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课堂教学设计“中心”转换的思考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8834663 上传时间:2018-05-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课堂教学设计“中心”转换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关于课堂教学设计“中心”转换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关于课堂教学设计“中心”转换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关于课堂教学设计“中心”转换的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课堂教学设计“中心”转换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课堂教学设计“中心”转换的思考(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关于课堂教学设计关于课堂教学设计“中心中心”转换的思考转换的思考摘要:摘要:课堂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组织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突 破认识论框架,从教材和学生发展状态来确立教学的起点。设计以促成有效学习为目标的课堂,关键是 要从以教材为中心转到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对学生的发展机制有全面的认识。课堂教学才能在规范 与自由、预设与生成、现实与可能、确定与不确定之间动态演进,最终形成富有生命活力、动态生成的、 高质量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关键词:课堂教学设计、教材为中心、学生发展为中心 一、关于课堂教学设计以教材为一、关于课堂教学设计以教材为“中心中心”及其不足及其

2、不足 在传统的教学观和教学实践中,教学任务被直接规定为传递人类社会所积累的系统文化知识和形成 学习知识的技能、技巧,课堂教学从教材入手设定教学目标、教授新知识、开展教与学的活动过程。忽 视了一节课的教学是否有针对性与适切性,难度过大会使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难以落实,难度过低可能没 有挑战性,学生吃不饱,课堂实效性不高。 (一)(一)课堂教学设计以教材为中心,这是传统课堂教学最典型的一种认识与做法。传统课堂教学以 认识论为基础,把知识传授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或唯一任务,准确全面地解读教材、把握教材和讲授教 材是其基本特征。在这种课堂教学观念下,确定一堂课的教学是根据教材的进度,确定一节课的目标起 点,

3、并找出重点、难点与讲解逻辑。 这种依循教材编排逻辑和讲解进度来确立课堂教学目标起点的做法, 虽然保证了教材传授的系统性与严密性,但是,却没有认识到教材是按照学年学期单元课时,匀 速安排教学内容及其进度,其前提假设是学生能够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匀速推进,而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 程中可能超前或落后于教材所预想的进度。无法顾及真实状态中全班学生的水平与能力。(二)(二)教材的安排是以一节节课为主要构成,在编排教材时将整体知识分解成一个个由易到难、循序 渐进的知识点,从而将原本有机关联的知识结构,人为地分为以“点”为单位的符号系统。如果仅依照 教材设计教学,可能会导致教师的教学设计局限在“知识点”的思考上,

4、而忽视对教材内容的关联性整 合处理,无法引导学生向整体性、纵深处思考,进而削减知识本身对学生多方面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力 度。基于课堂教学设计以教材为中心的认识,在新课程实践探索与理论学习的过程中,提出了自己的构 思与实践探索。在设计课堂教学计划时,能够更多地调查了解学生的实际需要与实际兴趣,能够更客观、 更冷静地分析学生的实际反应与教学效果。这样才会使教学、教学计划立足于一个比较实事求是的以学 生为中心的基础上。 二、课堂教学设计二、课堂教学设计“中心中心”转换的必要性转换的必要性课堂教学的本质是组织学生学习,还需要进一步明确什么是学习。按照通常的认识,学习是一个人 通过经历或练习而得到的比较

5、持久的身心变化,就是说,学习首先是一种经历,一种身心的活动过程。 而任何经历或者活动都不能脱离环境的影响,都必然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所以,一切学习,都是 情境性的。新课程方案要求教师关注过程和方法,关注教学环境的设计、活动的设计,正是从学习活动 的这一特点出发的。但是,所谓的环境,除了物理意义的存在以外,还有心理意义的存在,同样的实物 展示,同样的教室布置,对一位乐在其中、深受同学、老师喜爱的学生与另一位同班级格格不入或因受 到批评而深感苦恼的学生,会具有完全不同的意义,完全不同的心理感受。从这个角度说,也可以讲 “境由心造” ,对不同的学习主体,教师所提供、创造的尽管是同一或相似的物质环

6、境,但结果是学生们 面对的是不同的心理环境。要想实现有效学习,教师就应该关注这两类环境,应该努力营造适合每位学习者的环境,这时的课 堂教学,就会从统一走向分散,从以教材为主走向以学生发展为主,从以讲授为主走向以指导学习、回 答疑问为主,这是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当然,这种新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也并不完全是2新东西,它也曾不时出现在民主氛围较浓的传统课堂里:有时教师正按预先设计解题,然而有两位聪明 的学生不接受,提出了一种出乎意料的解法,其他同学一下子炸窝了,有人赞成,有人反对,教师也蒙 了,只好让提出者来说,自己尝试着在黑板上写,一边写一边向学生提问题,于是全班(包括教师)才 松了一口

7、气,重又进入“正常”学习程序。然而,恰恰是在这种非常状态下,师生都激情高涨、兴奋不 已,都进入了积极思考状态,真正实现了有效学习。所以,强调课堂教学的本质是学生的学习活动,就 要把教师从“权威”的位置、 “知识代表”的位置拉到学生中来,拉到学生身边来。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 者,教师应该把关注焦点放在每位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体验上面,要把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动,而 不是把正确传递或展示知识作为自己的首要职责。从以教材为中心转到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并非否认教材在课堂教学设计的作用。而是在确立课堂 教学设计时,既考虑教学内容所提供的知识、技能,又兼顾学生发展的现在状态和潜在状态。教师在设 计课堂教学

8、时要冲破认识论的框架,不能仅仅把教材作知识层面的理解与把握,而要从育人价值的高度, 充分解读教学内容所蕴含的丰富育人价值, “从单一地传递教科书上呈现的现成知识,转为培养能在当代 社会中实现主动、健康发展的一代新人” 。 因此,设计以促成有效学习为目标的课堂,关键是要从以教 材为中心转到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对学生的发展机制有全面的认识。2、课堂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思考课堂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思考 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索与发现的课堂教学必然是师生、生生之间多向互动、动态生成与相互锁定的活 动过程。 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虽然在课堂教学展开之初,教师可能先选取一个起点切入教学过程,但 随着课堂教学

9、的展开以及师生、生生间的多向互动,就会不断形成多个基于不同学生发展状态和教学推 进过程的课堂教学。即便在课堂教学设计之初事先预设了课堂教学中展开,但由于学生发展状态的非线 性、偶然性与复杂性,从而决定了课堂教学不是确定不变的,而是预设性中的生成;不是僵硬不变的, 而是动态中调整的。只有从此意义上把握,课堂教学应是规范与自由、预设与生成、现实与可能、确定 与不确定之间的动态演进。而这一切都与将学生主动性作为课堂教学设计的前提。(一)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实际(一)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实际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的主要活动方式,是让学习者有可能从个人实际需要与可能展开学习活动。 因此,学生的学习基础、学

10、习兴趣及学习能力,是教师设计教学的出发点。从这个角度说,所谓的备课, 实际上就是备学生,就是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所谓的教学设计,就是为不同的学生,起码是不同类型 的学生,设计出符合他们需要的学习计划、学习方式与学习进度。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 学生之间的差异会显著增大,进度统一、任务相同的课堂必然会让位给类似复式教学的课堂。不同组别 的学生学习不同的内容、完成不同的作业、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或许将会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而统 一的讲解、答疑、点拨、指导,只能是学生自主学习讨论的必要补充,是应学生的实际要求而安排的活 动。当然,在统一的学习安排更多地被因人施教所代替,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

11、的交流讨论与互动共生 成为课堂的常态时,一定意义的统一安排还会有存在的必要。这不但是因为国家、社会为了实现文明传 承总要为学校教育规定任务,而且因为在相同条件下成长的人也必然会有相似的特点。因此在强调教学 从统一走向多样时,还要认识到这种变化会有过程,认识到学生掌握自主学习方式也应该经过培养。教 师应该逐渐减少教学中的统一要求,逐渐加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权和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并在学生自 主学习的过程中加强指导、帮助,从而在统一计划与自主学习的结合中实现学习者有差异的主动发展, 并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方式、方法。在设计教学活动中,减少统一讲解,增加学生的自主探究,增加学生的分组活动,如讨论、实验

12、、 观察,等等,是应该的,也十分有利于学生发展。然而,还要注意区别对待,注意不要把统一听讲变成 统一操练,也不要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在同样的时间内达到同样的认识、接受同样的结论。要实现每一位 学生的有效学习,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即使不能做到完全的因人施教,至少也应该准备两三种针对不 同群体的教学安排,让那些没上课已能完成作业的学生或上了课却完全听不懂、看不明白新课内容的学3生也有事可做,也能在课堂上学到新东西。越是高年级,越不应追求过度统一的进度,越应该主动考虑 不同水平与不同追求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知识与能力结构。当然,在存在统一考试的条件下,学生的这种 多样发展是受到相当程度的限制的,教师不必再去

13、增添对他们的限制,而应该更多地关注差异性发展。(二)教学设计要从学生的问题出发(二)教学设计要从学生的问题出发教学的任务是组织学生学习,教学设计就要从学生的真实问题出发,而不是从教材或从教师假想的 问题出发。从问题出发设计教学,关键之处在于把握学生固有认识与新现象、新事实的矛盾,在于引导 学生自己发现或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发现这一矛盾,这样才会引发真正有效的学习活动,才能真正让学生 学有所思。在分析学生认识中的矛盾并设计教学过程中,应十分强调要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让学生自主查找 资料、设计实验步骤,等等。这当然是很好的,也是必要的,确实是提高学习者主动性、自主性的重要 方法。但这种自主发现并不是惟

14、一有效的方法,特别是对于中小学生而言,由于他们知识、能力的准备 不足,特别是反思能力与发现矛盾的能力尚处在发展初期,他们不太能够发现自己固有认识、固有态度 与新现象的矛盾,即使问个“为什么”或“怎么样” ,也许都不能问到关键处,也说不明白“为什么”的 来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学会从学生的直接表述中发现问题,应该学会从了解到的学生的认识基 础与新现象的矛盾中发现问题,通过精心设计的追问,让学习者逐渐发现自己认识中的内在矛盾,发现 固有认识、固有态度与新任务、新现象的不和谐之处,采用启发式等方式去帮助学习者实现认识与态度 上的跨越。学生自主发现问题也好,教师帮助学生发现问题也好,其前提都是要使

15、教学任务切合学生的 实际,特别是切合同一班级不同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学设计的工作基础是了解学生。在日常教学中,会碰到这样的现象:教师精心设计的导人新 课的方法,展示了许多与新课相关的图片或实物,然后满怀激情地启发学生,问他们知道不知道或愿不 愿知道其中的奥秘,而当学生们满怀兴奋地说“愿意”时,教师似乎就在旁观者的面前成功地激发起学 生的兴趣了。然而,事实是上课之前,这个班内有13或更多的学生其实早已掌握了新课内容,而绝大 部分学生都知道(因为上节课布置过预习了)新课要讲什么,所有的“发现”与“兴奋” ,不过是做做样 子罢了。类似的假问题、假启发的现象,在中小学教育,尤其是公开课、观摩课中并不少见

16、。其根本原 因在于设计者在考虑问题时,关心的并不是学生实际知道什么,也不是所涉及的学习任务与学生固有认 识的实际差距,他们只是从新知识点出发,从新课所要传递的概念出发,这里的问题,类似狄拉克拒绝 回答的那类问题,是从概念出发的问题。在了解学生实际问题上,没有捷径可走。即使是有多年教学经 验的教师,也不能用昨日了解的学生的问题代替对今日新学生的了解,生活在变化,学生也在变化,调 查研究必须不断进行。应该说明的是,中学生许多学习中的问题,可以由他们自己从读书中、从讨论中 和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解决,年级越高,学生越发展,他们在学习中的问题就会越深入,数量则会减少。 因此,教师所要关注的,要重点点拨、讲解或演示、指导的,是那些带有普遍性且学生无法自行解决的 问题,了解学生、调查问题将会成为教师重要的工作环节。(三)教学设计要尊重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三)教学设计要尊重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们主要是“听中学”和“看中学”学生听教师讲解,学生看教师提供的 教具、图片或录像,在听或看的过程中思考记忆,如此等等。新课程提倡“做中学” ,这是美国进步主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