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总复习(九)力学综合问题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8718085 上传时间:2018-05-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力学总复习(九)力学综合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力学总复习(九)力学综合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力学总复习(九)力学综合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力学总复习(九)力学综合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力学总复习(九)力学综合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力学总复习(九)力学综合问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力学总复习(九)力学综合问题 受力分析是基本受力分析是基本 压力压强浮力简单机械综合压力压强浮力简单机械综合 巩固练习巩固练习 1.利用如图 8 所示的甲、乙两滑轮组,在相同的时间内用大小相同的力 F 和 F2分别把质量相等的重物提升到相同的高度,则 A力 F做功的功率大 B甲滑轮组的额外功较大C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高 D甲、乙两个滑轮组的总功相同2工人用如图 12 所示滑轮组将矿井中的物体 A 和物体 B 先后匀速提升上来。动滑轮的重力为 50N,物体 A 和物体 B 所受重力之比为 2:1,提升物体 A 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75%。若用此滑轮组提升物体 B 时,在 10s 内物体 B 上

2、升 5m,则提升物体B 时,拉力的功率为 W。 (不计绳重和摩擦)3.图 6 是运动员利用器械进行训练的示意图,其中横杆 AB 可绕固定点 O 在竖直平面内 转动,OA:OB=4:5,系在横杆 A 端的细绳通过滑轮悬挂着物体 M。运动员小强站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 面的压强为 11104Pa,当他用力举起横杆 B 端恰好使 AB 在水平位置平衡时, 他对横杆 B 端竖直向上的作用力 F1为 300N,此时他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 16104Pa。若在物体 M 下面再加挂物体 N,小强需用更大的力举起横杆 B 端, 当 AB 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时,他对横杆 B 端竖直向上的作用力为 F2,他对水 平地面

3、的压强为 36104Pa,此时细绳对横杆 A 端的拉力为 F3。根据上述条件, 下列计算结果正确的是(g 取 10Nkg,横杆 AB 与细绳的质量均忽略不计) A物体 M 的质量为 375kg B小强的质量为 65kg CF2的大小为 750N DF3的大小为 1650N 4.图 9 是小华利用杠杆提升浸没在水中的物体 B 的示意图。杠杆 CD 可 绕支点 O 在竖直平面内转动,OC:OD=1:2,物体 A 为配重,其质量 为 200g。烧杯的底面积为 75cm3,物体 B 的质量为 320g,它的体积为 40cm3。当物体 B 浸没在水中时,水对杯底的压强为 p1。当用力拉物体 A,将物体

4、B 提出水面一部分以后,杠杆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 竖直向下拉物体 A 的力为 F,水对杯底的压强为 p2。若 p1与 p2之差为 40Pa,则拉力 F 的大小为_N。 (g 取 l0Nkg,杠杆的质量、悬 挂物体 A 和物体 B 的细绳的质量均忽略不计)5.如图 7 所示,质量是 2kg 的平底水桶底面积为2cm800,放在水平地面上,桶内装有50cm 深、体积是3dm45的水。小萍同学用竖直向上的 F 提水桶,但是没有提起来。这 时,如果水对桶底的压强和桶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小萍同学提水桶的力 F N。 (kg/N10g )6.如图 5 所示轻质滑轮组恰处于静止状态。甲、乙的密度分别为甲

5、、乙,质量比是图 8乙F2G 甲F1G图图125: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装置静止时,甲、乙受到的合力都为零B. 乙对水平地面压力和甲的重力之比为 4:3C. 乙如图放置和单独放在水平地面上时相比,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 3:5D. 甲如图放置和甲浸没在水中时,乙受到的拉力之比为水甲甲 7. 如图所示,滑轮组在拉力 F1的作用下,拉着重 300N 的物体 A 以 1.5m/s 的速度在水平面上匀速移动,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80%,物体 A 匀速运动时受到的阻力为 56N,拉力 F1的功率为 P1,在 10s 内拉力做功为 W1。若滑轮组在拉力 F2的作用下,拉着物体 A 以 0.5m/s 的速度

6、在此水平面上匀速移动,拉力 F2的功率为 P2,在 20s 内拉力做功为 W2。滑轮自重和绳重忽略不计,则下列正确的是( )A. W450P,N100F11B. 2121P3P, 2:3W:WC. W35P,N210F22D. 2121PP, 2:1W:W8.用滑轮组分别以不同速度匀速提升重物 A,作用在滑轮组绳子自由端的拉力均为 F,如图 7 所示,不计绳重和摩擦。当拉力 F 的功率为时,重物 A 以速度匀速上升 h 所用的时间为;当拉力 F 的功率为时,重物 A 以速度匀速上升 h 所用的时间为;当拉力F 的功率为时,重物 A 以速度匀速上升 h 所用的时间为( )A. B. C. D.

7、9.如图 10 所示,小民利用滑轮组先后竖直向上匀速提升物体 A 和物体 B。当提升物体 A 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75%,小民对地面的压力为;当提升物体 B 时,小民对地面的压力为。已知小民的质量为65kg,物体 A 的质量为 90kg,物体 B 的质量为 50kg。假设在拉绳子的过程中,小民对绳子的拉力与对地面的压力始终竖直向下且在同一直线上,不计绳重和摩擦。则_。图 5图 810.阳阳在蹦床上做游戏,从高处落到蹦床上又被弹起。当她从接触蹦床床面到运动至最低点的过程中 (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阳阳的重力势能逐渐减小 B. 蹦床的弹性势能逐渐增大 C. 阳阳的

8、动能逐渐减小 D. 阳阳受到的合力先减小后增大11.有两个不同材料制成的正方体甲和乙,已知甲重 4N、乙重 5N。如图 4 所示,把 甲、乙叠放在水平桌面上,甲对乙的压强与乙对桌面压强相等;若把它们分别投入 足够多的水中,甲漂浮在水面。则甲、乙的密度 p甲、p乙之比及甲、乙最终浸入水 中的深度 h甲、h乙之比分别为:A. B. 甲乙: 45hh甲乙: 95C. D. 甲乙: 2710hh甲乙: 4512.物理活动课上,张老师做了一个实验,一个量程为 100ml 的量筒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100ml 刻度线 以上还可以容水 15ml。现给量筒盛水 100ml,将一物块轻轻放入水中,从量筒溢出 2

9、5ml 的水,物块没有触及量筒底和壁。取,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块密度一定等于B物块密度一定小于C物块所受重力一定等于 0.4N D物块所受重力一定等于 0.25N 13如图 5 所示,花岗岩石块甲、乙体积之比为 13 ,2将它们分别挂在轻质硬棒 AB 的两端,当把铁块甲浸没在水中时,硬棒恰能水平位置平衡。然后将甲石块从水中取出,拭干后浸没在液体丙中,调节石块乙的位置到 C 处时,硬棒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且 OC=2OA。(已知花岗岩的密度=2.6103kg/m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O OB =1 5 BAO OB =1 4 C液体丙的密度 液=1.6103kg/m3 D液体丙的密度

10、 液=1.8103kg/m3 14如图 8 所示,两柱形容器内装有 A、B 两种体积相同的液体,A 液体深度是 B 液体深度的 2 倍,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同。若将甲、乙两物块分别投入A、B 两液体中,液体均未溢出,且甲物块在 A 中悬浮,乙物块密度是甲物块的 3 倍,乙物块所受浮力等于甲物块重的一半。则这时两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变化量分别为 pa 和 pb ,则 pa=_ pb。 15.轻质硬杆 AB 长 75cm。用长短不同的线把边长为 10cm 的立方体甲和体积是 1dm3的球乙分别拴在杆的 AB 两端。在距 A 点 30cm 处的 O 点支起 AB 时,甲静止在桌面上,乙悬空,

11、杆 AB 处于水平平衡。将乙浸没在水中后,杆 AB 仍平衡,如图 10 所示。此时甲对水平桌面的压强改变了_ Pa 。 (取 g10N/kg)16.如图 6 甲所示,将一金属圆柱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缓慢进入水中(水足够深) ,在圆柱体接触容器底之前,分别记下圆柱体下表面所处深度 h 和弹簧测力计相应的示数 F,图 6 乙是根据记录数据作出的 F和 h 关系的图像(g 取 10N/kg) 。由图像可知:A该金属圆柱体的高度是 12cm B该金属圆柱体的横截面积是 60cm2C该金属圆柱体的体积是 210-4m3 D该金属圆柱体的密度是 4103kg/m317 如图 9 所示的杠杆每小格的长度相等,

12、质量不计,O 为支点,物体 A 是边长为 0.1m 的正立方体。当杠杆右侧挂一个物体 B 时,杠杆平衡,此时物体 A 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 300Pa;若物体 B 向右移动 1 小格,物体 A 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减小了 100Pa,则物体 B 重 N。 18.如图 10 所示的装置,O 为杠杆的支点,在杠杆上挂有重为 60N 的重物 B,杠杆的左端通过细绳(绳的 中间串一个弹簧测力计)跨过定滑轮悬吊着重物 A 处于静止状态,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40N,杠杆 处于水平位置。现向容器 C 中缓慢注水,使 A 浸没,测力计示数变为 20N。托起水杯,使 A 接触容器的 底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逐渐减为 10N,同时移动物体 B 的悬挂点,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若已知 容器的底面积为 200cm2,杠杆、弹簧测力计、细绳和滑轮的质量以及一切摩擦均可忽略不计,水的密度=1.0103kg/m3,取 g=10N/kg。则根据以上数据可知 A物体 A 的体积为 2000cm3 B物体 A 的密度为 2g/cm3 C物体 B 的悬挂点移动的距离与杆长之比为 1:2 D若将物体 A 从容器中取出,取出前后容器底部受水的压强的变化量为 100Pa图 6 甲h/cm 图 6 乙84F/N24810121426图 9OA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