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浅谈新时期高职院校辅导员师德建设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8514132 上传时间:2018-05-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论文浅谈新时期高职院校辅导员师德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育论文浅谈新时期高职院校辅导员师德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育论文浅谈新时期高职院校辅导员师德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育论文浅谈新时期高职院校辅导员师德建设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论文浅谈新时期高职院校辅导员师德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论文浅谈新时期高职院校辅导员师德建设(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新时期高职院校辅导员师德建设浅谈新时期高职院校辅导员师德建设是小柯论文网通 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浅谈新时期高职院校辅导员师德建设是篇 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 浅谈新时期高职院校辅导员师德建设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 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 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摘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 者和接班人,提高教师的业务和思想素质,加强师德建设尤为重要。关键词高职院校 辅

2、导员 师德建设高职院校辅导员作为学校政工干部队伍的主体,高校学生日常管理的主要力量,全 面负责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工作,是学生思想动态的引导者,是学生学 习、活动的组织者,也是学校、家庭、教育的协调者。辅导员的责任确定了我们必须是德 才兼备的人民教师,应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正确的教育思想和良好的师德。辅导员教师应 继承我国良好的师德传统,以人民教育家的师德为典范,学习人民教育家陶行之先生“捧着 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和“爱满天下”的爱生精神。高职院校学生自我管理、 自我约束能力相对较弱,更要求辅导员投入更多的工作热情和爱心。另外,辅导员以其自 身的权力、职位等强制因素或

3、品格、能力、学识、感情等非强制性因素直接影响着大学生 的心理和行为。因此,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师德建设更显突出和重要。一、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特点高职院校辅导员是工作在高校第一线的学生管理人员,是高校教师队伍重要组成部 分,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全面 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依据这一要旨提出辅导员的 工作任务和内容包括以下几点: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行为的规范化管理;学生班级建设; 大学生的实践活动等等。辅导员的工作任务和内容是动态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具有独特 的时代性、青年性、思想政治性等特点,因此做好辅导员工作就要具备与

4、时俱进的思想、 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一) 高职院校辅导员是学生思想动态的引导者高职院校辅导员主要承担着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工作中,通过积极引导 学生系统的学政治方面的理论,培养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推动学生的党团建设; 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发展动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为学生的思想进步提供健康的条件和环境。(二)高职院校辅导员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专科层次院校在资金、硬件设施等条件上无法和本科院校相媲美,学生自身素质也 有差距。因此,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各种学习、活动中来的难度也相对较大。高职院校辅 导员必须根据本校学习、活动的特点和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活动习

5、惯,有意识地督促、引 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活动。通过与任课教师的联系和配合,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兴趣, 寻找学习规律,发掘学习方法,形成学习习惯。通过和院团委,各院系团总支沟通、思考、 实践,研究出一套适合本校学生的活动方案,让学生参与进来,愉悦了身心,增强了团队 精神,培养了优秀的个人品质。使学生具备比较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掌握了各种实践操 作技能,成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人才。(三)高职院校辅导员是学校、家庭、教育的协调者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们,他们背负着家人、社会的期望走进大学校园。作为高职院 校的辅导员更加深感责任重大,有义务将他们培养成材。首先,从深入学生宿舍开始,了 解学生生活中的冷暖,

6、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培养学 生良好生活习惯和生活作风。其次,建立完善的“学校家庭”网络,辅导员不仅仅要了 解学生,也要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这样教育和引导时便会事半功倍,同时也可以将学生 的在校情况及时反馈给家长。另外,辅导员要积极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及时掌握学 生的心理变化,科学地为学生排解心理困扰,教会学生有效地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二、高职学院辅导员师德建设的思考(一)高职学院辅导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1爱岗敬业,乐于奉献高校辅导员是以培养人、塑造人为职业的专业工作者。因此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 命感,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做好本职工作。学生工作繁杂琐碎,内容涉及

7、到学生的思想、 学习、活动、生活等方方面面,其教育劳动的价值难以用确定的量化标准来计算。辅导员 必须具有踏实肯干的精神,尽量把工作做得深入、细致。另外,辅导员要自觉抵制拜金主 义、功利主义的侵蚀,不能用“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等价交换原则对待工作,要安于清 贫,乐于奉献。2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要想教育别人,必须首先教育自己。辅导员要铸造自己的职业风范。首先,必须注 重自己的外在形象,譬如注意形象的优雅、语言的精练、举止的文明等;其次,要遵循教 育规律,缔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构建是以科学的教育规律为基础,以崇 高的师爱为核心的;第三,要不断的学习,增强个人的内在素养,促进自己个人的可

8、持续 发展。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感染带动身边的学生,才是为人师 之本。3立身公正,处事守道首先,辅导员要做到在教育和评价学生态度和行为上,公正、无私、不偏袒、不偏 心,满腔热情地关心和对待每一个学生,克服偏见和歧视。其次,要实事求是地认识和把 握学生的优点和缺点,辨证的看待“好学生”和“坏学生”。第三,要面向全体,照顾多数, 因材施教,满足每一个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学生各不相同的智慧、情感和性格都表现 出来,使学生发展取得最大的成效。(二)加强高职学院辅导员师德建设的措施1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学院领导应深刻认识到加强辅导员师德建设是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系统工程中的重要

9、部分。目前我院实行的建立在院党委统一领导下,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密切配合的运行机 制和以院系管理为主,部门具体指导落实的二级管理体制,是根据我院自身情况研究决定, 切实可行的管理模式。另外,建立师德培训制度和师德培训档案,把对辅导员的师德培训 制度化、长期化、规范化。抓好典型示范和舆论倡导,表彰先进,形成良好的舆论导向, 用身边的榜样带动、影响广大辅导员队伍。2切实关心辅导员生活学生工作是一项琐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高校的政 治辅导员大多是年龄在 30 岁左右的年轻人,在付出自己心血和青春的同时,也都在为自己 将来的转向、出路问题打算。学校必须切实关心政治辅导员,对这支

10、队伍在外进修、职称 评定、攻读学位等方面制定明确的优惠政策,采取有力的措施,解除辅导员们的后顾之忧, 为辅导员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工作条件,让他们充满热情和希望地全身心投入工作。参考文献:1王文东.心灵的教化:改革社会中的中国师德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3.419.2刘二林,李耀珍.辅导员队伍建设之我见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5(4):79-80.3李涛.论高校辅导员素质及其培养J.中国科技信息,2005(24):273.4丁炳泉.关于高校政治辅导员新时期师德建设的探讨J.高教研究, 2006(7):10-11.(作者单位:江苏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其他参考文献Baker,

11、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

12、ins, 1987.Hu, Zh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L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Li, Qingxue, and Peng 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Lian, Sh

13、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81.Quir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3.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