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试题:选修一全册【人民版】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8465756 上传时间:2018-05-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习试题:选修一全册【人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复习试题:选修一全册【人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复习试题:选修一全册【人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复习试题:选修一全册【人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复习试题:选修一全册【人民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复习试题:选修一全册【人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习试题:选修一全册【人民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省藁城市一中河北省藁城市一中 2014 届高三人民版历史一轮能力提升卷(含解析):届高三人民版历史一轮能力提升卷(含解析):选修一检测试题选修一检测试题 2一、选择题一、选择题1 (2013 年 12 月晋中四校联考 18 题)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 ” “中国宽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万同竞争之世诚非所宜。 ”此段材料中康有为要表达的思想是 A.进行政治变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B.进行社会风俗的变革,以使中国与世界文明相融合C.进行经济变革,大力发展机器生产,以提高生产力D.要

2、求政府下令进行“断发易服” ,采用汉人装束2 (2013 年 11 月北京海淀区高三)王安石变法在科举制度方面的措施有废除明经诸科 设置医学、武学等专门学校进士科不考诗赋 依照才能、品德来选拔官员A B C D3 (2013 年 11 月北京西城区期中 20 题)北宋中期社会积贫积弱,政府以节约开支方式解决“积贫”的措施有A青苗法 B均输法 C市易法 D方田均税法 4假设丁一是秦国某县县令,下列相关叙述明显有误的是( ) 。A他负责主持该县的县政 B他是由朝廷直接任命的地方官 C其助手的官职名称是“丞” D他提拔弟弟担任县尉以负责军事5 (20122012 年年 5 5 月北京市丰台区二模)月

3、北京市丰台区二模)梭伦改革动摇了贵族的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这主要是因为( )A梭伦出生于普通公民家庭 B雅典没有实行过君主制C公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 D拥有和平的周边环境6 (2013 年 4 月湖北八校联考 22 题)1871 年日本派出使团出访欧美, “借政体更新,为笃友亲善而修聘门礼;借修改条约,向各国政府阐明并洽商我国政府之目的与期望;实地考察欧美各国最开化、昌盛之体制以求行之于我国国民之略” 。一日本使员记载:此次出使欧美,就其实地,察其形势,深深悟出,欲宇内建立不羁之国,必富国强兵自不待言,而欲富国强兵,务从殖产兴业人手,切实谋求进步发展。材料显示该使团出访的目的

4、有( )收回主权,实现国家独立自主争取西方列强对新政权的支持学习西方技术,殖兴民族产业学习西方制度,实现富国强兵A B C D 7 (2012 年 11 月北京朝阳区)东周时期(公元前 8公元前 3 世纪)是中国历史发展中重要的一段,是强国、创新表现充分的一个时期。在此期间铁器、牛耕推动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 由争霸至兼并的战争使政治趋向统一 旧制度衰落与新制度确立的巨变时期 打造了通往南亚、欧洲的海陆交通线A B C D8下列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魏统一黄河流域促进了民族融合B北魏宗主督护制促使民族矛盾激化C接受中原先进文化推动了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D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巩固北魏的统治9

5、16 世纪西欧宗教改革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A文艺复兴运动使人文主义深入人心B罗马教廷与西欧各国王权的矛盾激化C剥夺天主教会的土地和经济特权D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封建神学思想的束缚10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主张中最符合当时社会变革趋势的是( )A“以人为本” B“以德治国” C“无为而治” D“以法治国”11 (2012 年 11 月北京市西城区高三)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存在着相似的地方。下列相同点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注重破格使用人才 B重视农业生产C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D改变旧的土地制度12王安石说:“今人材乏少,且其学术不一,一人一义,十人十义,朝廷欲有所为,异论纷然,莫肯承听,此盖朝廷不能一

6、道德故也。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致不如古。 ”为此,王安石在改革过程中( ) 。严厉整顿吏治以统一思想 恢复科举制度以培养人才 取消诗赋改以经义取士以三经新义为教育和考试依据A B C D13下列关于日本明治维新与俄国 1861 年农奴制改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都使本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B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C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D都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14 (原创)商鞅规定:秦国的士兵只要斩获敌军“甲士” (军官)一个首级,就可以获得一级爵位“公士” 、田一顷、宅一处。斩杀的首级越多,获得的爵位就越高,最

7、高是二十等爵“彻侯” ,有封地并可征收租税。这一规定使秦国( ) 。军队战斗力大大提高 军功地主大量涌现 宗室贵族势力加强 统治基础得以扩大A B C D15 (2013 年 11 月北京西城区期中 45 题) 中华文明史写道: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运动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 B.改革了君主专制体制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16 (2013年5月海口市二模29题) (8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材料一 (克

8、里米亚战争后,俄国人意识到)文明现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已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什么准备工作了吗?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著全球通史材料二材料二 如果总的看一看 1861 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列宁请问答:(1)怎样理解“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4 分)为此进行的 1861 年改革在俄国历史上占有怎样的地位?(1 分

9、)(2)结合所学知识论证列宁所说的“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 (2 分)列宁观察这一问题的着眼点是什么?(1 分)1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一 1850 年,俄国的铁产量为 22.8 万吨,同期的英国为 228.5 万吨,法国是 40.6 万吨,德国是 20 万吨。1860 年时,俄国的铁产量达到 29.8 万吨,同期的英国则为 388.8 万吨,法国是89.8 万吨,德国是 50 万吨。 世界近现代史材料二材料二 19 世纪 6070 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时间企业数工人数(人)产值(千卢布) 1860 年99116007954 1879 年1874200051937请回答:(1)

10、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历史现象?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源是什么?(2)材料二给我们提供了哪些历史信息?说明了什么问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B 2D 解析: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3B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政府以节约开支方式解决“积贫”的措施”和所学史实均输法就 是通过政府直接采购宫廷用品,来减少开支。4D 解析:理解中央集权制的含义,中央与地方各级官吏都是由朝廷直接任命的。5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ABD 的表述都与史实不符。之所以出现题干所说的状况,主要是由于梭 伦改革使公民能够充分参与国家事务,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6C 解析:分析材料“借政体更新,为笃友亲善而修聘门礼

11、;借修改条约,向各国政府阐明并洽商 我国政府之目的与期望;实地考察欧美各国最开化、昌盛之体制以求行之于我国国民之 略”可了解到日本派出使团出访欧美的目的有:收回主权,实现国家独立自主;争取西方 列强对新政权的支持;学习西方制度,实现富国强兵。本题选 C 项,第项“学习西方技术, 殖兴民族产业”不是 1871 年使团的任务。7C 解析:本题考察中国古代东周时期的政治、经济情况。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的推广使用, 使得私田扩大,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的封建剥削制度得以确立,社会经济因之得到发展。 政 治上,王室衰微,大国争霸,分封制瓦解;新兴地主阶级在诸侯国内展开变法运动,统一的封 建国家在形成之中

12、。文化上,社会思潮相当活跃,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与人们生活密切 相关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也取得一系列成就。汉朝其实打通了通往南亚、欧洲的海陆交通线。8B 解析:北魏前期在地方行政建制上实行宗主督护制,即由宗主控制大部分地方土地与人口,容 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影响北魏政权的中央集权,而不是使民族矛盾激化,故 B 错误。9D 解析:解题时应从宗教改革的实质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入手。10D 解析:从春秋战国的时代背景看,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儒家、道家思想并不适合,也没被统 治者所接受,而法家思想则促进了各国的富国强兵,符合当时社会变革的趋势,也被统治者所 接受。11D 解析:根据所学史实商鞅变

13、法措施中有废井田,开阡陌封疆,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改变 了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而王安石变法是在北宋中期进行的改革,旨在通过调整生产关系以 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故未能改变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度;所以此题应该选择 D。12B 解析:王安石的这段言论反映了其教育和科举制度改革的思想,选项中、是改革的育才措 施,符合题意。中的整顿吏治应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主要措施,不是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材料中王安石认为原来的科举考试“败坏人才” ,要加以改革,故中恢复科举制度的表述是 错误的。13D 解析:ABC 都是日俄两国改革的影响, “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只符合日本,因此 D 错误。14B 解析:首

14、先理解题干中材料的意思,即商鞅变法实行“军功爵制” ,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推断。 “军功爵制”的实施,一方面打破了贵族世袭制,削弱了宗族贵族的力量;另一方面使秦国军 功地主大量涌现,成为秦统治阶级的重要支柱,还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使秦国强大起来。15C 解析: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也是一次爱国救亡 的政治运动。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时刻维新派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为目标,进行广泛的宣传鼓 动,希望通过改革,使中国走向独立、民主和富强,从而摆脱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表现出强 烈的爱国热情,激发人民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戊戌变法也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潮流的解放。 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思想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为近代思想起了思想 启蒙运动的蓬勃兴起开辟了道路,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联系“成功之处”的说法,本题应 选 C 项。其他各项不符合史实。二、非选择题16(1)欧洲主要国家已经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1 分)工业革命迅速发展。(1 分)而俄国政治 上仍延续着沙皇专制制度,(1 分)经济上存在着农奴制度。(1 分)1861 年改革是一次承上启下 的改革,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或:使俄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