的态度立场,而是乐于宣泄自己的感情。可能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新闻信息

11、传递到网络受众后,受众会通过回复、评论、跟帖、转发等方式造成信息的再传播和不可控新闻信息的成倍增加。 三、网络传播中新闻之变带来的问题 1.传统新闻备受冲击 网络传播给传统大众媒体的新闻报道以强大的冲击。一方面,网络新闻发布和制作方式的简便,信息的免费获取等成为传统新闻报道的大敌。大敌临前,传统媒体虽多数有网站,但在新闻报道上为与网络自媒体一决高下,只能按照网络新闻的游戏规则,多在做简洁的网络薄新闻,很难找寻新的发展空间和栖息地。深挖新闻价值的厚重新闻虽仍然在做,但与网络传播个体时不时抛出爆炸性新闻和惊爆眼球的揭秘相比,新闻价值高的厚重新闻反而不那么讨受众喜欢。 另一方面,网络作为一种可用性强

12、的工具备受青睐不仅因为其使用的方便性和海量的免费信息,更因它提供了一个发布信息和展示自我的平台。在网络上,压抑已久的个体传播欲得以充分释放。人们忙络于在网络上传播自己认为有趣的事情、发生在身边的事情、自己的相关信息和生活体会等。大量时间花费在传播信息上,对自身的关注和个人主义蔚然成风,人们不再热心于关注公共事务。传统大众媒体的新闻报道权威性虽在,对受众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却大大减弱,影响媒体的6生存和进一步发展。 2.网络新闻的体系性与规范性无从谈起 网络平台的开放性让新闻信息发放的多主体成为现实,同时也带来管理混乱问题。网络新闻的发布者众多,发布制度尚未建立,新闻的体系性没有搭建成功。在网络传播

13、中,新闻写作手法、新闻价值、新闻职业道德的份量减轻,网络新闻混乱而无序,甚至新闻和非新闻之间的界限都十分模糊。新闻的传者、受众没有明确的界定,新闻毫无体系性可言。 没有新闻价值观念的个体传播者,任意发放信息,利用所发放信息的揭秘性等特性吸引多数受众的注意,而这一类型的新闻可能有很强的负价值,带来不良的负面影响。不受新闻职业操守约束的个体新闻信息传播引发新闻的混乱该发的新闻发了,不该发的也发了侵害新闻的规范性。同时,没有经过专业学习的个体新闻发布者发布的新闻信息是零散不成体系,不科学的,不遵循多年来新闻学发展过程中建立的规范。 3.沉溺的受众与困惑的心 传统媒体的受众凭喜好或环境条件接触媒体,容

14、易在看哪个频道、读哪份报纸、听哪一广播方面养成一定习惯或选择标准。而在网络上,庞杂的信息将受众置身于信息漩涡,信息量过大使受众在信息选择上手足无措。面对这一状况,部分受众不再关注信息,而是热心于自己制造或传播信息,部分受众沉溺在信息流里,面对海量的免费信息,鱼龙混杂的大量信息,丧失新闻价值选择标准,分不清何为垃圾何为宝,被信息牵着鼻子走。 对于关注新闻的网络受众来说,信息庞杂之后还存在另一问题:信息真假难辨。网络允许多渠道发放信息,同一新闻信息,各传播主体的发出的声音可能不同,特别是涉及到大众利益,存在争议的社会新闻。在面对个体传播者言之凿凿的信息7爆料下,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受到极大挑战,受众不再盲目信从传统媒体。但同时,受众自身也难辨信息的真假。权威缺失,孰真孰假难辩清,受众带着一颗困惑的心迷失在信息庞杂的网络新闻海洋里。 参考文献: 1李彬. 全球新闻传播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乌琼芳. 试析新闻定义的“本位观”及“过程性”问题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3). 雷跃捷,辛欣. 网络新闻传播概论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 王 葎. 国家认同的价值诠释J.学 术 论 坛,2010,(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