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职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的英语教学方法初探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8089477 上传时间:2018-04-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高职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的英语教学方法初探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提高职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的英语教学方法初探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提高职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的英语教学方法初探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提高职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的英语教学方法初探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提高职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的英语教学方法初探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提高职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的英语教学方法初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职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的英语教学方法初探(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提高职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的英语教 学方法初探摘 要:目前很多中职学校的学生存在着英语学习困难和厌学英语的现象。提高学生学习的自我效能感,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潜能和兴趣,还有助于提高他们学习和使用英语的能力。本文尝试通过运用自我效能感的理论来指导职中英语教学,论述了提高职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的若干个英语教学方法。 关键词:职中学生 自我效能感 英语教学方法 作为一名在中职学校工作多年的英语教师,笔者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发现,相当多的职中学生存在英语学习困难的现象。造成这些学生英语学习困难的因素既有个体外部的因素,也有个体内部的因素。自我效能感就是个体内部一个重要的动机因素,它强调了个体主动性和

2、能动性,这正好与现在教育界所倡导的尊重学生主体性、让学生成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这一教育理念相契合。因此,笔者尝试通过运用自我效能感的理论来指导职中英语教学,论述了提高职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的若干个英语教学方法,以有效地激发职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和水平。 一、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及培养途径 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Bandura)提出的,它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在一定水平上完成某一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判断、信念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影响着人们的行为的选择、努力的程度、行为的持久性、情感的反应模式和思维模式。班杜拉认为:当个体确信自己有能力完成

3、某一项任务或活动时,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因此激发他去完成这项任务或活动。 班杜拉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指出自我效能感的培养可以通过2四种途径进行。第一是增加个体对成功的体验,即自我效能感作为个体对自己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效能的主观判断,是以个体多次亲身经历的某一同类工作而获得的直接经验为依据的。它不仅是获得自我效能感最重要的途径,也是对个体已形成的自我效能感进行验证的基本途径。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他的自我效能感就会增强;反之,重复失败的学习经历会消弱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第二是增加替代性经验。替代性经验是指个体通过观察能力水平相当者的活动,获得的对自己能力

4、的一种间接评估。它使观察者相信,当自己处于类似的活动情境时,也能获得同样的成就水平。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看到与自己水平相当的同学取得成功,就会认为自己经过努力也可以完成同样的任务,从而增强自我效能感。第三是言语说服。由于人们对自身能力的知觉在很大程度上受周围人评价的影响,尤其是评价来自于有威信或对个体来说比较重要的人的评价。所以教师作为对学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的人,其评价、鼓励、建议、暗示等行为将极大地影响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形成。第四是培养、调节情绪和生理状态。创设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将唤起学生良好的身心状态,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 二、提高职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必要性 基于班杜拉提出的自我效能感理

5、论可知,自我效能感对于学生而言是指学生判断和认知自己在学习中是否有能力完成学习任务的自信程度。已经有大量实证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越高的学生越倾向于在学习活动中努力坚持,克服困难;自我效能感较高的学生,其学习成绩和发展水平也往往较高。职业中学的学生基本上都是中考的落榜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由于他们基础不扎实,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再加上初中三年遗留和堆积下来的问题,学生很少或者几乎没有体验到英语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机会。这导致相当多的学生学习英语积极性不高,兴趣不大,甚至3产生了厌学英语的情绪。因此,要想这些职中学生摆脱学习英语的焦虑,让他们想学英语、相信自己能学好英语,笔者认为在职中英语教学中提高学

6、生的自我效能感非常有必要。 三、提高职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的英语教学方法 依据上述自我效能感培养的四个途径,这里将探讨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创设有利于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的英语教学方法,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较容易地观察到自己取得的进步,树立自信心,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并设立更高的学习目标。 1、开展小剂量、缓坡度、慢循环式的教学,增加学生的成功体验 由于亲身经历的成败经验对个体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影响作用很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上应合理设定,帮助学生不断地积累成功的经验。 “小剂量、缓坡度、慢循环”式的教学正好适合职中学生的特点。 “小剂量”是指教学内容要少而精。之所以职中学生的英语

7、学习比较困难,英语学习的自我效能感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填鸭式”的教学,将大量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完全忽视了学生是否能“吃得下”这个问题,久而久之,学生从“吃不下”到“不想吃”的地步,自信心受挫,自我效能感降低。 “缓坡度”是指教师教学的内容要符合职中学生英语的基础水平,从简单到复杂,从浅到深。职中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偏低,基础相对薄弱,教师在课堂上更应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对教材内容进行过滤加工,化难为易,让更多的学生在课堂上实现“踮起脚尖就能摘到苹果”的愿望,体验“摘苹果”的成功。 “慢循环”是指教师在帮学生复习知识内容时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把速度放慢,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这

8、个知识循环巩固的过程,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并通过自身努力解决问题,确立“英语并不难,我付出我就一定能行”的信心。 2、开展分层式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替代性经验 4榜样的示范作用可以为学生提供替代性经验,这也是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的良好途径之一。学生对自己能力的评价一部分来自于自己,另一部分是将自己的行为与他人的行为进行比较得到的。笔者学期初曾在所教授的一个新生班级进行了简单的英语学习情况调查,结果显示:20%的学生英语基础较好,对英语学习比较感兴趣;50%的学生有一定的英语基础,但不扎实,学习英语有一定的困难;30%的学生英语基础较差或没学过英语或不喜欢学习英语,基本上对英语学习丧失了信心。由

9、此可见,同在一个班级,由于学生的历史原因或英语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等原因,学生英语基础不尽相同,个体差异较大。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以同样的方法和要求对待每一位学生,一定会造成大部分同学在课堂上因找不到自己的定位、找不到自己的“对比项”而失去继续学下去的信心和动力,自我效能感也随之降低。因此,笔者认为如果教师在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特点,分层设计课堂,分层设计练习,分层布置课堂任务,开展分层教学,让学生在属于自己的层次里找到自己的“对比项”和榜样,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一定会有所提高。 例如在英语阅读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来提问:让 A 层次的学生回答“how”、 “why”等需要

10、经过一些思考和推断并且带有一定深度的问题,让 B层次的学生回答“what”、 “when”、 “howmany”等能在文章里较容易找到答案的简单问题,要求 C 层次的学生明白全文大意。教师这样做往往可以达到双赢的效果:一方面,无论哪个层次的学生成功回答教师的问题,对他以后的问题回答是一种成功的经验;若不能回答教师的提问,教师可以在一旁加以点拨,启发诱导,让该学生找到答案。这样,只要参与的同学都能得到自我效能感的提高。另一方面,对于没有直接参与的学生而言,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是个督促,对基础相当的学生是个榜样,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是个效仿,这样都可能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53、运用有效的激励机制,让学

11、生看到自己的进步 摘 要:目前很多中职学校的学生存在着英语学习困难和厌学英语的现象。提高学生学习的自我效能感,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潜能和兴趣,还有助于提高他们学习和使用英语的能力。本文尝试通过运用自我效能感的理论来指导职中英语教学,论述了提高职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的若干个英语教学方法。关键词:职中学生 自我效能感 英语教学方法作为一名在中职学校工作多年的英语教师,笔者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发现,相当多的职中学生存在英语学习困难的现象。造成这些学生英语学习困难的因素既有个体外部的因素,也有个体内部的因素。自我效能感就是个体内部一个重要的动机因素,它强调了个体主动性和能动性,这正好与现在教育界所倡导的

12、尊重学生主体性、让学生成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这一教育理念相契合。因此,笔者尝试通过运用自我效能感的理论来指导职中英语教学,论述了提高职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的若干个英语教学方法,以有效地激发职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和水平。一、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及培养途径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Bandura)提出的,它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在一定水平上完成某一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判断、信念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影响着人们的行为的选择、努力的程度、行为的持久性、情感的反应模式和思维模式。班杜拉认为:当个体确信自己有能力完成某一项任务或活动时,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

13、我效能感,并因此激发他去完成这项任务或活动。班杜拉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指出自我效能感的培养可以通过四种途径进行。第一是增加个体对成功的体验,即自我效能感作为个体对自己6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效能的主观判断,是以个体多次亲身经历的某一同类工作而获得的直接经验为依据的。它不仅是获得自我效能感最重要的途径,也是对个体已形成的自我效能感进行验证的基本途径。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他的自我效能感就会增强;反之,重复失败的学习经历会消弱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第二是增加替代性经验。替代性经验是指个体通过观察能力水平相当者的活动,获得的对自己能力的一种间接评估。它使观察者相信,当自己处

14、于类似的活动情境时,也能获得同样的成就水平。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看到与自己水平相当的同学取得成功,就会认为自己经过努力也可以完成同样的任务,从而增强自我效能感。第三是言语说服。由于人们对自身能力的知觉在很大程度上受周围人评价的影响,尤其是评价来自于有威信或对个体来说比较重要的人的评价。所以教师作为对学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的人,其评价、鼓励、建议、暗示等行为将极大地影响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形成。第四是培养、调节情绪和生理状态。创设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将唤起学生良好的身心状态,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二、提高职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必要性基于班杜拉提出的自我效能感理论可知,自我效能感对于学生而言是指学生判断和

15、认知自己在学习中是否有能力完成学习任务的自信程度。已经有大量实证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越高的学生越倾向于在学习活动中努力坚持,克服困难;自我效能感较高的学生,其学习成绩和发展水平也往往较高。职业中学的学生基本上都是中考的落榜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由于他们基础不扎实,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再加上初中三年遗留和堆积下来的问题,学生很少或者几乎没有体验到英语学习 的快乐和成功的机会。这导致相当多的学生学习英语积极性不高,兴趣不大,甚至产生了厌学英语的情绪。因此,要想这些职中学生摆脱学习英语的焦虑,让他们想7学英语、相信自己能学好英语,笔者认为在职中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非常有必要。三、提高职中学生

16、自我效能感的英语教学方法依据上述自我效能感培养的四个途径,这里将探讨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创设有利于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的英语教学方法,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较容易地观察到自己取得的进步,树立自信心,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并设立更高的学习目标。1、开展小剂量、缓坡度、慢循环式的教学,增加学生的成功体验由于亲身经历的成败经验对个体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影响作用很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上应合理设定,帮助学生不断地积累成功的经验。 “小剂量、缓坡度、慢循环”式的教学正好适合职中学生的特点。 “小剂量”是指教学内容要少而精。之所以职中学生的英语学习比较困难,英语学习的自我效能感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填鸭式”的教学,将大量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完全忽视了学生是否能“吃得下”这个问题,久而久之,学生从“吃不下”到“不想吃”的地步,自信心受挫,自我效能感降低。 “缓坡度”是指教师教学的内容要符合职中学生英语的基础水平,从简单到复杂,从浅到深。职中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偏低,基础相对薄弱,教师在课堂上更应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对教材内容进行过滤加工,化难为易,让更多的学生在课堂上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