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试题: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和演变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8465726 上传时间:2018-05-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习试题: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和演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复习试题: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和演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复习试题: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和演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复习试题: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和演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复习试题: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和演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复习试题: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和演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习试题: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和演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第 1 页(共页(共 6 页)页)一、十月革命与新经济政策一、十月革命与新经济政策 1.(2013四川眉山) “横空出世一战中,社会制度初显优,二次大战建大功,一朝解体两极终。 ”材 料生动地描述了 A美国的历史 B英国的历史 C法国的历史 D苏联的历史 2.(2013四川成都)有学者认为,社会主义经历了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再由理论到现实的 发展过程。下列各项中,第一次实现社会主义“由理论到现实”的史实是( ) A欧洲工人运动的兴起 B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巴黎公社的成立 D十月革命的胜利 3.(2014山东临沂山东临沂22)列宁说:“要成就一件大事业,必须从小事做起。 ”列宁一生

2、所成就的“大 事业”是( ) 领导十月革命 实施新经济政策 成立苏联 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A B C D 4.(2014山东荷泽16)十月革命使俄国走上了实现现代化的独特道路,对 20 世纪的历史进程产生 了深刻影响。对“独特道路”的最佳理解是( )A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B列宁的现代化道路 C斯大林的现代化道路D暴力革命道路 5.(2013湖南株洲)16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它对中国革命的最主要影响 是 A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寻求救国道路B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C提供了一条崭新的民族解放道路D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6. (2013广东省)23.1920 年,苏俄重工

3、业产量比“一战”前减少 87%,轻工业产量也大幅度下降,粮 食产量也只有“一战”前的一半。因此,1921 年苏俄开始实施来源:学+科+网 A. 新经济政策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 农业集体化D. 社会主义工业化 7.(2013湖北荆州)20.1922 年秋苏俄出口粮食 4000 万普特,两年后又出口粮食 1 亿多普特。这 一成果得益于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开展 C.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D.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 8.(2013福建福州)181921 年领导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是A.列宁 B斯大林 C.赫鲁晓夫 D戈尔巴乔夫 9.(2007 连云港)列宁曾用“改良主义

4、的方法”解决苏维埃俄国的经济发展问题。这里“改良主义的 方法”是指 A.工业化政策 B.农业集体化政策 C.新经济政策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0.(2013山东莱芜)20.列宁十月革命四周年说:“我们也学会了至少是在一定程度上学会了革 命所必需的另一种艺术:灵活机动,善于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而迅速急剧地改变自己的策略,如果原 先的道路在当前这个时期证明不合适,走不通,就选择另一条道路来达到我们的目的。 ”文中“另一 条道路”是指 A.社会主义工业化B.农业集体化 C.新经济政策 D.武装斗争政策 11.(2013山东泰安)33列宁指出:“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 国家里

5、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为修正这种错误,列宁采取的对策是( ) A颁布土地法令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开始两个五年计划 D通过 1936 年新宪法 二、斯大林体制的历史功过二、斯大林体制的历史功过 12.(2008盐城市)下图是一幅反映苏联经济发展严重失衡的漫画,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行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赫鲁晓夫改革 13.(2013山东东营)18右图是一幅反映苏联经济发展严重失衡的漫画,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 因是 A实施新经济政策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实行农业集体化 D颁布新宪法 14.(2013山东聊城)23.右

6、边漫画是对 20 世纪 30 年代哪个国家经济状况的形 象描绘? A工业化突飞猛进的苏联 B渡过经济大危机的美国 C实行法西斯专政的德国 D疯狂侵略扩张的日本 15.(2013江苏南京)20 世纪 30 年代,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探索本国 经济建设道路的举措是 A实施新经济政策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 D优先发展农业和轻工业 16.(2013广西玉林)13苏联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大力发展重工业 B推进农业集体化 C实行新经济政策 D颁布土地法令 17.(2013山东德州)14.某班举行历史辩论会,右图所示为 双方辩手的主要观点。据此判断此辩论会的主题

7、应该是 A农奴制改革的利弊 B新经济政策的利弊 C斯大林模式的利弊 D罗斯福新政的利弊 18.(2013陕西)18.右边漫画主要反映了前苏联( ) A.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B.二战结束,持久和平到来 C.农业经济迅速发展军转民飞机锯木第第 2 页(共页(共 6 页)页)D.工业建设成就突出 19.(2013湖南衡阳 14;2013山东淄博 14 ))对于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苏联的某种政治经济模式, 有学者认为:从富国强兵的角度来说,成绩是辉煌的,但从社会的全面发展来说,是不成功的。该模 式是指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罗斯福新政 20.(2013江西)15“五年

8、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社会主义 不再是空想家的梦,它是发展中的事业。美国新闻记者林肯斯蒂芬斯从苏联回国后声明:我看到了未 来,它行得通。 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的这段话主要说明A新经济政策的成就 B. 苏联经济体制的影响C. 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D. 经济危机出现的原因 21.(2013山东泰安)36 全球通史写道:“苏联虽然号称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 ,但主要消 费品长期供应不足。经常需要凭票供应,暗藏了通货膨胀的危险,人民生活水平从革命前的居欧 洲第五位下降到八十年代的居世界第八十八位。 ”出现上述

9、问题的根本原因是( ) A斯大林体制的弊端 B开展工业化 C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误 D西方国家的封锁 赫鲁晓夫改革赫鲁晓夫改革 22.(2012湖南岳阳)下列属于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改革是 A日本的明治维新 B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 C俄国的 1861 年改革 D中国的戊戌变法 23.(2011山西)下了关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史实的搭配,不正确的是 A.赫鲁晓夫实施新经济政策 B.卡斯特罗领导古巴民族解放运动 C.邓小平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D.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 24.(2011荆州荆门)与 1953 年相比,1958 年苏联谷物产量增长 91%,肉类产量增长 62%,这一现象 的出现主

10、要是由于 A.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 B.苏联一五计划的实施 C.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D.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25.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它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 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 ”这里“跨进了新时代”的主要 含义是A改变了农业水平落后的局面 B冲击了斯大林模式C改革在理论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D促进了苏联重工业的发展 26.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 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混潭之中而不能自拔。 ”其中“在旧时代的泥潭之中而 不能自

11、拔”反映了赫鲁晓夫改革 A.未改变工业发展落后的局面 B.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 C.未改变苏联原来的社会习俗 D.未突破原有的经济发展模式 27.(2011泉州)20 世纪 50 一 60 年代,苏联赫鲁晓夫改革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的根本原因是 A个人崇拜风气依然盛行 B美苏冷战对峙使苏联陷入困境 C改革重点放在重工业上 D没有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28.(2012四川雅安)24.苏联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改革改变了苏联的社会性质 B改革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模式 C改革没有取得任何成果 D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29.(20

12、12贵州黔东南) “一个超级大国垮了,另一个超级大国被削弱”是 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初 国际形势的真实写照,这个“垮了”的“超级大国”是( )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苏联 30.(2014江苏连云港35)某小论文的内容,主要是“宣扬人道的社会主义、放弃一党制、实施社会 经济发展战略” 。可见,该文的主题是( )A新经济政策的推行 B斯大林模式的形成C赫鲁晓夫上台执政 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31.(2014黑龙江牡丹江25)他领导的经济和政治改革,引发了社会的动荡和分裂,直接导致了世界 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解体,他是( ) A赫鲁晓夫 B勃列日涅夫 C戈尔巴乔夫 D叶利

13、钦 32.(2013四川成都)23苏联解体是苏联和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史上的一场悲剧,其标志是( ) A赫鲁晓夫下台 B戈尔巴乔夫进行改革 C签署阿拉木图宣言 D “八一九”事件 33.(2014江苏淮安24) “它结束了曾对 20 世纪的人类社会产生深刻影响的一种发展模式的实践, 也结束了曾在战后 45 年间主导国际政治的两极格局。 ”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 A德国分裂 B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 C苏联解体 D南斯拉夫一分为五 34.(2014陕西省17) “俄国苏联”的发展之路曲折起伏,在其发展历程中,不同时期改革有不 同特点,也产生了不同影响,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1861 年农奴制改革推动封建经济发展 赫鲁晓夫改革首先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勃列日涅夫 改革的重点是发展轻工业 戈尔巴乔夫改革最初集中在经济领域 A B C D 35.(2012山东青岛)29.“1991 年 12 月 25 日 19 时 38 分,印有锤子和镰刀的国旗在克里姆林宫上 空悄然滑落,它似乎带着无奈与遗憾、不甘与挣扎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