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思考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9011837 上传时间:2018-05-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关于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关于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关于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思考(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关于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思考【摘要】文化不仅是精神和教育的需求,而且是文明传承的需求,是民族繁衍、生息和发展的命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获得了巨大发展,但农村文化生活比较贫乏,城乡文化发展水平差距较大。本文通过对农村文化建设现状及其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文化建设 和谐社会 新农村 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需要,也是建设精神文明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各方面都获得了巨大发展。农村改革极大的解放了生产力,农村的文化建设却相对滞后,城乡文化发

2、展水平差距较大,这不仅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也制约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立足新的发展实践,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对农村文化 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一、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 1、近年来中央财政对农村文化事业的大力投入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农村文化建设力度逐年加大,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与资金大量投入密不可分。多年来,各级财政部门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为改善农村基础文化设施、加快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物质保障。 2据统计,2001 年

3、至 2007 年,全国文化事业投入总计 859.9 亿元。其中,2007 年全国文化事业费用达到 198.96 亿元,比 2006 年增加了 40.93 亿元,增幅25.9%。2007 年全国人均文化事业费用达到 15.06 元,比 2006 年的人均 11.91 元,增幅 26.4%。2007 年农村文化投入共计 56.13 亿元,比 2006 年的 44.6 亿元增加11.53 亿元,增幅 25.9%。国家发改委从 2002 年到 2005 年共投入 4.8 亿元,用于扶持 1086 个县级文化馆、图书馆设施建设。到“十五”期末, “县县有图书馆文化馆”的目标基本实现。 “十一五”期间,又

4、实施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规划,国家通过转移支付 39.48 亿元,新建和扩建 2.67 万个农村乡镇综合文化站,到 2010 年,我国将实现“乡乡有综合文化站”的建设目标。 2007 年,中央投入 1 亿元资金,地方自筹配套资金 5300 万元,开展乡镇文化站建设试点工作,共有 20 个省区 534 个项目被列入试点项目。2008 年,中央投入2 亿元,安排 1250 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财政部将边疆文化长廊建设补助资金和基层文化设施设备维修补助资金从每年 1100 万元增加到 6000 万元,并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等手段,启动重点文化建设项目,用于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明显增加。 2、地方财政投

5、入以及地方农村文化建设的成就 近年来,全国各地普遍加大了资金投入力度扶持公共文化建设,落实了一批基层文化设施建设项目,农村文化领域不断拓展,基础设施建设也逐步完善。目前,全国共有县以上公共图书馆 2799 个,文化馆 3217 个,博物馆 1722 个,文化站37384 个,社区、村文化室 137665 个,初步形成了覆盖乡村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以山东省烟台市为例,当地坚持“政府主导、体现公益、扩大供给”的原则,在市级文化设施全面更新换代的同时,硬件建设投入向基层延伸。近两年以来,全市3各级加大对图书馆、文化馆、农村文化大院等文化设施的投入和建设力度,相续建成了一批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示

6、范作用强的文化设施。县级文化馆、图书馆中已建成一级馆 4 个,二级馆 6 个,三级馆 7 个。截止 2006 年底,全市已有 44%的行政村建成文化大院,农村文化大院从建设规模到活动内容都有很大的提高。2007年,在全市文化工作会议上又提出了以文化的率先发展引领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率先发展,成为烟台发展战略中的一大亮点。 “十一五”期间,要实现 13 县市区有“两馆”、149 个镇街有“一站”,6579 个村有文化大院,这意味着烟台市文化设施承载能力将有质的提升。 烟台市在抓好村镇建设的同时,正确引导乡镇村庄开展农村文化大院建设,并设立专项奖励基金,对达标的村庄进行一定的款项奖励,通过激励政

7、策使农村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各个村庄建设文化大院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涌现了一批秧歌队、腰鼓队、健身操、京剧团,每到农闲或夜幕降临,文化大院就热闹起来,充分展示了农村构建和谐家园的新面貌、新风采。 二、当前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不断加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有了较大改善,农村文化建设呈现良好的发展局面。但从总体上看,农村文化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还不相适应,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可以说,农村还是我国文化建设的薄弱环节。具体表现在以下 4 个方面。 1、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文化事业费用占国家财政总

8、支出的比重偏低,并且偏重于城市,造成城乡差距4日益拉大。2003 年文化事业费用中城市占 71.9%的比例,远高于农村的 28.1%;用于东中部地区的文化事业费用占总费用的 78.3%,而广大的西部地区只占 21.7%。据统计,2004 年对农村文化经费投入 30.11 亿元,仅占全国文化事业费的 26.5%,低于对城市文化经费投入 47 个百分点,农村文化建设投入明显不足。 2、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落后 截至 2004 年 7 月,在全国农村 38240 个乡镇中,有 23678 个乡镇文化站需要新建和改建,2.3 万多个乡镇没有文化站或设施简陋、面积狭小。许多县图书馆、文化馆和乡镇文化站面积狭

9、小、年久失修,而且设施陈旧落后,活动器材和设备奇缺。尽管“十五”期间,国家共安排预算内专项资金 4.8 亿元安排了 1083 个项目用于支持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建设,但仍有部分县无文化馆和图书馆,一些农村乡镇无文化站。 3、现有文化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基层文化单位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农村文化建设的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文化馆、文化站业务经费和活动经费得不到保障。许多乡镇文化工作者待遇问题难落实,队伍不稳定;县级图书馆购书费用占经费总支出的比重逐年下降,2004 年全国共有 720 个县级图书馆无购书经费,占公共图书馆总数的 26.4%;多数县级电影公司难以正常运转,县级剧团有名无实。 4、为

10、农民提供的公共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供给不足 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严重不足,文化演出数量很少,特别是全国文化系统艺术表演团体深入农村演出场次越来越少。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文化系统艺术表演团体深入农村演出数量最多的是 1964 年,达 82 万场,而到了 2004 年,却只有23.4 万场,仅相当于上世纪 60 年代的 1/4。2004 年全国县级图书馆人均藏书量仅为 0.12 册,低于全国图书馆人均藏书量 0.3 册,更远低于国际图联人均 1.52 册5的标准。 三、改善农村文化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加快,农民对知识和文化的渴求日益强烈,与当前农村文化贫瘠的现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全

11、方位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努力改变农民群众的精神风貌已成为当务之急。下面立足于我过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如何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高群众文化生活质量提出了若干建议。 1、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巩固农村文化阵地 巩固利用好农村文化阵地,是我们需要下大力气抓好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利用好各行政村已有的文化活动室、室外文化活动场所、图书室等基础设施。组织引导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戏剧演唱、健身操、游戏、歌曲比赛、技能培训等活动,有条件的村都要成立庄户剧团或文艺演出队、秧歌队。文化部门在经常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的同时,还要加强村与村之间的文化、体育交流,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不断增强农民

12、的参与意识和文化意识。 2、增强农村干部的文化意识,是农村文化建设发展的根本 要把农村文化工作摆上地方领导的议事日程,作为一项年度业绩来考核。在农村干部的任用上,要把文化素质高、责任心强、有开拓精神、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实践证明,农村干部文化意识的强弱,直接决定着农村文化建设的快慢、层次的高低和成效的大小,决定着一个村的风气好坏。农村干部要能够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与文化的关系,农村文化建设对农村经济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没有农村文化建设,也就没有整个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正确认识到越是贫穷的农村越要想办法办文化,不能因为经济落后就放弃文化建设,更不能等经济6上去了再发展文化;同时,

13、要正确认识到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尊重当地农村群众的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 3、提高农民素质,建立完善的农村文化队伍 农村文化工作开展的好坏,和农村文化队伍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要根据基层群众的特点和农村季节特征,组织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舞狮、舞龙、戏曲表演、大秧歌、拔河等文体比赛项目。同时鼓励年轻人参与到活动中来,带动老年群体,经常举办一些老少皆宜的文化活动,例如歌曲大赛、健身操大赛、知识竞赛等,群众参与面要广,这就要求必须有新的内容和有特色的东西,才能有稳定的群体和服务对象。 我们要及时发现、培养热心于农村文化事业并有一技之长的文化骨干,并在精神和物质上予以鼓励。农村中有很多业余文

14、化爱好者在艺术修养方面都有一定的基础,他们中有的是戏曲爱好者,有的是棋牌高手,有的是美术、书法、摄像的能手。这些文艺爱好者都是农村文化活动的中坚力量,我们要充分调动这些文化骨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文化骨干的“传、帮、带”作用,逐步发展成立农民书画研究会、戏迷俱乐部、秧歌表演队、业余剧团等民间组织,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提高农村文化的品位和档次,扩大农村文化的影响力。 据国家文化部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有 6800 余家民营文艺表演团体,他们常年活跃于田间地头,演出形式丰富多样,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生活。例如湖南省衡阳市杂技团,从一个家庭、一根扁担、两只挑箱发展到现在拥有演职员 98 人,固定资产近 2000 万元的专业团体。他们常年深入基层,每年在外演出达 10 个月以上,年演出达 300 余场。在山西农村还活跃着一种文化大院,以特有的方式满足农民自演自赏、自娱自乐、自我发展的精神追求,深受欢迎。河南南阳市新野县的农7民符光录结合农村特点和实际情况,创办了 “一人普法说唱团”,活动适合农民口味,不收取费用,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来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很受群众欢迎。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些“种”下去的文化火种,正日益影响和带动着农村文化的发展,一种新的农村文化氛围正在逐渐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