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政府危机管理中的信息公开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9025091 上传时间:2018-05-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政府危机管理中的信息公开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论政府危机管理中的信息公开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论政府危机管理中的信息公开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论政府危机管理中的信息公开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论政府危机管理中的信息公开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政府危机管理中的信息公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政府危机管理中的信息公开(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论政府危机管理中的信息公开20 世纪中后期以来,一些国家掀起了“新公共管理”运动,传统的以“强制”为特色的行政目标和行政管理手段正在发生重要变革,服务型政府越来越深入民心。当政府在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时, “信息公开”得到了很多国家的重视。澳大利亚在1982 年、美国在 1996 年、日本在 1999 年、英国在 2000 年已分别制定了信息公开法。2008 年 5 月 1 日,我国首部信息公开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施行,这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阳光政府”、 “透明政府”的新时代,标志着我国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它对规范政府的信息披露行为,不断提高政府信息公开的效率

2、和水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具有重要的意义。政府危机管理中信息公开的重要性信息公开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唤起公众的社会责任感。唤起公众的社会责任感,形成公众的社会凝聚力,能够为危机处理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在危机发生后,如果公众人心惶惶、形如散沙、各行其是,不仅无益于处理危机,而且会损害政府的执政信誉。政府及时公开信息,把一切应当告诉公众的事务向公众通报,是政府相信公众、相信政权力量的表现,而一个相信公众的政府,自然会得到公众的衷心支持。公众的社会责任感一旦被唤起,就会自觉由分散走向集中,由自发走向组织,由人心涣散走向群策群力,并最终形成危机处理的合力。因此,在突发性危机事件

3、的报道和平时的危机教育宣传上,各级政府如何主动寻求与媒体的合作便成为危机管理中媒体政策的重要命题。2信息公开有利于防止谣言的传播,克服公众的恐慌心理。危机事件发生后,必然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区域内造成公众心理恐慌,而公众之所以恐慌,主要就是因为信息缺失,公众不知道危机的情况,不知道危机对自己已经造成多大的影响,还会造成多大的影响,也不知道政府有没有应对,又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在危机事件发生时,公众的集体恐慌是极其可怕的,各种流言会成为官方新闻的代用品,进入非正式的传播渠道,从而导致谣言四起。尤其是在当下互联网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信息传播的速度更是惊人,谣言的传播会造成人心不稳,社会动荡,并且很容易激

4、化危机的发展。面对危机,安定人心的最有效举措就是尽快让公众知晓事件的最新信息,了解政府的应对举措。信息公开有利于塑造责任型政府的形象,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政府只有真正履行其责任才是合法的。 ”公众要求政府时刻履行政治责任、行政责任、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当危机发生时,政府必须回应社会和公众的要求并加以满足,必须积极主动地履行其各种义务和责任。在公共危机面前,政府敢于公开危机信息,主动借助媒体,及时、真实地公开事实,让媒体在传播事实的基础上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可以最直观地展现政府的责任感,塑造起政府的正面形象,从而在公众中树立危机处理的信心。政府危机管理中信息公开方面存在的问题思想观念、管理体制

5、滞后,阻碍了政府信息公开。2008 年 11 月 28 日, 人民日报第十版发布一条消息,昆明市委书记仇和说:“要建立重大党务、政务信息公开,主动接受新闻舆论监督的制度。 ”但实际上,政府机关内部“官本位”思想在人们的3头脑中根深蒂固,还没有形成政府信息公开是政府义务的概念,漠视公众的知情权,在笔者看来这是政府信息公开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阻力。一些官员谈“公开”色变,怕特权丧失,不愿公开;怕失职受到监督,不敢公开;怕影响行政效率,不想公开;怕财源受到冻结,不能公开。他们把一些应该向公众公开的信息定位为“内部文件”、 “内部资料”,一直法藏官府,严重阻碍了政府信息公开。同时,在我国传统的政府管理体制

6、下,政府信息公开还会受到地域、层级、部门的限制,形成了大量的中间环节,这些中间环节可能会造成信息的失真甚至湮灭,从而使沟通困难、效率低下,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政府信息公开。缺乏法律依据,制约了政府信息公开。目前,我国政府信息公开“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的理念与世界各国政务公开的发展趋势是一致的。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现行的保密、档案法律及制度则“以不公开为原则,以公开为特例”。保密法、 档案法以及其他一些法律法规的立法理念强调更多的是对政府信息的保密,凡是涉及国家秘密或是公开后有可能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信息,不得公开。总的来说,我国保密制度涉密过宽、定密过严的问题

7、十分突出,其中的一些规定既不利于信息公开,也不利于保守国家秘密,这就产生了政府信息公开与保密的冲突,许多国家机关以保守国家秘密为由拒绝公开政府信息,使保密文件与非保密文件一样,完全对公众封锁和保密,妨碍公民知情权的正常行使。在国外,美国有信息自由法、英国有信息公开法草案、日本有情报公开法,这些法律对政府信息公开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保障和规范作用。现在,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已经实施,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也制定了政府新闻发布制度和重大决策事项告知制度,但这些都属于行政法规的范畴,还没有4上升到国家意志的层面。我们现在缺乏一套关于危机管理的从宪法到统一的危机状态下信息公开的法律体系。信息公开

8、渠道狭窄、质量不高,限制了政府信息公开。受传统的阅读习惯影响,绝大部分的公众将广播、电视、公告栏等作为获取政府信息的主要形式,在危机事件中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就是要让全社会都知晓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行政机关还用单位公告栏、墙报等形式公开,虽然公开了,但却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和效果。目前,我国政府信息公开不但渠道狭窄,而且广度、深度都不够,可以概括为“四多四少”:形式上公开的多,实质上公开的少;结果公开的多,过程公开的少;原则方面公开的多,具体内容公开的少;公众被动接受的多,主动参与的少。政府公开的信息多是“报喜不报忧”、家丑不外扬,这些都限制了政府信息公开。政府危机管理中推进信息公开的途径政府

9、信息公开不仅仅是保障公民知省级党报作为区域性主流媒体,担负着贯彻党中央精神,服务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舆论环境的重要任务。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深层次矛盾逐步显现,人们的思想观念、利益诉求、价值取向正在发生深刻的嬗变。党报如何正确引领舆论,提升引导水平,发挥好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给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有价值新闻和有用资讯,这就对党报新闻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认真思考探索。笔者长期在党报新闻编采一线工作,深深感到,媒体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团队,是党报事业整体提升的前提。那么,新闻从业人员应如何培养提升自己的能力

10、呢?5要具备把握舆论宣传导向能力导向是新闻舆论工作的根本价值取向。党报的性质、地位和影响,决定了党报必须坚持团结、稳定、鼓劲和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曾说过,媒体要坚持在“正”字上做文章,着力破解“正面报道难、典型宣传难、舆论监督难、新闻创新难”。破解四难为何难?就在于既要新闻导向正确,又要新闻有活力。而这种活力的取得,不能靠炒作、不能靠媚俗、不能靠揭丑,要从正面来做,要正气盎然正面引导。今年以来,河南日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采取多种鲜活的形式,对“四个重在”、 “三具两基一抓手”、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三平”精神和河南人“四种形象

11、”,以及“构建中原经济区”等重大主题进行了集中重磅宣传,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营造积极健康、团结奋进的舆论氛围起到了关键作用。这是党报编辑记者在办报实践中锤炼出来的敢于争先、善打硬仗的高素质的真实体现。美国著名报人普利策曾把国家比做一艘航船,把记者比做站在船头的瞭望者。这名瞭望者要观风云、察动向,随时将海平面上出现的各种异常情况向船长和船员发出警报,以便航船能顺利绕过暗礁,渡过险滩。我国各个时代的领导人对新闻也有深刻论述。毛泽东同志说:“新闻工作,要政治家办报。 ”邓小平同志说:“党报党刊一定要无条件地宣传党的主张。 ”江泽民同志说:“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

12、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 ”胡锦涛同志提出优秀新闻工作者的标准是:“思想政治坚定,组织能力突出,熟悉新闻宣传工作,富有改革创新精神。 ”党报是6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把握舆论导向始终正确,须臾不可轻视。改革开放已 30多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一些深层次问题凸显,各种矛盾交织,处理不好,很容易引发社会不稳定。新闻从业人员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如何清醒地洞察事物本质,科学地把握客观规律,有效地进行舆论动员和疏导,需要有很高的政治智慧和高超的艺术水准,要做到“准确站位、主动融入”。这是党报新闻工作者的基本功。 要具备新闻价值判断能力新闻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什么才是有价

13、值的新闻,一个新闻事件,重要性如何,时效性、显著性怎样,读者的关注度怎样,首先是一个价值判断问题。新闻工作者是一个闲不住的职业,每天都要与各色人员打交道,接触各色事件。上午还在省长、厅长的办公室里,下午却可能又坐在乡村百姓的炕头上。新闻工作者称得上是最活跃的社会活动家。面对每天海量的信息,要从党性要求的高度,统揽全局、宏观把握、微观入手,找准党报宣传规律、新闻规律、市场规律的结合点,对同样一个新闻事实,作出符合党报要求的判断来。前一段时间,河南日报记者从省委领导讲话以及各种材料中,发现新闻线索并及时推出河南邮政公司建设 50 个粮食万亩示范方、郑州海关为富士康项目落户河南向国家海关总署争取特殊

14、政策、河南省国税局为哇哈哈集团 2000 名经销人员举办专门培训班等多篇有分量的报道,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国家相关部委负责人也纷纷打电话表示感谢。这体现了记者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新闻价值判断能力。要具备对热点和敏感突发事件的把握能力7对于突发性的新闻,党报常常按照及时准确、公开透明、正确引导的原则做好报道,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回应社会关切,抢占先机,赢得主动。一般来说,党报处理重大时政新闻和突发事件,都有较为明确的规定、规矩和要求。对于热点和敏感突发新闻事件,党报新闻报道既要“抢”发新闻报道、遵守新闻规律、追求新闻的时效性,又要选择最佳报道时机、注意热点和敏感突发事件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宣传气候,

15、也要适应受众群体的心理和注意力,并且在报道时还要注意与党委政府的实际工作步骤相一致。比如 2009 年 10 月,河南安阳彩民中得 3.6 亿元巨奖,再一次唤起了诸多彩民的购彩热情,一些彩民甚至把买彩票变成投资,当成职业。河南日报记者敏锐地发现事态不对,利用“焦点网谈”版报网互动的优势,及时刊登长文彩民切莫成“财迷”,呼吁彩民回归理性。再比如,2007 年 7 月,河南陕县支建煤矿东风井因暴雨引发地面洪水,导致人被困井下。事故发生后,很多人包括被困工人家属都绝望了,认为这下没有希望了。河南日报记者第一时间赶赴一线,对政府领导和专家进行采访,对营救方案进行详细解读,由于报道及时公开,消除了各方的

16、顾虑,让家属也重新树立起信心,为抢险救人形成了合力。党报新闻工作者对民族、宗教等社会敏感问题就更要遵守宣传纪律,妥善处置。对于牵扯全局的重大新闻事件的处理,要正确理解和把握形势和政策,多向主管部门和领导沟通请示,瞻前顾后,慎之又慎,遵循党报的报道规律。8要具备对新闻资源的整合能力多媒体时代的传播特点是信息量大、传播快捷,而且能够与受众互动,这是党报不具备的。因此,如何赢得主动,就对新闻传播的内容、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整合新闻,打造优质新闻信息,是党报记者应对多媒体时代传播的需要。一个优秀的党报从业者,对他所分管和涉足的报道领域,应有深刻的洞察,不仅善于从中发现新闻,而且能够把新闻做得丰富厚实、有声有色,吸引读者眼球,让人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让阅读成为一种享受。我国历史上的著名报人戈公振说过:“报纸材料少,因不足以飨读者之想。有材料而不善于编辑,直如衣锦夜行,在报馆尤为极大损失。 ”其实,这里说的就是新闻资源的整合。2004 年 11 月,在八大古都城市代表暨古都学会会长座谈会上,中国古都学会会长朱士光宣布:“中国古都学会正式确认郑州为第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