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有感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8827362 上传时间:2018-05-0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有感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读《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有感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读《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有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有感(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读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有感 阳冬云读 读了由叶谰主编的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一书,感受颇多,不由使 我联想到曾在一本文摘中看到一则有趣的中美教育发展实例。1979 年 6 月 中国派了一个访问团去美考察基础教育。美国学生无论品德优劣,能力高低 ,无不趾高气扬,踌躇满志,大有“我因我之为我而不同凡响”的意味。小 学二年级学生大字不识一斗,加减乘除还在搬手指头,就整天谈发明创造, 在他们看来,让地球调个头,好象也是易如反掌,在学校,音、体、美、社 会科学如火如荼,而数理化却无人问津,课堂几乎处于失控的状态,学生如 同逛街一般。因此,我们预言,美国教育病入膏肓,再用 20 年中国的科技和文化必将

2、赶上或超过这个所谓的超级大国。也在一年,美国派了一个考察团到中国,他们发现中国学生课堂循规蹈 矩,七点钟之前大街小巷全是学生,中国还有一种作业叫“家庭作业”,中 国把考试分数最高的学生称为优等生,一般会得到奖励或证书,而其他人没 有。 因此,美国人总结中国学生是世界上最勤奋的,在世界上也是起得最早 的,睡得最晚的,他们的学习成绩是世界上同一年级学生中最好的。他们预 言,再用不着 20 年时间,中国必将美国远远地甩在后面。 而今 25 年过去了,美国病入膏肓的教育制度培养了几十位诺贝尔获得 者和一百多位亿万富翁,而中国还在为诺贝尔努力。 以上事例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中国的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中国

3、的教 育思路不得不变。诚然,我们的基础教育扎实,能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学习基 础,我们的教育改革也决非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教育,而是针对现行教育评 价体系,教师的思想观念,教学模式做一些变革。读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我想就现行课程改革的认识谈一下 自己的心得。一、 正确定位教师自身的角色 目前有一种观点“教师是一门课程,它反映了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重 要性,课程改革的理念也好,思想也好,内容更新也好,更为深刻的变化在 于教师的行为、观念、方式的改变来作为一个标志。就是说,教材是教师和 学生互动的工具,那么这个工具能不能够通过研讨、使用等使教师的行为发 生转变,这是最重要的。如果教师在使用新教材时,教

4、学行为和以往是一样 的,只不过换了一个本而已,那就没有达到出众,因此,新课程的改革是否 成功,它的一个标志性的变化就是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行为有没有发生变 化。二、 教师作好几种转变 由传授者转变成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变成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 等中的首席”,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 平等对话,教师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新课程中,师 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开发 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变成一种动态、发展的,教学真正成为师生互有个性化的创造

5、过程。上世纪七十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 的今天和明天一书对未来教师角色作了这样的描述:教师越来越多地激励 思考,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经理从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 了解、影响、激励、鼓舞。要适应这一转变,教师的角色学要由传递者转换 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换为引导者。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应当帮助学生 制定适当的教学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 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 个接纳性、支持性、宽容性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

6、己 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我们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怎么理解百年树人呢?准确地说,是一 种树人的文化的养成,而不是说某一个人要接受一百年的教育,要形成一种 育人文化,不是一朝一夕的,而这种文化一旦形成,就成为一种直接的驱动 力。目前,国家的竞争可以说是一种文化的竞争,学校的竞争也是文化的竞 争,而这种学校文化最核心的就是教师的发展,就是有没有向上的、研究的 气氛。总之,新课程的改革是历史的潮流,是势在必行的。这个改革中教师 是关键,核心在于教师正确把握角色。只有正确把握好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 ,才能避免“热闹”背后透视出来的放任、随意与“急功近利”,才能不会 出现因重训练,而肢体语言文字,破损语言形象。因重感悟,重个性体验, 而任其自然等现象,我们才能顾此失彼,教学模式应与时俱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