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阅读练习《白杨礼赞》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8464836 上传时间:2018-05-0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阅读练习《白杨礼赞》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九年级语文阅读练习《白杨礼赞》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九年级语文阅读练习《白杨礼赞》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九年级语文阅读练习《白杨礼赞》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九年级语文阅读练习《白杨礼赞》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阅读练习《白杨礼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阅读练习《白杨礼赞》(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语文阅读练习白杨礼赞白杨礼赞一.阅读下面两个选段,完成下列各题。(甲)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 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 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 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 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 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乙)这里的树,以古老苍劲见长。有两棵老树:一棵是周柏,另一棵是唐槐。那周 柏,树干劲直。树皮皱裂。

2、顶上( )着几根青青的疏枝,偃卧在石阶旁。那唐槐,老干粗 大,虬枝盘屈,一簇簇柔条,绿叶如盖。还有水边殿外的松柏槐柳,无不显出苍劲的风 骨。以造型奇特见长的,有的( )如老妪负水,有的( )如壮士托天,不一而足。圣母殿 前的左扭柏,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它的树皮上的纹理一齐向左边( )去,一圈一圈,丝 纹不乱,像地下旋起了一股烟,又似天上垂下了一根绳。晋祠在古木的荫护下显得分 外幽静、典雅。 (选自晋祠)1.(甲)段中最能体现白杨树精神特点的两个词语是:_、_。(乙)段中最能突出晋祠树的特点的两个词语是:_、_。2(乙)段括号里应依次填人的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挑偃挺拧 B横偃劲扭C挑犹劲

3、扭 D横犹挺拧3对(甲)段结构层次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B|C|D|4(甲)段运用_的表现手法,借白杨树来赞美抗日军民;(乙)段在介绍左 扭柏时,运用了_的说明方法,形象地写出了它高而“扭”的特点。5从表达方式看,(甲)段是描写与_相结合,(乙)段是描写与 _相结合。6从写树的目的与作用来看,甲段体现树的_,乙段突出树 的_。 二.阅读下面文段,然后答题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 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 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 你在积雪初

4、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第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 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 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出,就像 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 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 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1)哪些句子说明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答:_ (2)选出下面与句中的“傲然”相近的一个词( )A、正直 B、朴质 C、严肃 D、坚强不屈 (3)句中“宛然”一词的含义是( )A、曲折 B、婉转

5、 C、完全 D、仿佛 (4)对句的理解,有下面六种,请判断。 (“”或“” ) A、修辞上,四个反问句构成排比句( ) C、排列次序上,由浅入深,由远及近。 ( ) D、深刻揭示了白杨树的比喻意义( ) E、句式的特点上,是肯定反问,是否定的反问。 ( ) F、朗读这四句时,语气由平缓渐趋激昂。 ( ) (5)把第句改写成陈述句。_ 乌篷摇梦到春江乌篷摇梦到春江 回答问题。(12 分)奇山异水的富春江,钟灵毓秀,风物独绝,而七里泷碑文荟萃的严子陵钓鱼台,尤能毕现她扬古启今的魅力。我又想,古往今来的人对严子陵如此仰慕,大概并不在于已成百丈悬崖的钓台当年是否真能垂钓,而是敬崇这位先贤不慕权贵不媚皇

6、亲的傲世风骨。试想,几请不出山宁作垂钓翁的归隐客,倘使活到今日,恐怕更要与阿谀奉承趋炎附势之类歪门邪道绝缘;而这位敢把脚搁在刘秀肚子上午睡的严光先生和喝了高粱酒“见了皇帝不磕头”的山东好汉们的神魂,又是何等的相通相似!哦,钓台不仅是一处风景点,更是历史老人垂落在江边的一只巨手,千年百载,以其特殊的膂力,撩拨着人们心头的重重波澜。丰哉,富春江!乌篷摇梦梦越酣,惟愿年年得相觅。1、选文之前的几段,写到了富春江的俏、美、静,那么选文部分写的是富春江的什么呢?2、作者说严子陵与山东好汉们的神魂“相通相似”,这相似点是什么?3、从本段内容来看,作者不仅仅喜欢富春江水的美,她更喜欢的是什么?4、富春江畔的

7、严子陵钓台具有“扬古启今”的魅力,其实在我们武汉市也有不少这样的人文景观,你知道有哪些?请列举一两处,并做一点简单的介绍。(不超过 50 个字)观舞观舞 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咿哑 静穆 端凝 颦蹙 粲然 嗔视 绚丽 髻 褶裙 笑颊 垂睫 细腻 妥帖 屹立 铮铮 雏凤 星宿 花鬘 斗薮 惆怅 本色当行 叱咤风云 尽态极妍 变幻多姿: 本色当行: 离合悲欢: 低回婉转; 叱咤风云: 浑身解数: 高视阔步: 尽态极妍: 息息相通: 2、文章开头就用疑问句独立成段,然后四个假设句构成四个排比的段落,其作用是什么? 答: 3 为什么说卡拉玛“在舞蹈的狂欢之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 答:

8、 4、课文中说“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第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 , 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话? 答:6、卡拉玛姐妹的舞蹈总的特点是什么?作者是通过哪些方面的描写来表现的? 答:7、把下面的词语填入句中的空白处。 盛怒 喜乐 哀愁 娇羞 我们看她忽而双眉颦蹙,表现出无限的( ) ;忽而笑颊粲然,表现出无边的( ) ;忽而侧身垂睫,表现出低回婉转的( ) ;忽而张目嗔视,表现出叱咤风云的( ) 。 8、本文和安塞腰鼓都是写舞蹈的。在舞蹈的风格上, 安塞腰鼓主要表现的是一种 什么美?而本文主要表现的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美? 答:香菱学诗香菱学诗阅读下列语段,完成后面的问题。且说香菱见过众人之

9、后,.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宝钗见他这般苦心,只得随他去了.一日,黛玉方梳洗完了,只见香菱笑吟吟的送了书来.倒象我又到了那个地方去了.1、写出文中提到的几位诗人所处的朝代极其原名:陆放翁是指 (朝代)的 王摩诘是指 (朝代)的 “老杜”是指 (朝代)的 李青莲是指 (朝代)的2、唐代的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结合第一段,说说黛玉替香菱解了什么“疑惑”?3、黛玉说香菱“不出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她是不是把写诗看的太简单了?结合课文谈谈,她为什么这样讲?4、黛玉对香菱的学习进程按程度的深浅作了合理的安排,其表现在文中哪些词语上?5、第二段中,作者一共写了八处“笑”,一处

10、“笑吟吟”,七处“笑道”,这是否太罗嗦了?结合课文具体内容,谈谈你的认识(至少两处):6 、第二段香菱所引的王维的三联诗句印证了宋代 (人名)对王维诗和画的评价,“ , ”,请在下面默写一首你所喜欢的古代诗歌,并谈谈你的体会:诗歌: , 。, 。体会: 安塞腰鼓安塞腰鼓3下列句子不是排比的一项是( )。 A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B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C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D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4给加点字注音。骤雨( ) 蓦然( ) 磅礴( )( ) 羁绊( ) 烧灼( ) 5本文多以短句为主,请将下

11、列的长句改为一组意思不变的短句。著名学者专家通过论证证明了很多人对水利工程技术人员提出的关于长江三峡修建大 型水利发电站的可行性报告进行论证后得出的不同意见是不科学的。 改短句: 6下列文字是关于“爱心”的议论,根据已有的句式、意蕴,仿写上句或下句。 爱心是一片冬日的阳光 。爱心是 , 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道飘荡在夜空的歌谣, 。 爱心是 ,使心灵枯萎的人特别感到情感的滋润。()(1)但是:(2)看!(3)一捶起来就 , , !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 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 ),是急促的鼓点;( ), 是飞扬的流苏;( ),是蹦跳的脚步;( ),是

12、闪射的瞳仁;( ), 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 腰鼓!(4)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 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5)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6)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7)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8)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客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动! (9)好一个安塞腰鼓!(10)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 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11)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现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 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12)隆隆隆隆的豪壮的抒情,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犁尖翻起的杂着草 根的土浪,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7给选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各层意思。第一层:( 段至 段) 。第二层:( 段至 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