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与“日”的交融——试论伍尔夫“双性同体-理论及实践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821698 上传时间:2017-08-1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夜”与“日”的交融——试论伍尔夫“双性同体-理论及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夜”与“日”的交融——试论伍尔夫“双性同体-理论及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夜”与“日”的交融——试论伍尔夫“双性同体-理论及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夜”与“日”的交融——试论伍尔夫“双性同体-理论及实践(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夜” 与“ 日”的交融试论伍尔夫“双性同体”理论及实践论文摘要1928 年,英国女性主义作家,理论家伍尔夫提出了 “双性同体”的概念。她超越了生理性别上的差异,向传统的性别区分模式发出了挑战,将自己的“双性同体”构建在男女的性别上,从而打破了传统的男女二元对立模式,创造性的提出了两性之外的“第三性”。这既是伍尔夫女性主义思想中的重要概念,也成为后来众多女权主义者争论不休的一个话题,在整个女性主义批评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论文关键词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伍尔夫;双性同体女性主义思潮最早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初,女性主义继文艺复兴之后再度兴起,并以更加迅猛的气势,更加规范的

2、组织向“父权主义”发出挑战。女性在, ,上争取权利平等的运动,使男性感受到妇女对其“父权权威的威胁,因此,战后一些文学作品中出现了贬低,厌恶女性的言辞。这种“厌女症”的出现,反而刺激了女性作家的反抗意识。她们开始在精神领域与男性展开新一轮的激战,由此掀起了女性主义运动的第二次浪潮,即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兴起。一、 “双性同体” 理论本体特质自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诞生之日起,就始终存在着一个如何看待文学活动中性别差异的问题。无论是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吉尔伯特和苏珊格巴为代表的“激进女性主义” ,还是 9o 年代以后在英美兴起的“后女性主义”, “权利女性主义 ”等,都无可避免的关注着女性地位以及

3、男性和女性的关系问题。其实,早在 1928 年,作为女性主义批评的先驱者,英国女性主义作家,理论家伍尔夫在她的一间自己的房间就提出了一种解决男女性别对立的办法,即“双性同体” 理论。 “双性同体”又称“雌雄同体”,这一概念并不是伍尔夫的首创,而是源自一个生物学术语。 “最原始和最直观的含义是同一躯体具备男性与女性特征其字源便是男人(andro)和女人(gyn) 加在一起的意思。 ”但伍尔夫却是第一个在文学创作和批评领域中援用这一概念的人。在她的一间自己的房间中,不仅讨论了女性的创作问题还用姑娘和男子停下来,钻进出租车里悄没声息的消失这一形象比喻,提出了两性应该和睦相处。伍尔夫作出了自己的阐释:

4、“我们每个人。都受两种力量的制约,一种是男性的,一种是女性的,在男性的头脑中,男人支配女人,在女性的头脑中,女人支配男人。正常的和适宜的存在状态是,两人情谊相投,和睦的生活在一起。如果你是男人,头脑中女性的一面应该发挥作用;如果你是女人,也应与头脑中的男性一面交流”。首先,伍尔夫作为女权主义的先驱,是坚决反对单一的“男性中心”论的,她认为在以男权为主导的话语形态中,女性形象过于单一,有的甚至遭到了歪曲,遗漏。在这种形象歧视的背后,有着更深刻的男权文化因素,伍尔夫所要抵制和突破的正是这种更广泛的男性价值体系。然而,伍尔夫对男性话语的批判并没有停留在否定一性(男性) 肯定另一性(女性)的传统模式上

5、。她指出:“挑动一个性别反对另一个性别,一种身份抗拒另一种身份;自命不凡,鄙薄他人,如此等等,都属于人类生存的小学阶段”。如果说执意要获得男性那样的权利和成就,实质上是对男性价值标准和文化体制的认同,努力确立不同于男性的女性价值体系,只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结果男女两性都将视对方为“他者”。伍尔夫就曾把自己称作“局外人” ,认为所有的女性在父权社会都受到压迫,从来没有什么地位可言。她在挑战男权文化的逻各斯中心主义的同时还试图创造出一个达到完美人格的“第三性”,它融合了男性的勇敢、理智和女性的浪漫、想像。在伍尔夫看来,任何纯粹的男性化或女性化的头脑都是不能创作的,只有当一个作家“像女人一样,与此同时又忘记了自己身为女人”时,才会出现那种“ 性的质感” 。这是一种忽略性别的思维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技术指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