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茶的起源学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8089245 上传时间:2018-04-26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3.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卢茶的起源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卢茶的起源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卢茶的起源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卢茶的起源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卢茶的起源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卢茶的起源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卢茶的起源学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茶的起源 (学案)学习目标:通过学习知道茶的起源; 知道从神农尝百草的传说谈茶的发现与利用; 明白 “茶”字的演变和形成;饮茶起源与演变;了解陆羽与茶经学习重点、难点:了解茶字的演变;饮茶的起源与演变当今,世界上有 50多个国家种植茶树,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将近 30亿人饮用茶。在中国,几乎每个家庭都有饮茶的习惯,“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已经成为我们中国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那么中华民族与茶有着怎样的渊源呢?茶的起源据考证,有文字记载的茶事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公元前 200年左右,秦汉年间我国最早的一部字书 尔雅 中就有 “槚” 字, 称 “槚就是苦荼” ( “荼” 是古汉字,

2、 即今之 “茶” ) 。(1)神农时期:唐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与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最终都归结于神农氏。归到这里以后就再也不能向上推了。也正因为如此,神农才成为农之神。(2)西周时期: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这一记载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纣时, 巴国就已经以茶与其他珍贵产品纳贡与周武王了。华阳国志中还记载,那时已经有了人工栽培的茶园。而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其它国家还没有比这更早的发现与记载。因此,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采制和饮用茶叶的国家。(3)秦汉时期:西汉。王褒僮约:“烹荼尽具”,“武阳买荼”,经考该荼即今

3、茶。近年长沙马王堆西汉墓中,发现陪葬清册中有“?一笥“和“?一笥“竹简文和木刻文,经查证“?“即“ 槚“的异体字,说明当时湖南饮茶颇广。 我们现在还饮用着与很古老的祖先如姜太公相同的饮料,确实是很使人心潮澎湃的事情。能够给我们很多的遐想。中国古代称茶树为 “南方之嘉木”。 中国是茶的原产地, 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的国家。(配茶树照片)早在三国时期中国就有关于在西南地区发现野生大茶树的记载。(一)茶树原产于中国的西南部近几十年来, 茶学和植物学研究相结合, 从树种及地质变迁气候变化等不同角度出发,对茶树原产地作了更加细致深入的分析和论证,进一步证明我国西南地区是茶树原产地。主要论据,简单地讲,有三

4、个方面:1.从茶树的自然分布来看2.从地质变迁来看3.从茶树的进化类型来看我国西南地区, 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呈弱酸性,有着大量茂密的原始森林, 这种条件同样特别适合茶树的生长。大量文献资料表明,古代野生大茶树在我国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多有发现,它们通常可以长到 530米高,树干直径可以达到 1.5 米。迄今为止,人们发现的最古老的茶树已经有 2700多年了, 可见中国西南地区是茶的发源地。我国是野生大茶树发现最早最多的国家,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及湖北等地,自古以来就陆续发现过不少野生大茶树。早在三国时,吴普本草引桐君录中就有“南方有瓜芦木(大茶树)亦似茗,至苦涩,取为屑茶饮,亦可通夜不

5、眠”之说,唐代陆羽茶经中就称:“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明代云南大理府志载:“点苍山(下关),产茶树高一丈”。近几年来通过考察和调查,已在全国 10个省区近二百处发现有野生大茶树, 有的地区甚至成片分布,如云南思茅地区镇源县九甲区和平乡千家寨就发现野生大茶树群落数千亩。1961年在云南勐海县巴达大黑山密林中,发现在株树高32.12米,胸围 2.9 米的高大野生茶树,估计树龄有 1700年,是野生型的“茶树王”。还有勐海县南糯山的栽培型 “茶树王” , 树龄约 800多年, 最近在澜沧县发现的邦威过渡型 “茶树王”,树龄 1000年左右。这三种类型的“茶树王”都发现于云南省西双版纳

6、地区。这结古代大茶树已列为重点保护古树,供国内外学者参观,这是茶树发源地的历史见证。另外,从古茶树的分布地域来看,绝大部分分布在云南的南部与西南部以及广西、贵州、四川的部分地区,当然也有少数散见于福建、台湾、海南等地。因此科学家普遍认为,从古茶树的分布区域情况来判断,茶树的原产地应该是在中国的西南部,其起源中心可能就在云南的西双版纳一带。思考:1茶树的原产地在哪个国家?野生大茶树发现主要在哪些省份?(二)从神农尝百草的传说谈茶的发现与利用历史文献记载表明,我们的祖先早在 300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栽培和利用茶树。那么,最早发现茶的人又是谁呢?神农是仰韶文化时代母系氏族公社(大约距今六七千年)的帝

7、王之一, 是部落首领,教民种植,为群众造福,群众称为“天神”。本文由和茶网原创,转摘请注明出处。战国时期神农本草书中记述了“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的传说。民间传说5000年前有位最早发明农业、医药的人叫神农,他为民解除病痛,尝遍百草,企图寻找出能治病的植物。有一天,神农前后尝到了七十二种毒草,毒气聚到腹中,使神农口舌麻木,五内若焚,不能自制,于是他躺在一株树下休息,一阵凉风吹来,从树上掉下一片树叶落入神农口中,清香甜醇,使神农为之一振,便将树下嫩枝叶放在口中咀嚼,顿时毒气退去,全身舒适,于是他认定此种树叶为治病良药,并称它为“荼”。还有一种流传甚广的传说,是说神农有个透明的的水

8、晶肚, 吃下去的食药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神农为了探明哪些食物能吃,哪些不能吃,总是尝遍百草,看看在肚中的变化以作判定。有一天,神农吃到了一种开白花的树叶,吃下去后,不仅口中感到苦尽甜来,而且肚子里的有毒食物被这种汁液清除的干干净净,似乎上下“查”了一遍一样,于是他就将这种树木叫做“荼”。从此,当他尝草寻药中毒时,便将随身带着的茶树叶吃下,就立即能解除毒害,神农把这种茶树叶介绍给人们,使人们一次又一次地从瘟疫灾害中解救出来。神农尝百草的传说,也许就是我们的祖先最早吃茶的开始,唐代茶圣陆羽可能也就是依据这种历史记述,在其,茶经中论及“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说明茶作饮料,开始于神农氏。陆羽说,到了

9、唐代,饮茶之风已非常盛行,在东西两都西安和洛阳以及湖北、四川一带,家家户户都饮茶了。从神农尝百草到饮茶成为风俗,可以说是先为药用后发展为饮用的历史过程问题;最早发现茶的人是谁?请给大家讲讲这个传说?(三)“茶”字的演变和形成据考证,古代史料中指茶的名称很多,有荼、荈、诧、蔎、选、茗、槚、瓜芦等。公元前 2世纪秦汉间我国最早的一部字尔雅中记有:“槚,苦荼”。东晋郭璞在尔雅注中称“早采者为荼,晚采者为茗”。唐玄宗开元文字音义中首次出现“茶”字,唐代中期陆羽茶经中提到“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作为历史的总结,陆羽茶经正式将“荼”字减去一横称之为“茶”。问题:茶在古代是一物多名

10、,还有哪些雅号别称呢?(四)饮茶起源与演变茶叶在我国西周时期是被作为祭品使用的,到了春秋时代茶鲜叶被人们作为菜食,而战国时期茶叶作为治病药品,西汉时期茶叶已成为主要商品之一了。 从三国到南北朝的三百多年时间内,特别是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佛家利用饮茶来解除坐禅瞌睡,于是在寺院庙旁的山谷间普遍种茶。饮茶推广了佛教,而佛教又促进了茶灶的发展,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所谓“茶佛一味”的来源。到了唐代,茶叶才正式作为普及民间的大众饮料。饮茶起源于吃茶。演变的过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一)生吃药用饮茶起源于生吃野生茶树的鲜叶。大约 4700多年前,茶树的鲜叶被发现有解毒作用,人们用作治疗疾病。 在晴天把鲜叶放在阳

11、光下晒干,以便随时取用。这是最原始的茶叶加工方法,现在称为“生片”。 (晒青)遇到下雨没办法晒干,就把叶子紧压在瓦罐里,称为“腌茶”。至今,云南少数民族仍有加工和食用“腌茶”的习惯。(二)熟吃当菜西南边境的傣族、哈尼族等把鲜叶加工成“竹筒茶”后当菜吃的习惯。圆柱形紧压绿茶之一。 产于湖南新化奉家山,云南腾冲坝外等乡, 已有 200多年历史。先将采下的新鲜茶时用锅蒸煮,当叶子柔软时,放在竹帘上搓揉,然后把它装入竹筒里,用棒椿实,封口,让它缓慢发酵。经过二三个月后,筒内茶叶发黄,劈开竹筒,取出紧压的茶叶晾干,装入瓦罐中,加香油浸腌,随时可以取出作蔬菜食用。竹筒茶冲泡后既有茶香、又有竹子清香,清凉解

12、渴。(三)烹煮饮用把茶叶加工后烹煮饮用。把一芽四五叶的嫩梢从茶树上采下来直接放在火上烘烤成焦黄色,然后放进茶壶内煮饮。(四)冲泡饮用唐代盛行蒸清团饼茶, 明代以后发展为炒青散茶。饮用方法也由烹煮改为冲泡。问题:饮茶演变的过程大致分为哪四个阶段?说说看?三饮茶的起源和发展茶自汉朝以来,便开始被人们饮用,大体经历煮茶法、点茶法和泡茶法三种不同的饮用阶段。唐朝煮茶法这种煮茶的方法直接来源于茶的药用和食用方法。 在唐朝,人们将茶叶与水混合,直接放置在炉火上煎煮,等茶水被煮沸,加入盐、姜、椒、桂等佐料调饮。 在唐代,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 它的作者就是中国茶圣唐代文学家陆羽。在茶经中,记录了一

13、种由煮茶法演变而成的饮茶方法煎茶法。唐代茶叶的形态以茶饼为主。煎茶法则需要把无论何种形态的茶叶碾罗成末再入沸水煎煮。唐代煎茶只加盐或姜,而这种煎饮方式到了宋代就只是清饮,不加任何调料。宋朝点茶法宋朝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点茶法是宋代人饮茶的主要形式。这种方法是将茶叶碾磨成茶粉,放入茶盏, 直接把沸水注入茶粉当中, 边注水边搅拌, 直至盏面浮起茶末,而茶中不再放任何调味品,纯为清饮。此时,福建建安的“龙凤团茶”(饼茶)著称于世。“斗茶”成为宋朝茶的特色。( “斗茶”:即“茗战”,就是比赛茶叶质量好坏和点茶技艺高下。 )明朝泡茶法1391年 9月,明太祖朱元璋下诏废团茶,改散茶,碾末而饮的唐

14、煮宋点饮法,变成了用沸水冲泡茶叶的泡饮法,称为“明泡”。这种饮茶方法沿用至今,并对茶叶加工技术的进步,以及黑茶、红茶、青茶、花茶等茶类的兴起和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从而使明清两代成为我国制茶技术全面发展的时期。茶联趣事:1.坐,请坐,请上坐茶,泡茶,泡好茶此联出于一段茶事趣闻, 流传甚广, 作者有苏轼、 郑燮之说。 据 新世说宠礼 ,出于阮元。位同宰相的阮元大学士偶游扬州平山堂,寺僧正据案书联。阮旁立观看,僧见阮布袍葛履,便冷冷地说了声“坐”,并向小沙弥挥了挥手:“茶”。书罢,如问其姓,告以姓阮,僧以为是阮氏族人,态稍恭, 延入内室,呼曰:“请坐”,并令“泡茶”。坐定请名,对曰:“阮元”。僧大惶惧,连声曰:“请上坐”,再令“泡好茶”。将辞,就所备纸笔,乞为题对。阮即书联如上。 从此, “茶与坐”成为讥讽势利小人, 痛砭世俗流弊的妙对趣联,不径而走,广为流传。问题: 坐,请坐,请上坐; 茶,泡茶,泡好茶此茶联表达的含义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