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城市设计20070306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38983304 上传时间:2018-05-1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17.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宁城市设计20070306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海宁城市设计20070306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海宁城市设计20070306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海宁城市设计20070306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海宁城市设计20070306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宁城市设计2007030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宁城市设计20070306(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海宁市东南组团中心区城市设计海宁市东南组团中心区城市设计说明书说明书第一章第一章 城市设计整体架构城市设计整体架构1.1 指导思想指导思想以海宁市城市总体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为依据,适应海宁的经济发展战略,完善与强化海宁市东南组团中心区(以下简称新区)的功能与布局。促进海宁在其经济辐射圈内地位提升,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继承和发扬海宁的山水景观城市的自然优势,面向新世纪,高标准、高起点,运用城市设计手段,发掘、利用与有机组织自然、人工与人文要素,塑造一个绿色生态、环境优美、功能完善、设施先进、营运高效,且具有海宁城市特色的城市新区。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创造现代化的山水生态城市为目标,有机组织城

2、市空间布局与环境,促进生态、文化与效益的统一。注重长效性与超前性,兼顾开发与建设实际,宏观控制与微观引导结合,力求兼具弹性和可操作性。1.2 设计理念设计理念生态型山水城市环境的塑造自然赋予人类生存的资源与灵性,人、城市、自然相互亲融。对城市生态的注重就是对人类持续发展的生存空间的尊重。回归水乡,海宁的山与水将赋予新区以个性与亲切感。现代城市空间的营造与历史文化的延续现代经济与科技进步提升海宁土地价值,营造 21 世纪海宁新区的新城市形象的辉煌。城市经济与城市形态、景观环境的协调进步。城市设计决不仅仅是城市形态的设计,经济力量决定着城市的功能布局从而决定着城市的形态与景观环境。新区的多重复合多

3、重复合不仅仅反映在功能齐备,更反映出物质环境的集约化,功能活动的多元化和整体的高效化。城市空间形态的意向强化空间形态意向特征的强化,不只是一种个性和魅力的展现,更体现在一定条件下的历史性与世界性。1.3 设计目标设计目标绿色包围的森林城市通过严格控制建筑高度,地块容积率,营造大面积的公园绿地结合天然水体,相连形成网状绿地系统,实现绿色包围建筑的森林城市景观。高品质的城市环境以人为本,以营造高品质的环境为目标,精心塑造生动和谐的城市建筑群体与开放空间,构筑优美、舒适的绿化和滨水环境,安排亲切宜人的市民驻留活动场所,配置完善的服务设施,强化新区的自然生态景观氛围,以满足二十一世纪的城市物质与精神文

4、明的高需求。多元的功能复合新区在包含办公、文化娱乐、金融商贸多种功能的同时,介入居住与旅游休憩,强化市民公共生活活动功能。促使多元功能之间的互动,增强城市活力,使新区人气旺盛、商业繁荣、文化气息浓郁。高效安全的交通系统建立合理的道路系统与交通组织,保障新区的交通便捷与安全,特别是步行系统、公共交通的组织和静态交通的安排。独具特色的城市形象根据海宁市和新区地形环境特征,结合海宁的历史文化传统,汲取国内外城市新区的建设的优秀经验,塑造一个既有时代特征又具地方特色的新区形象。1.4 功能定位功能定位海宁市东南组团是面向未来的城市新区,功能定位为以办公、文化娱乐、金融商贸及生活居住四大功能为主导,其他

5、相关功能配套的多功能、复合型的新区。新区建筑为多层与低层结合,周围绿树环绕。其绿色生态景观的主题,突出了高档次高品味的特点,明显区别于旧城中心高层林立的局面。1.5 规划结构规划结构 海宁市东南组团的规划结构可概括为:“一环二轴五点五片” ,其中五点五片环绕一环二轴布局,构成清晰、有机的整体。1.5.11.5.1 一环一环指以环状水系为主体的滨水景观绿环,沿河经过文化、办公、居住各个建筑景观风貌区,与步行系统、水上游览线紧密结合,构筑起水乡特有的城市风光特色。1.5.21.5.2 二轴二轴即相交于商业中心之东西与西北-东南两条轴线。东西向城市功能建筑景观轴:沿海洲东路集中布置新区主导功能的建筑

6、群与系列开放空间,成为城市街道建筑景观轴线。西北-东南生态绿化景观轴:以商业广场为中心,东南向连接滨水开放公园,西北连接滨水游船码头,遥指东山。以绿化开放空间为主的城市生态绿化景观轴。1.5.31.5.3 五点五点商业中心位于生态绿化景观轴中部,布置大型商业和中央步行广场。滨水游船码头位于生态绿化景观轴西北端,与临近的文化馆配合。滨水生态休闲区位于生态绿化景观轴东北侧,与临近的宾馆及娱乐设施配合,以大片绿地、水面、广场及高雅的休闲娱乐设施构成高品位的开放型城市绿化休闲区。滨水观演码头位于海洲东路中段西南侧。滨水开放公园位于海洲东路中段东南侧。1.5.41.5.4 五片五片新区划分为商业中心区、

7、休闲娱乐区、高尚联排住宅区、商务办公区、科研办公区,五个功能互补、设施完善的片区, 使新区更集聚人气,充满生机与活力。1.6 城市设计框架城市设计框架东南组团的整体城市设计框架以规划结构为基础,以人、自然与城市建筑、空间有机融合为主旨进行建构,通过地标、节点、轴线、区域等城市意向要素的精心组织,塑造丰富生动,特色鲜明的城市整体空间景观序列。1.6.11.6.1 商业中心广场是海宁新区的最重要的城市节点,由广场及周边商业建筑形成的城市空间环境,将成为海宁市新区最有标志性并体现海宁新区形象特征的核心。1.6.21.6.2 商业中心的四座地标建筑以其重要的位置及独特的标志性形态控制着新区的建筑群整体

8、形态,是商业广场的视觉焦点和新区步行系统的重要景观。1.6.31.6.3 海洲东路作为林荫景观大道以其“一”字形平面线型东西横贯新区,通过办公、文化娱乐、商业三个建筑景观风貌区,与步行系统、滨水观演码头相联系。1.6.41.6.4 从东南到西北向纵贯新区的生态绿化轴是另一条城市意向轴,它连接滨水开放公园和游船码头,指向西北向的东山。穿越行政办公、文化、居住三个建筑景观风貌区,以其优美、闲静的绿色空间景观意向与东西轴形成对比。1.6.51.6.5 滨水景观绿环的构思是基于对海宁市新区突出水乡风貌,建设海宁山水生态城市的考虑。以环状水系为主体的滨水景观绿环,犹如绿色项链镶嵌在新区中心。滨水绿环串联

9、滨水观演码头、滨水开放公园、滨水生态休闲区、游船码头等节点,沿河经过文化、办公、居住、会展各个建筑景观风貌区,与步行系统、水上游览线紧密结合,构筑起水乡特有的城市风光特色。第二章第二章 土地使用与系统设计土地使用与系统设计2.1 土地使用土地使用2.1.12.1.1 土地使用原则土地使用原则符合新区规划结构与城市设计框架的要求土地的主导功能分区与复合使用的结合非营利性公共设施用地、广场、绿地的计划控制充分考虑用地现状与开发的可操作性2.1.22.1.2 用地主导功能分区用地主导功能分区新区中部海洲东路北侧为商业中心区商业中心区外围环状区域为休闲娱乐区新区西部海洲东路两侧为商务办公区新区东部海洲

10、东路两侧为科研办公区环形水带外围地段结合水面布置高尚联排住宅区2.1.32.1.3 土地使用应考虑街坊开发的整体性土地使用应考虑街坊开发的整体性2.1.42.1.4 规划容量规划容量规划范围用地共 159.87 公顷,其中城市建设用地 132.97 公顷,水域 26.9 公顷。规划总建筑面积 85.98 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建筑面积 36.09 万平方米,公共建筑面积49.92 万平方米,规划居住人口 5000 人,规划毛容积率 0.72。2.1.52.1.5 规划用地构成表规划用地构成表东南组团中心区规划用地构成表东南组团中心区规划用地构成表序号用地性质用地代号用地面积 (Ha)用地比例 (%

11、)1一类居住用地R136.70 27.60 公共设施用地C43.9333.04 行政办公用地C110.32 7.76 商业金融用地C25.05 3.80 文化娱乐用地C316.11 12.12 2其 中科研办公用地C612.459.36 道路广场用地S20.12 15.13 道路用地S119.03 14.31 3其 中广场用地S21.09 0.82 绿化用地G32.22 24.23 公共绿地G130.96 23.28 4其 中防护绿地G21.260.95 合计城市建设用地-132.97 100.00 2.2 道路交通系统道路交通系统2.2.12.2.1 设计原则设计原则满足新区功能活动需求与方

12、便区内外交通联系。路网结构、道路线型与断面设计考虑城市设计要求,有利于塑造优美有特色的城市景观。组织步行交通系统,并与绿地、水系结合联系主要的公共活动场所。合理安排静态交通、设置足够的停车场地与车库。2.2.22.2.2 道路交通系统道路交通系统路网结构新区路网结构:碧云南路、海洲东路为新区主干道;环城东路和为新区外围过境道路,解决外围过境交通,使新区不受外部交通穿越干扰。道路分级新区主干道:红线宽 40-55 米新区次干道:红线宽 18-30 米支路:红线宽 12 米道路线型新区道路走向与线型除符合交通要求之外,主要考虑现有道路基础,与河道的合理关系,以及城市景观的要求。道路断面海洲东路:6

13、 车道,四块板断面海一路:4 车道,三块板断面 其他次干道及支路均为一块板断面路网密度与道路面积率道路网密度为 5.76 公里/平方公里道路面积率 14.31%2.2.32.2.3 交通组织交通组织加强人车交通分离强化步行系统设计,形成与水体结合,联系各主要公共活动场所,优美舒适、安全的步行网络。放宽人行道并完善人行道地面铺装及各种设施,进行盲道及无障碍设计。主要干道交叉口及人流密集过街处,安装步行交通信号灯。商业中心区设计成步行广场,布置二层步行系统。停车布置在半地下层,地面仅允许工程、消防、救护、清洁车辆进入,货运车辆可在夜间从地面进入步行广场及商业中心进货。减少货运交通干扰新区客运交通密

14、集,区内干道应尽可能避免过境交通的货运车辆穿越。鼓励公共交通,设置公交车港湾式停靠站和出租车扬招站。妥善安排静态交通区内公共建筑及居住区建设按规定要求建设各自的停车泊位外,新区共安排户外公共机动车停车场 17 处,地下车库 5 处,计划可泊车位 6696 个。在主要街道人行道断面设计中安排自行车停车场地。2.3 绿地、水系与步行系统绿地、水系与步行系统2.3.12.3.1 设计原则设计原则尽可能利用自然地形、地貌、水资源,塑造生态型绿色水乡城市风貌;建立多层次的点、线、面结合的绿化系统;绿地与步行系统、水系紧密结合,创造宜人的步行休憩环境和步移景异的滨水绿地景观;绿化建设与周边建筑空间协调,与

15、提高周边地段开发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结合。主要的步行系统便捷联系新区各公共活动空间,并提供高品质的步行环境与设施。2.3.22.3.2 系统布局系统布局绿地系统以城市设计整体框架为依据,重点加强商业中心、生态景观轴与滨水绿环的环境设计,形成以公园、街道广场绿化、滨水绿化以及居住区绿化与其它专用绿地结合的绿地网络系统。 (图 1-5)河道系统在尽可能利用现有河道的基础上,梳理水系,调整河道局部线形,沟通和拓宽河道水面宽度,形成新区环状河网系统和有特征的水面形态。建设连续的沿河绿带,至少在河的一边建设多功能路径。通过修建观景平台和公园增加水面的可达性;保护沿河景观和自然生态,尤其是对鱼类资源的保护

16、;注重发展沿水面的娱乐休闲功能,以吸引更多游客,使新城成为生活、工作和旅游的好去处。临近河的用地被划分为三个区域:河岸区,位于水体边缘和河岸顶部之间;城市绿带区,介于河岸顶部和后退红线之间;开发区域,后退红线后的区域。步行系统步行系统布局的基础是城市新区的两条轴线,即海洲东路林荫道和生态绿化景观轴,以及区内环状河道系统。步行系统与每个公共活动中心、广场紧密联系,形成有机的步行网络。以体现城市设计的精神和目标,在商业中心区域开辟步行街区,满足购物、休闲和观光的舒适与安全。2.3.32.3.3 设计引导设计引导提高全区与地块的绿地率;绿地强调功能、生态与景观的结合,注重街道、广场的遮荫;绿化植物配置要为鸟类、鱼类和其他动物提供栖息地,不规则的树木和绿化形式多用在自然特点突出的河道和河岸。滨水绿化根据建筑功能布局分段进行不同的设计;在河岸上生长的植物会由于水面的变化而遭水淹和浸泡,应适宜在这种条件下生长的耐水性品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