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和招聘考试之《学记》教育思想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38514081 上传时间:2018-05-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和招聘考试之《学记》教育思想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师资格和招聘考试之《学记》教育思想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师资格和招聘考试之《学记》教育思想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教师资格和招聘考试之《学记》教育思想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教师资格和招聘考试之《学记》教育思想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和招聘考试之《学记》教育思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和招聘考试之《学记》教育思想(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学记中的教育思想 学记是一篇教育专著,成文大约在战国末期。全文 1229 字。它与大学相表里。 大学重在阐述教育之纲领,其着眼点为教育与国家政治和社会的关系;学记则主 要论述教育的实施,其着眼点偏重于教育过程内部的关系,涉及教育作用、政策、制度、 方法等各个领域,首次从理论上对教育教学进行了全面的总结。 学记是中国、也是世界 上最早的教育学专著,具有极高的价值。(一) 教育的功能学记本着儒家的性善论和德治论,首先看到教育的社会政治作用,光靠良好的施 政措施,取得的成就是有限的,而教育的作用则是最广泛的和牢固的。因此提出:“君子 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通过教育可以提高社会道德水准,树立符

2、合统治阶级需要 的良好的社会风尚,这是后来广义的教育,也就是面向全民的社会教化的宗旨。体现教育 的政治功能。其次是教育对个人发展的作用。 学记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为 喻,提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通过教育可以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从而更好地治理国 家,这是后来狭义的教育,也就是开展学校教育和选士的指导思想。(二) 教育制度与学校管理学记以追求古代理想社会制度的方式提出要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学制系统: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这种按行政建制设学的思想,对后世兴 办学校影响很大。 在学校管理方面, 学记提出了一个完整的教学进程和考查标准。 “比年入学,中 年

3、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 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 ”意思是说,学生到了规定的年龄入大学,国 家每隔一年考查他的学业及品行:第一年考查其明析经义的能力和学习的志趣;第三年考 查其是否专心学习,对周围的人是否和睦相处;第五年考查其学识是否广博,同老师是否 亲密无间;第七年考查其研究学业的本领和识别朋友的能力。达到这一标准就称为“小成” 。 到第九年,学生对于学业已经触类旁通,立场也已经坚定不移。达到这一标准就称“大成” 。 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点。这个教学进程设想,一方面明确了教育的总目标,又确定了每个阶段的具体标准和 要

4、求,而且逐步深化提高,另一方面,每个阶段要达到的标准中都规定了学业知识和思想 品德两方面的要求,体现了德智并重,循序渐进的特点。(三) 教育教学原则学记在综合各家长期教育、教学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总结了一 套教育、教学原则和方法,这是学记的精华所在。1. 教学相长。 学记云:“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 学相长也。 ”这段话概括了教师自我提高的规律,它说明了教师本身的学习及施教相互推动, 使教师不断进步。 “教学相长”深刻揭示了教与学之间的辩证关系,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 进, “

5、学”因“教”而日进, “教”因“学”而益深。这是学记对教育理论的一大贡献。2. 尊师重道。 学记明确提出了“师严而后道尊”的思想。一方面, 学记高度评 价了教师的作用,认为“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故师也者,所以学 为君也。 ”又说:“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就是君主对自己的教师也不能按 一般臣下对待,即“当其为师,则弗臣也。 ”以示尊师之礼。另一方面, 学记又对教师 提出严格的要求,既要有渊博的知识和崇高的道德修养,又要熟练掌握教育、教学理论和 技能技巧,反复强调“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 , “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

6、后可以为人师也。 ”等教师应具备的条件。3. 藏息相辅。 学记认为正课学习与课外练习必须兼顾,相互补充, 学记指出: “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 “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 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 ”课外练习是正课学 习的继续和补充,可以深化课内学习的内容,又可使学习有张有弛,让学生既感受到学习 的乐趣,又感受到教师、同学的可亲可爱,最后达到虽离开师友而信仰不移的目的。这一 经验也是十分可贵的。4.豫时孙摩。这是学记总结了长期教育、教学中的经验教训后概括出的规律, 包含四条原则。 “豫”是预防, “禁于未发之谓豫” ,要在

7、不良倾向尚未发作时就采取预防措 施,否则,待到不良行为发生后再去纠正,则“扞格而不胜” ,即遭遇抵触而难有成效; “时”是及时, “当其可之谓时” ,要把握教学的最佳时机,适时进行。否则, “时过而后学, 则勤苦而难成” ;“孙”是指循序, “不陵节而施之谓孙” ,教学要遵循一定的顺序进行,否 则, “杂施而不孙” ,学生将苦不堪言;“摩”指观摩, “相观而善之谓摩” ,学习中要相互 观摩,取长补短,否则,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但观摩一定要是正面示范,否则, 效果恰得其反。从正反两面的对照分析,大大了加强论证的力度。5.启发诱导。 学记云:“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

8、弗达。道 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 就是说,教学的关键是要使学生明了。要注重引导,但又不牵着学生鼻子走;要督 促勉励,又不强制压抑;要打开学生思路,但又不提供现成答案,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 生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6.长善救失。 学记认为:“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 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 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指出了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四种缺点,即或贪多务得,或片面狭窄; 或把学习看得很容易而浮皮潦草,或把学习看得很难而止步不前。这些

9、缺点在每个人身上 表现不同,产生的原因也各异,教师要学会具体分析,采取针对措施。清代学者王夫之认为,如果教法得当,这些缺点可以转化为优点,多则知识渊博,寡则精深专一,易则充满 信心,止则认真对待。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因势利导,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将缺 点转化为优点。 总之, 学记的教育思想相当丰富,论述相当深刻,它所提出的一系列教育教学原 则和方法,至今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学记为中国古代教育理论的发展树立了典范,它 的出现意味着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专门化的形成,是中国“教育学的雏型”1 1、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在、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国理想国中借助中借助“洞穴中的囚徒洞穴中的囚徒”

10、阐释了(阐释了( )的概念。)的概念。A教育 B教学 C学生 D教师2 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最早出自(的思想最早出自( )A说文解字 B论语 C孟子 D四书集注3 3、“礼、乐、射、御、书、数礼、乐、射、御、书、数”是我国是我国_的教育内容。(的教育内容。( )A现代社会 B奴隶社会 C原始社会 D封建社会4 4、中外教育史上对教育的解说各不相同,但存在着一个共同的基本点。这个基本点是(、中外教育史上对教育的解说各不相同,但存在着一个共同的基本点。这个基本点是( )A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B教育是增长人的知识的活动C教育是培养人的能力的活动D教育是提高人的素质的活动5

11、 5、2020 世纪世纪 2020 年代,抱着教育救国思想,从事平民教育,乡村教育运动,创办晓庄师范,年代,抱着教育救国思想,从事平民教育,乡村教育运动,创办晓庄师范, 实践生活教育理论,著有实践生活教育理论,著有中国教育改造中国教育改造的教育家是(的教育家是( )。)。A鲁迅 B徐特立C陶行知 D梁启超6 6、当代生物社会学家威尔逊认为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是、当代生物社会学家威尔逊认为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是( ( ) )。A个体本能 B外在环境C基因复制 D肌体成熟7 7、反映新时期我国教育目的基本精神的是(、反映新时期我国教育目的基本精神的是( )A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

12、质教育的决定B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C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D二十一世纪教育发展纲要8 8、对义务教育中、对义务教育中“义务义务”的理解,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的理解,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国家有开办学校、任用教师、提供教材等便利儿童入学的义务B儿童及少年在学龄期有入学接受教育的义务C家长有让子女入学接受教育的义务D学校有免费提供优质教育服务的义务9 9、根据现行法律规定,对中小学的身份表述是:中小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各类中、根据现行法律规定,对中小学的身份表述是:中小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各类中 等或初等学校或教育机构中授受教育的(等或初等学校或教育机构中授受教育的( )。)。A未成年公民 B社会公民C普通受教育者 D青少年儿童1010、在课程设计模式中,、在课程设计模式中,“泰勒原理泰勒原理”在组织学习经验时提出了应遵守三个准则,是在组织学习经验时提出了应遵守三个准则,是 ( )A连续性、顺序性、整合性B连续性、探索性、合作性C探索性、顺序性、整合性D探索性、合作性、整合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