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论高校“两课”教师的主体性发挥与角色定位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8671947 上传时间:2018-05-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论高校“两课”教师的主体性发挥与角色定位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谈论高校“两课”教师的主体性发挥与角色定位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谈论高校“两课”教师的主体性发挥与角色定位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谈论高校“两课”教师的主体性发挥与角色定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论高校“两课”教师的主体性发挥与角色定位(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谈论高校“两课”教师的主体性发挥与 角色定位作者:马凤娟 张秀春 张秀荷 高校的“两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与思想品德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两课”教师在其中扮演着无可替代的重要角色。要增强“两课”教育的时效性,就必须充分发挥“两课”教师的主体性,明确“两课”教师在主体性发挥中的角色定位。 一、 “两课”教师主体性的表现 “两课”教育与其他专业课教育不同, “两课”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递理论知识,还承担着塑造学生灵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确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的重任,其特殊作用是任何其他专业课教师替代不了的,这就要求“两课

2、”教师在以下几方面要着重发挥自己的主体性作用。 1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性质决定了我国高校的培养目标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较高的政治素质,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科学而系统的理论体系,需要政治理论教师精心的组织和系统的传授,学生才能完整掌握和正确认识,否则,仅靠学生自己学习、理解和掌握,很难达到预定的目标。这就要求发挥“两课”教师的主体性,使“两课”教师成为“两课”教育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主导者,以此引导学生向有利于教育任务完成、教育目标实现的方向发展。

3、22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方式、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的重大变化,大学校园出现了各种各样思想观念的交锋,西方一些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以及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潮对大学生产生了消极影响,使一些大学生在社会意识形态和道德价值观的取舍上极易困惑和迷茫甚至出现道德沦丧。 “两课”教师作为培养人才的主教官,在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责任感和自律意识方面具有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义务,在对教育内容的选择、教育程序的设计、教育方法的更新等方面理应体现出自己的主体性。 3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心理健康教育是高等学校教育的新课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否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前途和未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

4、高等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在这方面, “两课”教师责任重大,应该自觉担当学生的心理医生、心理卫生保健指导者的角色,在“两课”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人文社会科学的优势,在塑造学生健康心理方面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 4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人类进入 21 世纪后,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变革不断推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已成为共识。在这方面, “两课”教师具有独特的优势。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两课”教师理应首当其冲,站在素质教育的前沿,在发挥自己主体性过程中,成为素质教育的有力推动者。 二、 “两课”教师在主体性发挥中的角色定位 要充分发挥“两课”教师的主体性,就必须

5、明确“两课”教师在主体性发挥中的角色定位。 1、角色追求的目标:期望角色。期望角色是指社会或团体对某一特定社会角色所设定的理想的规范和公认的行为模式。期望角色也称理想角色,可以是明文规3定的,也可以是不成文的、约定俗成的。 “两课”教师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取决于两种期望。一是自我期望,即对自己行为及其发展的期望;二是社会期望,是社会上他人对“两课”教师角色行为的看法、评价和期望。两种期望应该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现实中, “两课”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不仅要有适度的自我角色期望,还要能够不断地认同与内化社会期望,这样才会尽快地把社会期望转化为自我期望,不断根据教育需要做好教师角色换位,避免

6、角色混淆和角色冲突,从而减少主体性发挥的阻力。 2、角色获得的方式:自致角色。所谓自致角色是指个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活动而不是由于外力驱动而获得的角色。自致角色体现了个人的自主选择性。目前,许多“两课”教师选择从事“两课”教学和研究是他们自主选择的结果,他们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忧患意识,愿意为祖国现代化建设承担重任,培养合格人才。这些教师在主体性发挥过程中,对其角色有强烈的扮演欲,他们愿意积极体验、领悟、实践角色,并自觉调整自身与现有角色不相适应的方面,把实现角色看作是一种成功的标志。而对于那些由于外力驱动而选择“两课”教师角色的人,只要引导他们与现有角色规范交融,调整好角色坐标,克服角色转

7、换带来的心理失衡,在角色心态上仍然可以达到自致角色,同样可以发挥自己的主体性。 3、角色行为的目的:表现性角色。表现性角色是指角色行为是不计报酬的,或虽有报酬,但主要不是从获得报酬出发而采取的行为模式。表现性角色与功利性角色不同,其目的主要不是报酬的获得,而是表现的满足。由于“两课”教育的特殊性, “两课”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必须要有极高的热情和丰富的情感、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和崇高的奉献精神,不仅要树立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普通教师的职业意识,还要有淡泊名利、不计得失、勇于奉献的崇高的共产主4义境界,能够很好地抵制住各种不良思潮特别是功利主义的诱惑,在主体性发挥的过程中,强调

8、更多的应是精神上的自我满足与他人、社会对自己的尊重,应该把学生的成才与报国看得比课时收入更为重要。也就是说,应该是强烈的自我实现的愿望所驱使的角色行为。当然,在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确立的今天,这样的角色行为目标并不否定合理的功利追求,只要正确把握好二者的关系,完全可以在引导“两课”教师实现表现性角色的同时,合理追求功利。这样既不会影响其主体性发挥,又可兼顾其应得的经济利益。 4、角色规范的遵守:规定性角色。规定性角色是指角色扮演者的行为方式和规范都有明确的规定,角色不能按照自己的理解自行其是。作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力军, “两课”教师责任重大,任务特殊,对于“两课”教学的各种

9、要求, “两课”教师应遵循的各种条例法规,应该严格遵守。与此同时,还应该意识到: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各种体制和制度不很完善,特别是角色规范中那些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由于写不进有关条文,只能通过内心信念、社会舆论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势必造成“两课”教师角色规范的“真空”和不清。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对于“两课”教师来讲,更需要充分发挥主体性作用,在严格遵循现有规范的基础上,积极探讨和研究新形势下“两课”教师需要完善和创新的规范,为使规范不断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献计献策。 三、 “两课”教师的主体性与学生主体性的有机结合 任何教育活动都由两部分构成教师与学生, “两课”教育也不例外。

10、要实现“两课”教育目标,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发挥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即“双主体”的功能。教育活动中教师的主体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5标学生的发展。具体到“两课”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用马克思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塑造自己高尚的品德和美好的灵魂。要达到这一目的,不仅需要充分发挥“两课”教师的主体性,还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到整个教育过程中。要把教师传授知识、组织教学与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相结合,把改革“两课”教学方法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相结合,把教师灌输与学生内化相结合,由此创造和保持一种舒适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在教学互动中密切师生关系,达到教师与学生的和谐统一,实现教师的主体性与学生主体性的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使“两课”教育达到预定的目标,使“两课”教师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