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训练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8805773 上传时间:2018-05-0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文阅读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现代文阅读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现代文阅读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现代文阅读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现代文阅读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文阅读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文阅读训练(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文阅读训练现代文阅读训练一、生 命 赋郭旭东 我常常在大自然中看到种种生命的奇观。 挺拔的巨树,葱茂的森林,绿色的草原,成熟的庄稼,盛开的鲜花,望着它们,或 徜徉其中,那种洋溢着的博大的生命力,常常催发我爆发我的生命激情,在体内蔓延,奔 涌,激荡。 但是,有一些更细微更不显眼的现象,往往特别作用于我的心尖和神经末梢,引起 我异常深刻的震颤。 早春,当冰尚未完全消融、万物尚未苏醒的时候,柳树的枝条还是铁灰色,可如小 米粒般的新芽已经顶着严寒冒出来。它就是报春的最早的使者,万木峥嵘的自然之春就是 从它开始的。 当柳芽发出不久,在棉花地里,可以看见棉芽冲破柔韧的壳子,一个个钻出地面, 遍地都写着

2、两个字:突破。 麦收过后,麦地里新播种的大豆,不几天工夫,从薄薄的透明的外衣中露出茁壮的 一点胚芽,探头顶破地表,满地像是用五线谱写成的生命第一乐章。它预示着,也开始演 奏着一部生命交响乐:活泼泼的胖乎乎的豆苗,无边无际的宜人眼目的豆绿色波浪,成熟 的金黄色的小山。 我害怕见花蕾。特别是那种已露出一点亮色,将要绽开的花蕾。我一看见它,就如 痴如醉,就完全被它吸引,不顾一切地去做生命瑰丽峰巅的想像:经过长久的默默经营、 吮吸、积累,所蓄积的全部精华、神采、光辉,就要在一刹那间展现,这是怎样激动人心 的时刻!恰如刚刚构思好一篇十分得意的文章,将要展纸挥笔的当口,也恰如自己崇拜的 球员,在终场前得到

3、一个绝佳的射门机会,即将起脚攻入致胜一球的那一刻,我有时有一 种喘不过气来的感觉。 我还有一个执拗的习惯:好在贫瘠的荒凉的山间沙漠流连。岩间石缝中生长的斑痕 累累千扭百弯的怪柏奇松,荒漠中的一株或一丛“沙打旺”或骆驼草,石板上的一片黄绿 浅灰的苔藓,我都向它们注目。这些景象剥落了我热烈的情感,凸现出严峻的理性,它们 并不可怜,我是敬仰它们! 这是怎样坚忍不拔的生命追求!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它们全都生长得很顽强,很 自信,很精神!外在的温度、湿度、肥沃度等条件,对它们都不重要;它们几乎全靠自己 内在的生命力。如果条件再恶劣一点,别的茂盛的生命可能化为死亡的尘埃,而它们却能 依然故我,生机盎然;如

4、果条件好一点,那它们该是一副怎样的葱茂! 还有比生命现象更瑰丽更丰富的吗? 有幸获得一次生命,就让生命庄严地展 示吧。 1、文章至段分别写了哪些“细微不显眼的事物”? (4 分) 2、下面一句话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界生命的敬仰之情,请试作分析,说说作者是如何表达出 这种效果的。 (4 分)岩间石缝中生长的斑痕累累千扭百弯的怪柏奇松,荒漠中的一株或一丛“沙打旺”或骆驼草,石板上的一片黄绿浅灰的苔藓,我都向它们注目。3、作者为什么“害怕见花蕾。特别是那种已露出一点亮色,将要绽开的花蕾”?(4 分) 4、读完本文后,你觉得应该怎样做才能“让生命庄严地展示”?请结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 感受。 (3 分)二、

5、月是故乡明季羡林 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的故乡的月亮。事情大概 就是这个样子。 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孤单。因此,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月 亮总有什么东西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 、 “三潭印月”等等,不可胜 数。 我的故乡是在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我小的时候,从来没有见过山,也不知山为何物。 我曾幻想,山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顶天立地,好不威风。以后到了济南,才见到 山,恍然大悟:山原来是这个样子呀!因此,我在故乡望月,从来不同山联系。像苏东坡 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完全是我无法想象的。 至于水,我的故乡小村

6、却大大地有。几个大苇坑占了小村面积一多半。在我这个小孩 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一点烟波浩渺之势。到了 夏天,黄昏以后,我在坑边的场院里躺在地上,数天上的星星。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 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我天天 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 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 亮相映成趣。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但也颇而乐之,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 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 第二天一早起来,到坑边苇子丛

7、里去捡鸭子下的蛋,白白地一闪光,手伸向水中,一摸就 是一个蛋。此时更是乐不可支了。 我只在故乡呆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过 四年,又回到济南呆了一年,然后在欧洲住了近十一年,重又回到北京,到现在已经四十 多年了。在这期间,我曾到过世界上将近三十个国家,我看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风光旖 旎(1)的瑞士莱茫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 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异常喜欢。但是,看到 它们,我立刻就想到我故乡那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无论如何我也感 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万万比不上

8、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少万 里,我的心立刻就飞来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我现在已经年近耄耋(2),住的朗润园是燕园胜地。夸大一点说,此地有茂林修竹,绿 水环流,还有几座土山,点缀其间。风光无疑是绝妙的。前几年,我从庐山休养回来, 一个同在庐山休养的老朋友来看我。他看到这样的风光,慨然说:“你住在这样的好地方,还到庐山干嘛呢!”可见朗润园给人印象之深。此地既然有山,有水,有树,有竹 ,有花,有鸟,每逢望(3)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 ,一碧数顷, 而且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 不管是谁来到这里,难道还能不顾

9、而乐之吗? 然而,每值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见 月思乡,已经成为我经常的经历。思乡之病,说不上是苦是乐,其中有追忆,有惆怅,有 留恋,有惋惜。流光如逝,时不再来。在微苦中实有甜美在。 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我故乡的月亮呀!我怅望南天,心飞向故里。 注释: (1)旖旎(yn) 柔和美丽。(2)耄耋(modi) 泛指老年。耄,指八九十岁 的年纪;耋,指七八十岁的年纪。(3)望夏历每月十五日。1. 作者在第 4、5 段中追忆了哪些童年趣事?请按先后顺序填写。 (2 分)2. 从全文看,作者为什么要写世界各地美妙绝伦的月亮和朗润园的奇景?(从写法和目的

10、 两方面回答。 ) (3 分)3. 从第 5 段中摘抄与第 6 段画线部分相照应的文字。 (2 分)4. 请你写写阅读这篇文章的心得。 (可以针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写法进行评论,也可以 写自己的感受或联想。字数在 150 字以内。 ) (5 分) 三、最后一课郑振铎口头上慷慨激昂的人,未见得便是杀身成仁的志士。无数的勇士,前仆后继的倒下去,默默无言。 默默无言的人们,却坚定的作着最后的打算,抛下了一切,千山万水的,千辛万苦的开始长征,绝不作什么为国家保存财产、文献一类的借口的话。 上海国军撤退后,头一批出来做汉奸的都是些无赖之徒,或愍不畏死的东西。其后,却有“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维持地方的人

11、物出来了。再其后,却有以“救民“为幌子,而喊着同文同种的合作者出来。到了珍珠港的袭击以后,自有一批最傻的傻子们相信着日本政策的改变,在作着“东亚人的东亚“的白日梦,吃尽了“独苦“,反以为“同甘“,被人家拖着“共死“,却糊涂到要挣扎着“同生“。其实,这。类的东西也不太多。自命为聪明的入物,是一贯的料用时机,作着升官发财的计划。其或早或迟的蜕变,乃是作恶的勇气够不够。或替自己打算得周到不周到的问题。 默默无言的坚定的人们,所想到的只是如何抗敌救国的问题,压根儿不曾梦想到“环境”的如何变更,或敌人对华政策的如何变动、改革。 所以他们也有一贯的计划,在最艰苦的情形之下奋斗着,绝对的不作“苟全“之梦;该

12、牺牲的时机一到,便毫不踌躇的踏上应走的大道,义无反顾。 十二月八号是一块试金石。 这一天的清晨,天色还不曾大亮,我在睡梦里被电话的铃声惊醒。 “听到了炮声和机关枪声没有?“C 在电话里说。 “没有听见。发生了什么事?“ “听说日本人占领租界,把英国兵缴了械,黄浦江上的一只英国炮舰被轰沉,一只美国炮舰投降了。“ 接连的又来了几个电话,有的从报馆里的朋友打来的。事实渐渐的明白。英国军舰被轰沉,官兵们凫水上岸,却遇到了岸上的机关枪的扫射,纷纷的死在水里。日本兵依照着预定的计划,开始从虹口或郊外开进租界。 被认为孤岛的最后一块弹丸地,终于也沦陷于敌手。 我匆匆的跑到了康脑脱路的暨大。 校长和许多重要的

13、负责者们都己经到丁。立刻举行了一次会议。简短而悲壮的,立刻议决了: “看到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经过校门时,立刻停课,将这大学关闭结束。“ 太阳光很红亮的晒着,街上依然的熙来攘住,没有一点异样。 我们依旧的摇铃上课。 我授课的地方,在楼下临街的一个课室,站在讲台上,可以望得见街。 学生们不到的人很少。 “今天的事,“我说道,“你们都已经知道了吧,“学生们都点点头。“我们已经议决,一看到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经过校门。立刻便停课,并且立即的将学校关闭结束。“ 学生们的脸上都显现着坚毅伪神色,坐得挺直的,但没有一句话。 “但是我这一门功课还要照常的讲下去。一分一秒也不停顿,直到看见了一个日本兵或一

14、面日本旗为止。“ 我不荒废一秒钟的工夫,开始照常的讲下去。学生们照常的笔记着,默默无声的。 这一课似乎讲得格外的亲切,格外的清朗,语音里自己觉得有点异样;似带着坚毅的决心,最后的沉着;像殉难者的最后的晚餐,像冲锋前的士兵们的上了刺刀,“引满待发“。 然而镇定,安详,没有一丝的紧张的神色。该来的事变,一定会来的。一切都已准备好。 谁都明白这“最后一课“的意义。我愿意讲得愈多愈好;学生们愿意笔记得愈多愈好。 讲下去,讲下去,讲下去。恨不得把所有的应该讲授的东西,统统在这一课里讲完了它;学生们也沙沙的不停的在抄记着。心无旁用,笔不停挥。 别的十几个课室里也都是这样的情形。 对于要“辞别“的,要“离开

15、“的东西,觉得格外的恋恋。黑板显得格外的光亮,粉笔是分外的白而柔软适用,小小的课桌,觉得十分的可爱,学生们靠在课椅的扶手上,抚摩着,也觉得十分的难分难舍。那晨夕与共的椅子,曾经在扶手上面用钢笔,铅笔,或铅笔刀,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涂写着,刻划着许多字或句的,如何舍得一旦离别了呢! 街上依然的平滑光鲜,小贩们不时的走过,太阳光很有精神的晒着。 我的表在衣袋里低低的嗒嗒的走着,那声音仿佛听得见。 没有伤感,没有悲哀,只有坚定的决心,沉毅异常的在等待着,等待着最后一刻的到来。 远远的有沉重的车轮辗地的声音可听到。 几分钟后,有几辆满载着日本兵的军用车,经过校门口,向东向西,徐徐的走过,当头一面旭日旗,血

16、红的一个圆圈,在迎风飘荡着。 时间是上午十时三个分。 我一眼看见了这些车子走过去,立刻挺直了身体,做着立正的姿势,沉毅地阖上了书本,以坚决的口气宣布道: “现在下课!“ 学生们一致的立了起来,默默地不说一句话;有几个女生似在低低的啜泣着。 没有一个学生有什么要问的,没有迟疑,没有踌躇,没有傍徨,没有顾虑。个个人都已决定了应该怎么办,应该向那一个方面走去。 赤热的心,像钢铁铸成似的坚固,像走着鹅步的仪仗队似的一致。 从来没有那末无纷纭的一致的坚决过,从校长到工役。 这样的,光荣的国立暨南大学在上海暂时结束了她的生命。默默的在忙着迁校的工作。那些喧哗的慷慨激昂的东西们,却在忙碌的打算着怎样维持他们的学校,借口于学生们的学业,校产的保全与教职员们的生活问题。 1.第 3 段中“试金石”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2.作者写第 48 段的内容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