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泥古与创新之间的风景描写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821824 上传时间:2017-08-1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泥古与创新之间的风景描写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在泥古与创新之间的风景描写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在泥古与创新之间的风景描写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在泥古与创新之间的风景描写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在泥古与创新之间的风景描写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泥古与创新之间的风景描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泥古与创新之间的风景描写(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在泥古与创新之间的风景描写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作为传统的创作方法和手法,风景描写已经逐渐从中国作家的笔下消逝,如何对待这一问题,不仅是一个作家创作技巧层面的事情,更是其世界观和哲学理念的大问题。本文试图通过黄蓓佳近期长篇小说的嬗变,将这个问题提到一个较高的理论层面来加以认知和强调,以期完善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的审美机制。关键词:风景描写:泥古与创新;黄蓓佳;长篇小说绪言无疑,作为与工业文明和后工业文明的城市化相去甚远的农耕文明形态下具有原始风貌的风景描写,已经逐渐被现代文明过滤下的社会生活所驱逐与淘汰,新世纪以来,中国大陆的作家不再关注这种似乎是旧文明形态下的特定风景描写方法,而更多的是关

2、注其作品的商业化效应,于是,这种风景描写也就渐渐成为一种旧浪漫主义或为奢侈、或为堕落的描写标志,或许会有更多的人将此看做是堂,吉诃德式的战法。然而,正是这种最最原始的描写方法才是文学作品最本质的元素体现。因此,记录下即将被后工业文明洗刷掉的自然原始文明风貌,以此作为社会生活的历史,也为文学的历史留下一道深刻的印记或许这是人类与自然融合的最后一道绚丽彩虹。也许这也正是一个身处现代文明生活语境中的作家应该考虑和担当的文学问题和审美问题吧。当然,今天的作家对人类毁灭自然的反思,绝非仅仅停留在梭罗在瓦 尔登湖里所表达出的对现代文明的简单反抗和本能厌恶,而是必须将反抗和厌恶化成一种对自然“流注”的热情抒

3、写。在世界文学描写的经典著作中,毋庸置疑的是,俄罗斯作家是最钟情和擅长风景描写的族群,这一点也与其绘画中的风景画、音乐中的浪漫主义风格休戚相关。正如一位学者所言:“认真倾听大自然的呼吸、寻觅大自然的美,是俄罗斯文学的优秀传统之一。 ”著名的俄罗斯风景描写作家巴乌斯托夫斯基在一些片段的思考和为了故土的美丽中所说:“时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当你眼前出现一条乡间小路或者一座山坡上的小村庄时,你突然想起来:似乎很久很久以前,甚至在梦中早已见到过,并且早已全身心地爱上了她。 ”“俄罗斯文学、音乐、绘画,整个我们伟大的文化,乃至整个历史所有这一切都与俄罗斯土地的美丽紧紧相连。 ”这起码说明了以下两个问题:风

4、景描写乃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记忆的最深刻的符号,它是根植于民族集体无意识深处的、具有遗传基因的影像,是作家生活经验和写作经验自然而然的流露;一切文学艺术都离不开对美丽的自然风光的歌颂,文学作品只有密切地关注它,才有可能上升到一个更高的艺术境界。因此,我们只有将风景描写提升到这样的高度来认识,文学才有希望获得其最本质的特征,才具有更强的生命力。一自然风光描写中泥古与创新的审美选择从 2008 年出版的爱某个人就让他自由和所有的到 2011年出版的家人们 ,黄蓓佳的长篇小说始终是在现实主义和浪漫 主义的创作手法之间徘徊,在抽象和写实的描写之间挣扎着。如果说在所有的主题表达中,作者在为小说进入形而上的

5、哲理层面而努力的话,那么,到了家人们 ,作者试图进入形而下的表现之中。正如作者自己在书籍封底跋言中表述的那样:“所有的是一个太哲学的书名,但是惟有它能够把这本书拎起来,在妥善地包裹住。所有的秘密、所有的哀伤、所有的背叛、所有的救赎、所有漂泊他乡的无奈、所有无法掌控的变异。当然,也包括所有来自生命本源的快乐。 ”也就是说,落实到具体的描写方法上,作家从家人们开始转型,将视线逐渐从形上的人物心理的描写转移到形下的风景描写上,开阔的自然描写视域,使作品更具有浪漫主义的特质。如果说 2008 年出版的爱某个人就让他自由和所有的两部作品对风景描写处于无意识和有意识的交叉层面的话,那么,2011 年出版的

6、家人们显然就是自觉地将风景描写提升到了一个极其显著的位置,我粗略统计了一下,在爱某个人就让他自由里只有寥寥几处勉强算得上是风景描写的地方;而在所有的中,至多也就是十几处算得上是风景描写的地方;但是,在家人们中就有多达几十处的风景描写段落,这些风景描写不仅与小说所要表现的故事情节融为一体,大大提升了小说的浪漫主义元素,而且还极大地丰富了小说的美学内涵。当然, 家人们在艺术结构上的特点也很明显,如倒叙、插叙等叙述手法的运用,将现在进行时和过去进行时交叉轮替使用, 强化了小说的可读性,造成的一系列悬念,为小说的推进奠定了基础;另外,人物描写的抒情性也为小说的浪漫元素增添了色彩。但是,给我最大震撼的还

7、是小说中处处漫溢着的风景描写,这些久违了的风景描写不仅使我读出了一个作家洋溢着的青春活力和萌动着的美学风格,而且还读出了那种贴近大自然的永恒记忆美感。小说的开篇就是风景描写:“已经许久没有下雨了,公路在初春灰色的苍穹下显得肮脏和颓败,有几分破落的味道,又有一种无可奈何的挣扎。劣质柏油只薄薄地铺了路中间的部分,两边的路肩很明显地裸露着灰土和砂石,被干燥的小风贴着地面卷起一个又一个小小的漩涡,追着车轮奋力往前。那些有幸被柏油遮盖的路面,因为载重卡车和农用机械的一次次碾压,也已经龟裂,凹陷,或者不规则地鼓凸,为继续来往的车辆制造出无数麻烦。 ”这种风景描写没有将我们带入莫泊桑、哈代、屠格涅夫式的那种

8、较为纯粹的风景画抒情描写之中,而是使我们立刻想到了奥斯特洛夫斯基式的风景描写,比如在筑路章节里的风景描写,甚至也想到了柳青创业史中那些作为中学语文教科书梁生宝买稻种里的开篇“春雨唰唰地下着”的情景,无疑,这种风景描写是带着作家对生活特有的艺术感受的,同时也带有那个时代文学教育的遗传密码,其价值判断是十分明确的,它是为人物设置的特定环境,也就是恩格斯在致玛哈克奈斯中所提出的“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的叙事文学创作原则它是需 要呼应人物的内心世界的。但这却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作家本人的审美情趣。而黄蓓佳就在这里突破了这一藩篱,比如在接下来的风景描写中就更加体现了另一种风格:“初春,田野里的树木刚开始抽

9、条长叶,绿荫尚未完全遮蔽掉一切丑陋,那些半球形的陈旧毛糙的玩意儿,像贴在灰色天空中的一团团牛粪饼,有着超现实主义的荒诞和夸张。 ”这段风景描写并没有完全呼应人物的心理需求,也就是并不和人物心理构成正比的平行描写,当然,也不是哈代式的将优美的风景画描写和人物的悲剧心理构成反比的逆向描写,而是远离人物性格和典型环境,呈现出作者本人随心所欲式的自我审美情趣的风景描写。如果说前面的风景描写尚有泥古的痕迹,那么,后面的风景描写却是创新和自我的。用“一团团牛粪饼, ,作比喻,这是当今年轻人无论如何都难以想象和领会的修辞手法,诚然,这是和作家特有的生活经验息息相关的插队的乡村生活给予她的灵感。但是这种以丑为

10、美的大胆的反比的修辞手法却体现出一个作家审美的现代性元素,这种修辞手法本身就具有超现实主义的艺术想象力,尽管比喻本身是写实的,它却成就了作家风景描写的独特性。这种风景描写不顾人物、不沿袭规范的自我性,形成了黄蓓佳近期小说风景描写的特点,最为精彩的是她对校园风景既写实又夸张的浪漫主义描写:“只有校园里的树木和花草,年复一年的,不颐人世间的纷乱和烦恼,兀自静悄悄地长。春天校园里是梧桐树和迎春花的世界。梧桐飘絮乱花迷眼,满校园飘荡着一团一团 的半透明的毛毛,让师生们咳嗽,打喷嚏,淌眼泪水,既苦恼又幸福。迎春花黄灿灿的,先于所有的花卉热烈开放,从墙头和高坡上一簇簇地披挂下来,明艳夺目,弄得大家想不注意

11、都不行。夏天,榉树和洋槐树上的知了叫得声嘶力竭,仿佛活了今天就没有明天似的,有一种悲壮搏命的意思。秋天开始落叶了,花圃和办公室的窗台上的菊花叶开了,一边是萧瑟,一边是明媚,两相参照,觉得人生还是美好。最惊喜不过是冬天来一场雪,满树银枝,道路楼房一片洁白,虽然过不长就雪会融化,但是早晨一推窗户的激动,会久久地留在脑海里,一直保存到第二年的冬季开始。 ”无疑,这些风景描写展示出作者丰富的生活经验,也倾注了作者对生活的无限热情,使其文学描写达到一个与众不同的独特境界。在风景描写之中注入生命的体验和奔放的情感,应该是许多著名作家惯用的创作技巧,尤其是在俄罗斯作家当中更是如此,巴乌斯托夫斯基在一篮枞果这

12、样写道:“整个森林,使人心旷神怡,蘑菇发出清香树叶悉索低语,临海一面陡坡上的树林,更是令人陶醉。在那里,你可以听到海浪激岸的声音。在那里,你可以看到树苔在湿润的空气中怎样滋长着,它们像斑白的胡须一样从树枝上垂拂到地下。在这些山林中,有一种快乐的回音,像学舌鸟那样顽皮,它静静地等待着,一有声音,就把它抓住,然后,又把它投出去,像一个球一样的从一个悬崖蹦到另一个悬崖。”虽然巴乌斯托夫斯基是在写散文随笔,但是,其美妙的文字却 犹如珠玑,这就是人们为什么会将他的随笔集金蔷薇当做精美的艺术品来欣赏的原因。在这里,巴乌斯托夫斯基抓住了一个作家对大自然体验的感悟问题,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灵感问题。巴乌斯托夫

13、斯基用通感式的表述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作家的视觉、听觉、嗅觉是体察大自然并将其作为文学描写的基本元素,而如何综合这些描写元素,从而将其上升到作家主体感觉的层面,这才是真正的灵感显现。鉴于上述概括,我们来看黄蓓佳的风景描写,似乎就能够清理出一些类似的灵感与顿悟来了:“开春,黯淡了一个冬天的校园里,这儿那儿一点一点地有色彩露头了。最早是茶花和春梅,暗红色、浅粉色,都开在僻静无人处,低调、安静,被巨大的雪松遮掩着,自得其乐地绽放芳华。而后,迎春花大张旗鼓、拉帮搭伙地喧闹起来,它们是要么不开,要么开出来便是黄灿灿的一大片,黄得明目、耀眼、高调、轰轰烈烈,是色不惊人誓不休的那种架势。再接下来,樱花粉白透

14、明地漂浮在半空中,美得像呼吸、像梦幻。桃花和海棠牵手而来,桃花如村姑那般本分实在,红也是红得端正,海棠花一秃噜一秃噜地挂满枝头,花朵是丰腴肥厚的,性感诱人的。 ”无疑,从视觉上构图色彩的变化,到听觉上由静变闹的旋律波动,再到嗅觉上的画龙点睛。这段风景描写里渗透了作家自我梦幻般的感觉体验,尤其是那些拟人手法的运用,给作家的灵感增添了更多的色彩。虽然这段风景描写不是那种贴近原始自然的贵族般高雅的纯净凝练的文字,但是,它所表达的 热烈和奔放却是契合校园风景的最基本的元素,是青春满溢的校园人文风景灵魂的显现。从作家的创作思路来看,紧接着的一段人物风景画的描写就证明了这段风景描写是与人物的性情、性格和风格相一致的:“一群一群的女孩子,脱去了臃肿冬装,换上素色的春秋衫,领口翻开,露出里面鲜红的或者鹅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