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克福学派与学生运动(1966-1970)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8672550 上传时间:2018-05-0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兰克福学派与学生运动(1966-1970)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法兰克福学派与学生运动(1966-1970)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法兰克福学派与学生运动(1966-1970)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法兰克福学派与学生运动(1966-1970)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法兰克福学派与学生运动(1966-1970)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法兰克福学派与学生运动(1966-197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兰克福学派与学生运动(1966-1970)(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法兰克福学派与学生运动(1966-1970)编撰缘起: 现代社会的一大特征是发展迅疾,变化莫测。但回顾现代历史,不难发觉,每个世纪在急速变迁过程中,都留下了一个或多个让人刻骨铭心的年头,如1789,1840,1919,1968 以及 1989 等。于历史,这些年头或意味着拦截,从而造成历史的断层;或意味着推进,从而造成历史的加速。因此,这些年头在历史哲学中成为关键词,也就合乎逻辑了。 汉语学界关注作为历史现象和社会运动的“1968“可谓日甚一日,各种文章和专题不时见诸报刊,更有主题性的丛书正在源源不断地推出。但有两方面的内容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一是中国在“1968“中的特殊地位,二是法兰克

2、福学派在“1968“中的积极贡献。 在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学习期间,我有意识地收集并阅读了一批有关法兰克福学派与学生运动的基本文献和研究著作,深为其中涉及到的诸多理论课题和实践课题所吸引,比如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政治(权力)与学术(话语)的关系问题,学术制度和社会制度(包括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合法性问题,当然还有那些波澜壮阔的学生运动场面。 于是,在中外友人的鼓励和帮助下,我尝试着把这方面的资料编写或翻译出来,以便与大家一道来分享阅读问题和欣赏场面的乐趣。 内容说明: 按照有关研究资料,法兰克福学派与学生运动之间的互动关系向上可以追溯2到 1946 年,向下则一直延续到今天。这中间又分为

3、如下几个不同的时期: 1. 1946-1965 年为酝酿时期; 2. 1966-1970 年为行动时期; 3. 1971-1977 年为激进时期; 4. 1978-2000 年为反思时期。 限于篇幅,这里主要选取 1966-1970 年间学生运动的发展情况和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的政治与学术活动加以编撰,今后若有机会,则可考虑继续把其余部分(1946-1965,1971-2000)的内容也编写出来,以便为汉语学界提供一份较为完整的历史文献。由于 1968 年的学生运动是一个全球性的现象,中国作为一个政治的他者和文化的他者,在当时发挥了不可忽略的作用。因此,在编写过程中也适当地把中国的政治实践纳入

4、了考虑范围,扼要加以介绍,供参照阅读。 本编主要由两个方面的内容组成,即编年和文献。编年部分由笔者根据既有研究资料(主要是克劳斯哈尔主编的三卷本法兰克福学派与学生运动)编撰而成;文献部分则由笔者根据既有研究资料,并结合法兰克福学派的基本著作编译而成。参考资料: 关于法兰克福学派与学生运动之间的互动关系,在法兰克福学派的历史效果和当代西方社会思想史中,都是重要的研究课题。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和编写方针的规定,我们不可能照顾到所有这方面的研究著作。这里所列主要为关于法兰克福学派与学生运动的基本研究著作和一些历史著作,而法兰克福学派的基本著3作,无论涉及学生运动与否,均从略。 1, 布施(Guenth

5、er Busch)和维特斯托克(Uwe Wittstock):新观察:1968(Neue Rundschau:1968),Frankfurt am Main,S. Fischer,1993; 2, 德米洛维奇(Alex Demirovic):异见知识分子-从批判理论到法兰克福学派(Der nonkonformistische Intellektuelle:Die Entwicklung der Kritischen Theorie zur Frankfurter Schule),Frankfurt am Main,Suhrkamp,1999; 3, 杜比尔(Helmut Dubiel):学术组

6、织与政治经验(Wissenschaftsorganisation und politische Erfahrung:Studien zur fruehen Kritischen Theorie),Frankfurt am Main,Suhrkamp,1978; 4, 赫尔苔(Ingrid GilcherHoltey):1968-从事件到历史科学的研究对象(1968-Vom Erreignis zum Gegenstand der Geschichtswissenschaft),Vandenhoeck Ruprecht,1998; 5, 霍耐特(Axel Honneth):权力的批判(Kriti

7、k der Macht:Reflexionsstufen einer kritischen Gesellschaftstheorie),Frankfurt am Main,Suhrkamp,1989; 6, 霍耐特(Axel Honneth):支离破碎的社会世界(Die zerrissene Welt des Sozialen:Sozialphilosophische Aufsaetze),Frankfurt am Main,Suhrkamp,1999; 7, 雅可比(Edmund Jacoby)和哈夫纳(Georg M Hafner):1968(1968Bilderbuch einer Re

8、volte); 48, 尤赫勒(Ingo Juchler):六十年代美国和联邦德国的学生运动(Die Studentenbewegungen in den Vereinigten Staaten und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der sechziger Jahre),Berlin,Dunckler Humblot,1996; 9, 克劳斯哈尔(Wolfgang Kraushaar):法兰克福学派与学生运动(Frankfurter Schule und Studentenbewegung:Von der Flaschenpost zum Molotowco

9、cktail 1946 bis 1995),Roger Bernhard bei Zweitausendeins,1998; 10, 耐格特(Oskar Negt):1968-政治知识分子与权力(Achtundsechzig:politische Intellektuelle und die Macht),Steidl Verlag,1995; 11, 维格斯豪斯(Rolf Wiggershaus):法兰克福学派(Die Frankfurter Schule),dtv,1991; 12, 世界报(编):人与事(Menschen und Ereignisse:Eine Sammlung von

10、Artikeln aus der Tageszeitung Die Welt und der Sonntagszeitung Welt am Sonntag Oktober 1967 bis September 1968 ),Verlagshaus Die Welt,1968。 第一部分:编年(1966) 1966 年 1 月 20 日 在“全德学生联合会“(AStA)【1】的号召下,近 300 名法兰克福大学学生从校区游行到罗默贝格(Roemerberg),抗议电车公司把月票价格由 13 马克提高到 23 马克,随后又到电车公司门口示威。 1966 年 2 月 9 日 5多个学生团体,其中以

11、“德国社会主义学生联盟“(SDS)【2】为首,在法兰克福大学报告厅举办专题讨论会:“越南有什么自由?“(Welche Freiheit fuer Vietnam?)。参与讨论的有物理学教授邓策(Hermann Daenzer),哲学和社会学教授哈贝马斯(Juergen Habermas),联邦议员基普(Walter Leisler Kiep),美国大使马修斯(David Matthews)等。 哈贝马斯首先发言,指出越战的合法性根源在于杜勒斯时代的意识形态。他认为这是一场“不人道的、血腥的、肮脏的、不正当的和不明智的战争“。美国大使则当场提出反对意见,为美国的越南政策辩解,他强调,美国一直都在

12、防止以苏联和中国为代表的共产主义力量的扩张,过去如此,现在依然如此。 1966 年 2 月 24 日 德国爆发大规模的学生反战游行和反游行,左翼组织和右翼组织都纷纷粉墨登场,向学生施加影响,包括“德国社会主义学生联盟“,“社会民主党高校联盟“(SHB),“德国自由学生联盟“(LSD),“人道主义学生联盟“(HSU),“教育与科学工会“(GEW),“工会研究会“(GAG)和“基督教民主学生联盟“【3】(RCDS)以及“青年联合会“(Jugend Union)【4】等。 反战游行队伍高举标语,要求“停止民族大屠杀!“,“遵守日内瓦公约“,“美国佬滚出越南“。马堡(Marburg)大学“东南亚问题研

13、究会“(Arbeitsgemeinschaft fuer SuedostasienFragen)的斯坦因豪斯(Kurt Steinhaus)发表声明,指出每一个法治国家的公民都有义务向自己的政府施加压力,阻止这场不正当的战争。“德国社会主义学生联盟“副主席达布罗夫斯基6(Hartmut Dabrowski)也强调说,对美国越南政策的批判在德国校园里是日甚一日,他还宣布,“德国社会主义学生联盟“已经向所有左翼学生组织发出了邀请,预定 5 月在法兰克福大学举办一次关于越南问题的集会。 反游行队伍也不愿甘拜下风,他们一边大喊“狂欢节该结束了!“,一边又撕毁反战游行队伍的标语和旗帜,竭尽干扰和破坏之能

14、事,结果双方发生了交手。 1966 年 3 月 25 日 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举办的首次反越战大会上发表演讲,题为:美国对越政策的内在逻辑【5】,对美国外交政策中的经济动机作了毫不留情的批判。 1966 年 3 月 29 日 在法兰克福城市和大学图书馆阅览室举行霍克海默铜像揭幕仪式,庆祝霍克海默 70 岁生日。法兰克福市长布隆德特(Willi Brundert)为铜像揭幕。到场的佳宾还有阿道尔诺,“美国犹太人联合会“主席,知名电影导演迪特勒(William Dieterle)等。布隆德特市长首先致辞,他高度评价了霍克海默的学术贡献和社会贡献,并特别指出

15、,霍克海默在不得已而离开德国的日子里,没有失望,没有气馁,更没有仇恨,这点尤为难能可贵,值得敬重。 由于铜像的制作者克诺德森 (Knud Knudsen)在纳粹执政期间曾有“越轨行为“,为纳粹宣传部长戈倍尔(Joseph Goebbel)创作过雕塑作品攻击和民族的观察者【6】等,因此,一些学生反对把这座铜像安放在图书馆里。社会各界人士也纷纷对此发表异议,质问阿道尔7诺作为社会研究所的所长,为何不在社会研究所内部为铜像找一个安身之地【7】。 针对学生们的指责和社会上的异议,布隆德特市长指出,这是“别有用心“,想阻止市府和市民表达对霍克海默的敬意。阿道尔诺在转达了黑森州州长齐恩(GeorgAugu

16、st Zinn)的贺词之后,也发言辟谣,说他从未反对过在研究所里安置铜像。把铜像安放在图书馆,纯属霍克海默个人的意愿。霍克海默这样做,只是不想“把事情搞得过于私人化“【8】。 1966 年 4 月 2 日 法兰克福汇报(Frankfurter Allgemeine Zeitung)发表阿道尔诺的文章,题为:答问:什么是德国的?(Auf die Frage:Was ist deutsch?)【9】。阿道尔诺开宗明义,指出这样一种提问方式是有问题的:“单纯从形式来看,对过去十年经验的追问就是不对的。它们把德国的这一集体属性给孤立了起来“。而对民族集体主体的定位制造出了一种定式,表现出人们对于经验的无能。而定式的形成,会导致“集体自恋情结“。因此,民族的真正本质不如说在于集体主体的缺乏,在于集体主体的对立面。 接着,阿道尔诺把瓦格纳的那句臭名昭著的话拿出来做详细分析: 即“德国的本质内涵就是允许人们随心所欲,干一切自己想干的事情“。阿道尔诺认为,这句话一方面透露出强烈的纯粹论,宿命论乃至帝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