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平的主要内涵与社会意义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8631747 上传时间:2018-05-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公平的主要内涵与社会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教育公平的主要内涵与社会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教育公平的主要内涵与社会意义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教育公平的主要内涵与社会意义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教育公平的主要内涵与社会意义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公平的主要内涵与社会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公平的主要内涵与社会意义(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教育公平的主要内涵与社会意义摘要 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会公平,其主要内涵包括人人享受平等的教育权利;人人平等地享有公共教育资源;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向社会弱势群体倾斜(“不平等”的矫正);反对各种形式的教育特权。教育公平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反映了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是现代政治民主化的重要内容,体现了现代社会文化价值观。教育公平是现代社会的基础性公平,教育公平的实现和扩大对于促进整个社会公平程度的提高、保障人的发展的起点公平、消除知识鸿沟以迎接知识社会的挑战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社会公平;教育公平;教育机会;知识社会 公平正义是人类的永恒追求,社会公平是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体现

2、。进入现代社会以后,社会公平不仅是一种美好的价值理想,更是现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和日常生活秩序得以建立的价值基石,是保障现代社会健康、和谐、有序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鉴于教育在整个现代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全局性和先导性地位,教育公平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公平,在整个社会公平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地位。 一、教育公平的主要内涵 教育公平的主要内涵,在法律上,是人人享受平等的教育权利;在教育政策领域,是人人平等地享有公共教育资源;在教育活动中,是人人受到平等地教育对待,人人具有同等的取得学业成就和就业前景的机会。为了真正体现和维护教育公平所蕴含的平等精神,在实际教育活动中,教育公平还必需包括:在

3、客观上存在着社会发展不平等的历史时期,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向社会弱势群体倾斜(“不平等”的2矫正);在现实层面上,反对和遏制旨在破坏教育权利平等和机会均等的教育特权(“平等”的维护)。 (一)人人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利 作为现代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教育公平意味着在一个主权国家内部,凡具有同等公民资格的人包括青少年学生,不因为他们的性别、种族、地域、健康状况或家庭背景等因素的不同而在教育上受到不同对待,反对形形色色的教育排斥或教育歧视。这项权利已经明确地写入现代国家法律之中,成为一项受到法律确认和保护的公民基本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就在宪法中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1954

4、 年)。后来历次宪法修正案中(1975、1978和 1982 年)都保留了这一条款,2004 年的宪法修正案第 46 条将这一条款扩展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根据宪法精神,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四条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 ” 作为现代

5、社会的普遍人权,教育公平体现了世界人权宣言(1948)的基本精神。 世界人权宣言第二十六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教育应当免费,至少在初级和基本阶段应如此。初级教育应属义务性质。技术和职业教育应普遍设立。高等教育应根据成绩而对一切人平等开放。 ” 其他的一些得到国际普遍承认的人权公约,如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1976)、 儿童权利公约3(1990)等,也明确地将人人享受平等教育权利作为基本人权加以确认,认为其基础源于人的固有尊严与平等的要求,源于此项权利与其他基本人权之间的内在关联。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是,在现代社会中,如果人人不能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利,那么他们彼此之间就不

6、能享受同等的生存权、发展权以及其他各项基本人权。在此意义上说,教育不公平损害的不仅是人们之间平等的受教育权利,而且是人们之间的平等人权;不仅是部分人的人权,而且是整个人类的人权体系。 (二)人人平等地享有公共教育资源 人人享受同等教育权利在公共政策领域主要表现为人人平等地享有公共教育资源。从性质上说,公共教育资源是指由政府通过财政拨款的方式所支持和提供的教育资源,具有鲜明的公共性、共享性和开放性,不同于私人或个别团体所提供旨在满足个别人或某一团体需求的教育资源;从类型上说,公共教育资源包括由政府所提供的入学机会、生均公共经费、课程资源、师资条件、教学设备、信息技术支持等。这些资源是公共教育事业

7、发展和青少年素质形成的重要社会条件,是公民或儿童教育权利实现所指向的实际内容。因此,依法平等享受教育权利就意味着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能够依照法律或政策规定,平等地享有各种类型公共教育资源,不因为自己的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而受到不同对待。在此意义上,教育公平是现代教育制度与政策活动所应遵循的基本价值原则,旨在倡导、维护和实现人人享受平等的公共教育资源。 在各种各样的公共教育资源中,教育机会是最核心也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它意味着一个人接受某种类型和阶段教育的可能性。因此,人人平等地享有公共教育资源最直接地体现在人人平等地享有公共教育机会。比较普遍的认识是,教育机会均等包括了

8、入学机会均等、参与教育过程的机会均等、教育结果的机会均等4以及教育结果对未来生活前景的影响均等。根据教育的阶段或层次,又可以将教育机会均等划分为学前教育机会均等、初等教育机会均等、中等教育机会均等和高等教育机会均等。从这方面说,教育公平即是不同类型或阶段的教育机会在不同社会人群之间的平等分配,或是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缩小业已存在的教育机会差距。 (三)公共教育资源的配置向社会弱势群体倾斜 无论中国还是外国,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由于种种复杂的地理、历史与经济社会和家庭等原因,在事实层面上,并非人人享有的公共教育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两方面都是平等的。公共教育资源的供给或配置呈现出比较明显的

9、地域、城乡、性别乃至种族的不平等,不同学校、不同性别、不同家庭背景和身体健康状况的青少年儿童也往往受到不平等的对待。因此,教育公平所要求的人人享受平等受教育权利、人人平等享有公共教育资源要想真正地得到实现,就不能简单地停留在法律或政策文本中,必须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矫正历史形成的教育不均衡,减少不同地域、城乡、性别、种族及学校类型等之间的教育差距,促进整个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更加均衡和协调地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公平不仅要求平等地分配公共教育资源,还要求公共教育资源的分配适当地向各种社会处境不利的弱势群体倾斜。从政治哲学的角度上说,前者体现了分配正义的要求,后者体现了矫正正义的要求。矫正正义是

10、分配正义的补充和完善,建立在矫正正义理念基础上的弱势补偿使得真正的社会公平包括教育公平得以可能。 (四)反对各种形式的教育特权 教育公平的实现要求反对各种形式的教育特权。形形色色的教育特权是威胁与破坏教育公平、引发社会舆论公平性抱怨的现实因素。特权是崇尚身份差别和阶级不平等的传统社会的产物。特权的实质就是要求社会不平等、崇尚特殊待遇。5教育特权的实质是要求公共教育资源的分配违背公平正义的原则,按照权力大小、财富多少或关系远近来分配,以满足个别人或少数强势利益集团的特殊教育需求。我国是一个具有漫长封建专制历史的国家,在社会文化心理层面,特权思想比较顽固。尽管进入现代社会以来,政治领域、文化领域和

11、教育领域开展了持续的反对特权的斗争,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极大地提高了社会平等的意识,消除了特权赖以存在的社会制度基础。但是,勿庸讳言的是,直到今天,在广泛的社会生活领域,反对特权的斗争还很难说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在公共教育领域,个别人或少数强势利益集团热衷于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财富或各种社会关系,试图影响或牺牲公共教育资源的公平合理分配,以实现自身教育利益的最大化。因此,从思想上、制度上、社会舆论上加快教育民主化进程,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有效地遏制教育特权、预防教育腐败成为维护和实现教育公平的必然要求。 二、教育公平是现代社会的产物 人类在进入现代社会之前,尽管也提出了“有教无类”之类的教育思想,

12、反映了进步思想家对于某种程度教育公平的追求,但是它没有成为古代社会所信奉的基本价值原则,也缺乏实现教育公平所需要的深厚社会物质基础与制度保障。只有当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之后,伴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教育公平的理念才被明确提出,并不断地从一种水平走向另一种更高的水平。教育公平是社会现代化包括教育现代化的直接产物和重要特征。 (一)教育公平反映了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教育公平观念是现代社会的产物,根本上反映了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现代化大生产不同于古代农业生产或手工业生产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于:现代化大生产的知识基础不再是狭隘的个体经验,而是不断发展的现代科学技术。因此,从事6现代

13、化大生产的人就不能在家里、田野里或作坊里采用古老的“师徒制”形式培养,必须在现代的学校里接受制度化的正规教育。组织现代化大生产的人要想获得合格的、源源不断地能够为自己赚取利润的劳动者,也必须拿出钱来向他们提供最基本的教育。现代化的机器大工业使得现代公共教育成为可能与必要。现代化大生产的出现,使得扩大教育机会、人人享受平等的教育权利不再是一种善良的愿望,而是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现代生产方式的内在要求。资产阶级不对广大劳动人民及其子女进行基本的读、写、算以及劳动技术教育,现代化大生产就失去其劳动力的基础和再生产的可能;不持续地提高广大劳动人民及其子女的受教育水平,现代化大生产就不能跟上科技革命的步伐

14、。 在现代化大生产的驱动下,起源于新教教义宣传需要的“义务教育”思想很快地与经济生产结合起来从而获得了它不断发展最深厚的动力,实施义务教育的年限不断延长;各国实科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打破了古典学科与古典教育本身的贵族性、等级性与阶级性,广大劳动人民及其子女开始享有最基本的教育权利;“双轨制”的出现和陆续并轨使得教育公平从教育的初始阶段向教育的高级阶段发展,广大劳动人民子女接受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人数越来越多;高等教育也越来越走出中世纪大学的古典传统,开始与社会经济生产并从而与广泛的劳动力需求相联系,在 20 世纪中叶开始了自己的大众化历程。 可以说,近代以来人类在教育公平方面提出的每一个新要

15、求,所迈出的每一个新步伐,无不直接或间接反映了具有革命性的现代化大生产的要求。这种要求的不断满足又反过来为现代化大生产准备和输送符合新要求的劳动力大军,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现代化大生产从一种比较低级、简单的形态走向另一种更加高级、复杂的形态。 7(二)教育公平是现代政治民主化的重要内容 现代政治是民主政治,不同于古代社会形形色色的专制政治、寡头政治。民主政治的具体样式不同,与民主政治形成的具体社会历史环境和要解决的具体社会历史问题密不可分。但是,不论是选择和实行什么样的民主制度,民主都离不开教育的支持,都致力于教育权利的扩大和教育机会的增加。 教育公平是现代政治民主化的重要内容,与广大劳动人民不

16、断争取平等受教育权利的教育民主化运动密不可分。如上所述,现代化大生产尽管为教育公平的提出提供了深厚的物质基础和强烈的客观需要,但是资本主义制度自私和贪婪的本性总是力图阻碍教育公平的实现,总是把广大劳动人民的受教育权利限制在一个最低的水平。这就激起广大劳动人民为争取平等受教育权利而进行长期的斗争,教育民主化运动蓬勃开展。当广大劳动人民意识到教育权利不仅与自己的生产能力和职业前景有联系,而且还与他们的普选权和自身的社会解放有着密切联系时,他们参与教育民主化运动的热情就更加高涨,他们要求教育公平的呼声也就更加响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黑人围绕着争取平等受教育权而进行的卓有成效的斗争最终迫使联邦最高法院于 1954 年 5 月 17 日裁定 1896 年确立的“隔离但平等”违反宪法第十四修正案精神,要求各地审慎地消除学校中种族隔离。在这种情形下,围绕着教育权利和教育公平进行的斗争就不仅具有教育学意义,而且还具有更加广泛的社会政治意义。 (三)教育公平是现代社会文化价值观在教育领域内的体现 教育公平是现代社会的产物,更直接地反映了现代社会文化中“自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