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关注的关注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8502682 上传时间:2018-05-03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97.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该关注的关注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应该关注的关注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应该关注的关注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应该关注的关注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应该关注的关注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应该关注的关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该关注的关注(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十一五”课题研究优秀论文申报表“十一五”课题研究优秀论文申报表 编号: 送评单位 赣榆县石桥中心小学 论文类别小学语文 论文题目 应 该 特 别 关 注 的 关 注 应 该 特 别 关 注 的 关 注 -浅议对“学困生”的教育 作者姓名 仲 健 作者单位赣榆县石桥镇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 13961311631 邮编 222114 论文的关键词、主要论点概述及有无发表论文关键词:特别关注 合力转化 和谐发展主要论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要使每个班每个学生得到全面而健康地发展。因此,对“学困生”的教育,已成为了我们关注的重要问题。那么怎样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排除障碍,使他们也

2、能在学校里健康成长,成为对祖国、对人民有用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呢?首先要深入全面了解学生,找准学生形成学习困难的成因,对症下药。其次要激发他们的兴趣,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再有就是对这一群体特别关注,教学重心下置。最后就是要创设自我学习的情境,营造和谐教育氛围。使他们向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 有无发表:无 初评等级 等 评委签名: 专家组评审意见复评等级 等 评委签名: 市教育局领导审批意见年 月 日 注:此表由作者个人填写应 该 特 别 关 注 的 关 注 应 该 特 别 关 注 的 关 注 -浅议对“学困生”的教育 -浅议对“学困生”的教育 赣榆县石桥镇中心小学 仲健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全面

3、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要使每个班每个学生得到全面而健康地发展。因此,对“学困生”的教育,已成为了我们关注的重要问题。那么怎样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排除障碍,使他们也能在学校里健康成长,成为对祖国、对人民有用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呢?首先要深入全面了解学生, 找准学生形成学习困难的成因, 对症下药。 其次要激发他们的兴趣, 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再有就是对这一群体特别关注,教学重心下置。最后就是要创设自我学习的情境, 营造和谐教育氛围。 使他们向着健康、 积极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特别关注 合力转化 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研究-2006 年第 4 期 在我们小学阶

4、段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经常遇到一些智力、身体发育正常,但在学习上却感到非常困难的学生。就他们本人来说,绝大多数都有想改变这种困境的想法,可是一到实际学习时,总提不起兴趣,成绩老是处于低下状况,久而久之,把学习看作了一种负担,甚至导致对学习感到厌倦。这些学生,就是我们常说的“学习困难的学生” 。对这类学生的教育如果得当,一个班级、一个学校就会呈现出一派蓬勃向上、求知欲非常强烈的新气象。但如果教育得不好,不仅使这些学生自暴自弃,成为一个班级、一个学校的包袱,甚至还会给很多家庭、整个社会带来难以估量的麻烦和负面影响。因此,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 ,已成为了我们关注的重要问题

5、。那么怎样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排除障碍,使他们也能在学校里健康成长,成为对祖国、对人民有用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呢?下面就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深入学生,找准学生的成因 一、深入学生,找准学生的成因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有一个共识:那就是一提到学困生,无不摇头叹息,说他们是“孺子不可教”,“朽木不可雕”。其实,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如果教师们换个角度,放弃戴墨镜看人的偏见,就会欣喜地发现学困生并非不可救药,这就要求教师深入学生,通过观察、询问、调查,全面了解学困生,找准学困生的成因。笔者通过观察、询问、调查,发现其成因是极其复杂和多方面的:有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上进心、意志不强、自卑心理严

6、重,缺乏自信心、知识结构缺乏系统性、学习方法差、学习效率低、认识水平低,思维慢、依赖心理强等内部原因;还有当前教育的不完善(应试教育的毒害) 、教师的不尽职、家庭的变故及社会的诱惑等等外部原因。找准了学困生形成学习困难的原因, 就是把好了学困生的脉, 下面才能对症下药,采取分类教育的方式,随时比较和修正教育方式,让学生在教师的熏陶下潜移默化地克制约束不良心态的滋生发展,用教师美好的灵悟、理智来塑造学生美好纯洁的心灵,使学困生领悟到身边的同学、老师都对“我”的进步寄予很大的希望, 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使后进生转变思想,鼓足勇气,直面现实,积极向上,鼓励他们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一步一步地培养学困生

7、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使教师的情感理智融入他们的心田,并能扎根、发芽、开花和结果。 二、激发兴趣,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二、激发兴趣,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由学生学习责任性强弱和学习兴趣的浓淡来决定。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事物的发展变化有它的规律性,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内因通过外因而发生变化。”学生这个内因只有通过教师这个外因才能发生变化。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 “学习最好的动机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兴趣是好的老师”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与学困生交朋友。实践证明,小学生也往往因为喜欢哪位教师,也就喜欢他教的那门学科。教师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

8、,关心学生,了解并理解他们,使学生感到有亲切感、信任感,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教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被重视的、被关注的。从而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他们主动投入到主动学习的活动中来。那怕是一次小小的成功,教师都要给他们极大的表扬。 例如,我班王雪莲同学,她的学习成绩比较差,思维反应较慢,常常为此感到自卑而缺乏信心,但内心还是想把学习搞好。于是,我在课堂教学时特别的尊重、注视、宽容她,常常用鼓励的语言评价她的发言,那怕是一次小小的发言,让她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树立起主动参与学习的自信心。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行为都是强化的结果,成功的奖赏会使学困生产生喜悦的情绪, 这种成功

9、的喜悦又会转化为进一步学习的强大动力,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通过近一年来老师、同学的帮助,她不懈的努力,她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课堂上也能大胆的发言。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为学困生创设能充分展示学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意识到“发愤早为好,苟晚休嫌迟。最忌不努力,一生都无知。”让他们在自主学习中享受到成功之乐,从而帮助他们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积极参与到自主学习的活动中来。 三、特别关注,教学重心下置三、特别关注,教学重心下置 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除了面向全体以外,还要特别关注学困生,教学的重心必须向下置。要对学困生加以特别的关注与照顾,如回答问题、上黑板板演方面,只要他们有人举手,就

10、给他们机会,让他们感到在老师心目中有与优生一样的地位。课堂上,我为了给学困生更多表现的机会,经常向他们提一些简单又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对能正确回答问题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鼓励, 如果回答不正确就及时给予启发引导。教学中我能对学困生从感情上热情关心,学习中细心指导,发现他们的微小进步,随时给予鼓励,逐步促使他们树立学好语文的信心,变被动地学习为主动地学习。如在平时布置作业时,我给这些学生单独布置,并给予面批,对于作业中的每一点进步,当面加以表扬鼓励,并在本子上写上“有进步” 、 “你真棒” 、 “你真行” 、 “太好了,下次继续努力”等鼓励的话,对于不懂或做错的地方,我当面加以辅导帮助,直至搞懂。学

11、困生最怕的莫过于考试,因为考试抖开了他们的老底,他们怕老师的指责,怕同学的讥笑,更怕家长的拳脚。为了消除他们的害怕心理,在平时考试出卷时,尽量增加基础题的分量,对于综合的阅读表达题,尽可能增加几个选题,以减小难度。对于考试成绩进步的同学,及时表扬,通报家长,对于考的不理想的学生,及时加以辅导,除对他们的成绩保密外,还与家长谈话,让他们多一点关爱, 少一点指责。 平时对他们的每一点进步都记入他们的小档案,由于老师的信任和鼓励,这些学困生经过一年的努力,思维较以前敏捷了,课上也比以前活跃了,对语文产生了一定的兴趣,为更好地学习语文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四、创设情境,营造和谐教育氛围四、创设情境,营造

12、和谐教育氛围 教与学的发展和人与社会的发展一样,是互动的关系。表现为对学生的主动精神的认可与尊重, 和对教育活动影响的自觉认识与细心把握。在和学生的交流中我发现,许多学习“后进”生常常因为成绩差而遭受指责,久而久之,他们便将别人“你真笨”、“你不行”的看法,内化为“我笨”、“我不行”的意识,不敢正视自己,缺乏进取的勇气和信心。 用什么方法来转变他们的意识呢?我想老师必须设法为学生创造一种能使其产生内心需要的学习情境,让他们有决心,有信心克服不良习惯,相信自己能够学得很好。因为学习是一种有目的的自觉行为,如果,没有知情意行的互动作用,在学习中就很难把心理活动正确地指向和集中到学习对象上。心理学研

13、究表明: “暗示效应”能够提高或降低人的自信心,用间接而含蓄的方式,从感情上感染人,从而对其心理状态和行为迅速产生影响,利用这一效应,教师可以采用“暗示法”教育学生,而学生本身也可以采用“自我暗示法”来影响和教育自己。通过借鉴“暗示和自我暗示”的方法,以及进行思想动员、 家访、 小组互助等一系列工作, 使教与学的互动起来。教师、学生及家长积极地互相配合,为学困生的转变创设了和谐的外部条件;另一方面,使学生逐渐树立起克服不良习惯、学好语文的自信心, 以内部需要的方式推动自己的行动向着健康、 积极的方向发展。这就等于有了一个好的开端,营造了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 总之,新课程改革,不能只注重班级中思维灵活、反应快的优等生, 忽视思维慢、 反应差的学困生, 从而造成班级中的学生好的更好、差的越来越差的局面。教师要注意不断培养每个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他们爱学语文, 会学语文, 学好语文, 进而使班上的学生全面发展。 只有通过教师长期不懈的关注,学困生的成绩才会提高,才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