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媒介批评实践的议题分析——以新闻专业期刊“媒介批评”专栏文章为样本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9024359 上传时间:2018-05-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前媒介批评实践的议题分析——以新闻专业期刊“媒介批评”专栏文章为样本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当前媒介批评实践的议题分析——以新闻专业期刊“媒介批评”专栏文章为样本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当前媒介批评实践的议题分析——以新闻专业期刊“媒介批评”专栏文章为样本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当前媒介批评实践的议题分析——以新闻专业期刊“媒介批评”专栏文章为样本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当前媒介批评实践的议题分析——以新闻专业期刊“媒介批评”专栏文章为样本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当前媒介批评实践的议题分析——以新闻专业期刊“媒介批评”专栏文章为样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前媒介批评实践的议题分析——以新闻专业期刊“媒介批评”专栏文章为样本(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当前媒介批评实践的议题分析以新 闻专业期刊“媒介批评”专栏文章为样 本关键词: 媒介批评 专业期刊 “媒介批评”专栏摘要:为了透视我国当前媒介批评实践的现状,本文选取新闻记者、 新闻界、今传媒三份专业期刊的“媒介批评”专栏文章作为分析样本,对文章涉及的议题进行了量化统计和文本分析,进而归纳和总结了我国当前媒介批评的显著特点与存在的问题。自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来,媒介批评不仅受到学界重视,而且受到业界关注,不少专业期刊都开始发表媒介批评文章与媒介批评的研究成果。但是,媒介批评实践的现状究竟如何,尚缺乏深入而具体的分析。因此,本文拟选取新闻专业期刊“媒介批评”专栏的文章作为分析样本,对

2、当前媒介批评实践的议题作一具体的描述与分析。媒介批评的议题,一方面反映了批评主体对媒介现实问题的敏感性、关切程度与把握能力,一方面呈现出媒介发展进程中存在的各种现实问题。因此,描述与分析当前媒介批评的议题,不仅有助于全面了解当前媒介批评实践的现实状况,而且有助于把握各种媒介问题,促进有关问题的深入研究与有效解决。一、分析样本新世纪以来,以“媒介批评”命名的专栏开始出现在新闻专业期刊上。 新闻记者杂志从 2002 年第 1 期开设“媒介批评”专栏;新闻界杂志 2004 年第 3 期也推出2“媒介批评”专栏;较早探讨“报刊批评学”、 “媒介批评研究”的报刊之友改名为今传媒以后,从 2004 年第

3、7 期起不定期地开设“媒介批评”专栏。这些以“媒介批评”命名的专栏,直接表明了批评的立场和态度,发表的批评文章也较为集中,具有相当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媒介批评的发展水平与方向,反映了当前媒介批评实践开展的具体情况。本文即对新闻记者、 新闻界、 今传媒的“媒介批评”专栏文章进行量化统计和文本分析,以探讨当前媒介批评实践关注的议题。从 2002 年到 2007 年, 新闻记者共刊发媒介批评文章 202 篇, 新闻界共刊登 42 篇, 今传媒共刊载 47 篇。三份专业期刊的“媒介批评”专栏共发表文章 291篇文章。这 291 篇文章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媒介批评的话语实践”,一类

4、是“媒介批评的学术研究”1,前者 280 篇,占 96.2,后者 11 篇,占据 3.8。可见,新闻专业期刊的“媒介批评”专栏已成为我国媒介批评话语实践的主阵地。除去 11篇学术研究文章,本文把 280 篇媒介批评文章作为研究媒介批评议题的分析样本。为统计方便,按所有文章的主要诉求点进行分类,文章内容涉及多个方面时,按照文章的篇幅、重点集中归为一类,不重复计算,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表一:文章的议题分布二、议题分析从上表可以看出, “媒介批评”专栏文章的议题近 20 个方面。为论述方便,按各3议题的文章数量进行二次分类:10 篇以上归为一类,为“主要议题”;59 篇归为一类,为“次要议题”;4

5、篇以下归为一类,为“涉及议题”。这样,便可以从议题的三个层次进行具体分析。(一)主要议题“媒介批评”专栏文章的主要议题包括七个方面:业务探索、虚假新闻、职业道德、低俗化、价值观与舆论导向、社会责任、人文关怀。1、业务探索。从新闻传播规律出发,评析新闻报道业务的优劣,构成了这类文章的议题。这类文章在“媒介批评”专栏中有 79 篇,占总样本的 28.2,所探讨的业务问题较为广泛:一是分析不同领域新闻报道存在的问题,如浮躁的科技报道及改进策略浅谈、 医改关键问题报道的误区、 从上市公司股份制分置改革看媒体财经报道;二是点评某次战役性新闻报道,如“神六”新闻报道纵横比较、 独树一帜的十运会专题报道;三

6、是评析具体的新闻作品,如新闻仿真图勿走火入魔评南方都市报的一个版面是对一个版面的批评;善待我们的衣食父母评电视新闻评论莫让失地农民再流泪是对一篇电视评论的分析;四是批评传媒人的传播行为,如主持人:个性化表达个性化言说一文指出, “目前在许多节目主持人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将个人化演说当成了个性化表达”,批评“那些放弃整体化审视,放弃宏观视角,一切传播活动均从狭隘的个人体验出发,从个人喜恶出发,一味地以个人化思维替代整体性思维的主持方式,必然会导致社会舆论的失衡,从而引发更大的不良社会后果”,认为“节目主持人的话语表述形态,最好逐步从偶像型的个人化表述变成中立、客观、第三者的具有个性化的表述为好。 ”

7、242、虚假新闻。虚假新闻一直是媒介批评关注的重点问题。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随着传媒市场化程度逐渐加深,虚假新闻问题更加突出。批评虚假新闻的文章 35篇,占总样本的 12.5,仅次于业务探索。 新闻记者对假新闻的揭露不遗余力,从 2002 年起,该刊每年第一期“媒介批评”专栏都刊出上一年的十大假新闻,并以列榜评点的形式开展批评。如将 2001 年的十大假新闻概括为: 最富想象力的假新闻:上海将建 300 层、容 10 万人的摩天大楼;最匪夷所思的假新闻:错位夫君夜换娇妻 30 年;最伤中国人自尊心的假新闻:世界 10 大污染城市中国竟占8 个;最耸人听闻的假新闻:家庭连环悲剧猪吃娃;最

8、具科幻色彩的假新闻:美国医生操刀换人头;最能满足国人虚荣心的假新闻:中国少女改写牛津大学800 年校史;最令人作呕的假新闻:女大学生状告爸爸的吻;最荒诞不经的假新闻:一男子游悉尼因好色两肾被偷;最令人扼腕的假新闻:广西高考状元沦为劫匪;最敢开国际玩笑的假新闻:汤加出现反华风潮。3此外,有的文章分析假新闻的成因,如假新闻何以泛滥成灾?;有的文章思考假新闻的治理,如谁来更正以假乱真的新闻。3、职业道德。在市场化进程中,传媒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屡见不鲜,批评媒介违反职业道德的做法和行为的文章占有一定数量,共 30 篇,占总样本的 10.7。这些文章或反思传媒及其从业者的道德失范,如守护社会良心的底线浅

9、谈真实与法度之外的新闻道德伦理认为, “记者被视为守护社会良心底线的崇高职业,实际上是对传媒和新闻文化提出的道德伦理要求。 ”记者“写稿子不仅靠眼睛,还要靠心灵,同情、正义、避免伤害、尊重等等原则应该是一个记者的良心底线,它和新闻的真实性一样是传媒人格力量的体现”。因此, “许多反面的事件时时刻刻5提醒着我们作为一名称职的新闻工作者其立言、 立事、 立功当慎之又慎。尽可能为他人着想,多从他人角度反观自己的道德立场,既要揭露事实真相,更要避免伤及无辜,当我们在谈论社会良心的底线时,我们实际上是守护传媒的精神家园。 ”44、低俗化。低俗化本来是马斯洛人格理论术语,指任何一种歪曲人性使人比实际上更低

10、级和更庸俗的过程。20 世纪 90 年中期,我国电影电视的低俗化开始引起关注。随着传媒业的发展,低俗化问题日益突出,对低俗化的批评文章也较多,有 29 篇,占总样本的 10.4。这些文章或对低俗化的表现形态、不良影响、产生原因和应对策略进行全面的剖析;或探讨新闻娱乐化对公共利益和传媒责任的影响,如新闻娱乐化:公共利益和传媒责任明确指出, “大众传媒的责任感被忽视,严肃的新闻原则遭到了商业逻辑的践踏,公众利益也受到市场规则的威胁,成为商业利益驱动的牺牲品”5;或对娱乐化现象作深入的理性反思,如诊断中国传媒娱乐化即“在分析中国传媒娱乐化现象的基础上,运用乔治格伯纳的培养理论,结合媒体的社会责任,对

11、当前正在蔓延的娱乐化现象进行理性反思”。65、价值观与舆论导向。我国新闻界一向高度重视价值观与舆论导向的问题。 “媒介批评”专栏涉及这个议题的文章 22 篇,占总样本的 7.9。 从一起恶性案件看社会新闻导向从媒体对一起突发事件的报道出发,提出“社会新闻也有极强的导向作用,在进行报道时同样要严格把关,决不是有闻必录,更不是把一堆未经处理的信息垃圾,其中甚至包括着谣言、传说、猜测的不实信息和盘托出”7。 校园报道的价值取向质疑通过对具体文本的量化分析和解读,指出校园报道存在“议题迷失”、 “商业炒作”、 “人文缺失”三个错误的价值取向。66、社会责任。重视社会责任是中国传媒的优良传统。然而,传媒

12、在市场化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不顾社会责任,只追求经济效益的做法。关于“媒介社会责任”议题的文章有 16 篇,占总样本的 5.7。这些文章对媒介社会责任的缺失提出了严肃批评。如谨防喧闹中丢却了传媒的责任“最牛钉子户”事件报道的反思一文,对媒体报道“最牛钉子户”事件的种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和做法作了批评:“媒体借助物权法的新近出台,和重庆钉子户的节点效应,制造了属于自己可以无限放大、生产并再生产的热源。媒体在传播过程中,已经抛弃了对事件本身的关注,抛弃了对物权法本身的关注,不是对物权法核心精神的理解,不是对物权法法律层面的客观分析,不是对百姓最关心问题的理性引导,而是置重要与关键问题于不顾,只专注于无关痛

13、痒的细节,添油加醋、辅以佐料,追求故事化的悬念效果和情节的奇异特性,我们看到的不是媒体对人的权利的尊重和界定,而是对人的权利滥用的张扬和鼓吹,不是对人的命运、处境真正的关心与呵护,而是利用当事人的境遇实现传者利益最大化的拙劣表现”。87、人文关怀。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维护,对人类美好未来的思考。涉及人文关怀的文章共 13 篇,比例为4.6。这类文章关注的是新闻报道中人文精神缺失的问题,是对新闻报道忽视生命、缺少人文关怀的批评。 媒体不是“看客”事故报道之我见对媒体在事故报道中表现出的“看客”心理,表达了深切的遗憾:“当人们面对一次次的事故报道变得只关

14、心死亡人数的多与少时,媒体是不是该深刻反省一下自己有意或无意的看客心理呢?就像我们的某些官员还不习惯处于良心和职业道德主动承担责任一样,我们的事故报道还没有习惯肩负起媒体的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使命,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9浅析当前新闻报道中人文关怀的缺失、 “无人新闻”与人文7精神、 人,有别于道具浅析新闻传播中对人的尊重与关怀、 用人文精神映亮新闻底色“冷血报道”现象引起的思考,均属此类。(二)次要议题“媒介批评”专栏文章的次要议题有五个:广告、媒体炒作、媒介对青少年的影响、媒介权力、新闻来源。1、广告。作为传媒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告的地位日益突出,不仅对传媒业而且对整个社会具有越来越

15、重要的作用。涉及广告议题的文章有 9 篇,比例为3.2。有的文章就某一广告文本进行点评,如“长大了想娶妈妈”的广告“乱伦”?一文指出,即“借小孩之口,来说大人的话”的创意表现,使“说话者的身份与语言、思维不协调”,在思想上“延续了社会对女性的刻板成见”,在职业道德上“媒体未能严于律己”。10有的文章对广告的负面影响提出批评,如不能玷污媒体的脸面、 浅析电视广告中儿童形象泛用的负面影响、 广告对传媒的负面影响分析等。2、媒体炒作。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因素导致媒体炒作成为新闻界的家常便饭:数量众多的各种媒体针对一个新闻事件,进行一种联动的、轰炸式的报道和评价,这种报道和评价往往伴随着各种价值判

16、断。11批评“媒体炒作”的文章有 8 篇,比例为 2.9%。如“注意力经济”时代下的媒体炒作将炒作分为“借势炒作”、 “借名炒作”、 “借利炒作”三种类型,并对炒作的负面影响作了分析:“炒作以公众信任为前提,又以牺牲公众信任为代价,这就如同工业社会初期以牺牲资源为代价换取的经济繁荣,后患无穷公众信任本是媒体立身之本!恶性炒作给媒体带来的只能是自毁前程。 ”1283、媒介对青少年的影响。随着媒介对人类生活的全面介入,媒介对青少年的影响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涉及“媒介对青少年的影响”的文章有 6 篇,占总样本的 2.2%。有的文章具体分析媒体炒作给青少年带来的影响,如媒体“炒”星与青少年的烦恼;有的文章正面阐释如何发挥媒体对青少年受众的引导功能,如娱乐经济的合理性与转型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