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媒体走转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9024446 上传时间:2018-05-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前媒体走转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当前媒体走转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当前媒体走转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当前媒体走转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前媒体走转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当前媒体走转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今年 8 月,中宣部、中央外宣办、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协五部门召开视频会议,决定在全国新闻战线组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各级各类新闻媒体高度重视、各展所长、扎实推进,广大新闻工作者热烈响应、积极参与、深入采访,一大批生动活泼、言之有物的报道来自基层一线,来自人民群众,给新闻媒体带来清新之风,也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欢迎与好评。但是,通过认真梳理一段时间以来各级各类媒体“走转改”活动报道,我们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着重对当前媒体“走转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及其对策进行探讨。一、当前媒体“走转改”存在的主要问题问题一:媒体报道乏善可陈

2、。有的媒体为了应付检查,把新闻专栏改头换面,往往是换“汤”不换“药”。“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哪里是基层,如何“走”?“转”什么、 “改”什么?这是摆在各级新闻媒体面前的重大问题。一些媒体缺乏研究,仓促上阵,导致报道缺乏新意。近一段时间以来,翻看报纸,收听电台,收看电视,我们不难发现,打走基层栏花的栏目、节目不少,报道量不可谓不大。但是,令人眼前一亮的专栏少,令人拍案叫绝的新闻作品也不多。这恐怕与各级媒体为了应付上级检查不无关系。为了应付检查,不少媒体片面追求“走转改”报道的量。许多媒体纷纷把原有的栏目改头换面,打上走基层的栏花,内容却是换汤不换药,报道乏善可陈,这有悖于开展“走转改”活动

3、的初衷。问题二:新闻采访浮光掠影。一些媒体的记者为了走而走,缺乏扑下身子深入2基层的恒心,缺乏把问题反映出来的决心。当今社会,媒体竞争异常激烈,各大媒体对记者的考核也十分严格。一些记者为了追求稿件的数量,运用网络和电话等便捷的采访方式的多了,真正沉下去写稿的记者少了。即使参与到走到基层采访,往往出发点不是为了反映基层的实际问题,而是带着主题采访,应付差事了事。有的即使下去了,心还是在“上面”,不能真正沉到基层,真心倾听基层呼声、真情体味基层疾苦、真诚反映基层难题。急急匆匆下去,慌慌忙忙回来,稿件一交,就算万事大吉。这样做不仅影响了稿件的质量,也影响着媒体的公信力,更不利于党和政府赋予媒体作用的

4、发挥。问题三:媒体活动内容单一。许多媒体走转改活动没有创新,造成“一窝风”地进村入户,往往给人造成“一阵风”的感觉。媒体深入基层接地气,十分必要。但是,各级各类媒体没有广泛征求意见,就确定了大量的联系点,而且多选择乡镇村社区等作为联系点。众所周知,全国媒体数量十分庞大。如果都用单一的思维地搞活动,势必有重复。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个村子有多拨记者采访的现象。这不仅给基层带来了不小的负担,也可能造成媒体的报道内容的雷同,更容易让人产生“走转改”活动是“一阵风”、 “一窝风”的印象。问题四:媒体采访一厢情愿。部分媒体习惯自说自画,孤芳自赏,不顾群众的所需所想,严重影响了媒体报道的效果。互动增多是现代

5、媒体的特点,但是许多媒体往往过多地遵循议程设置的理念,不顾采访地区和对象的想法,主题先行,采访的内容往往宣传味道过浓,受众不接3受,报道的效果也微乎其微。有的媒体还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群众不认可,开展“走转改”活动的目的也难以达到。二、建立健全各项制度,让“走转改”不再是新闻(一)进一步规范采编规程,让“走转改”成为记者的自觉行动 当今时代,信息手段十分发达,利用网络、手机等新的信息工具了解和掌握情况,也是一种方式,而且是越来越重要的方式。但不管通信手段多么发达,绝不能代替记者深入基层,深入一线采访,掌握第一手的材料。 北京青年报在新闻采写规范中要求,采访不要全靠电话。电话采访目前被大量运用,但

6、此种采访方式也有弊病,电话采访无法实现视觉参与,不能确定被访者的确切身份。因此,在使用时必须慎重。电话反打是确定被访者身份的方法;通过电话让被访者描述现场细节是获得现场感的途径。记住“有新闻的地方就有我们”这句格言;一定不要把它变成“有新闻的地方就有我们的电话”。笔者认为,要把类似的规范变成严格的制度。各级各类媒体在制定采编规程时,要进一步明确,电话等现代通讯是扩大新闻来源、增加线索的重要方式,而运用这些手段进行采访只是辅助手段。要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并用规范的制度让记者自觉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行实地采访,并建立监督考核机制,定期组织人员对记者是否到现场采访进行核实,对于能长期坚持落

7、实“走转改”要求的记者,要进行奖励,并在涨工资、职务提升时予以优先考虑,对于那些长期浮在面上采访、作风不实的记者应进行处罚,问题严重的要及时清除出新闻采编队伍。(二)定期和不定期地策划涉及基层的重大新闻采访活动,逐步培养记者深入基4层采写新闻的习惯习惯往往是培养的。年轻记者的成长往往需要机会和平台。各级媒体在规范日常的报道的同时,也可以通过定期和不定期地策涉及基层的重大新闻采访活动,让年轻记者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深入基层的习惯,学会如何走基层,写出鲜活的报道。2011 年是中国共产党 90 华诞, 连云港日报提前谋划,立足本土,谋求创新,精心策划了大型系列报道“我为基层党组织写党史”,安排 10

8、 多位青年记者深入基层采访和挖掘党组织所走过的风风雨雨。整个采访历时近两个月,先后采访 22个基层党组织。由于“我为基层党组织写党史”活动面向基层,客观上“逼”着记者深入乡村、社区、企业,这样才能找到关键的党员干部,挖掘到生动的故事,为基层党组织写好党史。该组报道见报后,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认同和读者的高度赞扬,连云港市委组织部的领导给予充分肯定,认为这组报道为全市先进的基层党组织总结了经验,为全市其他党组织提供了样本,并明确表示要出资支持报道结集出版。与此同时,该组报道也锻炼了一批青年记者,还从中挖出了一批鲜活的新闻,并让记者真正懂得了只有走进基层,才能从群众中吸取智慧和经验,真正了解群众干事

9、创业的活动和事迹,从而写出群众喜闻乐见、可亲可信、深入人心的新闻报道;只有走进基层,才能看到自己的工作与群众需要之间的差距,从而转变作风,改进文风。(三)树立先进典型,让“走转改”扎根新闻工作者的心田典型的作用的难以估量的。1 辆电动自行车,10 年颠簸路;100 多个县市区,300 多个村镇,数字凝聚着的大众日报记者陈中华对基层的深厚感情。他说,记者只有走进基层、转变作风、改变文风,才能让报道更具体、更鲜活、更可信;也唯5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倾听和传递老百姓的呼声。可以说,如果各大媒体都树立一批如“当代好记者”陈中华这样典型可学的身边典型,一个单位的作风、文风就一定能得到极大的改善,也有利于走

10、基层的理念在新闻工作者心中扎根。(四)以“走转改“活动为契机,经常问计于民,增强新闻报道活动的互动性和针对性当今社会,交通发达了,通信先进了,沟通的方式多了,但是部分媒体和群众的距离有点远了、沟通有点少了、感情也有点淡了。新闻媒体要提高新闻报道质量,必须深刻认识这次走转改活动的重要意义,以活动深入而有效的开展为契机,增强新闻报道活动的互动性和针对性。我们一般人都知道,大公司、大企业在推出新产品时,事先都要进行大量的市场调研,听取广大消费者的意见和建议,以便产品让更多的人接受。同理,新闻媒体应进一步加强与群众的沟通和交流,倾听他们的呼声,关注他们的关注,帮他们解决或缓解现实生活中的困难,就一定能赢得群众的欢迎。 人民日报前不久刊发了一篇记者走基层的报道挂号难,难在哪,正因抓住了“看病挂号难”这个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反映了群众的呼声,并对其作出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和分析,因而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得到各界好评。 “走转改”活动不应成为一个时期内的新闻,而应该成为全国各级各类媒体长期的自觉行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