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级下学期语文测试试卷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3826836 上传时间:2017-08-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年级下学期语文测试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二年级下学期语文测试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二年级下学期语文测试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二年级下学期语文测试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二年级下学期语文测试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年级下学期语文测试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年级下学期语文测试试卷(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来宾市第一中学高二年级下学期语文测试试卷第 I 卷阅读题(70 分)一、 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在中国所有艺术门类中,诗歌和书法最为源远流长,历时悠久。书法和诗歌同在唐代达到了无可比拟的高峰,既是这个时期最普及的艺术,又是这个时期最成熟的艺术。正如工艺和赋之于汉,雕塑、骈体之于六朝,绘画、词曲之于宋元,戏曲、小说之于明清一样。它们都分别是一代艺术精神的集中点。唐代书法与诗歌相辅而行,具有同一审美气质。其中与盛唐之音若合符契、共同体现出盛唐风貌的是草书,又特别是狂草。与唐诗一样,唐代书法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过程。初唐的书法,就极漂亮。由于皇室(如太宗

2、)宫廷的大力提倡,其风度体貌如同从齐梁宫体摆脱出来的诗歌一样,以一种欣欣向荣的新姿态展现出来。唐太宗酷爱王羲之。兰亭在唐初如此名高和风行,像冯、虞、褚的众多摹本,似有更多理由把传世兰亭作为初唐美学风貌的造型代表,正如把刘(希夷)张(若虚)作为初唐诗的代表一样。冯(承素)、虞(世南)、褚(遂良)的多种兰亭摹本,确是这一时期书法美的典型。或轻盈华美、婀娜多姿,或娟婵春媚、云雾轻笼,或高谢风尘、精神洒落,这不正是春江花月夜那种“当时年少春衫薄”式的风流、潇洒和婷婷玉立么?它们与刘、张、四杰的诗歌的气质风神恰好一致,鲜明地共同具有着那个时代的审美理想、趣味标准和艺术要求。走向盛唐就不同了。孙过庭书谱中

3、虽仍遵初唐传统,但他强调“达其情性,形其哀乐” , “随其性欲,便以为姿” ,明确把书法作为抒情达性的艺术手段,自觉强调书法作为表情艺术的特性,并将这一点提到与诗歌并行,与自然同美的理论高度,这与诗中的陈子昂一样,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它就像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以巨大的历史责任感,召唤着盛唐诗歌的到来一样,孙过庭这一抒情哲理的提出,也预示盛唐书法中浪漫主义高峰的到来。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的草书和狂草,如同李白诗的无所拘束而皆中绳墨一样,它们流走快速,连字连笔,一派飞动, “迅疾骇人” ,把悲欢情感极为痛快淋漓地倾注在笔墨之间。 “诗仙”李白与“草圣”张旭齐名并非偶然。一切都是浪漫的,创造的,天才的

4、,一切再现都化为表现,一切模拟都变为抒情,一切自然、世事的物质存在都变而为动荡情感的发展行程。然而,这不正是音乐么?是的,盛唐诗歌和书法的审美实质和艺术核心是一种音乐性的美。盛唐本来就是一个音乐高潮。当时传入的各种异国曲调和乐器,如龟兹乐、天竺乐、西凉乐、高昌乐等等,融合传统的“雅乐” 、 “古乐” ,出现了许多新创造。从宫廷到市井,从中原到边疆,从太宗的“秦王破阵”到玄宗的“霓裳羽衣” ,从急骤强烈的跳动到徐歌慢舞的轻盈,正是那个时代的社会氛围和文化心理的写照。或武或文,或豪壮或优雅,正如当时的边塞诗派和田园诗派一样。这些音乐歌舞不再是礼仪性的典重主调,而是人世间的欢快心音。2正是这种音乐性

5、的表现力量渗透了盛唐各艺术部类,成为它的美的魂灵,故统称之曰盛唐之音,宜矣。内容前面已说,就是形式,也由这个灵魂支配和决定。绝句和七古乐府所以在盛唐最称横唱,道理也在这里。它们是能入乐谱,为大家所传唱的。五古从汉魏起,到唐代实已基本做完;五律则自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搞定形化以来,成为终唐之世的考试体裁、正统格式;七律要到杜甫才真正成熟,宋以后才大流行,所有这些形式都基本是文学的,而不是音乐的。只有“入俗”的绝句和尚未定形的七言(即其中夹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等等)才是当时在整个社会中最为流行而可歌可唱的主要艺术形式,它们也是盛唐之音的主要文学形式。选自于美的历程1 “诗歌和书法同在唐代

6、达到了无可比拟的高峰” ,对书法发展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宫廷的大力提倡下,初唐的书法以一种欣欣向荣的新姿态展现出来,其风度体貌如同从齐梁宫体摆脱出来的诗歌一样。B冯、虞、褚的多种兰亭摹本,是这一时期书法美的典型,它们为那个时代确立了共同的审美理想、趣味标准和艺术要求。C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的草书和狂草,如同李白诗的无所拘束而皆中绳墨一样,把悲欢情感极为痛快淋漓地倾注在笔墨之间。D孙过庭在强调“达其情性,形其哀乐” ,明确把书法作为抒情达性的艺术手段,为书法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2关于“盛唐之音” ,以下说法不当的一项是()A音乐歌舞不再是礼仪性的典重主调,而是人世间的欢快心音,它

7、们是那个时代的社会氛围和文化心理的写照。B “入俗”的绝句和尚未定形的七言,是当时在整个社会中最为流行而可歌可唱的主要艺术形式,它们也是盛唐之音的主要文学形式。C “盛唐之音”表现在书法上,即是流走快速,连字连笔,一派飞动, “迅疾骇人” ,把悲欢情感极为痛快淋漓地倾注在笔墨之间。D草书,又特别是狂草,融合了当时传人的各种异国曲调和乐器,出现了许多新创造,具有音乐美,体现了出盛唐风貌。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在唐代,书法和诗歌既是最普及的艺术,又是最成熟的艺术,它们都是唐代艺术精神的集中点,都在唐代达到了高峰。B唐太宗酷爱王羲之,他就让冯承素、虞世南、褚遂良等人临摹王羲之的

8、兰亭集序 ,这些兰亭摹本,就成了这一时期书法美的典型。C陈子昂强调书法作为表情艺术的特性,从与自然同美的理论高度,以巨大的历史责任感,召唤着盛唐诗歌的到来。D五古、五律、七律等体裁是在唐代以后才成熟的,这些形式都基本是文学的,而不是音乐的。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褚无量,字弘度,杭州盐官人。幼授经于沈子正、曹福,刻意坟典,尤精礼 、司马史记 。擢明经第,除国子博士,迁司业兼修文馆学士。中宗将南郊,诏定仪典。时祝钦明、郭山恽建言皇后为亚献,无量以不副礼而固争,3时左仆射韦巨源佐钦明,故无量议格。玄宗即位,迁左散骑常侍兼国子祭酒,封

9、舒国公。母丧解,诏州刺史薛莹吊祭,赐物加等。庐墓左,群鹿犯所植松柏,无量令毋捕杀之,但号诉日:“山林不乏,忍犯吾茔树耶?”自是群鹿驯顺,不复枨触。无量为终身不御其肉。丧除,召复故官。开元五年,帝将幸东都而太庙坏,姚崇建言:“庙本苻坚故殿,不宜罢行。”无量鄙其言,以为不足听,乃上疏曰:“王者阴盛阳微则先祖见变今后宫非御幸者宜悉出之以应变异举睃良撙奢靡轻赋慎刑纳谏争察谄谀继绝世则天人和会,灾异讫息。 ”帝是崇语,车驾遂东。无量又上言:“自古受命之君,必兴灭继绝,崇德报功。故存人之国,大于救人之灾;立人之后,重于封人之墓。愿到东都,收叙唐初逮今功臣世绝者,虽在支庶,成得承袭 ”帝纳其言。初,内府旧书

10、,自高宗时藏宫中,甲乙丛倒,无量建请缮录补第,以广秘籍。天子诏于东都乾元殿东厢部汇整比,无量为之使。因表闻喜尉卢馔、江夏尉陆去泰、左监门率府胄曹参军王择从、武陟尉徐楚璧分部雠定。卫尉设次,光禄给食。又诏秘书省、司经局、昭文、崇文二馆更相检雠,采天下遗书以益阙文。不数年,四库完治。卒,年七十五。帝闻悼痛,赠礼部尚书,谥日文,葬事官给。(节选自新唐书褚无量传 ,选入时略有删改)【注】亚献,祭祀时第二个献酒称“亚献” 。绝世,断绝禄位的世家。设次,设置帐棚,供临时居处。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王者阴盛阳微则先祖见变今后宫非御幸者宜悉出之以应变异举睃良撙奢靡 轻赋

11、慎刑纳谏争察谄谀继绝世B王者阴盛阳微则先祖见变今后宫非御幸者宜悉出之以应变异举睃良撙奢靡 轻赋慎刑纳谏争察谄谀继绝世C王者阴盛阳微则先祖见变今后宫非御幸者宜悉出之以应变异举睃良撙奢靡 轻赋慎刑纳谏争察谄谀继绝世D王者阴盛阳微则先祖见变今后宫非御幸者宜悉出之以应变异举睃良撙奢靡轻赋慎刑纳谏争察谄谀继绝世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坟典, “三坟” “五典”合称,指“三皇五帝 ”之书,后转为对古代典籍的通称。B擢,这里是提升官职之意。古代表升职的专有词还有:升、晋、迁、陟、加等。C南郊,古代帝王于南郊祭祀天神,是神化王权、加强统治的一种国家宗教仪式。D太庙

12、,中国古代皇帝供奉先祖的地方,后来皇后和功臣的神位也可以供奉其中。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褚无量学问渊博。他少年时跟随沈子正、曹福学习经学,专心攻读,尤其精通礼和司马迁的史记 ,并凭借对礼和史记的精通被提拔为官。B褚无量心地仁慈。在墓旁构筑小屋守丧期间,群鹿冲犯他种植的松柏,4他下令不要围捕猎杀,以后群鹿也不再前来触犯松柏,为此他终生不再吃鹿肉。C褚无量敢于直谏。在太庙坍塌的情况下,姚崇执意提出不改变皇帝到东都的行程,褚无量反对姚崇的建议,并劝谏皇帝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应对灾异。D褚无量注重文化典籍的修订。唐高宗时藏入宫中的旧书,次序杂乱无章,他建议请

13、人整理誊写,补订次序,扩充珍贵的典籍,为此事的主管官员。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无量以不副礼而固争,时左仆射韦巨源佐钦明,故无量议格。 (5 分)(2)愿到东都,收叙唐初逮今功臣世绝者,虽在支庶,成得承袭 (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在后孟浩然出谷未亭午,至家已夕曛;回瞻下山路,但见牛羊群。樵子暗相失,草虫寒不闻。衡门犹未掩,伫立待夫君。注“精思观 ”,湖北襄阳附近名胜。 “王白云”为孟浩然同乡好友王迥,号白云先生。两人结伴出游,中途走散。8诗的颈联是什么意思?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

14、析。 (5 分)9结合前两联,从描写方法这一角度,简要分析孟浩然诗风的特点。 (6 分)(三)名句名篇默写(6 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 分)(1) 书愤中采用蒙太奇手法构成一幅幅堂堂正正、浩浩荡荡军容画面的诗句是 , 。(2)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流露出作者消极情绪,包含作者对人生的几多失意和深沉的感慨的句子是 , 。(3)李煜虞美人中“ , ”两句,表现了作者对江山易主、物是人非的怅恨和叹惋。三、文本阅读(25 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 分)中国之蒿1969 年,屠呦呦和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几位同事一同参与到“523 任务”中。那一年,屠呦呦 3

15、9 岁,职称是助理研究员。屠呦呦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是家中五个孩子中惟一的女孩。父亲摘引诗经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为她取名呦呦,意为鹿鸣之声。谁能想到,诗句中的“野之蒿” ,竟真的与屠呦呦结下了一生的不解之缘。1951 年,屠呦呦考入北京医学院药学系生药学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医研究院的中药研究所工作。由于屠呦呦的专业属于西医,中药所送她到中医学习班,用两年半的时间系统地学习中医药。具有中西医背景,而且勤奋,屠呦呦很快崭露头角。她被任命为中药研究所“523 任务”研究组组长,带领 4 名小组成员寻找抗疟药物的线索。5屠呦呦首先系统地整理历代医籍。她还四处走访老中医,就连单位的群众来信也仔细地翻阅了一遍。由此,她专门整理出了一本抗疟单验方集 ,包含640 多种草药,其中就有后来提炼出青蒿素的青蒿。不过,在第一轮的药物筛选和实验中,青蒿提取物对疟疾的抑制率只有 68%,并没有成为屠呦呦重点关注的对象。那时,她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胡椒上。这种在中国极为常见的植物,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了 84%。这是一个很让人兴奋的数据,但此后的深入研究却事与愿违。屠呦呦发现,胡椒只能抑制疟原虫的裂变繁殖,灭杀效果却非常不理想。放弃了胡椒,她把目光又转向了效果并不突出、却在中医药典籍治疟药方中屡屡被提及的青蒿。早在公元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