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课程考纲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8949856 上传时间:2018-05-0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4.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课程考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课程考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课程考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课程考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课程考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课程考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课程考纲(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克思主义基本课程考纲马克思主义基本课程考纲1、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理论来源三个组成部分: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三、科学社会主义 理论来源:1、德国古典哲学 2、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3、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2、哲学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或物质与精神的关系问题) 内容:思维与存在谁为本源,即谁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 是区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即思维能否反映存在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不同 回答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唯一标准。 3、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及其历史形态基本观点: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历史形态: 古代

2、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4、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及其基本形式基本观点 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基本形式: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5、意识的本质及其能动性本质: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能动性: 含义:人类持有的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表现:人类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人类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人类活动对人体生理心理活动的调控性。人类活动对客观世界的能动改造性。 如何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根本前提。 2、社会实践是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 3、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是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必须

3、基础。6、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及其辩证关系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辩证统一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7、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运动和静止相互依存,相互贯通 否认运动是形而上的不动论。 否认静止则会导致诡辩论。 8、实践的概念、基本特征及基本形式1、含义:实践是主观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社会性质的物质活动。 2、基本特征: 客观物质性 自觉能动性 3、基本形式:物质生产实践实践最基本的形式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 9、社会生活实践本质的主要表现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内在地包含三层关系

4、,即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身的关系。这些关系又构成了基本的社会关系,即物质 的社会关系和思想的社会关系。 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即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 活领域。 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社会基本矛盾,成为推 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10、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2、实质与核心矛盾的观点。 3、根本要求树立创新意识。 11、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根本分歧1、联系的观点同孤立的观点的对立。 2、发展的观点同静止的观点的对立。 3、矛盾的观点同非矛盾观点的对立(根本分歧) 。 12、对立统一

5、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参见矛盾观 13、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辩证关系1、矛盾的普遍性含义:其一,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简言之:处处有矛盾。其二,每一对事物发展过程中都存在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简言之:时时 有矛盾。 2、矛盾的特殊性含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及其它的每一个侧面都各有其特 点。表现:第一,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第二,相同的事物在其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具有不同的矛盾。第三,矛盾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其一,同时存在的诸多矛盾中,根据矛盾的地位与作用的不同,分 为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其二,在同一矛盾的内部各个方面中,根据各方面的地位和作用的 不同,可分为主要方面和次要方

6、面。第四,不同的矛盾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辩证关系相互区别矛盾的普遍性揭示了矛盾存在的共性、无条件性、绝对性。矛盾的特殊性揭示了矛盾存在的个性,有条件性,相对性。相互连接一方面,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另一方面,矛盾的特殊 性包含矛盾的普遍性。 14、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辩证关系1、同一性含义: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表现: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第二,矛盾双方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第三,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相互转化。 2、斗争性含义: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表现:学术争鸣 3、辩证关系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无

7、条件的。相互连接一方面矛盾的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另一方面斗争性也离不开同一性,斗争寓于同一性中。 15、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1、量变:事物数量的变化。2、质变: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3、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16、辩证否定观的主要内容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2、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 3、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4、辩证的否定是“扬弃” ,即“既否定又保留” 。 17、实践对认识决定作用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的一切认识都来源于实践。实践出真知。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不断为认识发展提出新的课题。实践不断为认识课题的解决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手

8、段。实践不断锻炼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本身并不是目的,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18、认识的本质及其辩证运动过程1、本质:认识的本质就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2、辩证运动过程: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第一次飞跃) 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19、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1、感性认识含义: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对事物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形式:感觉 知觉 表象特点:直接性 形象性 表面性 2、理性认识含义:人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对事物本质规律和内在联系的反映。形式: A 概念: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方式。 B

9、判断:判断是对事物有所肯定或否定的思维方式。 C 推理:推理是根据事物之间的联系由已有判断推出新判断的思维模式。特点:间接性 抽象性 深刻性 20、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1、真理的绝对性:绝对性和无条件性第一,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第二,从人类的本性来看,最终可以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的客观世界。 2、真理的相对性:第一,从广度上来看,任何真理仅仅正确反映了客观世界的某一部分、某一 部分,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向前拓展。第二,从深度上看,任何真理仅仅正确反映了客观世界某一层次、莫一阶段, 认识有待进一步深化。 3、辩证关系:第一,相互依存没有离开相对真理的绝对真理,也没有离开

10、绝对真的相对真理。第二,相互包含一方面,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汇成绝对真理另一方面,相对真理之中包含绝对真理的成分和颗粒。 2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为什么 1、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决定的真理的本性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及正确性,它的主观和客观方面都无法 充当真理的标准。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实践才可以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2、这是由实践的特点决定的。实践是主观和客观联系的中介和桥梁。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即人们从事实践活动都会形成一定的客观结果,实 践检验真理的过程就是把主观认识与客观结果对照的过程。 2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1、社会存在含义:是指社会生

11、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构成: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物质资料生产方式人与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2、社会意识含义: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精神生活条件的总和构成:政治法律思想处于核心地位,起主导作用。道德 艺术 哲学 宗教 3、辩证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内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23、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及其表现1、含义:社会意识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具有自身的特点和独特的发展规律。 2、表现: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社会意识的发展继承性。社会意识各种形式的相互作用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性。

12、 2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及其辩证关系1、生产力含义: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从自然中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它反映 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构成: 劳动者人的要素实体性要素(硬件)劳动对象科学技术非实体要素(软件) 科学管理教育 2、生产关系 含义: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物质利益关系,它反映人 与人的关系。 构成: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 3、辩证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化。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状况时,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当生产关系不是和生产力状况时,

13、对生产力发展起阻碍作用。 25、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及其辩证关系1、经济基础:是与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 总和。 2、上层建筑含义:上层建筑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政治法律 制度、组织和设施。构成劳动资料物的要素思想上层建筑社会意识形态政治上层建筑政治法律制度、组织和设施 3、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经济基础的变革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 2、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当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时,对经济基础具有巩固作用。当上层建筑不适应经济基础时,对经济基础具有瓦解作用。 26、人名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含义:人民群众是推

14、动社会历史发展的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总和。 2、表现: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7、社会基本矛盾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含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2、作用: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28、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1、群众观点: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 2、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29、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和商品的二因素商品:是用于交换的有用的劳动产品。 生产

15、商品劳动的二重性: 抽象劳动:撇开一定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力劳动。它是劳动的社会 属性,反映了人与人的关系。 具体劳动:在一定具体形式下的劳动,它是劳动的自然属性,反映了人与自 然的关系。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 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力劳动,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人与 人的关系。 使用价值:某种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人与自然 的关系。30、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31、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经济的基本矛盾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

16、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它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 它是商品经济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 它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32、货币的本质及职能货币: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职能: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 贮藏手段 支付手段 世界货币 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支付手段。 33、价值规律的内容、作用形式、作用、及其局限性价值规律的内容与要求: 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商品价换是以价值量为基础的等价交换。 作用及表现形式: 商品的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实现形式市场机制: 1、价格机制(核心机制) 2、供求机制 3、竞争机制 价值规律的作用: 1、积极作用: 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自发地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