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社会环境进行口语教学的几点设想及实践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8741701 上传时间:2018-05-07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80.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利用社会环境进行口语教学的几点设想及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利用社会环境进行口语教学的几点设想及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利用社会环境进行口语教学的几点设想及实践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利用社会环境进行口语教学的几点设想及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利用社会环境进行口语教学的几点设想及实践(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利用社会环境进行口语教学的 几点设想及实践贾 放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about how to make full and effective use of socialenvironment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Chinese.The author holds that classroom teach2ing must be combinedw ith outside classroom tasks, in otherwords, the latter should bea part of the former, and

2、she suggests some w ays of doing so and methods of test de2signing and scoring.学习环境对语言学习的影响,几乎是个无须论证的问题。但如何充分、 有效地利用环 境,还是个大有探索价值、 大有可为的研究领域。 “学习环境” 这个概念应包括课堂学习的小环境和使用目的语的社会大环境两个方 面。 前者的构成因素主要有所选用的教材、 教学设备条件、 教师的语言水平及教学艺术等。 就此而言,海外的汉语教学与中国本土的汉语教学肯定会有各种差异,但这种差异不是本质性的,也难笼统地评判孰优孰劣。 至于后者,则是国内汉语教学得天独厚之处,

3、也是容易 形成自身特色之处,是任何地方都无法与之相抗衡的。环境是极其宝贵的资源,如任其闲 置不去开发利用,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早在十年前,刘 先生便注意到这个问题并发表了中肯的见解,他说:“我们是在汉语 的故乡进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如果我们能充分利用汉语的社会环境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应该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但我们对社会环境的运用并没有重视,对环境在语言 学习中的作用更缺乏专门的研究,致使这一优势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成人不仅具有 自然习得语言的能力,实际上在第二语言学习中都或多或少地通过习得的途径,学到了课 堂里学不到的东西。但迄今为止无论是教学理论研究者还是教师,无论在教学的总体设

4、计、 大纲的制订或是教材的编写中,都只考虑课堂教学这一个方面,没有把自然习得也纳入到整个教学体系中去,而是采取了听之任之的态度。 这就使学生的学习能力未能全部发 挥,极而言之,我们一直是在用一条腿走路。 ”据此,刘 先生呼吁 “充分利用语言环境, 建立课堂学习与自然习得相结合的新教学体系。 ”据笔者有限的见闻,这种状况至今似仍未有大的改观。 虽说教师一般都会鼓励学生课 下多与中国人用汉语交际,但学生是否做了,做得怎样,既没有检查手段也没有制约机制。于是老师的鼓励只停留在良好愿望的阶段,而愿望的实现会因学生的个体差异(诸如国别 因素、 个人性格因素、 学习态度因素、 学习方法因素等)而难以把握。

5、如日本学生一般来说 较为拘谨,爱面子,怕开口,常常是一离开教室便聚在一起讲日语,女同学尤其突出。韩国48世界汉语教学2000年第4期(总第54期)学生也有类似情况。欧美学生虽说较开放外向一些,能很快结交很多中国朋友,口语表达 能力提高较快,但又有人因此而认为课堂学习不重要,把 “马路语言” 当作地道的汉语。这 两种情况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在课堂教学与学生课外交际脱节、 教师指导作用未得到有 效发挥和社会环境未得到充分利用这点上却是一致的。 另外,常有学生说,老师讲的汉语容易懂,可一般中国人讲的话听起来就有很多困难。这涉及到语音、 语体等多方面的因素,但无论从哪方面说,都证明口语教学如果仅限于课

6、 堂,让学生习惯于听教师所操的发音清楚、 语法规范、 语速较慢的标准汉语(有人称之为 “教学汉语”),对帮助学生尽快运用汉语进行实际交际是很不够的。而进行实际交际正是 学生学习的根本目的所在。 笔者从上述分析思考出发,吸取国内外同行的有益经验,形成了一个初步设想,即把利用社会环境这一点明确纳入口语课教学计划,设计出具体的教学环节和相应的检查方 法,加强教师的指导制约和目的性,使课堂和课外的学习相辅相成,以前者影响后者,又以 后者补充前者,换句话说,就是使学生的语言学习与习得很好地衔接起来。 具体做法主要是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设计课外交际练习,并建立相应的检查评分制度。 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学生的汉语

7、程度、 不同特点和需要,注意练习的层次性和针对性。初级水平的学生主要做 “听和说”,即请学生复述自己近期在课外听、 说汉语的情况, 每次课12位,每人谈3分钟左右,要求复述内容一定是自己亲耳听到或亲口说过的,即 是真实的交际活动。 初始阶段学生的复述大多限于问候、 请求等简单项目,且重复率较高, 到一定的时间,教师便从交际策略上予以指导,鼓励学生 “主动出击”,提出新话题、 多用新 词语,要求尽量不重复自己已说过的内容。中、 高级水平的学生的练习方式主要是结合课文的话题在课外做专题采访,然后回到 课堂做 “听我说” 报告。 要求学生在访谈前自己设计问题,强调要有意识地运用刚学过的新 词语、 句

8、式和习惯表达法,并留意访谈中碰到的疑点(包括语言、 文化及其它方面的),可将 其作为报告的一部分。 如在学 “中国的妇女问题” 一课时,请学生去采访任何一位(或几位)中国妇女,职业、年龄、 文化水平不限。 有位学生访到一位健谈的大学教授,回来做了内容很丰富的报告,补 充了很多课文未涉及的内容和词语。 学 “中国人的家庭” 时,请学生去自己的中国朋友家做 客,回来描述他们看到的居室布置、 主人待客礼节、 家庭关系及他们与主人的交谈情况等。 学 “北京的交通” 时请学生采访出租车司机。 学生们常常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能做出很精彩 的报告。除指定题目外,也允许学生根据个人兴趣或需要自由定题。报告之后,

9、一般请其他同学就内容或语言表达向报告人提问,这往往是课堂气氛最活 跃的时候,教师这时的作用在于诱导、 调动众人参与,有时可以故意引起一些争论。对报 告、 问答过程中出现的新词语和说法教师及时做板书。 最后一个环节是教师讲评。 讲评内容包括报告本身和报告过程,对准确恰当运用课堂 知识之处予以肯定,对新补充的词语和说法做适当归纳和讲解,对出现的语病择要进行纠正。每次报告有一个评分,计入报告人平时成绩。 以上方法在不同水平的班级试行后受到学生普遍欢迎,笔者做过一些问卷调查和口 头调查,学生一致反映这对提高他们的口语水平和交际能力很有帮助。 试行此法的两届外58世界汉语教学2000年第4期(总第54期

10、)交官班学习结束后学生参加澳大利亚外交部的汉语考试,口语部分均取得较好成绩。 其中 一名学生结业后多次同教师联系,希望继续坚持做 “听我说”,哪怕通过电话做也行。 语言教学的基本特性之一是它的实践性,口语课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提高学生实 际交际中的口头表达能力,上述设想及实践正是围绕这一特性和目的展开的。 以恰当的指 导和具有制约性的手段将学生 “赶” 入自然的社会环境,且前有明确的要求,后有认真的检查评价,全过程始终处在教师的控制之下,是有计划、 有步骤的规范的教学行为。 这种行为 面对每一位同学,因而就能够避免以往那种 “说不说在我,做不做在你” 的随意性,以及由 学生个体差异而造成的效果

11、悬殊。 同时,在课外大环境的实践又极大地促进了课堂学习,其意义不仅在于巩固、 检验了 课堂教学的成效,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活跃了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就学习心理而言,一方面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积极运用目的语交际,比在课堂上机械模仿或在虚拟的人工语 境中练习更易获得成就感;另一方面,在课堂学到的知识和获得的方法指导马上投入 “实 战”,见出成效,也使学生由衷承认课堂学习是 “有用的”,这些都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和主动性。 再者,根据社会语言学理论,一种语言在标准语体之外,还存在许多社会变体,鼓励学生广泛接触不同阶层、 职业的人,实际感受这些变体的存在,感受口头语言的生动活泼,这 对形成良好的语感

12、是很有作用的。 通过语体辨析的训练,使学生的表达不只在语义上是正 确的,而且从语用的层面看也是得体的,这应是高级阶段口语表达所应追求的目标之一。 同理,这样的训练必然有助于学生提高话语听辨能力。作为技能训练,本身便是熟能 生巧,而且社会环境中的目的语使用者必然有带各种方言口音者,这会构成交际中的障碍,但又是无法回避的。实际接触,多听多问有助于学生逐渐跨越这些障碍。据有的研究 者测试,“凡在课外或假期接触过带不同方言口音的不太标准的普通话的学生,他们的话 语听辨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总结几年来的教学体会,笔者认为利用社会环境进行口语教学的设想是可行的,实践 也是成功的。这种方法不需要额外的

13、硬件投入,而且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恰当地运用可以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关键在于强化教学者的 “环境意识” 和使命感、 责任心。愿学界同 仁多有研讨交流的机会,本文也正是出于这一愿望草就的,盼得到专家教正。附注刘 语言学习理论的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载 语言学习理论研究,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4年,第68页,第72页。王魁京 第二语言学习理论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年,第376页。作者简介 贾 放,女, 1985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获硕士学位。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 学院副教授。多年从事汉语及民俗文化课的教学与研究,发表有关语言、 文化教学及民俗学、 社会语言学论文多篇。68世界汉语教学2000年第4期(总第54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