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模各区县试题分类整理-中国史-非选择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821024 上传时间:2017-08-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模各区县试题分类整理-中国史-非选择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二模各区县试题分类整理-中国史-非选择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二模各区县试题分类整理-中国史-非选择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二模各区县试题分类整理-中国史-非选择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二模各区县试题分类整理-中国史-非选择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模各区县试题分类整理-中国史-非选择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模各区县试题分类整理-中国史-非选择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非选择题(共 75 分)长宁;36文学中的历史(13 分)材料一:水浒中的林冲曾官居“八十万禁军教头”。材料二: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唐 杨炯从军行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哪)个书生万户侯? 唐 李贺南园材料三: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宋真宗(赵恒)励学篇莫道儒冠误,诗书不负人; 达而相天下,穷则善其身。 神童诗北宋 汪洙编问题:(1)材料一中的“禁军”具体指什么?结合当时全国总兵力约有一百多万的实际,你如何理解材料一所述现象?(4 分)(2)从材料二和材料三可以看出社会价值观念正在发生怎样的转变?(2 分)导致该转变

2、的原因有哪些?(5 分)(3)依据上述分析,你如何看待文学作品的史料价值?(2 分)36 (1)宋时驻守中央的军队。说明宋朝实行内重外轻的军事方针,一方面有利于防止地方势力拥兵对抗朝廷,但另一方面却造成了地方及边疆力量薄弱的局面。 (4 分)(2)从唐时的尚武到宋时的崇文。 (2 分)鉴于唐末以来藩镇拥兵自重、禁军将领篡夺皇位的教训,宋统治者进行改革。宋以“重文轻武”为基本国策;并通过科举制提拔文人担任要职;形成文官体制。 (5 分)(3)文学作品一方面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历史细节及社会价值观念的变迁等;但另一方面,作为艺术作品,有虚构想象的成分,或带有作者的主观认识,需要进一步辨析。 (2 分

3、)奉贤:37地图中的历史(14 分)(1)左图为秦朝疆域图 ,从中能了解秦朝的哪些重要历史信息?(6 分)(2)判断右图是哪一朝代的疆域示意图?与秦朝疆域相比,出现了什么变化?(2 分)(3)就政治体制而言,这两个朝代有什么异同点?(6 分)37 (共 14 分) (1)直接信息:秦朝定都咸阳;修筑从临洮到辽东的长城;疆域四至的方位;实行郡县制等。 (4 分)间接信息:秦朝是我国第一个大一统的帝国,实行中央集权制度,由西周时期推行的分封制改变为郡县制,修筑长城等大型工程征发大量民力,导致民怨沸腾,激起农民起义等。 (任答两点给即可,2 分)(2)西汉。 (1 分)领土向西域等地拓展扩大。 (1

4、 分)(3)汉承秦制,从皇帝制度、中央官制到地方郡县制度,都沿用秦朝,但政令宽简疏缓,并采用了分封制。 (6 分)普陀:37. 历史横断面研究材料: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一一陈寅恪先生文集第 2 卷问题:(12分)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指出宋朝“造极”的表现。(12分)37 (12 分)政治:解决地方势力的威胁;中央机构的有效运转;科举制的大力推行。 (每分号 1 分)经济:经济重心南移;南方农业经济生产发展很快,棉花、茶叶、桑蚕种植普遍;都市商业繁盛;商品经济发展,海上丝绸之路促进;海外贸易更加兴盛;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文化:文章诗词俱发达;科技成

5、就众多如三大发明等;儒学发展成为理学。 (12 分)崇明:36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14 分)回答:(1)在下列表格中填上古代中国中央政府对地方的行政建制(4 分)朝代 秦 西汉前期 元 清朝前期地方建制(2)除上述地方行政建制外,古代中国中央政府还采取哪些举措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起到什么作用?(10 分)36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14 分)(1) (4 分)朝代 秦 西汉前期 元 清朝前期地方建制 郡县制 郡国并行制 行省制 除行省外,设将军辖区和办事大臣辖区(2)举措:地方主要行政长官由中央直接任命;中央派特使到地方巡视、监察地方官吏;地方行政长官由文官充任;把地方的行政权、财政权

6、、兵权收归中央;加强对边疆地区的防卫和管理等。 (8 分)作用:中央集权体制得到不断完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2 分)黄浦:37有学者指出:“政治上结束战国是在秦代,而文化上结束战国却是在汉代。”请你结合所学,对这一学者的观点进行论证。(12 分)有一定的开放性,答到要点即可。 (12 分)(1)政治上结束:秦国商鞅变法以后,迅速强大,先后兼并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帝国。为了有效控制大一统的新局面,秦朝统治者建立了一整套中央集权制度,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秦创制的中央集权体制,结束了西周封邦建国体制,成为我国历代王朝政治制度的蓝本。 (6 分)(2)文化上结束:春秋战

7、国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竞相争鸣的局面。秦始皇曾经焚书坑儒,以统一思想舆论。汉武帝时,采用董仲舒等人的建议,建立五经博士,将儒学定为官学,其它诸子之学 “罢黜”在官学之外。 “独尊儒术”之后,以五经为代表的儒学成为官员选拔、学校教育和人才培养的主要内容。从此以后,儒学成为历代王朝的统治思想和社会主流的意识形态。 (6 分)浦东新区:37君相的“拔河” (12 分)皇帝与丞相的关系可以用拔河来形容。皇帝和大臣分别在绳子的一头,向着自己的方向拉,这项运动并没有裁判,但却有一项不成文的规则。这个规则正是上千年的政治实践划定的,双方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能做什么,就在这样的规则中,权力达到了平衡。而朱元璋

8、不守规则,改变了这一切 权力由他一人掌握就可以了,不再需要所谓的平衡。摘自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问题:(1)明朝以前,皇帝和丞相遵循的“规则”主要有哪些?(2 分)(2)你赞成中国古代皇帝和丞相之间的“权力”拔河说吗?说明理由。 (4 分)(3)怎样看待朱元璋的“不守规则”行为?(6 分)37君相的拔河(12 分)(1)规则:皇帝是最高统治者,裁决一切军国大事(或皇权至上) ;中央政府的最高官职为丞相,是百官之长,助理万机。 (2 分)或儒家思想中的君臣规范(1 分)(2)赞成:在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下,皇权虽至高无上,但君主个人无法亲自处理一切国家事务(1 分) ;明朝以前的丞相拥有最高行政权

9、,还直接领导着中央政府官僚机构,可利用皇帝昏庸孱弱扩大相权,并通过审核或行政制约皇权,以致历史上权臣取代皇位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2 分) ;若君王贤明有为,相权就得到抑制或约束,双方形成“拔河“的态势(1 分) 。否定:中国古代实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皇权居于至高无上的地位(1 分) ;丞相虽是百官之长,只是协助皇帝,一切军国大事均由皇帝裁决。 (2 分)从历史发展趋势看,皇权日趋加强,相权日趋弱化,直至消亡,不存在权力平衡。 (1 分)辩证:不完全赞同:明以前符合“拔河“说,如汉武帝创设内朝外朝、隋唐创设三省六部制等;明以后不符合”拔河“说,如明朝废中书、废丞相、六部直接听命于皇帝、创设内阁制

10、度;清代创设军机处等(史实恰当,论证贴切 2 分) (说明:观点明确,条理清楚,符合史学逻辑)(3)看待:从材料看,朱元璋的“不守规则”是指废除丞相与丞相制度强化皇权(2 分), (如有回答实行特务统治 1 分) ,虽从制度上排除相权对皇权的威胁,在皇帝勤政“有为“的情况下,有利于提高中央决策和行政效率。 (2 分)但在皇帝昏聩、怠政时,容易导致高官倾轧、行政低效、政治腐败(暴政)等(2 分)38外交官的“悲剧” (14 分)1878 年,清朝首任驻英法公使郭嵩焘在使西纪程一书中认为:西洋也有两千年文明,把“巴夫子” (柏拉图) 、 “亚夫子” (亚里士多德)等西哲与“孔夫子” 、 “孟夫子”

11、等东哲相提并论;“英人谓天文窍奥由纽登(牛顿)开之,此英国实学(科学)之源也。相距二百三四十年间,欧洲各国日趋富强,推求本源,皆学问考核之功也,推原其立国之本末,所以持久而国势益张者,则在巴力门(Parliament)议政院有维持国是之义,设买阿尔(Mayor)治民有顺从民愿之情。 ”书呈总理衙门,激起满朝士大夫公愤,有人参劾他“有二心于英国,欲中国臣事之”。有人更指责他是有“三大罪”的汉奸:第一、 “游甲敦炮台披洋人衣,即令冻死亦不当披。 ”第二、 “见巴西国主擅自起立,堂堂天朝,何至为小国主致敬?”第三、 “柏金宫殿听音乐屡取阅音乐单,仿效洋人之所为。 ” 郭嵩焘任期未满,被迫因病销差,

12、“罪行”因李鸿章力争不了了之。问题:(1)士大夫为什么会痛恨郭嵩焘?(6 分)(2)你若是李鸿章,怎样为郭嵩焘申辩?(8 分)38外交官的悲剧(14 分)(1)水平 1:能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归纳理由完整。 (6 分)观点:由士大夫愤慨可折射出封闭中国与西方文明的冲突和抵制理由:(从时代看)两次鸦片战争的屈辱使士大夫对西方抱有敌意;(从传统看)传统文化中的夷夏观念,也使士大夫排斥西方文明(2 分) 。(从个人看):郭氏亲历西方,对西方的认识和观点已经超越封闭守旧的传统士大夫,尤其是郭认为西方历史悠久,西哲堪比孔孟,科学领先世界等,更是动摇了清朝士大夫的天朝上国和华夷观念(优越感) (2 分) ;

13、郭推崇西方民主政治,不仅触犯了中国的君主专制统治,也威胁着士大夫的地位与利益(1 分) ;郭仿效西方生活方式,也违背了儒家规范,遭到鄙视。 (1 分) (其它言之有据,也可)水平 2:能从材料中提取部分信息,理由归纳不完整(按题意相符程度给分) 。 (24 分)其他答案。 (0 分) (说明:能结合材料从中西方社会政治、文化传统和思想观念等差异分析说明也可)(2)水平 1:能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置于历史场景下,推论合理,多角度说明(8 分)能结合时代背景:如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朝面对危局,需要吸取他国之长,郭氏之书可以借鉴(2 分)结合李鸿章的经历与追求:如郭呈此书的目的是为巩固清朝统治,为长治

14、久安计;李鸿章也可能结合兴办洋务经验与教训,需要深入了解外国。可举证说明。 (3 分)结合郭氏本人的经历和诉求:如郭氏刊印书籍本无大过,可开拓了我们的眼界;书中所呈多是域外洋人风尚习俗,无伤中华大体;其作为外交官,入乡随俗,小节不辱使命;“汉奸”之说还需要实证等。 (任三,3 分)徐汇:36内外朝的演变“秦汉以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发展有一个规律,那就是皇帝为了加强集权专制统治,往往提拔心腹近臣,在自己身边建立一套秘书班子,。内朝官的权力急剧膨胀,后来就逐渐取代了外朝官。当内朝官成为正式的国家机构以后,皇帝又重用近臣,在内朝建立另一个参谋班子,他们入侍帷幄,内参机密,在朝廷正式机关之外

15、,又建立了一个凌驾于其上的内朝组织。 ”秦学颀 机变诡异的中国古代权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3 分)(1)概述西汉至清代内外朝演变的史实。 (8 分)(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内外朝更迭这一规律看法?(5 分)36内外朝的演变(1)史实:汉建立后,统治者继承秦朝的中央官制,丞相制度沿袭了下来。 (1 分)汉武帝为了裁抑丞相职权,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由皇帝与亲信近臣形成了宫廷的决策核心,称为“内朝” ;而以丞相为首执掌政务的政府机关,称为“外朝” 。 (2 分)朱元璋加强皇权,废除中书省和丞相之职,其在位后期始设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协助皇帝处理朝廷文书。明成祖时,正式确立内阁制度。 (2

16、 分)康熙帝设南书房作为内廷决策机制钳制议政王大臣会议;雍正帝在宫内创设军机房,后将这一临时机构定为常设的军机处。乾隆帝时进一步强化军机处的职能,内阁也形同虚设,皇权得以空前加强。 (3分)(2)看法:内朝的形成以及内、外朝之间关系的变化是皇权与相权矛盾的体现。 (2 分)认识:中国古代史上内外朝体制更迭,体现了皇帝集权的加强,有利于防止大臣擅权,威胁政局稳定;(1 分)也有利于平定边疆分裂叛乱势力,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与社会稳定。 (1 分)但另一方面,相权削弱乃至最终丞相被废除,到明清时皇权空前强化,严重阻碍了社会发展与进步。 (1 分)闵行:37宋 朝 “面 面 观 ”史 学 界 有 人 认 为 , 宋 代 是 “积 贫 积 弱 ”的 时 代 , “弱 宋 ”几 乎 成 了 这 个 王 朝 的 代 名 词 。但 也 有 许 多 学 者 主 张 宋 代 是 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技工职业技能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