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防治慢性病的优势与实践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8755703 上传时间:2018-05-07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22.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防治慢性病的优势与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中医防治慢性病的优势与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医防治慢性病的优势与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防治慢性病的优势与实践(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防治慢性病的优势与实践曹洪欣1* 王 乐2 蔡秋杰3 张华敏4( 1. 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100700; 2.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2008级博士研究生; 3.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 4.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 通讯作者: caohx mail. cintcm. ac. cn 摘 要 通过对慢性病的概念、 病因、 特点及危害性分析, 认为防治慢性病对促进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阐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个体化诊疗模式、 整体观念与整体调节的防治手段与治未病理念指导下的早期干预等, 在降低慢性病发病率、 完善慢性病防

2、治早期干预措施、 提高慢性病患者生存质量、 降低慢性病死亡率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指出加强中医防治慢性病科学研究, 提高临床疗效, 不仅是提高中医防病治病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对构建和谐社会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慢性病; 中医药防治; 临床研究慢性病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慢性病( chronic disease) 包括传染性疾病和非传染性疾病,狭义的慢性病是指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noninfec-tious chronic disease, NCD ) , 世界卫生组织称为 “ 非传染性疾病” , 我国简称“ 慢性病” 或“ 慢病” 。1 慢性病防治对促进社会进步具有战略意义通

3、常所说的慢性病是指发病超过3 个月的非传染性疾病, 是与吸烟、 酗酒、 不合理膳食、 缺乏体力活动、 精神紧张等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一类疾病, 如心血管疾病、 肿瘤、 糖尿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慢性病具有病程长、 病因复杂、 迁延性、 无自愈和极少治愈、 个体健康损害和社会危害严重等特点, 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 1, 慢性病是全球致死和致残的首位原因, 直接导致全球经济负担加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急性传染病的有效控制, 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烟酒消费增加、 饮食结构不合理、 超重和肥胖人数增多等不利健康的因素普遍存在, 工作节奏加快, 精

4、神压力大, 老龄化进程加速等, 慢性病人数显著增加, 由慢性病引起的死亡已占我国居民总死亡数的80%以上 2。慢性病已成为我国越来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然而人们对慢性病普遍缺乏充分的认识, 对慢性病的防治重视不够, 存在着个人与社会防治经费投入不足的现状, 尤其是中华民族创造的、 具有广泛民众基础的中医学的理论与实践在防治慢性病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2 中医学防治慢性病的优势慢性病控制的关键在于防危险因素、 防发病、 防严重疾病事件、 防疾病事件严重后果、 防疾病事件后复发, 因此, 早诊早治至关重要。中医学对慢性病防治有着系统的理论知识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其完善的理、 法、 方、 药

5、, 统一的防治体系, 以及针灸、 推拿等多种非药物治疗手段, 具备防治慢性病的优势。2. 1 辨证论治的个体化诊疗模式中医学根据人体的健康状况和生命信息把握疾病动态变化, 运用望、 闻、 问、 切四种诊法, 收集人体外在信息, 通过综合、 分析、 判断人体的整体状态( 证候) , 确定相应治疗原则和方法。 这种诊疗模式, 一方面真正实现了个体化诊疗, 另一方面可以早期干预、防止疾病传变, 从而达到阴阳平衡、 脏腑和调的以人为本的医疗保健目标。慢性病病程长, 病情复杂, 不可能有一种药物或 者一个方子对一类慢性疾病都有效果。例如治疗萎缩性胃炎的中西药物有几十种, 但几乎没有一种药 物能治愈该病。

6、与其对比, 运用中医辨证论治, 根据 患者处于萎缩性胃炎不同病程阶段的症状体征, 通 过望闻问切的方法, 收集资料, 判定属于何证, 从而 指导临床组方用药, 并根据病情变化, 调整药方组 成, 使患者痊愈的报道却有很多。可见, 中医辨证论 治的诊疗模式可以提高慢性病的疗效。2. 2 整体观念与整体调节的防治手段 中医整体观念有三方面含义: 一是人体内部是 一个有机的整体。中医认为, 人体以五脏为中心, 通 过经络沟通, 气血灌注, 将六腑、 官窍、 四肢百骸、 筋、 脉、 肉、 皮毛、 骨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是人与自 然界是一个有机整体。自然界的变化( 如季节气候、昼夜晨昏、 地区方域

7、等) 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 体, 人体则相应地适应自然界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三638中医杂志2011 年4 月第52 卷第8 期 Journal of T 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1,Vol. 52,No. 8 是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社会环境主要包括社会政 治、 经济、 文化行为、 群体精神状态和生活方式等方 面, 人是社会的组成部分, 社会环境因素的变动, 特 别是社会的安定与动乱、 进步与落后, 个人在社会的 地位变化、 富贵与贫困, 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体 的健康状况、 甚至导致疾病的发生。 中医对人体的认识是在整体观念指导下, 全面动态地把握

8、人体的生理病理信息, 注重人体阴阳平 衡、 脏腑协调、 形神统一、 天人相应, 注重人体内部整体恒动及与自然、 社会和环境的和谐生存状态, 形成 整体调节的治疗理论与实践。这种整体调节的治疗 方式, 如扶正祛邪、 标本兼治、 益气活血、 滋补肝肾等等, 对病因复杂、 多脏腑罹患的慢性病, 特别是在现 代医学缺乏有效诊治模式的慢性病危险状态等领域具有明显优势。 2. 3 “ 治未病” 理念指导下的早期干预中医“ 治未病” 理念包括未病先防、 既病防变、 瘥 后防复三方面的含义, 强调重视顾护正气, 提高机体 的抗邪能力, 达到未生病前预防疾病的发生, 患病后防止病情的进一步发展, 疾病痊愈后防止

9、复发的目 的。“ 治未病” 倡导早期干预, 截断病势, 在养生、 保健、 治疗与康复等方面采用早期干预的理念与方法, 有效地实现了维护健康、 防病治病的目的。以上可见, 在中医学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理论 指导下, 系统地认识人体, 针对不同机体疾病状态, 建立个体化诊疗方案, 使机体逐步恢复阴阳平衡的健康状态; 在“ 治未病” 理论指导下, 针对机体危险状 态未病先防, 减少慢性病发病; 完善慢性病预防及早期干预措施, 提高慢性病患者生存质量, 降低慢性病 死亡率。3 中医防治慢病的研究与实践 2005 年起, 中国中医科学院积极推进以提高中 医药防病治病能力为主要任务的“ 仲景工程” , 启动

10、了“ 中医优势病种临床研究专项” 。该项目以中医治 疗有优势的疾病或有优势的疾病某一阶段的临床研究为重点, 对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 肿瘤、 肛肠疾 病、 血液病、 糖尿病、 艾滋病、 骨伤科疾病、 眼科疾病等103 个项目开展中医临床研究, 项目3 年分3 批启 动, 其中慢性病项目占80%。经过5 年的研究实践, 取得了可喜的阶段性成果, 形成了研究团队与专科、专病、 研究室建设紧密结合, 中医临床与科研有机结 合, 以及既遵循中医临床诊治规律, 又符合循证医学要求的中医疗效评价体系, 为发挥中医药在防治慢 性病中的作用、 建设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起到了示范作用。 结合临床实践, 对2009

11、年1 月12 月我们对在 门诊治疗的患者进行分析, 排除无复诊病历, 收集113 个病例, 对疾病分类、 疗效进行分析。该组病例 共涉及33 种疾病, 其中冠心病27 例, 占23. 89%; 高血压病19 例, 占16. 81% ; 病毒性心肌炎及后遗症12 例, 占10. 62%; 肾功不全 8 例, 占 7. 08%; 糖尿病 7例, 占6. 19%; 慢性肾小球肾炎5例, 占4. 42% ; 慢性 肝炎4 例, 3. 54% ; 系统性红斑狼疮 3 例, 占 2. 65%等。 除慢性肝炎及个别专科疾病不属于慢性病外, 其 余75% 以上均属慢性病。 每例患者均通过辨证论治,运用中药汤剂

12、治疗, 服药期间, 停服其他药物。服用 715剂中药后, 症状缓解率达95%以上; 经36 个月治疗, 综合好转率达90%以上, 对冠心病硝酸甘油 停减率为100%。4 主要体会 结合中医药优势, 从推进中医优势病种临床研究专项到临床治疗观察的病例分析, 我们有如下几点体会: ? 中医治疗慢性病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均具 有一定的优势, 疗效可靠, 副作用小, 特别是注重人体功能的整体调节, 激发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和康复能力, 有利于对病因复杂的慢性病的综合治疗与康复; ? 中医药对冠心病、 病毒性心肌炎、 肿瘤、 代谢 性疾病等慢性病具有良好疗效, 有广泛的民众基础,大力推广应用中医防治慢性病适宜

13、技术和方法, 特别是发挥中医既病防变诊疗思路, 对控制慢性病具有重要意义; ? 中医学诊疗模式能有效地解决健康 需求不断增加、 诊疗技术飞速发展与医疗保健费用不断增高等矛盾, 且中医治疗慢性病方法简便、 费用相对低廉, 可有效减轻家庭与社会经济负担; ?发挥中医药在防治慢性病中的作用, 加强中医防治慢性 病的科学研究, 不断提高临床疗效, 是提高中医防病治病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同时有效防治慢性病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参考文献 1 世界卫生组织. 预防慢性病: 一项至关重要的投资EB/OL . ( 2005- 10- 05) 2011- 01- 20. http: /www.who.int/chp/chronic-disease-report/en/.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慢性病报告EB/OL . (2006- 05- 14) 2011- 01- 20 . http: / /www. moh. gov. 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wsb/pzcjd/ 200804/ 20809.htm( 收稿日期: 2011- 02- 25; 修回日期: 2011- 03- 16)编辑: 李春梅6392011 年第8 期曹洪欣等 中医防治慢性病的优势与实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