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亚麻厂爆炸事故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8426299 上传时间:2018-05-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哈尔滨亚麻厂爆炸事故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哈尔滨亚麻厂爆炸事故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哈尔滨亚麻厂爆炸事故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哈尔滨亚麻厂爆炸事故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哈尔滨亚麻厂爆炸事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哈尔滨亚麻厂爆炸事故(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哈尔滨亚麻厂爆炸事故哈尔滨亚麻厂爆炸事故hc360 慧聪网消防行业频道 2004-04-19 09:39:121基本情况 哈尔滨亚麻厂,是我国最大的麻纺企业,在亚洲也是屈指可数的。厂区占 地面积 40 余万平方米,年产亚麻布 2000 多万米,产值 8000 多万元,创汇 1000 余万元,全厂约有 7000 名职工。这家大厂在哈尔滨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2起火经过和扑救情况 1987 年 3 月 15 日凌晨 2 时 39 分,亚麻厂内传出一阵震天动地的爆炸声, 附近的人们 以为是发生了地震,距亚麻厂几百米远的消防支队大楼也发生了 剧烈的震动,消防队员们被巨响和摇晃惊醒了,推窗望去,只见亚麻厂

2、冒出熊 熊烈火爆炸引起了剧烈的燃烧。消防指挥员预感到火情严重,立即下令调派优势灭火力量前往现场,很短时 间内,59 辆消防车载着 239 名公安消防人员、工厂企业的专职消防人员云集火 场。消防人员到场后,首先千方百计抢救被烈火围困、被瓦砾压埋的人员,先 后救出职工 58 人,同时,将灭火力量划分成 3 个战斗段,出 25 支水枪,运用 穿插分割战术,逐步控制火势。经过 3 个半小时血与火的战斗,至早上 6 时, 才将大火全部扑灭。3火灾损失哈尔滨亚麻厂发生重大爆炸事故,死亡 58 人,受伤 182 人,爆炸使 1.3 万米 2 厂房到遭到严重破坏,东部换气室、除尘室和中央换气室全被炸毁,大 片

3、厂房墙壁倒塌,屋顶塌落;除尘系统及其主风道地沟全部毁坏,梳麻车间和 前纺车间受到严重破坏,其他相邻建筑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189 台(套)机 器设备受损,有的被掀翻,有的被砸坏、烧坏,直接经济损失为 650 万元。这次事故中人员死伤众多,大致有以下几种原因:(1)厂区疏散通道少、宽度小、疏散距离长,因而发生爆炸后,车间内许多 工人难以疏散,烈火围困无法逃生。有 5 名工人因找不到出入口,挤在一起被 火烧死。(2)爆炸时砖砌承重墙倒塌,楼板、没有施焊的屋面板塌下,砸伤了不少工人。(3)地沟内的爆炸,掀翻了机器设备,在场人员来不尽避让,被压死压伤。这次哈尔滨亚麻厂爆炸,其爆炸威力之大,造成的后果

4、之严重,在国内外 都是罕见的。 4火灾原因这场灾难的根源,是长期以来一直被人们忽视的细微尘埃。但是引起这起 爆炸事故的 火源,有关方面组织人员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查,提出了几种不同 的看法,如静电、电气、撞击等,但因为现场遭到严重破坏,难以找到强有力 的证据,最后未能取得完全一致的意见。5主要教训(1)没有充分认识粉尘爆炸的危险性。这次爆炸是麻粉尘爆炸。各种纤 维在纺织过程 中,都会产生粉尘,即细小的尘屑颗粒,其粒径一般为 1400 微米。以黄麻粉尘为例,粒径大于 90 微米的,占 31.8;小于 90、大于 28 微 米的,占 12.7;小于 28、大于 12.5 微米的,占 9.25;粒径小于

5、 12.5微 米的,基本上是尘土。粉尘颗粒中,其化学成分大致是:含碳约 44,含氢约 6,含氧约 29,含氮约 1。因此,这些粉尘属于可燃粉尘。未经筛分的麻 粉尘,据试验,其爆炸极限为 70 克米3,最小点火能量 640 毫焦,最大爆炸压力 0.7 兆帕,压力上升速率 1.11 兆帕秒。如经过筛分,去掉粒径小于 12.5 微米的颗粒(主要是尘土),其爆炸危险、爆炸威力便大大增加,据试验,其爆炸下限降至 50 克米3,最小点火能量降至 300 毫焦,最大爆炸压力增至0.22 兆帕,压力上升速率达 2.2 兆帕秒。所以,麻粉尘爆炸会造成巨大的破 坏。这次爆炸事故的爆炸威力是相当大的,在梳棉和前纺车

6、间下面有一条几 百米长的地沟,上面浇筑有 20 厘米厚的钢筋混凝土地坪,爆炸时,地沟上的地 评被炸开、塌下;10 多米深的地下室的一台重约 10 吨的机器,爆炸时挣脱固 定螺栓,飞向空中,落在它处,爆炸中,梳麻车间屋顶上的瓦片荡然无存,被 震碎的门窗玻璃、死者的衣服碎片和肢体飞到几百米之外,据计算,爆炸产生 的冲击波形成每秒 10003000 米的火焰传播速度。有人估算,这次爆炸的威力 相当天数吨梯恩梯炸药当量。对于麻粉尘的爆炸危险性,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识木足,人们往往只看到 纤维有较强 的吸湿性,不易悬浮的一面,而没看到有些地区或场所气候干燥, 相对湿度很低,无“湿”可吸的一面。近年来,我国

7、发生的几起麻粉尘爆炸事故多发生在气候干燥的地区和季节(10 月到次年 5 月),这应当引起人们的重视。(2)忽视除尘工作的重要性。哈尔滨亚麻厂对除尘工作虽也采取了一些 措施,但很不 得力。建厂 30 多年,粉尘从未彻底清扫过,车间内积存的粉尘 很多,特别是梳麻、前纺车间,经常是麻尘飞扬,人们相距几米之外就看不清 对方,粉尘浓度常在爆炸极限之上。这次爆炸后,现场清出的麻粉尘有数吨之 多。可见,正是由于人们对除尘工作不够重视,才导致了这样的一场悲剧。(3)建筑布局不合理。该厂将拥有 1.5 万锭规模的梳麻、纺纱、织布等 工序的 6 个车间连在一起,组成一个总面积达 3.7 万米 2 的大方块,各个

8、车间 之间没有任何防火分隔,特别是极易产生粉尘、爆炸危险性较大的梳麻、前纺 车间,与其他车间紧紧相连。而且设有多台有爆炸危险的滤尘器的中央换气室, 竟布置在厂房的中心位置。 除了地上建筑紧紧相连外,梳麻、前纺车间敷设的除尘管道 3 条地沟又在 地下把东部换气室和中央换气室连通起来,尘杂气流运输通风管道又把这两个 换气室和除尘室连接起来,这些管道当中都没有独立分段隔离设施。这次爆炸 时,这些地沟、管道成了爆炸的传播通道一处爆炸,立即引起了连锁反应,因 而地处中央地带的中央换气室爆炸,使周围建筑遭到严重破坏。 (4)有爆炸危险的设备过分集中布置,缺乏必要的泄压设施,该厂原设 计的袋式滤尘器和集尘斗

9、,极易积存麻粉尘,有很大的爆炸危险。这些滤尘器、 集尘斗大都集中布置于一室,其中 13 套滤尘器的集尘斗布置在地下室内。这些 设备间均无分隔。这次爆炸首先是从一台滤尘器开始而后波及到其他的,全厂17 台滤尘器几乎全部被毁,只有 3 号滤尘器因与其他设备有墙隔开,才得以免 遭厄运。安装这些设备的厂房都未考虑泄压条件,尤其是地下室的泄压条件更差, 因而发生爆炸时威力较大。此外,厂内许多沉重的设备安装在地沟盖板上,地 沟内发生爆炸时压力难以泄出,结果,强大压力炸翻地沟盖板,掀翻了机器。 中央换气室两侧是砖砌承重墙,爆炸时,墙壁倒塌,楼板塌下,造成重大损失。 有些厂房的大型屋面板只是浮搁在钢梁上,相互

10、间没有施焊,爆炸时屋面迅速 掉落。(5)地下麻库位置不当,麻库设在前纺车间的地下室,当时难有数百吨 亚麻,而且麻难紧挨着容易爆炸的集尘器系统,集尘器系统又和电气线路并行。 在这次事故中,地下麻库爆炸剧烈,使上面钢筋混凝土楼板、主梁遭到严重破 坏,麻库上方的前纺车间破坏程度最为严重。爆炸后库内燃烧猛烈,消防人员进行扑救十分困难,这里的延烧时间也最长。(6)必须高度重视纤维粉尘的防爆问题。防止粉尘爆炸的最基本措施是做好除尘工作,除尘效果差的老式除 尘装置要尽早进行改造;建筑物、机器设备、通风管道上的积尘都要及时清除; 通风管道要尽量设置得短些,少用弯管、反管、渐缩管,以减少积尘;风速要 适当控制,

11、以防风力过大搅动粉尘而形成“尘云”(大量粉尘悬浮)。一般说来, 棉纺厂通风管道的风速直在 8-15 米秒。麻纺厂的宜在 18-20 米秒,杂尘气 流通风管道应与其他通风管道分开,袋式滤尘器应与建筑物保持一定距离。要有良好的泄压条件。经常容易产生粉尘的车间,特别是安装除尘 设施的建筑,一定要注意泄压要求,宜采用框架结构。袋式滤尘器、集尘斗不 宜过分集中安置。更不可安装于难以泄压的地下室内。除尘系统的管道也要有 泄压装置,以便在爆炸压力上升前能立即关闭与生产系统的连结口。选用建材时和施工过程中,也要考虑防尘要求,容易产生粉尘的建 筑物,其墙体、屋顶、楼板等应保持表面光滑,不宜采用有凹形的建筑材料,

12、 以防积尘。哈尔滨亚麻厂有些厂房的屋面承重梁是工字钢,下缘积存了大量粉 尘,发生爆炸时,这些积尘和地面、设 备上的积尘同时扬起,连续发生空间粉 尘爆炸,加剧了破坏威力。建筑布局要合理。各车间之间要按规定留出防火间距;有爆炸危险 的梳麻、前车间、换气室等,要布置在厂区边缘,与其他建筑物保持较大的距 离,各车间应留出必要的 疏散通道,其宽度、疏散距离应符合规范的要求,以便万一发生事故时人员能及时疏散。 严格控制火源。在有粉尘的场所,要严格控制一切火种,电气要符 合 G 一 1 的要求,同时,要特别注意防止产生和积聚静电,除尘装置的金属部 分要完全接地;吸尘装置要加装金属网,以防杂物混进除尘系统摩擦、撞击而 产生静电;布袋滤尘器应尽量采用容易吸湿和导电的天然纤维织物和抗静电织 物。纤维粉尘的防爆,是一个新的课题,有些具体技术措施还有待人们进一步 去研究和探讨。6事故处理厂长、一名副厂长被撤职,纺织工业局局长,一名副局长分别受到记过和 记大过的处分,一名副市长(兼市经委主任、市工业生产安全委员会主任)也受到记过处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