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供热二次管网改造工程项目建议书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816219 上传时间:2017-08-12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供热二次管网改造工程项目建议书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年供热二次管网改造工程项目建议书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年供热二次管网改造工程项目建议书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年供热二次管网改造工程项目建议书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年供热二次管网改造工程项目建议书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年供热二次管网改造工程项目建议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供热二次管网改造工程项目建议书(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一、项目概况1、工程名称:2012 年 供热二次管网改造工程。2、项目估算总投资:1638.9 万元。二、概 述1、编制依据(1)总体规划(2003-2020)(2)集中供热专项规划(2008-2020)(3)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CJJ34-2010)(4)城镇直埋供热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81-98)(5)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6)空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1996(7)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CB50019-2003(8)建设部建设标1996628 号市政工程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编制办法(9)建设部建设标1996309 号全国市政工程投资估算2指标2

2、、编制原则(1)、在总体规划及供热工程专项规划的指导下,根据国家现行的有关法规、规范和标准,结合供热规划及 的实际情况, 进行本项目的建设研究和设计。(2)、根据城市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分期建设的方针,在工程设计中充分考虑近远期相结合,平面布置采用近期为主,兼顾远期建设,更好地发挥投资效益,从而加快实现社会和环境效益。(3)、要有高标准、超前的意识,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量、安全适用、管理方便、兼顾环保。(4)、根据的地形 趋势,本项目供热管网尽量与其他管网工程方案有机地结合起来。(5)、积极稳妥地采用先进技术和新材料、新产品,节能降耗,提高智能化、自动化水平,使供热工程方案与3日益发展的现代化水

3、平相适应。3、编制内容(1)遵照城市 总体规划,提出切实可行的供热工程建设方案(2)对推荐方案进行技术设计;(3)提出工程建设投资估算、资金筹措方案和实施计划;三、概况及自然条件1 、地理位置位于东部,北与接壤,东与通辽市、市毗邻 ,南与 相连 ,西与接壤。距市公里,距市公里,距市公里,距60 公里。2、地质、地貌4位于盆地,均为第四系上更新 层,为全新统增积层上层,约 510 米之内为细黄砂、粗砂、砂砾石,全泥砂层,结构松散,胶结性差,透水性好,该松散层以下有80 米不同结构的混砂层,如红岩(或黄层)、纯岩层、砂质泥岩(或砾质)、泥岩含砂(砂砾),还有部分纯砂砾,居中为钙质胶结。工程地质情况

4、良好,地势平坦,整体由东北向西南缓缓倾斜,北侧有 ,坡度平缓,地震烈度为 6 度。3、气象条件属半干旱大 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历年平均风频以西南风最强,冬季多为西北风。主要气象资料如下:冬季采暖室外计算温度: -27冬季最低日平均温度: -32.5年平均温度: 1.7极端最高温度: 39.7极端最低温度: -40.5主导风向: 全年 C-SW冬季 C-SW5冬季平均风速: 3.4m/s年相对湿度: 59%冬季室外平均温度: -10.3年采暖天数: 212 天最大冻土深度: 3.46 米冬季日照率: 69%4、水文及水文地质地处冲湖积 平原之中,地势较平缓,地表水浅层水流向从东向西;深层地下

5、水流向从西北向东南。地下水储量较丰富,经计算可开采量为 240 万立方米,但地下水位较深,开采较难,水质不好,尤其含氟量远远超过国家规定的饮用水标准,水化学类型为 HCO3-NaMg 型水,矿化程度为0.96 克/升。5、城市概况是辖镇, 驻地。位于东北部,是一个以汉为主体,回、满等个民族 组成的多民族聚集6的城市,是 政治、经济 、文化和信息中心。镇区建成面积公顷,人均建设用地面积平方米。其中居住用地公顷,占建设用地比例 45.5%,人均平方米。现状居住形态以单位院内自建住宅为主,规模较小。配套公共设施较齐全的居住小区少,缺乏绿地,为居民服务的公共设施规模小,布局分散,居住环境较差。居住用地

6、指标过高,土地利用率低下。为进一步改善环境和节约能源,经政府有关部门同意,决定对乌里雅斯太供热二次管网改造工程开展可行性研究工作。四、供热二次管网现状及工程建设的必要性1、供热二次网现状7目前集中供 热热源为热电厂和供热公司,作为边地区集中供热的热源。现居民居住较分散,各功能分区建设未能形成规模,其余各部分冬季采暖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火 炉 、土 暖 气 采 暖 形 式 。这 部 分 建 筑 物 主 要 是 居 民 住 宅 ,另 有 部 分 单 位 采 用 小 型 立 式 常 压 锅 炉 采 暖 ,每 年 的 煤 碳 耗 用 量较 大 ,造 成 了 能 源 极 大 的 浪 费 。(2)以

7、分散锅炉为热源的采暖形式。各单位分散独立的供热系统,造成锅炉房多且布局不合理,设备陈旧和能源、资金浪费突出,锅炉烟囱林立,污染环境,严重地影响了镇内居民的身心健康。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多层建筑物不断增加,出现了一楼一炉的不合理供暖配置,小型锅炉仍在继续增加.(3)旧小区供热二次网布置不合理,年久失修腐蚀严重,管网老化“ 跑冒滴漏 ”失水现象严重,供 热效果不理想,同时也加剧了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浪费。8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 新建 供热公司热源点供热方式 为间接供热,因此以往直供的二次管网需要切改,于换热站进行对接。(2)主干道街为热电厂和供热公司两个热源的分区部位,所以对以往的管网

8、依据换热站的定位的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改造。(3) 建设现代化城市的需要城市集中供热是城市的基础设施之一,集中供热普及率是现代化城市的重要标志,它标志着一座城市市民的生活质量、大气环境质量、地面交通运输、城市垃圾处理的文明程度。建设现代化城市,必须要创造良好的硬件环境,包括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等。集中供热是改善城市环境、改善城市大气质量,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措施,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国家产业政策重点支持发展的行业。(4) 城市热负荷发展的需要9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 基础建设发生了巨大变化。而现阶段作为城市基础设施之一,集中供热建设规模已明显落后于城市发展的

9、需要,造成用户的用热需求得不到满足,很多热用户采用自建锅炉房和小煤炉自行供热,致使能源浪费、环境污染严重。这不但影响了城市的形象,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为改善的环境质量,当务之急是变分散供热为集中供热,取消众多的采暖小锅炉。只有迅速实施集中供热,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热负荷需要,才能有效地控制和减少该区域的大气污染,改善环境质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本项目的建设符合总体规划(2003-2020)、集中供热专项规划(2008-2020)的要求,也符合国家能源产业政策,在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大好形势下,本项目的迅速实施,显得尤为迫切和非常必要。10五、供热二次管网规划及工程建设规模1、镇区

10、建设规划规划采用集中 组团式布局结构,即以十字形主干道,形成一个结构中心,两个区域中心,一个体育文娱中心,一个科教中心,一个市交通中心,一个绿化中心,一个工业区及四片居住区的布局结构。空间发展战略是补充完善老城区,适时拓展南部新区,改造振兴东部工业区。近期优化旧城结构,启动小康住宅区和工业小区建设。远期规模化有序的发展城市各个功能区。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经济建设,旧区改造实行“退而经三“ ,将 对居民生活居住有较大干扰的工业企业有计划的进行用地置换,利用土地差杠杆原理合理调整用地性质,盘活现有土地资源,通过完善城镇各项配套设施,提高硬化水平,改善旧城区的居住环境与居住质量,提高土地使用权用效

11、益。合理选择供热系统,是城市供热系统规划和设计的重要11内容,此举不仅从根本上影响供热系统的设计、施工、维护管理、投资等,而且对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影响深远,涉及到工程的方方面面。2、工程建设规模(1)新增的供 热管网改造:管道需要:DN300 为144 米、DN250 为 376 米、DN150 为 96 米、 DN125 为 92 米;分水站二座以及阀门井补偿器等;(2)临街建筑供热管网改造:管道需要:DN250 为102 米、DN200 为 1028 米、DN150 为 295 米、DN125 为 210米;(3)管网更换 改造: 管道需要:DN250 为 304 米、DN200 为 15

12、4 米、DN150 为 82 米、DN125 为 68 米、DN100为 75 米,分水站二座以及阀门井补偿器;(4)老工行至农行二网改造: 管道需要:DN300 为 253 米、DN250 为 198 米、DN150 为 34 米、DN125 为 68 米、DN100为 150 米,分水站二座以及阀门井补偿器;12(5)供热管网安装:管道需要: DN250 为 780 米、DN200 为 12 米、DN150 为 12 米、DN125 为 12 米,分水站一座以及阀门井补偿器;(6)管网改造:管道需要: DN150 为 278 米、DN125 为 88 米,阀门 井补偿器共计造价大 约;嘎达

13、布其镇镇政府及宿舍暖气管道改造更换:管道需要:DN125 为 68 米,DN100 为 980 米,阀门 井四座 。(7)楼房采暖阀门、 采暖阀门、采暖阀门、采暖阀门、 采暖阀门、采暖阀门维修。(8)采暖系统、采暖系统、 、采暖管道维修。(9)、采暖管道。(10)采暖安装。(11)换热站设备及管道安装。(12)、供热管网切改。管道需要:DN350 为 86613米、DN300 为 334 米、 DN250 为 360 米、 DN150 为 528 米;供热管网改造及新增面积(管网): 管道需要:DN300为 96 米、DN250 为 418 米、DN200 为 102 米、DN150 为 52米、DN125 为 454 米;(13)临街建筑供热管网改造: 管道需要:DN300 为328 米、DN250 为 260 米、DN200 为 780 米、 DN150 为 166米、DN125 为 120 米;分水站四座以及阀门井补偿器等。六、工程设计本项目工程设计,结合 城市总体规划,以最小的投资取得最大的工程效益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最终实现供热系统运行安全可靠、高效,满足发展的需要。1、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从保护环境和充分利用有限热源。2、为最大可能地节约工程投资,充分利用地形,尽可能在管线最短。3、供热管网改造的平面布置要按规划中城镇的管线综合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技术指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