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课前5分钟基础性小测对提高物理成绩的实践研究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8147320 上传时间:2018-04-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课前5分钟基础性小测对提高物理成绩的实践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课前5分钟基础性小测对提高物理成绩的实践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课前5分钟基础性小测对提高物理成绩的实践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课前5分钟基础性小测对提高物理成绩的实践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课前5分钟基础性小测对提高物理成绩的实践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课前5分钟基础性小测对提高物理成绩的实践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课前5分钟基础性小测对提高物理成绩的实践研究(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课前课前 5 5 分钟基础性小测对提高物理成绩的实践研究分钟基础性小测对提高物理成绩的实践研究摘要 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创设一定的条件,引导学 生自觉、主动参与学习。本小课题是通过物理课前 5 分钟基础性小测的活动来激励学生提 高课堂的听课效率,课后的复习巩固。通过快速的成绩反馈来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进 而提高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自主的参与到物理学习中来。从而也提高了物理成绩。 关键词 5 分钟测试 有效学习 自主学习 一、问题的提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在论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时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的现状,倡导学生

2、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根据这一精神,就要求我们要提倡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的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自主学习。 初二物理是学生刚刚接触的一门新课程,他们对这一科目充满好奇,却不了解怎么样学好 这一门科目。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一开始时学物理是热情洋溢, 学生也没有太大的差别,老师授课也很精彩,可一年下来,学生的学习情绪是越来越低落, 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出现了大量的学困生。究其原因,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同,差生往 往没有主动去预习、复习。上课时听课目标性不明

3、确。时间长了,问题积累得越来越多, 成了学困生。如何破解这种困境,减少学困生是每位老师的义务。其中练习教学是巩固学 生学习成果的手段,也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方法。初中物理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努力使每 个学生都学有所得,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进步。所以我们在教学中更应该注重学困生 的教学。对学困生以低起点、多归纳、快反馈为主。在不影响正常教学进度的前提下,科 学地设计一些课堂小测试,让学生多做,多体验成功的喜悦。 基于以上的原因,提出了 “初中物理课前 5 分钟基础性小测对提高物理成绩的实践研究” 这一小课题,从课前小测 这一层面,探讨出有效学习活动的途径,确立效率意识,提倡有效学习,通过研究活动,

4、 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 的“有效的初中物理课前 5 分钟基础性小测”的实践思路。二、课题研究的目的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要让教师转变传统教学中一些不适应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在物理课堂的听课效率;在解放教师教学思想、改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基础上,通过物理课前小测积极引导学生把物理测试和自主学习活动结合起来,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学会在学习中自主探索创新,动手实践。让学生在物理测试活动中,找到不足, 夯实基础,形成获取物理知识的技能,促进物理素养的提高,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2好素质基础。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让教师研究改进初中物理的教学模式,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5、效率。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巩固基础,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 3、通过实践研究,总结基本经验,探索规律,设计适合学生进行课前 5 分钟测试的内容与形式。 4、通过实践研究,逐步形成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策略。四、研究方法1、测试对象被测试的学生为初二(3) 、 (4)班两个教学班,根据本级物理第一单元测试成绩相近的两个班作为本次小课题的实验组与对比组。其中(4)班为实验班、 (3)班为对比班, (3) 、(4)班各为一位老师上课。共 73 人,其中 3 班 36 人,4 班 37 人。2、所用资料:八年级人教版物理 、 新课程学习辅导 、 宝典训练3、方法实验组

6、每课时进行课前 5 分钟测试,由科任老师根据上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编写出 5分钟测试题,以选择题和填空题为主。测试完立即收上来,收完后当堂讲解答案。课后立即批改,并将小测 100 的同学名字记在教案本上,下一节课对 100 分的同学进行表扬,对进步大的同学也进行表扬,或者在小测本上写一些激励性的语言。对照组不进行 5 分钟测试,其它条件和实验组相同。实验安排在初二第一学期第二章到第六章完成。每课时 45 分钟。鉴于区分度的考虑,实验的三次评估采用试卷测试的形式,试卷题目为全级统一的单元测试和全县统一的期中测试、期末测试,改试卷是本科组的老师闭卷流水作业。学生交叉座位应试。4、结果分析双总体双

7、总体Z Z检验结果表检验结果表测试测试第1次(前测)第2次(中测)第3次(中测)第4次(后测)3次数次数第一单元第二单元期中考期末考学生学生人数人数实验班37 人对比班36 人实验班37 人对比班36 人实验班37 人对比班36 人实验班37 人对比班36 人平均平均分分44.740.868.462.280.172.665.354.4标准标准差差16.4016.4822.7920.7117.4417.2119.1018.87Z Z值值1.00191.22711.86192.4360z值00.511.522.531234z值根据测量原理,若取=0.01,当Z2.58时,差异非常显著;若取=0.0

8、5,当1.96Z2.58时,差异显著;若取=0.10,当Z1.96时,差异不显著。经过一学期的实验研究,以上数据显示的差异在不断的显著,从成绩上可以看出,实验班的成绩与对比班的成绩差距不断在显现,而且优势在逐步扩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若这一实验继续进行下去,相信效果会日益显著。从实验数据可知,课前 5 分钟测试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减少差生是有效的和可行的。课前 5 分钟测试对优秀生的影响不是特别明显,但对中等生和差生的效果显著。优等生不显著的原因是课前 5 分钟测试是以基础性知识为主,他们的基础较好,并且在学习自主性方面比中等生和差生要好得多。他们在每次的基础测试中几乎都是

9、满分,测试的成绩不会触动他们的自尊心,对学习的自主性也影响不大。中等生效果显著是因为他们的基础不是很扎实,在课堂学习中往往会漏掉一些知识点,思想上有要学好的倾向,他4们不甘落后却又缺乏学习方法,自尊心很强。课前 5 分钟测试内容恰好能补充以上知识面的缺陷,题目大多数能做出,有成功感,又因测试的都是重点知识,能引导学生自主去学习相关内容, 逐步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达到进步。差生的效果好的原因是学生本身就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基础知识,但他们的自尊心又非常强,不甘落后又苦于没有学习方法,而课前 5 分钟测试正好是以基础知识为主,题目不需要太多的思维过程就能做好。分数出来,80 分以上的在全班表扬

10、。只要学生在本节课能认真听课,课后认真去做练习册,都有很大机会在班里“大名远扬” ,能使学生及时体会到努力的收获,成功的喜悦。总之,通过这一课前 5 分钟小测的活动,使他们听课的注意力更集中了,听课效率更高了,使他们更愿意学习这一科目了,从而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物理的欲望。课前 5 分钟测试不仅是对他们的鞭策,更是一种激励。五、实验应注意的几点1、注重测试题目的质量:因测试的时间只有 5 分钟,要达到测试的目的,每一次出的试题质量要高,要突 出本节课的重点,以基础知识为主,做到绝大多数的同学能做对。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2、测试题量要适当:测试的时间只有 5 分钟,题目量太多

11、学生就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会影响到整节课的时间安排,造成拖堂甚至不能完成课时教学任务。为了扩大知识容量,最好采用选择题为主,适当加些填空题。3、注重每次的测试批改和成绩的公布:测试的目标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每一次测试后都要有感受,公布成绩能让学生形成对比,体会进步,感受成功,从而激发出自主学习的欲望。所以每次小测后要及时批改,在下一节课上课前就批改完发下去。公布成绩只公布 80 分以上的,而不公布 60 分以下的。60 分以上的就写出分数,60 分以下的就写一个“查” 。以保护这一小部分同学的自尊心。4、测试要注意延续性:一两次的小测试只能在学生中形成短暂的剌激。只有把测试持之以恒,当作一种常规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由被动到爱上小测,积极自主的去应对小测。六、小结六、小结在本实验条件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结合学科对学生进行教学课堂 5 分钟测试是有效的和可行的。5(2)本实验所采用的教学模式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训练均有效果,对中、差等生的训练效果特别显著。另外,本实验亦有不足之处,由于条件所限,时间较短,未能测定实验的长期效应,还有待于在今后的实验中加以改进。参考资料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王剑兰、曾智昌主编教育学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沈鸿 博主编物理课堂教学技能训练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