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菊近代史探索试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828474 上传时间:2017-08-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秀菊近代史探索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李秀菊近代史探索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李秀菊近代史探索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李秀菊近代史探索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李秀菊近代史探索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李秀菊近代史探索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秀菊近代史探索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复习练习(二)中国近代化探索班级: 姓名: 1.“它打开了中国近代工 业 化的大门,是中国最早的工业化文明,具有里程碑的作用和意义。 ”材料所评论的事件是A.洋务运动 B民族工 业的萌芽 C. 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2.19 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当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成为世界历史发展主流的时候,处于内外交困的清政府,仅仅从“器物”层面进行了一场“师夷长技” 的“自强”运动。下列关于这一“自强 ”运动的表述 错误的是A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 动B前期以“自 强”为口号,后期以“求富”为口号C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D主观 目的是 发展资本主 义,使中国富强起来3.下列关于戊戌变法影响的

2、叙述,正确的是A.出现了中国第一批 近代企业 B.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C.使民主共和 观念深入人心 D.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 传播创造了条件4.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 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做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变法,孙中山选择革命, 张謇选择了实业救国。 ”促使他们做出人生重要选择的原因,是这一年A马关条 约 签订,大大加重了中国的民族灾难 B南京条约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D洋务 运动兴 起,促 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5.当代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写道:“它使中国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

3、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的” 材料中的“它”是指A.戊戌变法 B.新文化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6. 近代化就是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的过程。中国的近代 化在经济、政治这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分别是( )A五四运 动 和戊戌变法 B洋 务运动和新文化运动C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 D.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7.奕 在一个奏折中提到:要抵抗外国侵略, “探源之策,在于自强” 。洋务派在“自强” 的口号下创办的军事工业有轮船招商局 湖北织布局 江南制造总局 福州船政局 A B C D8.“自鸦片战争 发来,中国人中间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 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

4、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下列哪一事件首先实践了“西方的民主制度的梦想”?A洋务 运动 B维新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9.他,历史上褒贬不一,曾代表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留下千古 骂名。他在近代中国兴办洋务, 创海军建企业,探索自 强道路而不懈努力,但最终却以失败告终。他是A李鸿 章 B曾国藩 C左宗棠 D林则徐10.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 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 须先其难者而 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 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 顺 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 ”如此推

5、理,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该走的道路是A洋务 运动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B辛亥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C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洋务运动 D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洋务运动11、改革势必触动部分人的利益,难免遭遇阻力,困难重重。戊戌变法中有一项改革措施涉及“数百翰林、数千进士、数万举人、数十万秀才和数百万童生”的荣誉和进身之道。该措施是A奖励 发明 B废除八股 C精减机构 D裁汰冗员12、清史稿记载:“复(严复)殚心著述,於学无所不窥,举中外治术学理,靡不究极原委,抉其失得,证明而会通之。精欧西文字,所译书以?辞达奥旨。 ”史料中“复”的第一部译著是A海国 图志 B天演论C 齐民要术D 天工开物二、非选择题

6、13、列举中国近代化艰难探索中取得的重要成果:(1)洋务派创立的中国近代化第一个军事工业;(2)中国人自行设计并主持修建的第一条铁路;(3)被称为“ 西学第一人 ”的启蒙思想家;(4)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5)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律文献。14、下面是 20 世纪 30 年代,安徽某地老百姓的一段谈论,其中有四 处错误,请指出并改正。1905 年,在孙中山的推动下,在法国巴黎召开了 兴中会成立大会,大会宣布以 孙中山提出的“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该政党的政治纲领,决定 创办机关报民报。后来,孙中山把纲领阐发为“民主、民权、民生” 三大主义,简称三

7、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 南昌起义的指导思想。15、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正确的在题后的括号内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1)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以“自强” 为口号创办 的近代民用企业。(2)1909 年,詹天佑主持施工的京张铁路全线通车,这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修筑的第一条铁路干线。(3)1915 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提倡“自由和平等 ”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三、材料解析16、材料一:近阶段时间,中国和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争端愈演愈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日前表示,钓鱼岛是日本的领土,没有任何交涉的余地,不会向中方妥 协,也不会轻易放弃向钓鱼岛派出公务人员的承诺。对

8、此,中方强硬表态毫不退让,中国的海监船公务船不断在钓鱼岛附近海域进行执法,中国的公务飞机也开始进入相关的领域,海空立体巡航钓岛强硬捍卫主权。材料二:在近代,亚洲的中国和日本都面临着民族危机和工业文明的大潮,都发生了一场资产阶级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但结果截然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中国和日本的钓鱼岛争端与近代的哪次战争有关?此次战争后签订的条约中的 哪一具体条款与目前的中日岛争有密切的联系?(2)近代中国和日本都面临着民族危机,分别被谁首先打开“ 大门”? (3)中国和日本的改良运动分别是什么?(4)上述改良运动的结果有何不同?17、国家主席习近平最近阐述了“中国梦”的含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9、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线,深情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孜孜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筹办夷务始末材料二: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中间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有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何怀宏中西文化的相遇与冲突材料三: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陈独秀旧思想与国体问题李鸿章所说 的“ 外国利器 ”主要是指什么?李鸿章的“富 强梦” 破灭的 标志是什么?根据

10、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 识,为实现“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的梦想,近代哪些仁人志士作出了哪些探索?材料二中陈 独秀等先进 分子为了将“ 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而进行了怎样的斗争?这场斗争的主要影响是什么?中国梦是“强国梦”“富民梦”!回顾历程,展望未来, 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程的认识。 (至少两点)17、一部人类文明发展史就是思想解放的历史。某校九年级一班就“ 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开展主 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1)黄玲玲同学在梳理中外历史上重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时,制作了一张知识卡片并向同学们展示了其中的片段,请你帮他完成空缺的部分。时间 思想解放潮流 核心思想

11、1416 世纪 人文主义1718 世纪 理性主义19 世纪末 君主立宪20 世纪初 辛亥革命 三民主义(2)在小组讨论中,黄玲玲同学就上述卡片所填的三大重大事件分别从“ 叩响近代社会大门”、 “锐利的思想武器”“ 爱国救亡的启蒙”方面与大家进行了交流,请你据此也作扼要说明。材料:中国的启蒙运动具有与欧洲启蒙运动迥异的特点。如果说欧洲启蒙运动是一场以个性自由为鹄的人文启蒙运动,那么中国启蒙运动则是一场旨在国家富强的现代化启蒙运动。这是中西启蒙运动的最基本差异。关于启蒙与现代化的关系,西方与中国适成倒置:在欧洲,是由启蒙而现代化;在中国, 则是为现代化而启蒙。欧洲由启蒙而现代化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文化

12、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国启蒙运动则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郑大华主编民国思想史论根据材料概括中国思想启蒙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导致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材料解析15.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劫难中抗争,通过救亡图存的艰难探索,最终走向伟大复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像个元宝形,开始是下降,降到谷底,然后上升,升出一片光明(1)图中 A 段导致近代中国逐步“下降” 的原因有哪些?(2 分)使中国“ 降到谷底”的历史事件是什么?(1 分)(2)图中 B 段,中国 资产阶级进 行了哪些救亡图存的探索?( 2 分)中国社会从 B 段转为 C 段 “升出一片光明” 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 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 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怎么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