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提纲: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8465596 上传时间:2018-05-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习提纲:中国的城市化进程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复习提纲:中国的城市化进程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复习提纲:中国的城市化进程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复习提纲:中国的城市化进程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复习提纲: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习提纲:中国的城市化进程(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城市化,也叫城镇化、都市化。传统的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市集聚,乡村地区转变 为城市地区,以城市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城市用地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人口比重的不 断上升为标志。现代意义的城市化主要是指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 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具体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 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严格意义的近现代城市化是从工业革命开始的。 根据城市化的概念,中国的城市化历史可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古代在商品经济推动下 的由政治向经济职能转化的城镇化进程;近代鸦片战争后伴随西方侵略近代化过程中的城 市化;建国后国家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城市化。 一

2、 古代商品经济推动下由政治向经济职能转化的城镇化 中国古代城市化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1、唐代以前 唐朝以前城市职能以政治为主。中国早期城市兴起于春秋战国时期,这时城市多为诸 侯国的都城所在地,属于政治中心,比如:临淄、邯郸、大梁、郢等,统治者对城市有严 格的管理。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城市郊区出现草市。唐代扬州出现夜市,政府逐渐放宽对 城市贸易的时空限制。战国城市分布地图 唐长安(西安)地图22、宋代以后 宋代,在商品经济的推动下,城市的职能由政治转化为经济职能,城市贸易的时空限 制被取消,草市有了饮食功能,城市里有了瓦肆、勾栏等娱乐场所,四川出现了最早的纸 币,城市的分布伴随经济重心的南移,也呈

3、现出由北向南发展的趋势。南宋临安(杭州)地图 3、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形成了北京、南京两个全国商业中心,长途贩运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 城郊小镇的城市化,出现景德镇、佛山镇、汉口镇、朱仙镇等四大名镇。清代疆域图3中国古代的城市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在政治上,农村依附于城市;经济上,城市 依附于农村,城乡之间存在着无差别的统一。 二 近代鸦片战争后伴随西方侵略近代化过程中的城市化 中国近代城市化的发展经历三个阶段 1、1840-1895 年 近代中国城市化的起步。近代前期,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近代 城市主要集中在沿海的通商口岸,起步晚,发展慢,水平低。 2、1895-1937

4、年 此时的城市化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列强的侵略导致的人口迁徙同步。19 世纪末,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列强侵华的方式由商品输出转变为资本输出,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 对民族资本主义的限制,使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20 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与辛 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绝佳的机遇,成为民族 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1927 年到 1937 年南京国民政府的法币政策和国民经济建设运 动,极大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这一时期中国城市人口增长较快,一批大城市和特大 城市兴起,20 世纪以来,部分大中城市的发展速度明显加速。 边疆省份,伴随人口迁徙,在闯关东的浪潮下

5、,东北地区发展特别迅速,1907 年, 东北一万人以上的城市 37 个,没有二十万人以上的城市,十万到二十万人的城市仅有两个。 1930 年,东北城市总数达到 75 个,二十万人以上城市三个,沈阳、抚顺、齐齐哈尔、哈 尔滨等城市成为区域经济中心。 20 世纪 20 年代,许多城市兴起一个推倒旧城墙,建设新马路,拓宽城市建成区的市 政建设运动,城市化发展较快,一方面城市内在发展动力增强,另一方面农村的推动力加 大,大批农民离开农村,进入城市,推动城市化。 民国年间中国城市统计 等级规模(万)1915 年1933-1936 年 大于 20001 100-20024 50-100125 20-501

6、118 10-201848 合计4376 3、1937-1949 年 因为日本全面侵华和内战,这一时期近代城市化处于衰退与曲折发展状态,城市人口 比重从 12%-15%下降到 106%。因为战争的影响,局部地区城市化发展较快,东北地 区工业化畸形发展,西部地区,随着沦陷区政府机关、军队、学校、工厂、居民的内迁, 如陕西的宝鸡、虢镇等都得到了很大发展。 近代中国城乡经济表现为双向流动,农村人口向沿海、沿江流动,但由于近代中国城 市商强工弱,农村自然经济结构牢固,也存在人口回流的现象。中国近代城市化不同于西 方,既没有形成城市工业化的强劲拉力,也没有形成农业资本主义化的巨大推力,一方面 城市对农村

7、依赖性加强;其次,城乡差距不断扩大,社会资金大量流入城市,农村金融日 趋紧迫;第三,因为自然经济的制约,城市工业水平较低,农村推力强于城市拉力,城市 化长期处于低速、畸形化发展态势。 三 建国后国家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城市化4建国后的城市发展,以改革开放为界,分为两个阶段。 1、改革开放前 这一时期政府是城市化动力的主体,城市化的区域发展受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的制约, 对非农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很低,劳动力的职业转换优于地域转换,城市运行机制具有非商 品经济的特征。 2、改革开放后 城市化规模演变为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下多元并行的发展格局。城市从封闭走向开放, 现代经济部门在城市中逐渐占主导地位,呈现多元化

8、、综合性、多功能迅猛发展的特点。 政治上,国家把城市化当做重要的发展战略,制定城乡规划法 、 城市居委会组织 法和物权法等法律文件推动保障城市化的进程。文化上,高考制度的恢复,推动知 识青年和农村学生进入城市。经济上,乡镇企业和城市改革双重推动,1992 年以后,城市 化进入高速发展轨道。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有大量富余的劳动力和剩余农产品,要想使农民富裕,就必须 缩小城乡人口比例,城市化就成为重要的突破口。一方面,可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 移,解决人口结构性矛盾;另一方面,可以拓展第三产业,缓解就业压力;第三,可以提 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第四,可以保护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五,小城镇处于“乡首城尾” ,有效分流大中城市的压力,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人口城镇 化的重要渠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