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8799350 上传时间:2018-05-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及防治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及防治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及防治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及防治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及防治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及防治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及防治措施(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浅谈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及防治措施摘要:外来物种入侵绝不是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全球的问题,它所带来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巨大的,我国一直是深受外来物种入侵危害的国家。外来物种入侵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本文综述了我国外来入侵物种的概况和防治措施。关键词:物种入侵 危害 防治外来入侵物种,是指那些出现在其过去或现在的自然分布范围及扩散潜力以外(即在其自然分布范围以外或在没有直接或间接引入或人类照顾之下而不能存在)的物种、亚种或以下的分类单元,包括其所有可能存活、继而繁殖的部分、配子或繁殖体。人类有意引进一些优良品种的动植物,为了丰富生物的多样性,带来诸多经济效益;但若引种不当或缺乏管理则会适得其

2、反,引发较大负面影响。因为每种生物都经过自身的进化生活在特定的生态系统内,并和其他生物种群保持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等联系,彼此之间保持着平衡。当外来物种引入后,有可能破坏其原有的物种平衡关系形成优势种群,导致生态群落的物种组成和构成发生改变,最终彻底破坏整个生态系统。美国人艾尔特于 1954 年在动物入侵生态学中率先提出“生物入侵”的概念。直到 1982 年左右,生物入侵问题才被人们广泛认识。而到了上世纪 90年代中后期,因外来生物入侵对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造成的巨大危害和经济损失,这才真正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入侵物种不但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还

3、会导致局部或区域性的生物多样性减少,对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构成威胁,甚至损害人体健康等。就目前情况而言,生物入侵决不是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全球性的问题。1.外来物种入侵带来的危害1.1 外来物种入侵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我国一直是深受外来入侵物种危害的国家。外来入侵物种对我国的农林业生产造成了巨额的损失,同时,各种用于清理、控制外来人侵物种的费用也是巨大的。原国家环保总局 2001 年至 2003 年的调查显示,外来入侵物种每年给2中国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 1198.76 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1.36%,其中对国民经济有关行业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共计 198.59

4、 亿元。而对我国生态系统、物种及遗传资源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则高达 1000.17 亿元。与直接的经济损失相比,一些对社会、生态、环境、资源造成的间接损失就更难以估计。为了控制外来人侵生物,大量使用杀虫剂、农药等有害物质,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而且,外来有害生物入侵还会影响航运、交通等公共安全问题。12 外来物种入侵会造成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和生物污染大部分外来物种成功入侵后会呈大爆发式增长,造成严重的生物污染,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比如,原产南美洲的水葫芦现已遍布华北、华东、华中、华南的河湖水塘,疯长成灾,严重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导致大量水生动植物的死亡。更可怕的是许多

5、入侵物种,在新的环境中可能出现基因突变,造成严重的生物污染。13 外来物种入侵直接威胁到人类的健康与安全外来物种入侵还会直接危害人类健康。紫茎泽兰的茎叶可引起人的手脚皮肤发炎。豚草所产生的花粉是引起人类花粉过敏症的主要病原因,可导致“枯草热”症。除了疯牛病、口蹄疫,外来生物危害人类健康和农业生物的安全,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触目惊心的。1933 年猪瘟在中国传播流行造成 920 万头猪死亡;1997 年,香港发生禽流感事件,不得不销毁 140 万只鸡。因此,不少科学家将外来生物入侵比作“生态系统的癌变” 。14 外来物种入侵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化学污染引起的生物

6、多样性的丧失引起了各国科学家的重视,但最近几年生物入侵对多样性的影响又成为一个主要的问题。入侵物种破坏了复杂的生态系统,降低了生物多样性,使濒危动植物受到侵害,外来物种中的动植物与本地种杂交,改变了当地的遗传多样性与完整性。比如,原产中美洲的紫茎泽兰已遍布我国西南大部分地区,原有植物群落迅速衰退、消失。另外,生物入侵导致生态灾害频繁爆发,对农林业造成严重损害。近年来,松材线虫、湿地松粉阶、美国白蛾等森林入侵害虫严重发生与危害的面积,每年达 150 万 hm2;稻水象甲、非洲大蜗牛、美洲斑潜蝇等农业入侵害虫每年超过 140 万 hm2;脉草、飞机草、水葫芦、大米草等肆意蔓延,3对本地生物多样性和

7、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威胁,已经到了难以控制的局面。2.外来物种入侵的方式2.1 有意引进某些部门或个人,为了提高经济效益、观赏和生物防治等,从国外或外地引入了大量物种。但是由于管理不善或事前缺乏相应的风险评估,导致有些物种变为了入侵种。水花生和水葫芦就是分别在 20 世纪 30、40 年代引入我国,本是作为猪饲料,后变为野生,成为南方农田、湖泊的主要害草,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福寿螺起先作为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用螺类被引入广东,最后引入北京,全国大面积养殖,但是因为味道掺杂腥味,被养殖者“放生”在国内水田、河流中,造成了一系列危害。 2.2 无意引进人员流动和物资交流也可以充当外来种的引入媒

8、介,无意间将外来种从原生地带到别的地区。相当一部分入侵种是由这种方式引入的,比如侵入我国的蔗扁蛾、豚草以及紫茎泽兰等都是随人员和商品贸易带入的。如“松材线虫”就是我国贸易商在进口设备时随着木材制的包装箱带进来的。航行在世界海域的海轮,其数百万吨的压舱水的释放也成为水生生物无意引进的一种主要渠道。2.3 自然入侵这种入侵不是人为原因引起的,而是通过风媒、水体流动或由昆虫、鸟类的传带,使得植物种子或动物幼虫、卵或微生物发生自然迁移而造成生物危害所引起的外来物种的入侵。如紫茎泽兰,微甘菊以及美洲斑潜蝇都是靠自然因素而入侵我国的。3针对外来物种入侵的防治措施3.1 建立统一协调的管理机构具体到我国,应

9、成立包括检疫、环保、海洋、农业、林业、贸易、科研机构等各部门在内的统一协调管理机构。此机构应从国家利益,而不是部门利益出发,全面综合开展外来物种的防治工作。在外来物种引进之前,应由农业或林业或海洋管理部门会同科研机构进行引进风险评估,由环保部门作出环境评价,再由检疫部门进行严格的口岸把关,多方协调行动共同高效开展外来物种4的防治工作。3.2 完善风险评估制度风险评估的主体不应仅仅限于检疫部门,缺乏与其他生产部门及科研机构的协调合作。毋庸置疑,科学的风险评估应当建立在对该项物种的生物学特征,繁殖和传播能力,亲缘关系各方信息全面掌握的基础之上,而各部门各科研机构的合作是获取充分信息的重要途径;应建

10、立外来物种入侵风险指数评估体系,即根据其遗传特性、繁殖和扩散能力及其生物学特征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设置不同的问题,根据回答问题的得分来量化其风险程度的大小,从而使风险评估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3.3 建立跟踪监测制度某一外来生物品种被引进后,如果不继续跟踪监测,则一旦此种生物被事实证明为有害生物或随着气候条件的变化而逐渐转化为有害生物后,对一国来讲,就等与放弃了在其蔓延初期就将其彻底根除的机会,面临的很可能就是一场严重的生态灾害。由此,我们也不难得出结论:首先应建立引进物种的档案分类制度,对其进入我国的时间、地点都作详细登记;其次应定期对其生长繁殖情况进行监测,掌握其生存发展动态,建立对

11、外来物种的跟踪监测制度。一旦发现问题,就能及时解决。既不会对我国生态安全造成威胁,也无须投入巨额资金进行治理。3.4 建立综合治理制度对于已经入侵的有害物种,要通过综合治理制度,确保可持续的控制与管理技术体系的建立。外来有害物种一旦侵入,要彻底根治难度很大。因此,必须通过生物方法、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发挥各种治理方法的优势,达到对外来入侵物种的最佳治理效果。3.5 加强检疫工作力度并建立外来物种疫情报告体系和信息共享体系一方面,检疫部门应加强检疫,严厉打击走私动植物和逃避检疫事件;在外来入侵物种最易集中进入的地区,加强人员配合,加强检疫力量。另一方面,加强科研和信息交流,建立起省、市

12、、县级的多层次的外来物种疫情的报告和分析系统,并建立外来物种疫情的查讯系统,实现信息共享,从而帮助农户或饲养户掌握病害情况,尽量减少风险。5最后,我想说的是对入侵生物的防治并不意味着停止外来种的引进,也不是说必须将已成灾的外来种“连窝端” 。对于那些能促进国民生产和经济发展的物种,仍然可以引进,只是要加强风险评估机制,使其处于有效控制之下。对入侵成功的物种,在大力治理的同时,可以挖掘其生产、经济价值,使其发挥当初引进时的积极作用。比如大米草,既然引进时主要是为了保滩护岸,促淤造陆,那么我们就可以在严格控制的前提下,仍然让其发挥这项功能。尽管目前我国的生物入侵现状不容乐观,但我相信,随着人们生态意识的不断提高以及政府部门治理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国的外来种入侵问题将会一个个得到解决,威胁本地生物多样性的那些外来种终会得到有效的控制。参考文献:1乔勇进,张敦论,张强试论生物入侵的“生态安全”及相应对策防护林科技, 2001(51):41-43 2丁建清外来生物的入侵机制及其对生态安全的影响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2(4): 16-20 3向言词,彭少麟植物外来中入侵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生态学报,199919(4):560- 566 4刘梅生物入侵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枣庄学院生命科学系 5中国科学院学部我国生物入侵现状与对策院士与学部2009(24):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