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祭日征文素材--国家公祭日是上升的民族记忆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8472914 上传时间:2018-05-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公祭日征文素材--国家公祭日是上升的民族记忆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国家公祭日征文素材--国家公祭日是上升的民族记忆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国家公祭日征文素材--国家公祭日是上升的民族记忆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国家公祭日征文素材--国家公祭日是上升的民族记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公祭日征文素材--国家公祭日是上升的民族记忆(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家公祭日征文素材-国家公祭日是上升的民族记忆12 月 13 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今天上午,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将出席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的国家公祭仪式。记者获悉,全球最大的防空警报器已悄然运抵南京,它将参加国家公祭仪式。这两则消息令人欣慰。77 年前的 12 月 13 日,侵华日军攻南京,在此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血腥屠杀 30 多万中国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事件。中国在国家层面设这个公祭日天公地道。美国、俄罗斯、英国、加拿大等国每年都要在本国法定纪念日举行隆重的公祭仪式,中国公众早在呼吁国家设立这个国家公祭日。这对中国社会来说有可能意味着新国家公祭日是

2、以国家的名义对死难者进行公共哀悼和纪念,是国家行为。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以立法的形式,设立国家公祭日,体现民众的意志,获得国际上的认可。人大常委会的决定草案说明强调,制定本决定是为了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艰苦卓绝,付出的巨大民族牺牲属于人类的浩劫,3000 万人口伤亡、6000 亿美元损失仅仅是冰冷的数字,造成 30 万人死难的南京大屠杀也仅仅是日本法西斯极端残忍暴虐的典型案例之一。对于

3、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确定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决定,中国军事科学院罗援少将曾对媒体采访时表示,设立公祭日不是一时心血来潮,是长期酝酿的民意。一些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多次提出过这方面的提案和建议。不可否认,安倍最近的倒行逆施也催生了要尽快以立法的形式设立公祭日。日本现在仍然否认南京大屠杀,也不承认对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宣判。安倍晋三 2013 年 12 月 26 日于执政一周年之际不顾国际社会的抵制,悍然参拜靖国神社。一直以来,安倍质疑远东军事法庭对二战战犯审判的合法性和正当性,并宣称这是战胜者强加给战败者的枷锁。而且还采取 11 年首次的大幅提升日本军费,对东南亚诸国进行包围中国的游说,甚至

4、还发出了“中国需要中日冲突” ,那样既无事实根据,又挑起中日矛盾的硬话,令中日紧张关系火上加油。前不久,日本国会竟然通过三份军事文件要瞄准中国在内的国家,还对自卫队扩大 50000 人固定编制,将重新组建一支等同于海军陆战队的所谓“水陆机动团” , 根据中期防卫计划,日本 10 余年来首次增加防卫预算。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鉴于历史的教训,日本于 1947 年通过和平宪法,其第九条规定,日本永远放弃发动战争、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解决国际争端。这意味着,日本将不能拥有军队以及国家交战权和集体自卫权,更谈不上向海外派兵。然而,二战结束后,日本却有一些人士和舆论想方设法突破和平宪法的限制,谋求日本

5、的军事存在,希望日本防卫力量像昆虫“蜕变”一样,逐渐朝能够“自由飞舞并具攻击性”的方向发展。日本安倍晋三政府计划 3 月出台的武器出口管理新三原则的草案内容 25 日曝光。根据新原则,日本可向国际机构和海上交通要道的沿岸国家出口武器,并可在海外为美军修理飞机,强化劳务合作。人们知道,对于日本右翼思潮不但中国人民,亚洲各国人民,乃至美国公众都是不赞成的。问题在于,作为二战反击日本军国主义的美国在战后的数十年间,为着自己的私利,抛弃了 1943 年和1945 年由中美英共同签署的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的原则,充当日本反华的后盾令东亚局势处于十分复杂的状态。因此,作为中国公众更加的需要认清日本右翼倒行逆施的危险,更加需要通过国家公祭仪式激发全民的爱国热枕。2 月初出席索契冬奥会开幕式的习近平主席再次向俄罗斯总统普京提出,明年希望与俄方共同举办“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 周年”纪念仪式。中国总理李克强向 2 月 14 日访华的美国国务卿克里提及反举行国家公祭日是极其必要的、是非常正当的。12 月 12 日人民日报刊发的重温历史记忆,不忘砥砺前行一文指出:国家公祭,意味着公祭活动将从个体记忆、家庭记忆、城市记忆,上升到国家记忆、民族记忆、世界记忆。这是国家公祭日的历史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