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试题:经济史前四单元综合训练【人教版】【试题】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8465754 上传时间:2018-05-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习试题:经济史前四单元综合训练【人教版】【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复习试题:经济史前四单元综合训练【人教版】【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复习试题:经济史前四单元综合训练【人教版】【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复习试题:经济史前四单元综合训练【人教版】【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复习试题:经济史前四单元综合训练【人教版】【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习试题:经济史前四单元综合训练【人教版】【试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高三一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检测高三一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检测一选择题部分 1.在十二生肖中,牛是最勤劳的动物,也是人类的朋友。牛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一直享有尊崇的地位,因而常常受到人们的 称赞。下列关于牛的评说中,不具有可能性的是 A牛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殷商时牛已经拉着犁给人耕地了 B古人以竹蒲作画,以牛拉车载书,所以有“汗牛充栋”的故事 C唐诗“牛咤咤,田确确,旱块敲牛蹄趵趵” ,描写老牛田地耕作时的劳累 D东汉时期,珠江流域使用牛耕 2.孟姜女和范喜良是战国时期秦国的一个凄美的传说,他们在当时可能使用过的日常生产生活用品是 A铁锄 B曲辕犁 C.翻车 D棉布 3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

2、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 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 B. 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中有耕、牛二字 C. 诗经中有农耕生活的描写 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牵引犁头启土状 4.礼记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籍田” ;三月王后亲率嫔妃进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亲蚕” 。 后来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这反映了 A.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格奉行 B.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 C.重农抑商从周代开始一直推行 D.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 5.中央电视台曾有一则广告语:“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四川旅游依然美丽” 。广告中提到的都江堰是中国古代著名的 水利工程,它最早形成于。

3、A春秋 B秦朝 C西汉 D战国 6.周礼考工记载:“凡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搏埴之工二。 ”材料所反 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 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 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 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 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大 7. 史籍记载,东汉南阳樊氏“能治田,殖至三百顷。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 六畜放牧,鱼蠃梨果, 檀棘桑 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资至百万。 ”下列关于樊氏庄园的说法,错误的是 A庄园经济力量强大 B自给自足程度很高 C草市交易十分发达 D生产经营活动广泛 8.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

4、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 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去农。 ”据此可知 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 B.工商业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 9. 下面对面两幅图为被誉为“山西紫禁城”和“华夏第一宅”的晋中王家大院,包含三大建筑群,共有大小院落 123 座, 房屋 1118 间,面积共 45000 平方米。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晋商, “以商贾兴,以官宦显” ,在晋商做官 发财之后,大兴土木。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民间丰富

5、的建筑文化的要求B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C “买房置地”社会风气使然D农业经济的商品化的制约 10.自明朝万历年间,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口开始进入苏州城。 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 “机户”雇用暮息而归。这种现象也出现在江南其他一些城市。这种现象的出现反映了 A生产力的发展 B粮食产量增加,富余了一定的劳动力 C劳动力专业化出现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普及 11.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前 594 年)有“初税亩”的 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

6、要是指 A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B 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C 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 D 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 失 12.明初政府规定,凡外方来使发给凭证,因国家而异,来华贸易时间有限制,如许日本商人 10 年来华一次,且船舶有定 数,人员有定额,在指定港口勘合凭证、检验,然后商货运京师开市。若非入贡,则不许来华互市。同时严禁民间入海 “通番” 。该材料反映了 官方独占对外贸易,属于朝贡贸易性质 有效地制止了西方殖民者的入侵 限制了海 外贸易的正常发展 影响了中国资本的原始积累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A. B C D 13隋都城图题记:“畦分棋布,闾巷皆中绳墨,坊有墉,墉有门,逋亡奸伪无

7、所容足。而朝廷官寺、民居市区不复 相参,亦一代之精制也。”由此可见,隋都城的设计重在 A打破市坊的空间界限 B便利居民的交通出行 C加强官府的严格控制 D促进城市的商业活动 14司马光奏议载,“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公家之利,舍其细而取其大,散诸近而取诸远则商贾 流通矣,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则公家何求而不获乎?”在这里,司马光 A坚持“重农抑商”政策 B指出促进商业流通的重要性 C提出“农本商末”观点 D说明保持社会稳定的必要 性 15.唐太宗说:“工商杂色之流止可厚给财务,必不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与坐同食。 ”唐太宗强调的是 A.防止官商勾结 B.维持社会等级

8、C.重义轻利 D.重农抑商 16. 康熙因西洋历与中国传统历法之争,命钦天监官员与西洋历代表、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辩论。经验证,证明西洋历法 更为准确,遂“复用西洋历法” ,并任命南怀仁为钦天监副监。这一事件表明,康熙A全面接受外来文化 B审慎地接受外来事物 C改变闭关锁国政策 D承认西方文化超越中国 17. 25图 9 是根据傅筑夫中国经济史论丛整理而成的中 国古代经济发展趋势图,根据此图分析,影响古代经济宏观变动 的主要经济原因是 A政治形势的稳定情况 B商品经济的发展态势 C耕作工具的根本变革 D土地兼并的剧烈程度 18.15001800 年,西班牙统治下的墨西哥和秘鲁生产力大约占 世界

9、85%的白银,其中超过 40%流入中国。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 是 A.东西方贸易关系密切 B.东西方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C. 东西方政治制度不同 D.中国较早参与对美洲的开发 19.明朝中叶黄河中下游和长江流域的农业区,棉花种植已很普遍,出现了“地无南北皆宜之,人无贫富皆赖之”的局面。 棉花种植的广泛和使用不能说明 A.农业生产的专业化程度明显提高 B.粮食作物增产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 C.一些棉花的专业生产区域形成 D.人们重视服饰超过了重视粮食 20.现代西方学者用三个“G”来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动机,即上帝(God) 、荣誉(Glord)、黄金(Gold)。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 是 对黄金的狂热追求

10、 向海外传播天主教 弘扬骑士精神或因功封爵 开发土地资源,拓展生存空间 A. B. C. D. 21.“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用这一观点分析新航路开辟的意义,不正确的结论是 A.西欧终于走出了中世纪的黑暗 B.树立了西欧工业文明的新形象 C.开辟了大西洋连接各地的商路 D.促进了各地区文明的交流汇会 2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描述:“美洲的白银大约有一半直接流入欧洲;在 16 世纪的 100 年间,欧洲的黄金 存贮量从 55 万公斤增加到 119 万公斤,白银从 700 万公斤增加到了 2140 万公斤。 ”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造成欧洲市场上

11、的物价下跌 B.影响了欧洲封建地主的地位和经济实力的下降 C.增强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实力 D.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23.牛耕的使用是人类动力史上的第一次重大变革,畜力取代人力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而一个人的发明使人类从此 开始拥有自己创造的动力不再受制于大自然。材料中的哦“发明”是指 A.蒸汽机 B.发电机 C.电动机 D.内燃机 24. .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19 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与其说是以其他任何一种手段或力量为基础,不如说是 以蒸汽机为基础。 ”对此理解最为准确 A.蒸汽机提供动力工业生产进入机器大生产时期,市场的需求成为对外扩张掠夺的动力 B.蒸汽

12、机的发明和使用体现了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 C.欧洲列强以武力侵略为主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D.正是蒸汽机用于远航轮船才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欧洲主导的世界的格局终在 16 世纪形成 25.18 世纪,英国最终打败法国,建立了自诩为“日不落”的殖民帝国。英国自诩为“日不落”的原因是 A.当时英国拥有最强大的军事实力,世界各地都有其军舰出没 B.英国人非常崇拜太阳,认为太阳就是希望,梦想,奇迹 C.当时英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大国,向世界各地输出商品 D.当时英国在世界各地占有大片的广阔海外殖民地,是当时最强大的殖民帝国 26. 17 世纪的荷兰被誉为“海上马车夫”的,主要原因是A.有众多商船出入世

13、界各地,掌握着世界商业霸权 B.创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还在使用的银行系统C.积极向海外扩张,成为世界范围的殖民帝国 D.成为最早的世界性大国 27. 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下列最能体现“新的时代”特征的发明是 A.蒸汽机的发明 B.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发明 C.爱迪生的电灯 D.飞机的发明 28. 1909 年出版的一个女工的青春记录了当时一位英国女工的陈述:“当我星期天去教堂时我不愿人们看出我是女工, 因为我为自己的地位感到羞耻。我还当学徒时,就总听说女工们轻浮、堕落。人们总是以蔑视的口吻谈论她们。我暂时不 再贫穷了。我们星期天的美餐仿佛是皇家的宴会当我涨了工资以后,每顿饭我还喝上

14、一小杯甜葡萄酒。 ”这段材料表明 A妇女已成为社会的主要劳动力 B妇女的社会地位得到较大提高 C陈述者积极改变自身社会形象 D陈述者仍未摆脱社会偏见束缚 29. 有历史学家说:“在 1870 年以后大约 40 年里,并非仅仅在欧洲人看来,欧洲实际上确实算是在世界上快速扩张的现 代文明的中心。 ”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扩张 B资本输出 C文化传播 D工业革命 30.英国历史学者霍布斯帮认为:“虽然这场双元革命-更准确地说是法国政治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载体和象 征是法、英两国,但是我们不应把这场革命看成是属于这两个国家的历史事件,而应看做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孪生 喷发口。 ”他强调的是 A.法国大革命和英国的工业革命的密切关联 B.欧洲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C.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世界意义 D.政治进步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二非选择题部分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材料一 有钱神也怕,无钱鬼亦欺。 (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 孙阳春在万历年间(15731619 年)弃儒经商他的商业信誉极好,明朝灭亡后, “有持万历间所发之钱券,往易 货物,肆中人立付之,不迟疑” 。 明清史散论 材料二材料二 在繁花似锦的明代商业文化的背后,隐藏着不容忽视的虚假性。如往酒中掺水,甚至妄称所卖的酒是陶渊明 埋下的千年古酒,在鸡的肚中塞沙,往猪肉和鸡肉中注水,伪造古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