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对李商隐诗歌创作的影响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8671950 上传时间:2018-05-0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赋对李商隐诗歌创作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赋对李商隐诗歌创作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赋对李商隐诗歌创作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赋对李商隐诗歌创作的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赋对李商隐诗歌创作的影响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赋对李商隐诗歌创作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赋对李商隐诗歌创作的影响(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赋对李商隐诗歌创作的影响【内容提要】本文考察赋对李商隐诗歌创作的影响,认为宋玉之高唐、 神女等赋为义山写闺帏粉黛题材渊源所自;赋体体物的成就,给义山咏物诗提供了营养,义山借助诗体注重抒情、长于比兴的优长,将六朝以来咏物诗提升到赋体咏物与比兴相融合的高度;谐隐则从取材到修辞立意和情趣追求,由赋而诗,产生一系列潜在影响。 【关键词】 赋 李商隐诗歌 影响 在中国古代多种文体中,赋与诗关系最为密切。赋体产生和成长期间,在艺术形式的追求和表现范围的拓展上,相当主动积极,一度甚至领先于诗。从两汉至隋唐,它既接受诗的影响,不断发展演变,同时又将其探索的成果,提供给诗,促进了诗在题材和艺术手法等方面的拓展

2、。因而考察这一段诗歌创作与发展,赋的影响是一个重要角度。兹以晚唐诗人李商隐为例,探讨其诗歌创作与赋之间的关系。 一 “想象高唐格”李商隐诗赋兼擅。宋代林希逸李君瑞奇正赋格序云:长吉之奇,见于歌行;义山之奇,见于偶俪。偶俪云者,即今时赋体也。使今人之赋,有若玉溪之奇,又何愧于古哉!认为李商隐的赋属于奇的一路,给予很高评价。李商隐赋, 崇文总目别集类、 新唐书艺文志、 通志艺文略、 宋史艺文志均著录为一卷。今保存完篇的有虱赋、 蝎赋、 虎赋、 恶马赋;文句存一联以上的有江之嫣赋、 雪赋、 美人赋、 小园愁思赋、 杏花赋、 闲赋,合计十篇。另外,托名苏轼撰的渔樵闲话记载, “李义山赋三怪物”, “述

3、其情状”, “得体物之精要”,亦属赋体无疑。商隐对前代赋家在学习2上下过很深的功夫,他后期回顾自己的创作渊源时,说早年“两为秘省房中官,恣展古籍,往往咽噱于任(昉)、范(云)、徐(陵)、庾(信)之间” (樊南甲集序) 。清代学者何焯曾举其镜槛诗为例说:“观其使事,全得徐孝穆、庾子山门法。 ” (义门读书记李义山诗集) 商隐不仅对徐陵、庾信的赋和骈文研习深透,得其门法,对前代其他赋家,亦广为涉猎。他的诗文中经常提到宋玉至两汉魏晋六朝的众多赋家,并常常用以自比。如:“贾生游刃极,作赋又论兵” (城上) 、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安定城楼) 、 “虽杂赋八首,或庶于马迁;而读书五车,

4、远惭于惠子” (上河东公谢辟启) 、 “悦洞箫之制,则讽在后庭;美子虚之文,则恨不同世” (献舍人河东公启) 、 “熊馆中涓,方奏扬雄之羽猎;露台法从,已赋王褒之洞箫” (祭外舅赠司徒公文) 、 “辱倒屣于蔡伯喈,合先王粲;枉开樽于孔文举,宜在祢衡” (上郑州萧给事状) ,等等。商隐“恣展古籍”,固然在前代赋中挹取了大量语言资料和对偶用典等方面的技巧,同时对于有关文体结构、表述方式、情致趣味、风格特征等,也别具会心,从赋引入诗中。商隐之诗以男女之情、闺阁粉黛为题材的占有突出地位。论者多认为源本屈原离骚香草美人的传统,但香草美人属于比兴象征的创作手法,在文学史上的影响具有更大的普遍性,范围广阔,

5、有的在接受上要虚一些。若从题材、意象、情境,乃至体制结构上为义山诗寻求更贴近的源头,则当数宋玉高唐赋系列,以及踵其后的一些作品。杨钟羲雪桥诗话初稿云:“托芳草以喻王孙,假美人以喻君子”,义山自言云尔,然其指意辽绝矣, 高唐、 神女自其渊源所自,不可以诬屈子也。把屈原和宋玉对立或分割开来是不恰当的,说义山源于屈原并非诬妄。但中国诗3赋涉及闺情男女一路,在发展链条上宋玉的环节与义山的环节距离较近,也是事实。故说宋玉的作品是义山“渊源所自”,庶几等于虽未禋宗而能认祖,在指示发展迹象上,亦有较为显而易见的好处。宋玉高唐赋、 神女赋、 登徒子好色赋写男女之事,情节较为具体,艳情气息很浓,跟义山诗相仿佛处

6、更多。义山诗文中一再提到宋玉:宋玉:“何事荆台百万家,唯教宋玉擅才华?楚辞已不饶唐勒, 风赋何曾让景差!落日渚宫供观阁,开年云梦送烟花。可怜庾信寻荒径,犹得三朝托后车。 ”既以宋玉才华自比,又借宋玉反衬己之不遇。何焯云:“此作者自谓”, “落句以历事文、武、宣三朝皆不得志也”。准确揭示了诗之用意。有感:“非关宋玉有微辞,却是襄王梦觉迟。一自高唐赋成后,楚天云雨尽堪疑。”偶成转韵七十二句赠四同舍:“众中赏我赋高唐,回看屈宋由年辈。 ”两首诗都把自己的作品径称为高唐赋。前一首还围绕宋玉和自己作品共同具有的艺术特征“微词”,及其被人猜疑,抒发了感慨。楚吟:“山上离宫宫上楼,楼前宫畔暮江流。楚天长短黄

7、昏雨,宋玉无愁亦自愁。 ”席上作:“淡雨轻云拂高唐,玉殿秋来夜正长。料得也应怜宋玉,一生唯事楚襄王。”两诗除以宋玉自指,抒写了自己的愁寂和孤孑外,所写的淡雨轻云、楚天暮雨、楚宫、高唐等意象,也与宋玉之赋非常贴近。宋玉高唐赋、 神女赋、 登徒子好色赋在赋体中开辟了一种类型,它有几方面特点值得注意:一、有较具体的人物,甚至有对话和情节;二、较细致地描绘了美女的形象;三、有所谓“微辞”和一些扑朔迷离之笔,构成一种略带神话的色彩或隐秘的气氛。根据以上三点,检查义山诗,会发现李诗有不少跟高唐赋等神理相通,情4味逼近。如楚宫二首 : 十二峰前落照微,高唐宫暗坐迷归。朝云暮雨长相接,犹自君王恨见稀。月姊曾逢

8、下彩蟾,倾城消息隔重帘。已闻佩响知腰细,更辨弦声觉指纤。暮雨自归山峭峭,秋河不动夜厌厌。王昌且在墙东住,未必金堂得免嫌。题为“楚宫”,诗中“十二峰”、 “高唐宫”、 “朝云暮雨”等意象,布置了神话般的云雨高唐的情境,将现实中的男女恋情升华为高唐之恋。其中“朝云暮雨长相接”,而仍然“恨见稀”的襄王隐喻溺于情者, “王昌”亦为类似登徒子的角色。诗中写环境着重渲染幽悄的气氛,写美人运用侧笔,在“摹拟入微” (冯浩注引杨守智评) 、依稀隐约的情境下,再加“犹自”、 “未必”等微辞,更其扑朔迷离,在审美中有似谑似谏的成分。元代范以此诗次章为例,名之为“想象高唐格” (诗学禁脔) ,认为它在诗中代表一种写

9、法和类型。就此诗看,它从高唐赋系列中取来某些意象、人物和情节,写浪漫的恋情和美女,又隐含对淫放的婉讽和揶揄。从赋体到诗体,作者经过解构和重构过程,略去赋中大量正面描写铺叙的成分,保留了高唐云雨的神味,读者从高唐赋系列所形成的阅读情境中,再转入诗境,更能激发对于朝云暮雨的高唐风光和其人其事的无限遐想。这种“想象高唐格”诗, “剥皮剔骨,用事展情,出入化境” (胡以梅唐诗贯珠串释) ,沟通诗赋,谓其“思幽致曲,一扫浮艳,可废高唐、 洛神诸赋” (赵臣瑗山满楼笺注唐诗七言律) ,虽是把诗和赋不恰当地对立起来,有欠稳妥,但他注意到了二者间的关联,却是有见。由高唐神女的视角探究义山诗,可以发现其诗集中涉

10、及恋情题材的一路有不少皆由此发源而变化出不同面貌,有的跟原赋联系较为明显,如:5巫峡迢迢旧楚宫,至今云雨暗丹枫。微生尽恋人间乐,只有襄王忆梦中。 (过楚宫) 帷飘白玉堂,簟卷碧牙床。楚女当时意,萧萧发彩凉。 (细雨)两诗皆有寓意,有诗人当下的情感意绪,无疑属于诗人自我抒情的独创之作。但过楚宫用了巫峡、楚宫、云雨、襄王等意象或人名,有高唐云雨那种低迷的环境气氛,次句“至今”二字点出古今相接,同时也点出昔日之赋与今时之诗相通。 细雨源自赋的迹象较为隐蔽,但“细雨”、 “楚女”可以沟通高唐云雨;帷簟、牙床的描写,以及“楚女当时意”的暗示,若与神女赋之“望余帷而延视兮,若流波之将澜意似近而既远兮,若将

11、来而复旋。褰余帱而请御兮,愿尽心之”一段加以对照,诗的背后应有类似的生活场景。思接千载的诗人出入于赋的情境之中,酝酿生发出了新的诗境。高唐系列的进一步演化,是与原赋在迹象上的联系更不易见,而类似神女那种依稀仿佛的美人形象,梦幻般的情境,男女相悦而又间阻睽隔、难得交接的爱恋,在诗中一再被表现出来,如:紫府仙人号宝灯,云浆未饮结成冰。如何雪月交光夜,更在瑶台十二层。 (无题)“云浆未饮结成冰”,紫府仙人与高唐神女之朝云暮雨一样变化不定。 “瑶台十二层”亦犹巫山之阳台,皆高不可攀,可望而不可即。其中追慕向往而又不无邈远难即的失望怅惘,与高唐之恋的原型,非常逼近。 6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神

12、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无题二首其二)虽然腹联“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的感慨为高唐、 神女等赋中所未有,但贯串全篇的相思无益,神女生涯似梦,即可看作是对高唐、 神女赋的又一种诠释。那种“卧后清宵细细长”的追忆,在神女赋“寐而梦之,寤不自识。罔兮不乐,怅然失志。于是抚心定气,复见所梦”的描写中,也可以发现它的源头。因此,这类诗与高唐赋之间的渊源关系还是存在的。追踪高唐赋系列对于义山的影响,当然不能只限于宋玉的三赋。宋玉赋开创了一种类型,后世追随者甚多。这些追随者对义山的诗也有影响。尤其是文选赋类中的情赋,在宋玉三

13、赋之后,又选了曹植的洛神赋,后者细腻刻画美女形象,写两情相悦,但无从结合而含恨分离,充满强烈抒情气息与传奇意味,对义山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上举无题中紫府仙人之变幻不定, “更在瑶台十二层”,与洛神之“神光离合,乍阴乍阳”,身影依稀, “于岩之畔”,均可能有前后之间影响和接受的关系。与这首无题情况类似,甚至跟洛神赋、 神女赋等更显靠近的,应数如有:如有瑶台客,相难复索归。芭蕉开绿扇,菡萏荐红衣。浦外传光远,烟中结响微。良宵一寸焰,回首是重帏。瑶台客,即幻觉中的女神,彼似诘难于己,要求归去。次联写其妆束仪态,腹联“浦外”二句姚培谦谓其“用洛妃事” (李义山诗集笺注) ,所写即类似洛神赋、 神女赋中

14、神女渐去渐远,神光隐微,声息渐杳,以至朦胧渺茫的情景。结联写幻觉消逝后,眼前惟有空帏残灯。全诗对美人那种恍惚迷离的幻觉,那种强烈的向往怅7念之情,都与洛神赋神味逼近。义山诗中更直接地就洛神赋及有关史事传说加以生发的亦颇不少。如:来时西馆阻佳期,去后漳河隔梦思。知有宓妃无限意,春松秋菊可同时? (代魏宫私赠)背阙归藩路欲分,水边风日半西曛。荆王枕上元无梦,莫枉阳台一片云。 (代元城吴令暗为答)国事分明属灌均,西陵魂断夜来人。君王不得为天子,半为当时赋洛神。 (东阿王)通谷阳林不见人,我来遗恨古时春。宓妃漫结无穷恨,不为君王杀灌均。 (涉洛川)以上各篇,意旨不均相同。有的跟男女恋情相距已较远,与洛

15、神赋主题无关,但仍然沿用了赋中的一些语言和形象,系受赋的影响,并就赋的传奇故事加以生发。二 咏物:从赋体到赋体与比兴的融合文心雕龙诠赋云:“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又云:“写物图貌,蔚似雕画。 ”由于其文体特点,从战国末期到汉魏六朝,在体物和描写,特别是整体体物方面,赋的发展领先于诗。不仅两汉时期诗与赋在这一方面不能相比,即使是五言已进入高潮的建安时期,咏物诗仍然滞后。如大诗人曹植仅有吁嗟篇(吁嗟此转蓬)等少数几首可算咏物诗,而所作体物赋,多达十八首。可见当时诗赋两体在咏物方面的差距。8文人诗歌创作在齐梁时期发生重大转变,由抒写性情转向对外部世界的描绘,特别是对风花雪月,对闺阁,对女性生活、容貌、体态、服饰与器物的描写,出现所谓“性情渐隐,声色大开”的局面。这种变化,与宫廷文人的生活情趣、审美风尚有密切关系。在文学内部,来自赋体的影响,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由此而咏物诗得到迅速发展,于齐梁至初唐,成为诗中重要品种。此时咏物诗与赋大体同步发展,并且继续从赋中吸取营养,许多咏物诗赋,题目都相同,供作诗用的大型类书,材料亦大量取自于赋。由初唐回溯咏物诗的发展历程 ,齐梁以前的咏物诗,物象一般只是抒情言志的附属,是服务于情志表达的某种比喻、陪衬或背景描写,与赋以某一客观事物为主体加以铺叙描摹,作整体性的体物,取径颇不相同。而齐梁至初唐的咏物诗,向赋靠近了。表现物象成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