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及相关政策简要分析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8884810 上传时间:2018-05-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及相关政策简要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及相关政策简要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及相关政策简要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及相关政策简要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及相关政策简要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及相关政策简要分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及相关政策简要分析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及相关政策简要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内深化改革,由阶级斗争为纲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 中心;由过去的“一大二公三纯”、公有制一统天下,改变成以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由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 经济体制;由封闭和墨守陈规的社会转变为对外开放、融入世界和全面进行改 革、越来越活跃的社会。对外则强化开放,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经济到全方位 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形成了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区域梯次开 放的格局,实现了从贸易到投资、从货物贸易到服务贸易领域不断拓展的开放 格局,呈现了从数量小

2、到数量大、从质量低到质量高的开放新趋势。自改革开 放至今,我国经济发展主要呈增长态势。我根据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四位伟大领 导人将经济发展划分为四大阶段并作相关政策简要分析:阶段一:邓小平时期(19791996 年)邓小平成为党的第二代集体领导的核心后,以超越前人的伟大气魄突破了 种种束缚,实事求是地研究经济本身,研究中国国情,以实践为导师,尊重人 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将国民经济引上了快步前进的轨道。该阶段可以称之为近 代中国真正意义上经济发展的起步期,又可将其划分为三个小阶段:(一)恢复调整阶段(1979-1984 年)受“”的影响,引出了自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的第一次大调整。 调整核心在于改革开

3、放,即将传统的计划经济、逐步改革为市场经济,以市场 化的价格来调整人们的生产和消费行为;在此基础上,更多的与国外进行市场 化的交流与合作等。在农村,重点是进行土地承包制的改革,同时鼓励乡镇企 业的发展和农民进城务工。在城市,首先是进行国有企业改革,90 年代后开始 了市场化改革的全方位的探索和推进,如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发展等。这使得我 国两方面的生产资源,得到了更高效率的发挥。即一是显性生产资源,如土地 和厂房等;二是更为重要和核心的隐性生产资源,即人们工作的积极性、主动 性和创造性等。经过调整后,我国经济迅速恢复了较快的增长,1982 年全年社会总产值为 9894 亿元,较上年增长了 9.1%

4、,此后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一路反弹,呈逐年迅速 上升的趋势。但由于改革措施的完善程度不足,故于 1984 年的第四季度出现了 投资和消费需求的“双膨胀”情况,1984 年国有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 24.9%;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则增长了 19.5%。(二)经济起伏阶段(1985-1989 年底)1984 年经济过热所造成的波动,加上 1985 年下半年以后企业流动资金紧 张,工业生产下滑、经济效益下降的形势,国家于 1986 年第二季度实施了松动 银根、扩大财政支出的“双松”政策,促使国家经济增长率随之回升。但由于 上次紧缩的持续时间较短且紧缩的力度较弱,所以总供求矛盾并没能彻底缓和,物价水平亦无

5、明显下降,这使得不久后总供求矛盾加剧和物价水平上涨过快的 问题再度出现。1987 年夏国家被迫实施“双紧”政策,然而效果亦不明显。 1988 年初,受“通货膨胀有益论”和“财政赤字无害论”误导,加上前几年的 物价水平一直较高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高通胀率的预期形成,但由于当时 缺乏反通货膨胀的经验,措施的犹豫引发了居民消费的突变,居民消费需求急 剧增加,席卷全国的抢购风暴出现。面对上述的严重问题,1988 年 9 月,中央 不得不进行治理整顿,采取提高居民存款利率等措施对部分产品征收消费税等 抑制消费“间接调控”,但是见效不大。1989 年初开始又实施压缩投资和控制 信贷规模的政策,随着这些措

6、施的落实,1989 年投资规模下降了 8%,工业生产 增长率从 1989 年 4 月开始下降,并于 10 起连续 3 个月达到低估。此后,国内出现了严重的市场疲软,产成品库存大幅度增加,经济增长速 度迅速下滑。该年 10 月,国家政府采取了放松银根的措施,先后增加了对商业 部门和生产企业流动资金的贷款,可是,受到投资规模过小和居民购买行为的 调整(1988 年抢购风暴的提前购买)两个因素的阻碍,这也无法收到刺激工业 生产的预期效果,工业产出仍呈下降之势。(三)通货膨胀阶段(1990 年-1996 年底)针对上述影响,1990 年 3 月份国家政府采取了通过扩大投资规模来刺激经 济回升的措施,很

7、快地扭转了经济下滑势头,并于 1991 年迅速走出低谷,GDP 增长率为 9.2%。1992 年初邓小平的“南巡讲话”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指明方向, 促使国内经济发展热情高涨,该年度 GDP 增长率为 14.2%,市场货币流通增长 率为 26.7%,国内市场呈现过热态势,1993 年上半年表现得更为严重。于是, 1993 年 6 月起,以整顿金融秩序为核心的调整开始进行,有效地控制了货币供 给的增长速度,1993 年底市场货币流通量的增长率已由 6 月底的 54.1%下降到 35.3%。1993 年 7 月-1994 年 3 月,我国经济增长率进入自然缓慢下降阶段,并 于 1994 年开始,国家

8、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措施,由此,中国的改革进 入了一个整体推进的新阶段。1995 年,按照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 议通过的关于 1994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 1995 年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决议,抑制通货膨胀取得初步成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的成就,标志着“八五”计划胜利完成,同时也提前 5 年实现了邓小平提出的 国民生产总值比 1980 年翻两番的战略目标。到 1996 年底,过热的经济和金融 运行中的混乱状况得到治理,持续多年的高通货膨胀大幅度回落,国民经济顺 利实现了“软着陆”。阶段二:江泽民时期(1998-2002 年)江泽民在成为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

9、之后,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继往 开来,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与时俱进,将国民经济领向 21 世纪。中国 经济在磕磕碰碰下进入了崛起阶段:(一)通货紧缩阶段(1997-2000 年底)此前实现了 4 年半之久的财政金融“双紧”政策,紧缩力度过猛,时间过 长,虽取得了显著成效,消除了突出的金融风险,解决了膨胀问题,保持了社 会稳定,但又潜伏着通货紧缩等危机,有些现象也逐渐显现。从 1996 年开始出 现市场需求疲软,到 1997 年 3 月物价开始回落,GDP 开始下滑,已经宣告我国 经济从通货膨胀转为通货紧缩,1997 年 7 月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波及全球,更 加剧了这些困难和问题。19

10、98 年迅速波及到我国,同时我国长江流域又遭到特 大洪灾,致使国内经济迅速下滑,出现了较长时期的通货紧缩。而在当时恶劣 的大环境下中央政府一再坚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具有很大的风险,他从一定程度 上降低了外贸对经济的贡献,但其带来的政治效应,使经济没有出现崩溃的局 面。与此同时,中央果断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财政支出,并辅之以必 要的货币政策手段,连续 8 次降息,以配合财政政策效力的发挥,特别是国家 投入大量财政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并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拉动了内需, 最终启动了处于困难之中的中国经济;另外,香港地区遭受亚洲金融危机,大 量国际游资冲击香港的联系汇率,在特区政府进退两难的紧要

11、关头,中央果断 采取措施,在外汇市场上大量抛售美元,稳定了港币币值。在这样一个经济十分萎缩的情形下,当时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实施的战 略无疑有着长远的意义,同时也给急需动力的中国经济一剂强行针,我国经济 在 2000 年实现了 8 年来第一次反弹,经济增长率达到了 8%,顺利促进了 2001 年的入市及“十五”期间经济的高速稳定增长。阶段三:胡锦涛时期(2003-2012 年)步入 21 世纪,在以胡锦涛为党的核心领导下,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高速发时 期,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地提高,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种种问题,比如说房 价的居高不下、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等等。该阶段可以称之为高速发展阶段:(一

12、)高位增长阶段(2001-2012 年底)继 2000 年经济反弹之后,2001-2012 年底,我国经济增长一直处于高位稳 定上升阶段。自 2001 年底入世以来,我国处于入世后的短期阶段中,国内经济 和国际收支状况受到一定的冲击,特别是 2008 美国的次贷危机及通货膨胀对我 国经济也造成了一定冲击,然而,从经济增长情况看,所受的影响不是很大。2001 年至今,我国经济在逐渐走出通货紧缩以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增长强劲,但与此同时,问题也越发突出:产业结构剧烈变动导致市场供求出 现新的失衡,体制的缺陷导致盲目投资和低水平扩张。国内信贷增长过快,地 方政府重复建设增加,投资、消费比例失衡

13、,导致国内经济在局部出现结构性 过热并有蔓延趋势。从宏观层面考察,财政投入带动投资热。由于连续几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 其乘数效应的叠加,带动投资品快速增长。特别是 2002-2003 年,我国投资远 高于储蓄。这一时期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于投资需求。从结构层面考 察,住房与汽车需求拉动了产业结构升级,我国跨入市场导向的新重化工业阶 段。与前两次短缺经济背景下产生的经济过热不同,本次投资热主要来自于市场需求结构升级,投资主体主要是来自于市场的民间力量,非国家推动。然而, 高速增长的经济所带来的人均 GDP 水平并无法说明我国国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 提高。人均 GDP 和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存在

14、的巨大差距突出反映了以工业生产 拉动 GDP 增长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使得经济快速增长难以转化为居民的实 际收入增长。因此,在我看来,经过几年的局部经济过热之后,我国出现了经 济泡沫。尽管 2003 年下半年至今中央政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多次采取 “双稳健”措施来加强宏观调控,但就目前来看,加强宏观调控同某些局部利 益之前存在矛盾和冲突,且未能在短期内解决国民生活水平的整体提升,泡沫 成分依然存在.阶段四:习近平时期(2013-)进入 2013 年,我国未来的实际经济发展情况我们无法得知,但可以肯定的是 要想我国以后的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就必须进行第二次改革.着眼未来,改革已不 适应于现有经济发展的旧体制,同时对现有领域不断深化和对未知领域积极探索,建 立健全各项法律法规,特别是要正确引导金融领域的健康发展,那么我国未来经 济就能获得长足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