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稻飞虱大发生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及推广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8381177 上传时间:2018-05-0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控制稻飞虱大发生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及推广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控制稻飞虱大发生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及推广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控制稻飞虱大发生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及推广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控制稻飞虱大发生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及推广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控制稻飞虱大发生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及推广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控制稻飞虱大发生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及推广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控制稻飞虱大发生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及推广可行性研究报告(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控制稻飞虱大发生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及推广应用可行性研究报告新建县联圩乡农技服务中心一、概述1、项目提出的背景及依据稻飞虱是水稻上三大主要害虫之一,由于气候等原因,上世纪 90 年代初长江以南稻区曾经大发生一次。我乡成灾面积 3 万多亩,损失稻谷 900 多万公斤。由于国家重视,采取了有力的防治措施,选用了以吡虫啉为主的新农药,2005 年之前没有造成大面积大范围的为害。由于吡虫啉等有效农药大面积连年使用,致使稻飞虱产生了严重的抗性,加上气候2条件造成稻飞虱多次迁入,水稻(尤其是一季晚稻)施肥水平提高,禾苗长势好,长江以南稻区 2005 年再度暴发成灾。2006 年湖北、安徽、江西等省一季晚稻又

2、一次大发生。2005年我乡发生成灾面积 5000 亩,每亩损失稻谷 200 多公斤,全乡损失稻谷 100 万公斤。2006 年我乡一季晚和其它地方一样大发生,但由于接受了 2005 年的教训,采取了综合防治措施,没有造成灾害。据调查:2005 年防治稻飞虱农户一般每亩花掉农药费 50-100 元,高的达 200 多元,到最后还是损失惨重,不少种田大户就因小虫为害造成亏损,2006 年不得不减少种植面积。稻飞虱已成为我乡,甚至全县,全省水稻上的头等害虫,难怪有的农民已谈虱色变,十分害怕。总结 2005 年稻飞虱防治的正反方面经验教训,在暴发之3年仍有农户夺得了高产。他们的经验主要是采用了综合防治

3、的措施,把稻飞虱始终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内。2006 年,我们采用了压前(期)控后(期) ,防治时农药中加入助剂达到多用水的效果,应用褐稻虱尚未产生抗性的有效农药进行防治,实行养鸭治虫,光电灭虫器灭虫等综合防治措施,完全控制了稻飞虱成灾,大大减少了水稻的损失,节约了农民的防治成本,达到了增产增收的目的。2、国内、外同类项目的情况稻飞虱是我国水稻上三大主要害虫之一,在近二年内长江以南稻区暴发成灾,引起了各级领导和植保技术人员和重视,都在寻找综合防治的措施。但至今我省尚未见到公开的、完整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该项目立项实施之后,可以填补4我省这方面的空白,达到省内的领先水平。二、申报单位概况申报单位

4、为新建县联圩农技服务中心。联圩乡是我县主要产粮乡,水稻种植面积每年均在 8 万亩以上。乡政府历来对农技工作十分重视。联圩乡农技服务中心现有技术人员 5 人。项目负责人涂继庚为中心主任、农艺师。多年从事病虫害防治的研究和推广工作,曾主持多项研究和推广项目,聘用顾问高峻是原新建县植保站站长,高级农艺师,从事水稻等作物病虫防治工作 40 多年。他们对稻飞虱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有着丰富的经验。课题组其它人员何平璋、涂序裕、高伟、胡建新等均为农艺师、助理农艺师,从事农技工作 10 年以上。5三、项目技术可行性分析事实证明,控制稻飞虱大发生并不是不可能。只要采取压前(期)控后(期) 、防治时加助剂增大用水

5、量,利用褐稻虱尚未产生抗性的农药进行防治,实行稻鸭共栖和光电灭虫器等综合防治措施,就能控制其大发生。稻飞虱属飞迁性害虫,每年夏季由南往北迁飞,随着下沉气流降落,因其繁殖力强,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稍不注意就酿成大灾。如果前期未控制好,到大发生时,在防治技术不到位或无法到位时,就会形成无法控制的局面,必然成灾。例如,在目前防治水平下,最好的农药、最好的技术,一次施药防效可达 96%;如果前期控制在 15 只/丛时,一次施药仅剩下 0.6 只/丛,到 100 只/丛施药时,就剩下 4 只/丛,6到 1000 只/丛施药时,就剩下了 40 只/丛。稻飞虱一头雌头可产卵 100-200 粒,在适宜气候条

6、件下,7-10 天若虫又可为害。假设以 50 倍级数增加;施药 7-10 天后,前者每丛禾仅30 只,其次为 200 只/丛,后者为 2000 只/丛。试想在防治技术不到位的情况下,前者不易在灾,后者必然暴发成灾。水稻抽穗杨花后,植株营养条件丰富,适宜稻飞虱繁殖。而这时水稻又生长高大、茂密(尤其是一晚) 。水稻下部适温高湿的小生态环境最适合飞虱生存。在水稻受害之后尚于穿顶之前,飞虱均在下部为害。而农民防治习惯又仅在上部施药,药量有限。达不到水稻下部。因此加大用水量是一项有力的技术措施。但在高温,水稻长势茂密情况下农民要加大用水量又确实难办到。就是三天两头打也无济于事。采用在7药液中加入一种助剂

7、,就可使一个药滴变成 10 个、20 个,甚至 30 个药滴覆盖叶面。这样就达到了喷少量水(农民能做到的)达到多量水(要求做到,而农民又不容易做到的)的效果。每年 8 月份之后,田间飞虱以褐飞虱为主,研究证明,褐飞虱已对吡虫啉产生严重抗性。调换使用褐稻虱尚未产生抗性的农药来防治,就能大大提高防治的效果。由于稻飞虱大都在水稻基部为害,除成虫外,不能迁飞,在水稻分叶末期后,放鸭治虫,就能消灭很大一部分害虫。稻飞虱成虫具有趋先性,如在其迁入时利用光电灭虫器灭虫,就可消灭很大一部分成虫,减少了落入田间的虫量。四、市场调查及需求预测8粮食是宝中之宝,手中有粮,心中不慌。随着中央对农业的投入加大,历年对粮

8、食保护价的实施,加之对农民的各项补贴,农民种田积极性越来越高,迫切要求新的技术,达到增产增收。采取上述综合防治措施,农民容易接受,降低用药成本达到稻飞虱不暴发是农民的迫切要求。经 2006 年的试验,已经初见成效,深受农民欢迎。五、项目的实施方案1、压前控后,符合国家“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在稻飞虱防治之前,水稻必须防治其它害虫,而防治其它害虫的农药中,有的对稻飞虱有兼治作用(如氟虫腈及其复配产品) ,有的却相反,有促进稻飞虱繁殖的作用(如三唑石令及其复配产品) 。选用对飞虱有抑制作用的农药防治水稻9其它害虫,达到防治标准用药就能起到压低前期基数,控制后期暴发。2007 年示范田全部

9、采用,并带动其它面积。2、防治时,在农药中加入助剂“照本杀” ,达到事实上增加水量的目的。2006 年农大亲农公司引进美国通用电器公司的有机硅助剂照本杀。通过试验,它加入到任何一种农药中,能达到超级湿润,省工省钱。减少农药用量,节约用水。超强渗透提高附着力,提高耐水雨冲刷等作用。2007 年在示范田使用,2008 年全乡推广。3、推广褐飞虱尚未产生抗性的农药噻嗪酮防治褐飞虱。噻嗪酮是一种杂环类昆虫几丁质合成的抑制剂,能破坏昆虫的表皮形成,干扰昆虫的正常生长发育,从而引起害虫死亡。2007 年除示范田全部采用外,全乡推广 2 万亩,200810年全乡推广。4、实行稻鸭共栖,以鸭治虫。2007 年

10、示范推广 5000 亩,2008 年推广 3.5 万亩。5、在稻飞虱迁入时,推广应用先进光电灭虫器示范2000 亩,2008 年推广 3 万亩。六、投资估算、资金筹措控制稻飞虱大暴发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主要靠农民实施。大面积推广所需资金绝大部分由实施者负担。但开展试验,示范又是大面积推广的必要过程。为此,特申请三项经费 10万元。1、养鸭、光电灭虫器等成本费5 万元2、试验、示范、培训等经费3 万元113、调查研究、资料费1 万元4、其它经费1 万元七、经济、社会效益分析本项目拟实施二年,2008 年 11 月前完成。2007 年联圩乡示范 2000 亩,带动推广 2 万亩。2008 年全乡推广

11、 5 万亩,带动全县推广 10 万亩,每亩增收 100 公斤,每公斤以 1.40 元,节省农药 20 元计算,2007 年示范田增收50 万公斤,增收 70 万元,节支 10 万元。带动面积增产 200万公斤,增收 280 万元。2008 年,全乡推广 5 万亩增收 500万公斤,增收 700 万元,节支 20 万元。带动全县 10 万亩增产 1000 万公斤,增收 1400 万元,节支 200 万元。减少了农药用量,减轻了环境污染和农民负担,有利于12农民的身心健康。八、项目风险性及不确定性分析实践证明,本项目实施的技术措施,农民容易接受和实施,实施人员固定,因此,在技术上、人员上不存在任何风险。中央对农业越来越重视,投入越来越大,政策也越来越优惠,粮食价格由国家保护,因此,在市场上、政策上都不存在任何风险。二 OO 六年九月十五日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