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识字教学方法初探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8877892 上传时间:2018-05-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识字教学方法初探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一年级识字教学方法初探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一年级识字教学方法初探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一年级识字教学方法初探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年级识字教学方法初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识字教学方法初探(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 年岳西县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评选参选论文一年级识字教学方法初探一年级识字教学方法初探作者姓名:刘小梅作者单位:巍岭辅小联系电话:0556-2232462郭沫若曾说过:“识字是一切探究之第一步,人生聪明识字始。”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学生只有有了一定的识字量,才能更好地进行阅读和写作,才能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才能更好地应对以后的学习与工作。因此,识字教学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却也是一个难点。那么如何来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增加学生的识字量呢?一、课堂识字,循序渐进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缺少耐性,注意力难集中。因此,在课堂识字教学中,要找到适当的方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认识新字。通

2、过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及结合我班学生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我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措施:(一) 让学生在“读文”中识字 书本中的生字是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如何让学生很好地掌握那些生字呢?开学前的几节课,我将生字抄到黑板上,然后给每个字注上拼音,让学生结合拼音反复读。几节课下来,我发现效果不好。虽然学生当堂识字快,但遗忘的速度也很快。后来,一位老教师建议我让学生先读课文,让学生在读课文中识字。学生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注意力集中在了书本上。从刚开始一个字一个字的慢慢读,到后来有感情的朗读。学生由最初的陌生到逐渐的熟悉。读完之后,课文中的每个字在他们的脑中都有了大概的印象。我再让学生将“我会认”中的生字在课

3、文中圈出来。圈完之后,结合它的拼音及在文中的组词将其多读几遍,以加深记忆。并且,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我采用分组比赛读、分角色朗读等方法,激发他们读书的兴趣和乐趣。(二) 让学生在自学中掌握识字方法就单个汉字而言,枯燥无味,很难把握住。为了使学生能够更深一步地了解并识记所学生字。我让学生自己找出识字的方法。1、 利用偏旁部首识字。汉字属于形声字,大部分的汉字都和它的偏旁部首有关。如在识字 4中,出现了很多虫类动物的名字: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等。这些字都是由虫字旁加上一个同音或音近的字组成的。对于这类字,我们只用利用它的同音字或音近的字来认识新字。很多同学都能很快地认识蝴、蚯、蚓等字。2、拆

4、字识字有些汉字,结构比较复杂,由多个汉字组成,如“赢” 、 “赞”等。对于这类字,同学们想到利用拆字的方法来识记。如“赢”字便可以拆为“亡口月贝凡” , “赞”字拆为“二先贝” 。3、 编顺口溜有些同学善于编顺口溜来识字。如“把心关在房门里透不过气就是闷了。 ” “要在右边的地(将羽字看成两排空地)里种番茄必须先把土给翻了” “今天我有心会想念了。 ” “司马光拿起石头把缸砸破了,里面带着头巾的小孩得救了。 ”(三) 让学生充当小老师,激发识字兴趣课上,学生们通过自己的想象和思考,找出了一些识字的方法。结合着这些方法,再让他们把生字多读几遍。为了更好的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读字兴趣。我让

5、他们自己充当小老师,选取一节课中最认真的几位同学逐个地带领大家读字。这样,不仅有效地巩固了所学的新字,还能很好地维持课堂纪律。二、 课外识字,灵活多变新课程标准阶段目标明确提出:第一学段(12 年级)认识汉字 16001800 个。所以如果只认识书本上的生字、利用课堂识字,是很难达到新课标的要求的。所以除了课堂识字,课外识字也很重要。(一)利用课外书识字学生初学的生字一般都是常用字,这些字在适合于低年级的课外书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并且,大部分低年级看的课外书上中都注有拼音。因此,应该多鼓励学生看课外书。通过课外书,能让学生在新的语言环境中重温所学过的字,这既是一种知识的迁移,也是兴趣盎然中的再

6、学习,获得的是“温故而知新”的效果。这样,他们不仅能复习拼音和所学的新字,还能扩大他们的识字范围,增加识字量。(二)在生活中识字汉字是母语,学生在生活环境中,可以接触到很多汉字。如:同学或亲人的名字、路边的广告牌、电视等等。可以说,汉字无处不在。因此,要善于利用身边的各种各样的资源。平常要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动脑的好习惯。识字教学是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结合学生特点加以攻克。要让学生从识字中感受到学习和创造带来的快乐,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这样不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满足了他们的成功欲,而且还能在他们不断的“新发现”中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