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秦相张仪的外交艺术兼谈外交思想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8671235 上传时间:2018-05-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秦相张仪的外交艺术兼谈外交思想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论秦相张仪的外交艺术兼谈外交思想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论秦相张仪的外交艺术兼谈外交思想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论秦相张仪的外交艺术兼谈外交思想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论秦相张仪的外交艺术兼谈外交思想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秦相张仪的外交艺术兼谈外交思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秦相张仪的外交艺术兼谈外交思想(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论秦相张仪的外交艺术兼谈外交思想战国时代是一个兵荒马乱、诸侯国并立的年代,各个诸侯国为了要发展壮大的自己的势力,纷纷颁布法令,进行改革,在思想上统治者放松对人民的控制,儒、墨、法、纵横诸家并立,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罕见百家争鸣的局面,而各家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积极奔走于各个诸侯国,为统治者服务。在这样一个诸侯争霸的时代下, 儒家的怀柔之策和谦谦风度是多么不合事宜,墨家的“兼爱”“非攻”极难叫之响应,法家的严刑峻法一时免不了上下树敌。纵横家们则抱着实用主义之态度,并不热衷于派别之分,哪家哪派可以派上用场,便临时实行拿来主义之后便弃之一旁,决不自始至终贯彻某一种,一切学说教训都只是作为圆通策略的

2、工具”。【1】因此,从中可看出战国时代,纵横家是一个受各个统治者欢迎的一派,他们迎合了时代需要和君王的喜好,便能得到恩宠,从此平步青云,滋享荣华富贵。张仪顺应时势,师从鬼谷子学纵横之术,为以后他辉煌的一生铺平了道路。 张仪出身卑微,据史记张仪列传载:“张仪已学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之璧,门下意张仪曰:仪贪行,必此盗相君之璧。共执张仪,掠笞数百”。 【2】他没有其他的求生技能,却有杰出的才华和勃勃雄心,当然他是不会满足于低微的社会地位,于是,通过游说兜售自己的谋略而跻身于上流社会,正如“惟一读书为专业,揣摩为手腕,取尊容为目标”。 【3】诸侯国有雄心之国君以谋称帝,建立强大的国家,对人才

3、极其需要,于是礼贤下士、招揽人才,秦国就是诸侯国之中最有代表的一个。公元前年,秦孝公死,秦惠文王立。商鞅虽然遭到保守势力的陷害而被车裂,但他死后法令并未改变,他变法所确立的地主阶级的政治路线仍然得到了继承和执行,秦国继续坚持“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4】的原则。由于实行这样的政策,许多秦国以外的“士”,纷纷投向秦国,他们愿意为秦国新兴的2封建政权效力。 史记秦本纪载在秦孝公时下令:“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5】由此可见秦国为了强国“宾客”与“群臣”是一视同仁的,在“尊官”“分土”的诱惑下,到秦惠文王时,秦国已聚集了一大批各色各样的人才。 秦惠文王继承先祖的

4、遗愿,他掌权后不久,秦收复了河西之地,占有河西之地,使秦国在战略上处于极其有利的地位,它的西面、北面没有了强敌,南有秦岭巴蜀、楚国相隔,东依黄河、函谷关一线天险,将各个诸侯国拒之关外,这在关中创造出一个极为稳定的环境,其形势不仅进可以攻,退可以守,而且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封建经济迅速增长保证了政治的稳定。此时,秦无疑在诸侯国中已是名副其实的强国,逐渐具有了称霸天下的能力,因此引起了东方六国的恐慌,在苏秦的游说下,六国“合纵”联合对付秦国,当然,这对野心勃勃的秦国东进出了很大的难题,秦急需一人破坏这种局面,张仪顺势而出,入秦,惠文王十年(公元前 328 年)张仪被任为秦相。 资治通鉴显王载“苏秦

5、恐秦兵至赵而败从约,念莫可使用于秦者,乃激怒张仪,入之秦”。 【6】史记张仪列传载“张仪之来也,自以为故人,求益,反见辱,怒,念诸侯莫可事,独秦能苦赵,乃遂入秦”。 【7】从两段史料看,张仪入秦似乎是在苏秦的激怒下,他为了雪辱,看似偶然,实则必然,正如他自己所想“念诸侯莫可事,独秦能苦赵”, 【8】他是放眼于天下经过深思熟虑的抉择下,才决定入秦。并非意气用事。 张仪入秦见秦惠文王,用他那三寸不烂之舌向秦惠文王娓娓阐述了天下之形势,以及他的政治抱负,把他的才华表现的淋漓尽致,深的秦惠文王欢心,从战国策秦策张仪说秦王章引一段史料,来看他非凡的说话艺术, “臣闻之,弗知而言为不智,知而不言为不忠。为

6、人臣不忠当死,言不审亦当死。虽然,臣愿悉言所闻,大王裁其罪。 ”【9】张仪见秦王不是一见面就自吹自擂,炫耀自己多有才华,而是先3向秦王表露他的赤胆忠心,赢得秦王的信任,吊起秦王的胃口,接着“今秦地(形)断长续短,方数千里,名师数百万。秦之号令赏罚,地形利害,天下莫如也。以此与天下,天下不足兼而有也。是知秦战未尝不胜,攻未尝不取,所当未尝不破也。开地数千里,此甚大功也。然而甲兵顿,士民病,蓄积索,田畴荒,囷仓虚,四邻诸侯不服,伯王之名不成,此无异故,谋臣皆不尽其忠也。荆王亡(奔)走,东伏于陈。当是之时,随荆以兵,则荆可举。举荆,则其民足贪也,地足利也。东以强齐、燕,中以陵三晋。然则是一举而伯王之

7、名可成也,四邻诸侯可朝也。而谋臣不为,引军而退,与荆人和。然则是一举而伯王之名可成也,四邻诸侯可朝也。而谋臣不为,引军而退,与魏氏和是一举而三晋亡,从者败。大王拱手以须,天下(徧)编随而伏,伯王之名可成也。而谋臣不为,引军而退,与赵氏为和。 ”【10】张仪反复列举本可以成“伯王之名”的事例,而由于“谋臣不为”导致“伯王之名”不成,有为地向秦王证明忠心谋臣的作用,从侧面说明了他自己的忠,向秦王展露了他的才华,同时分析了秦面临的天下形势,秦图天下需要哪些准备,更显他自己的价值。吊足秦王的胃口张仪还不过瘾,又说:“以大王之明,秦兵之强,伯王之业地,尊不可得,乃取欺于亡国,是谋臣之拙也”。用“谋臣之拙

8、”反衬他自己的“智”,既然“大王之明”当然要用“智”,不然秦王也变得“愚”了。在夸赞别人之时,顺其自然也推销了自己,等时机成熟后, “今秦地断长续短,方数千里,名师数百万,秦国号令赏罚,地形利害,天下莫如也。以此与天下,天下可兼而有也。臣昧死望见大王,言所以一举而破天下之从,举赵亡韩,臣荆、魏,亲齐、燕,以成伯王之名,朝四邻诸侯之道”, 【11】张仪一吐为快。张仪切中要害,一语点破秦王心中之所想,向秦王吐露了自己的“连横”策略,可谓水到渠成,秦王早已沉浸张仪所描绘的美丽蓝图之中,于是乎, “秦王悦之,以为客卿”, 【12】张仪从此飞黄腾达,也为实现自己的4政治抱负奠定了坚定的基础迈出了重要的一

9、步,在群雄争立的战国游走于各个诸侯国,在那个时期的历史舞台光彩夺目,出尽风头,尽显外交才华,为秦国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 张仪在“连横”中第一步,分析天下之势,首先看到魏、楚的重要性。 战国策秦策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章记载张仪的回话:“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轘辕、缑氏之口,当屯留之道,魏绝南阳,楚临南郑,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诛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13】。魏、楚地缘与秦接壤, “图王业”必须要先从“侵楚、魏之地”下手,魏、楚且在“合纵”的国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战略地位非常重要,不过,秦不能同时侵吞魏、楚,从当时看,楚强魏弱,魏却是合

10、纵的核心,张仪提出“且夫秦之所欲弱者莫如楚,而能弱楚者莫如梁”, 【14】可见,张仪战略眼光的长远,见解之独到;张仪上任后,首先“欲令魏先事秦而诸侯效之”【15】的策略,由此可见秦“亲”魏必然是张仪外交的第一步,他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破坏对秦不利的合纵策略。 对魏的外交的成功与否,关系着他未来的“连横”策略的命运,关系着自己能否真正得到秦王的恩宠,换而言之,他的荣华富贵能否继续,既然魏在张仪外交思想中如此重要,当然他是不能有丝毫马虎。他为了让魏亲附于秦,对魏的外交过程中软硬兼使, 史记张仪列传记载:“秦惠文王十年,使公子华与张仪围蒲阳,降之。仪因言秦复与魏,而使公子繇质於魏。仪因说魏王曰:秦王

11、之遇魏甚厚,魏不可以无礼。 魏因入上郡、少梁,谢秦惠王”。 【16】张仪先用武力夺取蒲阳,先给一个下马威挫其锐气,为了表现秦与魏的友好,没有蚕食魏的野心,不但还其土地还把公子繇做为人质送到魏,从表面上看,秦是多么有诚意,实则正中张仪下怀,他先让秦国在诸侯国中赢得声誉,让魏国君臣上下从心理上佩服秦,觉得有亏于秦,张仪便提5出“魏不可以无礼”, 【17】魏还那有话说,心甘情愿献出了土地以示魏之诚意。张仪外交手腕之高可见一般,不用强大的武力掠夺土地而让对方心悦诚服地献出土地,不仅拥有了土地还让对手亲附于自己,可谓一箭双雕。张仪初露锋芒,秦惠王心悦之,封张仪为相,张仪为自己捍卫了荣誉。 张仪说服魏国真

12、正亲附于秦,道路是曲折的,并非一朝一夕之事。 史记张仪列传记载:“东还而免相,相魏以为秦,欲令魏先事秦而诸侯效之。魏王不肯听仪。秦王怒,伐取魏之曲沃,平周。留魏四岁而魏襄王卒,哀王立。张仪复说哀王,哀王不听,於是张仪阴令秦代魏。魏与秦战败。 ”【18】从此段史料得知,张仪的“连横”策略在魏推行并不容易,为了能达到他“为秦”的目的,精心与秦惠王上演了他被免相的一幕,进而奔走到魏国,作魏相,从内部摸清魏国,可以说张仪成了一个“间谍”,表面上为了魏国,说服魏王亲秦,为了“连横”他是不择手段,魏王不听,便让秦用武力攻魏,蚕食魏国土地,在军事上使秦给予他帮助。用道德的眼光看张仪,他简直就是一个卑鄙小人,

13、然而。作为外交家,为了达到目的他做的一切又无可厚非。 慎靓王四年(公元前 317 年),张仪才说服魏王亲秦。正当张仪说服魏一筹莫展时,“齐又来败魏於观津”【19】“秦败韩师于脩鱼,斩首八万级,虎其将叟、中差于浊泽。诸侯振恐”, 【20】此两次重大事件,对张仪来说,犹如神助,张仪看到时机成熟,于是再一次劝说魏王亲秦,在这里分析一下张仪的劝说艺术,据战国策魏策张仪为秦连横说威望章记载张仪说魏王:“魏地方不至千里,卒不过三十万。地四平,诸侯四通,条达辅凑,无有名山大川之阻。魏南与楚而不与齐,则齐攻其东;东与齐而不与赵,则赵攻其北;不合于韩,则韩攻其西;不亲于楚,则楚攻其南。此所谓四分五裂之道也”。

14、【21】张仪先向魏王分析了魏不利的地理环境,接着又说:“大王不事秦,秦下兵攻河外,秦、韩为一国,魏之亡可立须也,此臣之所以为6大王患也。为大王计,莫如事秦,事秦则楚、韩必不敢动;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 【22】张仪分析了“不事秦”魏则“患”, “事秦”魏则“无忧”,他从两个方面对比,而用温和的语气缓缓向魏王讲述,并没有用强硬迫使魏王亲秦,而是让魏王自己看清形势,让魏王自己明断,既缓和了氛围,又达到了利诱魏王的效果。最终,魏王被张仪的语气征服,魏王听从了张仪的建议亲附于秦,以“寡人(惷)憃愚,前计失之。请称东藩,筑帝宫,受冠代,祠春秋,效河外”, 【23】宣告张仪对魏外交的

15、彻底胜利。张仪对魏的使命完成后“张仪归,复相秦”。 【24】魏只是他“连横”外交的第一步,当然仅魏不能完全展现他外交之高明,他的好戏才刚刚拉开帷幕。 二 楚在六国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楚地大物博,兵强马壮,正如张仪所说:“凡天下强国非秦而楚,非楚而秦”。 【25】楚与秦接壤,对秦构成很大的威胁,是秦东扩的一头拦路虎。魏国经过数年张仪终于说服魏国亲秦,魏国既服,制服楚国势在必得,那样合纵自然会失去根基和力量。当时,楚联齐抗秦,使秦的发展大受影响,因此破坏齐、楚联盟是秦国外交关键的一步。张仪使楚与齐“闭关绝约”, 【26】成就了张仪外交上欺楚的佳话,一直为史学界津津乐道。 史记楚世家记载:“十六年

16、,秦欲伐齐,而楚与齐从亲,秦惠王患之,乃宣言张仪免相,使张仪南见楚王,谓楚王曰:敝邑之王所甚说者无先大王,虽仪之所甚愿为门阑之厮者亦无先大王。敝邑之王所甚憎者无先齐王,虽仪之所甚憎者亦无先齐王而大王和之,是以敝邑之王不得事王,而令仪亦不得为门阑之厮也。王为仪闭关而绝齐,今使使者从仪西取故秦所分楚商於之地方六百里,如是则齐弱矣。是北弱齐,西德於秦,私商於以为富,此一计而三利俱至也。 张仪至秦,详醉坠车,称病不出三月,地不可得。楚王曰:仪以吾绝齐为尚薄邪?乃使勇士宋遗北辱齐王。齐王大怒,折楚符而合於秦。秦齐交合,张仪乃起朝,谓楚将军曰:“子何不受地?7从某至某,广袤六里”。 【27】从史料可知,秦想侵楚,但苦于没有借口,秦王担心东边的齐国帮楚,张仪明白了秦王的心病后,为秦王排忧解难,到楚国用利诱的方式欺骗了楚怀王,实现了他使楚国闭关绝齐的外交目的,张仪骗楚怀王外交辞令上很有艺术,他见到楚怀王先向展现秦国对楚的友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