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新课程理论全集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8805799 上传时间:2018-05-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进新课程理论全集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走进新课程理论全集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走进新课程理论全集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走进新课程理论全集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走进新课程理论全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进新课程理论全集(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在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基础。 课程标准包括以下内涵: 它是按门类制定的; 它规定本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 它提出了指导性的教学原则和评价建议; 它不包括教学重点、难点、时间分配等具体内容; 它规定了不同阶段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新课程标准的结构(框架):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实际上是工业经济时代的产物。 这次课程改革任务是什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 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本次课程教学改革究竟要改什么?其主

2、要任务是什么? 首先,要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树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 其次,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再次,要致力于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 教学改革既要重视观念改革的先导作用,又要重视方式的改革的载体作用。本次教学改革不仅要改变 教师的教育观念,还要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可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它意味着: 关注每一位学生; 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是教学活动的一条基本规律。 新课程倡导什么样的学生观? 学生是有发展的人; 学生是独特

3、的人 学生是具有独立的人。 学生观:把学生看成什么样的人,对学生采取什么态度。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伦理关系的核心要求。 本次课程改革应追求一种什么样的师生情感关系呢? 建立在师生个性全面交往基础上的情感关系。它是一种真正的人与人心灵沟通,是师生互相关爱的结果, 创造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 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品味教学成功的喜悦; 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 教师尤其要尊重以下六种学生 尊重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尊重成绩不良的学生;尊重被独立和拒绝的学生;尊重有过错的学生;尊重 有严重

4、缺点和缺陷的学生;尊重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点和核心内容。 学生学习一般有接受和发现两种。 现代学生方式的基本特征: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 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加强中小学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 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迅速全面地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加快信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新课程提出建立“以学论教,教为了促进学”的响亮口号。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一、 课程理念是课程的灵魂: (一)新课程与旧课程的本质区别是理念的不同 课程理念形成于对现实教育的深刻分析和对未来教育的展望,它是课程的灵魂和支点。

5、新、旧课程的本 质区别是理念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课程建构的基础不同的课程观: 旧课程观中的课程是文本课程,教师是传授者,因而教师是中心。而新课程观认为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 更是体验课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是自我建构的过程。 2、课程实施的策略不同的整合观: 旧课程观认为课程与教学是相互分离的,教材意识是第一意识,按教学大纲完成教学计划则是第一要务, 而新课程观则认为课程是由教材、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教必需服务于学, 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才是首要的任务。 正是这些理念的不同才使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成为一

6、次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 (二)走进新课程最重要的是树立新的教育理念 “树立”的第一步是接受,但接受只是一种认同,还没有成为教师自身的一种素质。要把一种理念变成 人的素质光有对这种理念的认同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对这种理念的进一步的感悟,而这种感悟只有在实践 中才是最有效的,这种意识在新课程实施进入攻坚阶段时尤显重要。 二、新课程发展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一)新课程的价值取向是人的发展 课程的价值是多元的,多种价值的融合,特别是人的发展、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融合,将是课程发展 的基本趋势之一。在新课程的价值取向上,对我们影响较大的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马克思认 为,共产主义是

7、以“每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基本原则的基本形式” ,故而新课程的价值在于通过促进人的发 展来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这种融合浓缩为一句话就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尽管我们历来重视以 人为本的教育价值取向,但是在如何处理好“社会价值、经济价值、人的价值”这三种基本价值的关系上却 是经历过曲折的,即使是现在.。 (二)“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内涵 1、课程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这是课程价值取向定位问题。在如何处理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上,新课程定位在人的 发展上,具体指向以能力和个性为核心的发展。课程改革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和整理的能力、发现问题和 思考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8、能力、终生学习和创新的能力以及生存和发展的能力;课程改革要 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品质。 2、面向每一位学生。 基础教育是国民的奠基工程,面临的任务既要瞄准知识经济的需要培养高素质尖端人才,又要为农业经 济、工业经济培养人才和合格的建设者。因此,在新课程实施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认清每个学生的优势, 开发其潜能,培养其特长,使每位学生都具备一技之长,使全体学生各自走上不同的成才之路,成长为不同 层次、不同规格的有用人才。 3、关注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不能把学生仅仅看成是知识的容器。素质教育所关心的是整个的人,而不只是作 为产品的人,是富有创造性的生活,而不只是物质生产的生活

9、。学生的发展不是某一方面的发展,而是全面、 和谐的发展。新课程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达到了知 识习得、思维训练、人格健全的协同,实现了在促进人的发展目标上的融合。 (三)关于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的思考 透视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我们不难发现,要达成新课程的核心理念,需完成如下的建构: 1、把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与终身学习联系起来构建新的学力观 所谓学力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习得的知识、能力,由基础学力、发展性学力构成。所谓基础学力是 指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主要内容,帮助学生打基础的学力,而所谓发展性学力是指以观察能力、自学能 力等为主要内容,使学生

10、在未来自己能发展自己的能力。 重视双基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优良传统,在本次新课程改革中仍把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摆在了突出位置,但新课程所强调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又有别于以往,它提倡将双基作为一种载体,强调对学生发现问题的 能力、探究问题的能力及合作意识的培养,而这些则是学生终身学习所必备的。 2、既强调健康体魄、健康心理,又强调健康生活方式提高未来的生活质量 新课程提倡,我们不仅要关注青少年学生现实生活世界,而且还要关注青少年学生可能的生活世界。关 注青少年学生可能生活世界就是关注儿童生活的未来发展趋势,关注青少年学生生活质量的提高。对于健康 体魄与健康心理我们比较重视,而健康的生活方式却一直是我们

11、所忽略的。在影响一个人生活方式的心理素 质里,思维方式与主体性是最重要的两个因素,学习方式对一个人思维方式和主体性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 从某种意义上说,今天的学习方式就是明天的生活方式。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意 义远不只是学习本身,他关系到学生未来的生活方式与生活质量。 一: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新课程强调“面向学生”包含四层含义: 1、强调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 2、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使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要求,获得成功。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每一 位学生的发展。 3、强调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 4、课程教学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

12、心理和发展特点,关注、关照学生的需要、兴趣、追求、体验、经验、 感觉、困惑、疑难等。 二: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强了探究式学习的比重。 新课程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从传统学习方式转向现代学习方式。 现代学习方式从本质上讲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性发展为目的,由许多具体方 式构成的多维度、具有不同层次结构的开放系统。创造性地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 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 1、主动性首要特征 表现为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一方面表现为学习兴趣;另一 方面表现为学习责任。 学

13、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就会越 学越想学、越爱学,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 学生意识到学习的责任,就会把学习跟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长、发展有机联系起来。当学生自觉地担 负起学习的责任时,学生的学习才是一种真正的有意义的。 2、独立性核心特征 表现为我能学,每个学生,除了特殊的原因外,都有相当强的潜在的和显在的独立学习能力,都有一种 独立的要求 和欲望。 对待学生的独立学习和独立性,还要有一种动态发展的观点,即教学过程应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转化 过程,从依赖到独立的过程。 新课程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并创造各种

14、机会让学生独立学习,从 而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独立性,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 3、独特性重要特征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 方式,即每个学生都有着独特的个性,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质上都是其独特个性的体现。 新课程强调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生活,为每一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空间。 独特性同时也意味着差异性,学生的学习客观上存在着个体差异。新课程强调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努力 实现学生学习的个体化和教师指导的针对性。 4、体验性突出特征 体验是指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 表现为: 第一,强调身体性参与。即用自己的身

15、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 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的活力,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第二,重视直接经验。从教学角度讲,要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 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从学习角度讲,就是要把直接经验的改造、发展作为 学习的重要目的,间接经验要整合、转化为学生的直接经验。 5、问题性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 (1)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 一方面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做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中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 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16、(2)特别强调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 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还可以激发学生勇 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问题意识是学生进行学习特别是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的 重要心理因素。 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包含的,它们虽是从 不同的角度提出的,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必须从整体的高度来全面把握现代学习方式的精神实质。三:新课程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 新课程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 更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 新课程倡导成长记录袋、学习日记、情景测验等质性的评价方法,强调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制 度,重视评价的激励与改进功能。 发展性评价的基本内涵: 1、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 关注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发展中的需要,突出评价的激励与调控的功能,激发其内在发展动力,促 进其不断进步,实现自身价值。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