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论新时期普通中小学教练员应具备的素质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8514220 上传时间:2018-05-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论文论新时期普通中小学教练员应具备的素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育论文论新时期普通中小学教练员应具备的素质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育论文论新时期普通中小学教练员应具备的素质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育论文论新时期普通中小学教练员应具备的素质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论文论新时期普通中小学教练员应具备的素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论文论新时期普通中小学教练员应具备的素质(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新时期普通中小学教练员应具备的素质论新时期普通中小学教练员应具备的素质是小柯论文 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论新时期普通中小学教练员应具备的 素质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 业目的,论新时期普通中小学教练员应具备的素质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 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 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1 前言 在我国教育体制下,普通中小学体育教师担负着教师和教练员的双重角色,这对中 小学教练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诸多学者从智能、管理学

2、和心理学等角度对教练员 素质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而普通中小学教练员素质的研究鲜有涉足。不同的运动项目有 着不同的运动特性,对教练员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中小学教练员既要有教练员素质的共性, 又要有中小学教练员素质的特性。 2 普通中小学教练员素质存在的问题 2.1 训练方法、手段问题 由于我国教育体制的特殊性,中小学教练员一般由体育教师兼任。在长期的教学训 练过程中,其教学训练内容、手段、方法的陈旧;技术的落后;训练标准不高、要求不严 等一系列问题给中小学运动员进入高层次、高水平的训练带来了很大的制约。 2.2 道德与职业操守问题 普通中小学教练员的道德与职业操守问题主要有两部分。第一,就是内因问

3、题。教 练员的日常工作是枯燥而艰辛的,只有具备崇高的理想、顽强的意志、强烈的事业心和责 任感才能安心本职工作、服务于本职工作。第二,外因问题。普通中小学的训练条件不能 和专业队、专业学校相比,有的条件极其简陋,工作中也往往会碰到许多困难。高度的荣 誉心和责任感能使教练员战胜所有的困难,训练出优秀的运动员。然而相当多的普通中小 学,特别是在农村和贫困地区的普通中小学,由于对体育的关注程度较低,教练员的心态 变化很大,职业操守受到挑战,甚至有混口饭吃的想法。 2.3 中小学教练员知识结构的问题 在知识结构上,大多数教练员只满足于专项技术的学习,而忽略理论知识的掌握。 对于中小学生正处在身体生长发育

4、阶段这一特殊性,教练员还应掌握体育生物科学、心理学、运动训练学等相关理论知识,来制定相应而有效的训练方法。另外,在科技高速发展 的今天,跨学科技术和理论的结合早已应用到实践,运动训练也应不例外。中小学教练员 普遍将知识结构框定在运动训练中,而忽视理论知识在运动训练中的运用,很大程度上制 约了训练成绩的提高问。 3 我国普通中小学教练员应该具备的素质 3.1 中小学教练员应具备的知识结构 3.1.1 传统的知识结构 我们已进入科学训练时期,为使竞技体育达到更高水平,中小学教练员首先应具备 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丰富的理论知识是改革和创新的基础和依据,是决定事业成功的重 要前提。其次要求教练员在运动

5、训练过程中运用各种先进的科学理论知识和方法对运动员 进行系统科学的有控制的训练。运动训练实质是对人体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生物改造和 生物适应过程,第三,运动训练的对象是人,因此,体育教育学,心理学、体育社会学等 学科知识也是教练员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3.1.2 现代教育背景下的知识结构 越来越多的现代化高科技成果介入体育训练当中,使运动训练发生了很大变化。计 算机,多媒体等科技手段的利用,使一切有利于提高训练效果的理论、方法,向体育训练 转移、渗透。多媒体技术将图像处理,声音处理、视频处理技术以及动画技术引入到体育 训练的过程中,给运动员提供了身临其境的环境,这种环境充分满足了运动员的多种要

6、求, 提高了运动员的训练兴趣和训练效果,同时在具体的运动训练中,能够排除传统训练当中 之不足。所以普通中小学教练员应当有较丰富的计算机知识和借用现代化技术进行训练的 能力。 3.2 中小学教练员应具备的能力结构 3.2.1 训练能力 首先,中小学教练员应具备教练员的训练能力,如选材能力,教学训练能力,比赛 指挥能力等。科学合理的选材会使训练事半功倍,要达到选材的科学性、合理性仅靠教练 员的直观感觉已远远不够,必须将生理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融入选材。教学能力是整 个竞技训练过程的核心。是竞技运动的积累过程,教练员将自己的专业技能通过教学过程 传授给运动员,使他们获得基础和专项的技战术能力。比赛

7、指挥能力也是教练员不能忽视 的一个方面,竞技比赛过程中不乏因比赛指挥不当而溃败的事例。 另外,中小学教练员还应该具有针对中小学生这一特殊群体进行运动训练的能力。 中小学生教学训练既要遵循运动训练的一般规律,又要遵循中小学生生理发展的特点。 3.2.2 管理能力 教练员不仅是训练的第一责任人。同时也是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中小学教练员的仪 表、工作态度、文化修养、道德水准、意志品质,对中小学生都有深刻的影响。身教重于 言教,教练员为人师表,严于律己。对于队员要会管、敢管、全部都要管。严格要求逐渐 培养起队员的好习惯,保证规章制度的实施才能保证训练质量,出好成绩。 3.2.3 沟通和协作能力 大量事实

8、说明,教练员是否能协调好人际关系,不仅影响教练员的作用,职能的发 挥,而且关系到运动队群体的生存和发展。教练员在平时的训练生活中应当确立和运动员 之间的配合,融洽感情,和其它教练员团结合作,取长补短;同时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 同行教练员的支持和大家的帮助:应与他人多接触、交往,注意倾听不同意见和见解;互联网也是了解世界和外界沟通的一条重要渠道。 3.2.4 创新和科研能力 有无创新能力是衡量一个高水平教练员的重要依据。它需要周密地计划、科学地实 施、客观地总结,这也是一个科学研究的过程,因此教练员要达到高水平。还必须具备一 定的科研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创新不盲目,在创新的道路上少犯错误。 4

9、我国普通中小学教练员素质的提高途径 4.1 加强思想学习,提高职业道德 相当多的普通中小学,特别是在农村和贫困地区的普通中小学,由于对体育的关注 程度较低,使得教练员的心态有很大的变化,职业操守受到挑战。甚至有混口饭吃的想法。 因此,提高教练员的思想素质,培养教练员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是提高中小学运动训 练的基础。 4.2 加强理论学习,更新知识结构 普通中小学教练员应经常参加各级专业培训和研讨会。通过专业培训,使业务能力 得到加强和提高。另外,中小学教练员还应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学会使用训练辅助器材、 工具、监测仪器,摆脱科技人员不到场便无法进行科学化训练的被动现象。 4.3 加强业务学习

10、,提高训练能力 竞技体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从战术需求而言,需及时了解对手所以应多参加或观看 相关赛事,吸取他人长处,找出自己的不足。教练员还应大胆地尝试新的运动训练方法。 多向专业队、专业学校的教练员汲取好的训练方法。通过请教或直接观看找到一条适合于 本校中小学生运动训练的方法。 5 结束语 随着 2008 年奥运会的即将来临,我国必将掀起一股体育热潮,普通中小学运动训练 将担负着选拔运动苗子,为上级运动队输送人才的重任,选拔和培养好运动苗子将要求普 通中小学教练员具有优良的知识结构、强大的训练管理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创新和科研 等能力。 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e P

11、r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Hu, Z

12、h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L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Li, Qingxue, and Peng 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Lian,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

13、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81.Quir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3.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