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与结构的整合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8923030 上传时间:2018-05-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动与结构的整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行动与结构的整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行动与结构的整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行动与结构的整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行动与结构的整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行动与结构的整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动与结构的整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西方社会学结课论文姓名:肖伊雪班级:社工 0801学号:200808030118行动与结构的整合行动与结构的整合简析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简析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肖伊雪 200808030118 社工 0801摘要: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这是社会学家首先要面对的基本问题。在当代西方社会学领域,这一问题是通过行动与结构的关系表现出来的。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打破 了行动与结构二元对立的思想,对人的主体能动性和社会结构的客观制约性之间的内在关 联做出了新的分析与说明。本文从结构化理论的针对性、核心概念解读以及结构二重性三 个方面来对结构化理论进行简单的阐述。关键词:行动 结构 结构二重性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2、,随着社会事实的变迁,社会学理论主题的变换,社会问题的更新, 迫切需要人们从新的角度去思考、批判以致诠释社会学理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吉登斯 提出了自己的结构化理论,从而在更加广阔的视野内实现了社会学理论的一次融合:他不仅 批判了美国的结构功能主义、法国的实证主义以及德国的人本主义等经典流派,而且还批判 了法国的后结构主义、德国的交往行为理论以及美国的新功能主义,建立了内容丰富的结构 化理论。他主要论说了社会学家一直想解决的问题社会结构和个人能动性这两者之间 的关系和自己的一些独特见解。在社会学发展史上,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研究主要有两种 相互对立的取向,即方法论的个体主义与整体主义。吉登斯则

3、并不认同割裂两者的关系, 认为个体行动与社会结构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的,并在实践中实现互动。 一、结构化理论的针对性结构化理论是吉登斯社会学理论的核心,结构化理论的提出具有明确的针对性。 首先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针对社会学传统中的主观主义和客观主义的对立,努力实现 二者的统一。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或个体主义与整体主义,是传统社会学理论中两个相互 对立的方法论研究取向。秉承孔德“社会物理学”研究理路,迪尔凯姆认为,社会学应当 而且能够像自然科学那样研究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他称这样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为 “社会事实”。在迪尔凯姆看来,“社会事实”具有客观性、强制性以及社会性。吉登斯 则认为过分强调社会事实

4、的客观性,片面的用物理学、生物学原则去观察和分析社会是错 误的。同时韦伯的强调社会学的理解性吉登斯认为也不全面。在吉登斯看来,主观主义和 客观主义、个体主义和整体主义的二元对立思维方式及其理论传统,对社会学来说本身就 是错误的,它们仅仅是哲学二元论思维方式在社会学领域里的一种深层反映。因此,这样 的社会学方法论必然无法解释、说明和把握社会的真实结构,必须用一种新的社会学理论 去超越上述方法论的对立,而正确的方法应当是在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中把握社会问题。这 一点与马克思走的很近。 其次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也是针对帕森斯、莫顿等人的功能主义社会学方法论的。他 试图打破功能主义神话,在关注社会宏观结构中

5、实现宏观与微观的有机整合。吉登斯认为 帕森斯思想享有的声望未免过高,因为他那种抽象含混的风格引起了许多人的厌烦,而帕 森斯思想抽象含混的原因在于它追求普遍适用的模式来解释社会。而吉登斯认为不能仅仅 停留于宏观分析于宏观概括,也要进行微观分析。其实,针对社会学方法论中的主观主义 和客观主义二元论研究倾向,很多社会学家表示出越来越多的不满,试图用一种新的理论统一社会学二元论。同时,社会变迁的现实也需要对传统社会学方法论进行变革。 再次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也针对“二战”以后欧美各国社会变迁的实际。他超越了冲 突论、阶级论以及福利国家主义,试图超越“左”和“右”,寻求社会变迁的“第三条道 路”,以真正实

6、现现代性的自我认同。他认为当代资本主义出现了新情况,马克思的阶级 斗争学说与冲突理论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同时福利国家主义的思想在实践过程中也产生了 许多问题,因此必须寻求第三条道路。与哲学方法论所追求的形而上学不同,社会学始终 关注社会现实问题,注重“经世致用”。因此,社会发展道路、社会发展模式以及社会发 展动力等社会发展问题也就成了社会学关注的对象。二、结构化理论的核心概念解读结构化是指社会关系凭借结构二重性,跨越时空不断形成结构的过程。吉登斯结构化 理论的实质是对行动与结构关系的一种重新的构建。他打破了以前的社会学家所持的二元 对立的观点,寻求二者的真正关系。因此行动与结构就成为了结构化理论

7、的核心概念。 (一) 结构 结构化理论中的结构指的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反复涉及到的规则和资源。也就是说, 社会结构就是社会各种要素之间的联系,制度或规则,它们是社会再生产的前提。因而它 具有客观性的一面。但它也区别于以前极端的结构主义所理解的结构是一种一旦形成便不 受人的影响,并制约人的社会活动的“社会事实”像自然物一般。另一方面,吉登斯认 为,结构的最主要特性却是主观性。因为“结构作为记忆痕迹,具体体现在各种社会实践 中,内在于人的活动,而不像涂尔干所说的是外在的”。所以,吉登斯强调这 种结构观念引导着具有认知能力的行动者的行为。因此,社会结构不仅具有客观性而且也 具有主观性。 在结构化理论

8、中。结构被看成是时空互动中使用的规则和资源的总和。吉登斯将规则 界定为“是在社会实践的实施及再生产活动中运用的技术或可加以一般化的程序”。根据 规则作用的不同将其分为表意性规则、规范性规则、支配性规则。当支配性规则同配置性 资源如物体、商品等相结合就形成经济制度,同权威性资源如对行动者控制相结合形成政 治制度;当表意性规则同语言符号相结合,形成了符号制度和话语方式;当规范性规则经 过条文化则形成法律制度。在结构化理论中反复被组织起来的资源包括配置性资源和权威 性资源,其中配置性资源指的是在权力实施过程中所使用的物质资源包括自然环境以及 人工制成品,其源泉是人类对自然界的支配。权威性资源则是指在

9、权力实施过程中的非物 质性资源,其源泉是一些人相对于另外一些人的支配地位。资源成为对各种物质现象和行 动者产生控制的各类“转换能力”,是权力得以实施的媒介。是社会再生产通过具体行为 得以实现的常规要素。因此,结构化过程就是规则和资源在实践中不断发挥作用,其结果 是各种社会制度的建构。这样,结构二重性(规则及资源)与制度的多重性(政治,经济,法 律,俗语等制度)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二) 行动 与韦伯、帕森斯等人不同吉登斯把社会行动看作是连续不断的过程,而不仅仅只是 某种理想类型。因此,这样的行动就具有能动性,这种能动性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人们 做某事所具有的意图,二是做这些事情的能力。也就是

10、说,行动具有自觉性、能动性。同 时,人们的行动将会不自觉地产生三种意外性后果:一是由某种偶发情境而引起的意外后 果,二是由“一系列个体活动复合而成的模式”。也就是说,每个个体活动都是有意识的, 但是众多个体活动汇集在一起,却形成了谁也意识不到的后果,即“集体无意识”,“历 史无意识”。第三种是大量的循环往复的意外后果,形成了人们认可的社会制度,即社会 生活的制度化。因此,行动是能动性与偶发性的统一。结构化理论是通过行动主体与社会结构的相互建构来克服微观与宏观、能动与结构的二元对立得。为此,吉登斯提出了行动 者的分层模型,认为,行动者不仅明确行动的动因,而且总是不断地将自己的行动加以合 理化,总

11、是对自己的行动进行反思和整因而行动者是理性的。但是,这种理性的、有意 图的行动仍会产生意外后果,而这种意外后果又会成为行动者下一步行动未被意识到的条 件。由此可见,行动者的行动同时会受到行动的未被意识到的条件和意外后果的制约,因 而,仅仅从行动者或者社会结构的角度去说明行动本身有其明显的局限性。三、结构化理论的核心结构二重性所谓结构化,是指社会关系凭借结构二重性,跨越时空不断形成结构的过程。这是一 个动态化的过程,是社会系统再生产的条件。在吉登斯这里,结构化就是在绵延的行动流 中,结构(规则和资源)反复不断地被生产和再生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结构(规则和资 源)就是行动的条件,同时又是行动的

12、后果。正是通过结构化的过程,社会的宏大结构才于 人的日常生活中得以建构。 在吉登斯看来,结构二重性是作为行动与结构的二元论的替代物而提出来的。通俗地 讲,所谓“二元论”,是把行动与结构当作外在的两种东西;所谓“二重性”,是指二者 是同一个物体的两个不同侧面。吉登斯认为,“结构二重性原理是结构化理念的关键”。 因为结构二重性原理旨在具体诠释行动与结构的对立如何被消解于实践之中,而这正是结 构化理论的主题。 结构化理论的核心是结构的二重性原理,结构既对行动具有制约性,又同时赋予主体 以主动性。结构与行动不是固定不变、截然分离的两种既定现象,而是根植于人们实践活 动中的相互渗透的两个层面,并且在人类

13、社会实践活动中实现统一。总体来看,吉登斯的 结构二重性原理包含如下要点。 第一,概括起来讲,结构二重性是指,社会结构既是社会实践建构的结果,又是社会 实践得以进行的条件与中介,这要求人们从社会实践的不断展开和持续过程中动态地理解 结构。吉登斯提出:“人类的社会活动与自然界里某些自我再生的物种一样,都具有循环 往复的特性,也就是说,它们虽然不是由社会行动者一手塑成,但却持续不断地由他们一 再创造出来。社会行动者正是通过这种反复创造社会实践的途径,来表现作为行动者的自 身;同时,行动者们还借助这些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再生产出使它们得以发生的前提条件。” 在吉登斯看来,人的实践活动不是片断式的,而是一

14、种持续的流动,社会生活川流不 息,循环往复。因此,社会实践具有循环的特性,而结构二重性鲜明地体现了这种循环特 性。 第二,结构与行动是相互联系、彼此依赖而共存的。结构不能被看作是外在于行动之 物,结构只能透过行动在时空里展现出来,它存在于时空之外。结构(规则和资源)被不断 纳入行动者的行动过程中,并跨越时空限制,通过循环往复的实践而不断再生产出来;考 察社会系统的结构化过程,意味着探讨规则和资源如何在行动者的行为互动当中实现再生 产。另外,从行动的角度来看,行动者在行动过程中,也利用了社会情境中包含的丰富多 样的规则和资源,使他们的行动成为可能。 第三,结构既具有制约性又具有能动性。吉登斯指出

15、:“我想再次明确地提出这条原 理:社会系统的所有结构性特征,都兼具制约性和使动性。” 这就是说,结构在构成行动 媒介的同时,同时也构成对行动的制约,而且这种媒介和制约关系还通过行动者的实践反 复被再生产出来。具体而言,从结构中的规则来看,它不是冷冰冰的否定性的禁令或限制, 而是可资利用的建构性因素。从结构中的资源来看,它也不仅仅是对主体的自由创造产生 某种制约,还能为人的行动提供活动的可能空间,充当主体活动的媒介和工具。结构化理论可以看作是一系列可以帮助人们理解社会科学基本逻辑和分析人类行为的 基本概念,成为吉登斯研究人类社会行动的本体性框架。也就是说,结构化理论是吉登斯 学术研究的概念性框架

16、,其目的是要用它来分析人类行动和现代社会。吉登斯的结构化理 论,不仅实现了行动与结构、主体与客体的统一,而且在更广阔的视野内实现了社会学理 论的又一次融合。 【1】黄旭东,田启波.结构化理论:吉登斯现代社会变迁思想的理论基础【J】.兰州学 刊,2009,(6). 【2】王莉.简论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及其分析途径【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2008,(2). 【3】付铁钰.理解吉登斯结构化理论中的行动概念.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报. 2009,(2). 【4】张云鹏.试论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J】.社会科学战线.2005,(4). 【5】郑航生.也谈社会学基本问题【J】.社会学研究.2001,(5). 【6】于海.结构化的行动,行动化的结构【J】.社会,1988,(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