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关于_幼儿园教学应关注儿童_的对话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8528041 上传时间:2018-05-03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08.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场关于_幼儿园教学应关注儿童_的对话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一场关于_幼儿园教学应关注儿童_的对话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一场关于_幼儿园教学应关注儿童_的对话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一场关于_幼儿园教学应关注儿童_的对话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场关于_幼儿园教学应关注儿童_的对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场关于_幼儿园教学应关注儿童_的对话(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S t u d i e s i nP r e s c h o o l E d u c a t i o n学前教育研究2 0 0 7年第1 0期 (总第1 5 4期)N o . 1 0,2 0 0 7 S e r i a l N o . 1 5 4收稿日期:2 0 0 7 - 8 - 2 0*通讯作者: 郑三元,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E - m a i l : z h e s a y s i n a . c o m一场关于“幼儿园教学应关注儿童” 的对话 *执笔: 周勤慧郑卫东时间:2 0 0 7年7月2 4日地点: 湖南大学科教新村幼儿园参与者: 刘莲 (中南大学本部幼儿园教师,

2、从教七年, 擅长语言、 美术领域的教学)段蓉(湖南省水利厅幼儿园教师, 从教六年,擅长蒙氏教学)罗晓红(长沙师范学校附属幼儿园业务园长,从教2 0年)肖晓敏 (湖南大学幼儿园园长, 从教2 5年)郑三元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学前教育学博士, 副教授)皮军功 ( 学前教育研究 编辑部主任)皮军功( 开场白) : 为拉近刊物与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以及理论与实践的距离,本刊新推出栏目 观点与对话 。每次将由编辑部牵头组织幼教专家、 教材编写专家、 理论研究人员和幼儿园园长、 小学校长、 老师、 家长以及一些关心幼教的社会人士进行座谈, 创造一种自由沟通与探讨的环境, 为各方观点上的融合作些努

3、力。 座谈主要针对一些现存的问题或是各方头脑中存在的困惑、 模糊的概念等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讨论与沟通, 使理论研究及时得到来自第一线的反馈信息,为下一步研究修订方向; 座谈还意在为实践工作者夯实理论基础, 解决实际工作中的一些困惑, 及时修正双方的一些错误观念, 摸清一些利害关系, 不至于使双方因交流上的脱节而相互背离。 希望在这样不断的互动中为幼教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一种新的线索。 此次研讨会将先请专家代表郑三元博士就个人在教学理论研究中所做的一些思考进行观点呈现, 再请园长和老师们站在实践的层面上阐述自己对这些理论的理解, 以及在实施当中遇到的问题, 园长和老师们自己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又是怎样

4、的。 这样做的目的是想了解理论与实施者对理论的理解, 以及宏观与微观、 理论与现实可能性之间的差异。一、 幼儿园教学应该关注些什么郑三元: 过去我们关注教学, 重点是在经验技术层面, 比如如何创设环境、 用什么样的教学法、 如何组织课堂等, 在这些方面我是怎么做的, 就是经验。经验的总结当然是重要的, 是提升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 但经验作为一种前人的东西, 只告诉我们在过去的时空下的状态,如果换一个时空条件,“ 曾经是怎么做的” 和“ 我现在应该怎么做” 就不是一回事了, 因为现在的情况不一样了。但在这样探索的过程中,有些问题还是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所以, 我关注教学的基本层面, 实际上就涉及

5、到教育生态的问题。一个生态系统往往由各要素组成, 教学生态系统是由哪些要素组成呢, 它们的相互关系如何?怎么使它们和谐共存, 共同促进儿童的发展呢? 教学无非就是由人组成的, 是老师和儿童, 除此以外就是人的活动的内容, 即“ 做什么” “ 为什么这样做” 以及“ 怎样做的” , 这些东西共同构成了教学的基本要素, 即教学目的、 教师和儿童、 活动内容。在教学的要素中, 最根本的就是“ 儿童” 的问题, 它是最突出的。 我们不是经常讲“ 为了孩子的一切, 为了一切孩子” 吗? 怎么样才是为了孩子的一切? 儿童在教学中应有的地位是什么样的? 他们在教学中究竟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呢? 儿童在教学中的感

6、受是怎样的?这些问题都希望我们共同思考, 在实践中去寻找答案。我们幼儿教育究竟要开展哪些内容,如何开展?是分学科的教学, 还是分领域的教学, 还是就生活本身来展开呢?当然这些问题都是相关的, 一般来说我们不能走极端, 只强调某一种内容和方法的重要,如单纯依据学科间的逻辑关系来进行教2 6学, 或是单凭我们成人的经验来判断哪些内容是该教的哪些内容是不该教的, 或者说我们只关注生活而不要学科教学里面的内容。这些问题的根本是:我们究竟要教给儿童什么样的知识? 儿童需要的是什么样的知识? 什么样的知识对儿童来说才是有用的?对知识有不同的解释, 有的认为知识是那些学术团体和专家们的发明创造, 是有权威性

7、的, 个人不能擅自怀疑它, 否定它甚至超越它。有一种知识观则认为社会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知识领域,能够自己去体会并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当我们把知识当作一种成人的专利品时, 就会把儿童看成是无知、 无能的弱势群体, 等待我们去教, 我们在知识方面就会形成一种相对于儿童的强势, 就容易做出把儿童“ 引” 到我们所设计好的轨道上去的选择。可是这样做有两个必要的前提, 一是我们的这些设计是正确的,二是孩子要听我们的话, 会按我们说的去做。那么从这个意义上来讲, 儿童在这一过程中应该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呢?我们常提“ 儿童是主体, ” “ 要发挥儿童的主体性” ,但是要怎样才能发挥儿童的主体性? 儿

8、童的主体性又在多大程度上得到了发挥呢? 儿童在多大程度上才算不被动呢?这是我的关注点之一。第二个关注点是内容。 儿童到底应该在教学中获得什么样的知识? 这中间还涉及到教师如何处理教材的问题, 是照搬套用还是根据孩子的需要?第三个关注点是目的。 教学到底为了什么?为了教而教, 还是为了别的什么?比如说为了儿童?肖晓敏: 作为园长, 我们更关心怎样给教师支持。 比如分领域和渗透的这种导向, 老教师有经验,如果能在经验基础上理解这种导向, 那他在教学中会自如些。有的教师根本连分领域是什么、 为什么有这种导向都不清楚, 当不理解的时候, 尽管知道导向是对的, 但不知道怎么去做。他们考虑的角度会是如何把

9、教材落实得更好, 而不会从孩子角度去想。我们说整合意识值得提倡, 但很有可能变成四不像。 而且教师对职业的喜爱程度、 投入程度、 关于投入回报的价值观等都影响到教师对孩子的关注,很复杂。所以说园长现在最关注的是, 怎样把握不同层次教师执行教学的这种多可能性呢? 在现有的这种状况下, 怎样帮助教师让他们去关注孩子发现孩子?刘莲: 首先, 我们很难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 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园长、 搭档、 家长、 专家等等都影响我们对教育价值的思考。 什么样的知识才能让孩子聪明,什么样的知识才是孩子最需要的,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很多元的。 成熟期老师也许有自己的稳定的观念, 但新老师呢?当自己都很

10、迷茫的时候, 他怎么去挖掘教育的价值呢?教育价值本身是多元的, 而教育评价或者说教育导向往往既定而单一, 使得积极性受到打击。其次, 我们不知道自己做得对还是不对。即使我们坚定的实施了自己的教育想法, 我从孩子的角度选择教育内容, 关注孩子, 觉得不合适就及时调整, 但是调得对不对好不好没有一个人指导。要老师从孩子发展的角度去评价自己的对错, 很难。大部分老师的评价是依赖于专家和领导的。还有, 传统评价机制将关注中心放在教师的身上, 使我们处于一个众矢之的的处境, 如何解脱出来?在南京考察中, 我看到他们的研讨是先研究课堂中孩子的学习状态,孩子采取了什么学习策略,然后再讨论当孩子发现策略后老师

11、是否给与支持,而不是像我们一样首先质问你这样对不对, 你的目的是什么每个人都在关注老师, 老师是众矢之的。家长、 园长、 评价人员都盯着老师, 老师能做什么呢?二、 教学怎样选 “材”肖晓敏:一些理念很好的教材一拿起来用, 却存在很大的问题, 甚至有实施不下去的情况。段蓉: 教师有时摸不着头脑, 不确定。先看教材上的一些活动, 有些看着似乎可以作为活动内容, 就上。但上完之后, 究竟效果如何、 达到了些什么目标?很茫然, 没有及时有效的进行评价和总结。另外, 家长也有自己的意见, 我们常被他们牵着走, 有时都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自己已经达到了什么目标。皮军功: 能不能举个例子, 教材案例是直

12、接实施还是有所改造? 你考虑过什么?改造的前提是孩子、 教具准备还是什么?段蓉: 比如“ 我和我家附近” 这个主题, 参观社区是第一个活动内容。我们就带着孩子出去看看, 告诉他们这是什么那是什么, 回答一些孩子提出的问题,目标很茫然, 整个过程就是讲述和被动学习。参观完了之后就是画你看到的东西。小朋友会很生硬地画一些老师引导他们去画的东西, 比如大石头、 标志性的建筑画面看起来很死板没有生气。这样走完过场却很少有时间反思,因为没有时间能让我们当天写下当天的活动反思。我们戏称反思为“ 回忆录” ,就是在事后像讲故事一样把活动呈现出来。2 7郑三元: 再好的教材也只能做参考, 因为那是别人编的,

13、换了时间地点, 不见得适合我们的情形。陈鹤琴说过: “ 大自然和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真正的教材就在我们身边。 老师在选择主题时是以什么为依据的?段蓉: 综合考虑教材上的主题与外界条件的基础上选择一些自认为能教的东西, 而很少考虑到孩子, 很少与孩子一起商量学习内容。肖晓敏: 应该要考虑教学的价值性, 而这恰恰是我们最缺少的。郑三元: 明白了这些道理, 为什么还要那样去做呢?段蓉: 最主要的是态度问题, 也是自我价值实现的问题。新老师刚进幼儿园就会发现, 我们这样做了没有人认可,别人什么没做也照样混日子, 所以久了就很容易粗浅地理解问题。三、 教学活动如何生成刘莲: 对于生成活动, 我们大多数

14、时候是为了生成去生成。比如: 从科学活动“ 柳树” 生出绘画活动“ 画柳树” 。 什么是生成活动?什么样的活动才是有意义的生成活动? 我们不确定。我们园有很多刚进园的年轻老师, 对于他们来说生成的要求是很高的, 因为预成已经很不容易了。我们就想着, 可能“ 生成” 这种东西不适合我们这支年轻的队伍, 但是别人会说你是“ 省示范” 啊, 大帽子一压, 很矛盾。段蓉: 作为老教师, 对于生成活动也觉得精力不够。确实会有些灵机一动的想法, 却没有精力去细化, 即使是好点子, 也走过场很粗糙的过了。郑三元: 教学要不要生成、 怎样生成的关键要看老师有没有“ 考虑儿童” 的这个意识。生成的前提是你关注孩

15、子。教师要把握儿童的实际的兴趣和需要,而不是一味地执行预定计划和完成所谓的教案。肖晓敏: 这就是一个教师如何从大处把握, 从细节处灵活实施的问题。教师需要对儿童有预先的估计, 对突发事件有很好的把握, 能够灵活、 机动地组织教学。就目前的情况来看, 教师的能力还达不到。罗晓红:很多活动只关心形式和表面化的东西。比如一个活动中, 老师说到一个大家庭里有很多动物, 如猫啊狗啊、 鳄鱼等。小朋友就说, 鳄鱼吃人, 不是好东西。 这时本来可以尝试生成, 但老师却说: “ 有的鳄鱼不是好东西,但这里的鳄鱼是好东西。” 老师牵着孩子走, 就为了完成他的教育目的。刘莲: 该怎么做呢? 如何知道做得恰不恰当呢

16、?如果只有一个孩子关注这个呢?郑三元: 这就要靠老师的判断了。 如果要生成,我们可以怎么办? 如果眼中有孩子的话, 老师会说:“ 这个小朋友认为鳄鱼不是好东西,其他小朋友怎么看呢?” 运用公开策略, 把问题抛回给孩子, 看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儿童强烈的学习动机也随之产生了, 这才是生成。四、 其实还是要关注儿童皮军功: 其实我们讨论的这些还是教学应该关注孩子的问题。郑三元: 对。 我从一开始就是讲的这个问题。 这是一个根本的问题。肖晓敏: 我们关注儿童, 最主要的就是关注儿童的发展, 但关注孩子不是从某一次观摩活动中就能反映出来的, 或者说某一次活动中反映出来的关注不能代表在日常教学中的一贯性。 因为那是在一个非常态的情况下进行的, 而且在课前与课堂上的准备与教师的认真与投入程度, 甚至还有来自园方其他教师的参与和帮助一般都是日常活动所不能比的。对这一问题的考评要从综合的角度来进行。刘莲: 我们常常也会想到去关注孩子, 拿到教案觉得不适合就去修改, 去选用或者调整原有的教材。 但问题是, 我不知道我调整得对不对, 没有一个比我理论和实践经验更好的人来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