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地质实习报告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8081124 上传时间:2018-04-26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84.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山地质实习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黄山地质实习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黄山地质实习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黄山地质实习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黄山地质实习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黄山地质实习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山地质实习报告(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黄山 - 太平湖及其周边地区地质认识实习报告姓名:班级:专业: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辅导老师:时间: 2009 年 7 月第一部分:总结线路及记录1. 齐云山丹霞地貌以及白垩纪红层:路线:谭家桥 - 汤口- 蓝田-齐云山 - 谈家桥观察点一:齐云山天开神秀小广场点号.D1 点位: GPS 定位:N29.80894,E118.03362点义:紫红色砂岩,粉沙质砾岩粉沙岩层结构为层里构造,组成矿物有石英岩.千枚岩 . 砂岩等。沿途所见均为上白垩统地层,包括齐云山组和小岩组。齐云山组为紫红色砾岩、 砂岩及钙质粉砂岩互层的洪积与河湖相沉积,厚约300-400m。小岩子组诗构成齐云山丹霞地貌最主要的地层。分为

2、上下两部分。 下部由暗红色厚层砾岩及鲜红色厚层杂砂岩组成,砾石以千枚岩为主, 一般大小为2-5cm,大着可见 25cm ,多呈次棱角状。分布于山麓地区如中和亭。齐云山小壶天及雨君洞的恐龙足迹化石赋存于小岩组第一大旋回(第一岩性段) 顶部的钙质砂岩层面上; 上段为砖红色厚层杂砂岩, 常常与紫灰色厚层砾岩、 紫红色巨厚层砂岩互层,发育有大型交错层里。主要分布于400m以上地区。属于山麓河流沉积。地层产状: 1806观察点二:一天门点号: D2 点位:GPS定位: N29.80834E118.02886点义:发育由砾岩 . 含砾砂岩 - 砂岩-粉砂岩 - 泥岩组成的韵律层, 砾石成分比较复杂,分选较

3、差,次棱角状比较多见,粉砂质泥质胶结。地层产状: 28711观察点三:小壶天点号: D3 点位: GPS 定点:N29.80817E118.01268点义:岩层名称为沉积岩,颜色为紫红色,成分为粉砂岩,钙质胶物质。齐云山小壶天石室洞顶分布负型恐龙足印化石34 个,多数非常清晰。小壶天石室内恐龙脚印密度较大,约115 个/ . 总体上朝南西方向排布,步迹特征明显。最大长 35cm ,宽 25cm ,掌深 515cm ,最小长 10cm ,宽 10cm ,掌深 110cm 。另见尾迹化石一处,长40cm ,宽 3cm ,深 018cm ,尾拐长 12cm ,与主尾迹夹角 70. 形成原因为恐龙脚印

4、被其他物质填充后底层物质被剥蚀。产状: 1895观察点四:玉虚宫路旁赤兔马石像边点号: D4 点位: GPS 定位:N29 4829.4 E118143.3 地层产状: 26592:休宁蓝田南华系 - 震旦系地层观察路线路线:休宁蓝田高桥 - 儒村- 双坑-孔坑( 沿黄山 -蓝田公路 ) 观察点一:休宁兰田镇公路点号: D1 点位: GPS 定位:N29.93708E118.08819点义:休宁组岩性石英 . 方解石 . 白云岩 . 紫红色粉砂岩,石英为断面油脂光泽,略带蓝色,有颗粒状贝壳断面。岩层为厚层. 平行层理下南华统休宁组:休宁组厚1394m 。下部为青灰和紫红色厚层砾岩,灰白、灰绿及

5、紫红色含砾组粒长石石英砂岩、细砂岩粉砂质泥岩,厚582m ,发育交错层、波痕及波状微层理。 砾石成分为千枚岩, 板岩及脉石英, 砾石多成次棱角状,砾径一般 1-4cm,砾石含量 25-70% ,沙泥质胶结 ; 中部是灰绿、灰白、灰紫色细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组成韵律层,具交错层理,厚288m 。观察点二: 103省道 316-317 之间点号: D2 点位: GPS 定位 N29.92899E118.09095点义:兰田组岩性:岩石为黑色炭质页岩,内面上有硫化物的氧化膜,方解石脉呈蔟状分布, 面与炭质页岩面平行, 顺序后期充填, 炭质页岩可看到零星黄铁矿下震旦统兰田组: 1935 年丁毅创名

6、“兰田系” ,现在称为兰田组的地层只相当于其下部。命名地点在休宁县兰田村。在兰田村,该组厚269m ,自下往上分为 5 部分。 底部为含锰的白云岩、 白云质灰岩、泥灰岩以及硅质岩, 厚 3.2-7.7mm;下部为灰色到灰黑色条带状泥灰岩、灰质泥岩和炭质页岩,或者为钙质泥板岩,厚 10.5m;中部为黑色、深灰色含炭质泥灰岩,炭质页岩,含层状和星点状黄铁在蓝田,该部上段夹数层灰白色白云质灰岩,厚63.5-117.8cm ,上部灰色 . 深灰色条带状泥灰岩,含黄铁矿结核,团块和条带,厚18m;顶部为灰黑色粉砂质泥岩,厚 18m左右观察点三: 103省道点号: D3 点位: GPS 定位 N29.92

7、899E118.0908点义:点东北,兰田组与闪长岩的接触关系界限点为青灰色闪长岩,粒状结构,块状构造 . 矿物成分有石英 . 斜长石 . 正长石及少量副矿物。产状:220 40一组节理产状 781下附接触关系素描图:3:黄山岩浆作用及旅游观察路线路线:谭家桥 - 耿城- 芙蓉岭 - 天都峰 -云谷寺 - 汤口-谭家桥教学内容:花岗闪长岩:其主体为细粒-中组粒,块状构造;在侵入体的接触带部位出现片麻状构造,变余糜棱结构、碎裂结构。但是两种结构、构造岩石的矿物组成一致。主要矿物成分为斜长石:为中一更长石,自形一半自形板状,粒径2-7mm ,含量一般在 40-50% ;钾长石:浅肉红色,大小在10

8、-20mm居多,少数可达 50-60mm ,钾长石斑晶中卡式双晶发育,多为微斜条纹长石,含量一般在10-25% ;石英:它形粒状,粒径在3-6mm ,常被数个细 - 中粒齿状变晶颗粒集合体代替,具波状消光,含量15-25%;角闪石:为普通角闪石,粒径0.15-2mm,为粒状半自形晶,含量为5-10% ;黑云母:片状半自形晶,粒径2-6mm ,发育于斜长石、石英等矿物的缝隙中,大部分被绿泥石交代,其含量5% ;富矿物特征:磁铁矿、榍石、锆石、磷灰石和黄铁矿等。钾长花岗岩:肉红色,块状构造,中- 细结构,矿物粒径 0.1-0.5mm。主要矿物成分: 钾长石含量 50-55%,主要为微斜长石和条纹长

9、石,呈不规则板状,偶见蠕英结构; 斜长石:为更长石,半自形板状,常见钠长石双晶;石英:呈它形粒状,含量35-40% ;黑云母:为镁质云母,其含量 5% 。副矿物为磁铁矿、萤石、独居石、锆石、榍石等。碱长花岗岩:浅灰色,快状构造,微细粒结构,矿物粒径0.1-0.5mm。主要矿物成分:钾长石主要为微斜长石和条纹长石,含量65-70%,呈不规则板状;石英呈它形粒状,含量 25-30% ;斜长石为中 -更长石。含量约为5% 。天都峰是一座雄险壮观的山峰, 通往峰顶鲫鱼背的一段狭窄险峭小道就是第四纪冰川作用造就的雄伟奇观。青鸾峰的崖壁上, 七条平行排列的巨大冰川擦痕,长 7-12m,宽 0.4-0.5m

10、 ,刻深约 5cm ,这是冰川流动时,坚硬的冰块在花岗岩壁上留下的痕迹。慈光阁U形谷、天都角峰等是黄山冰川活动的最好证据。记录内容 : 观察点一:上山途中点号: D1 点位: GPS 定位 N30 0723.3 E11810119点义:岩性为钾长花岗岩,成分有钾长石50%-55% ,肉红色,三组节理;石英为无色断面贝壳状,油脂光泽,含量35%-40%; 黑云母含量小于 5% ,一组极完全节理; 副矿物有磁铁矿萤石等。并且为粒状结构,块状构造。存在卸荷节理(三组节理中两组近乎垂直,一组水平节理)地层产状: 12525观测点三:下山途中点号: D2 点位: N30 0723.3 E11810119

11、点义:岩性为碱长花岗岩; 结构为粒状结构, 块状构造,成分有钾长石 (肉红色,含量 65%-70% ,不规则板状,三组节理)石英(颜色为无色,断面贝壳状,油脂光泽,含量 25%-30% )斜长石(白色,含量小于5% )产状:三组节理产状: 125257286147904:宁国县胡乐镇奥陶系地层观察路线观察路线:旌德 -胡乐公路任务: 观察中下奥陶宁国组 . 中上奥陶统胡乐组剖面 . 岩性及接触关系观测点一: S-323 省道胡乐旁边点号: D1 点位: N30 1954.5 E1184525.4点义:岩性:下部为暗色(灰黑色)硅质炭质页岩,中间夹有硅质岩,厚度为中薄层风化后呈灰白色 . 化石稀

12、少。含笔石 ; 上部为暗灰色页岩,风化后呈粉红色.黄棕色。含笔石。地层产状: 635一组节理面产状 :25.5 75观测点二: S-323 省道宁国组与胡乐组界限处点号: D2 点位: N30 1951.5 E1184523.3点义:中上奥陶统胡乐组与中下奥陶统宁国组界限点. 北上为胡乐组,岩性为炭质硅质页岩,薄层,风化后呈现灰白色与灰绿色。南侧为宁国组,岩性为炭质页岩(灰黑色),中厚层构造,宁国组中可见平行层理,发育良好。地层产状:胡乐组: 1234宁国组: 540附宁国组与胡乐组整合接触关系素描图:观测点三: S-323 省道宁国组旁边点号: D3 点位: N30 1950.7 E1184

13、522.4点义:岩性为灰黑色的炭质页岩,中厚层构造,宁国组中科健平行层理,发育良好。地层产状: 540第二部分:黄山岩浆作用及地质地貌概述1:黄山概况黄山地质公园雄踞于风光秀丽的皖南山区,面积约1200 平方公里,是以中生代花岗岩地貌为特征的地质公园。黄山以雄峻瑰奇而著称,千米以上的高峰有72 座,峰高峭拔、怪石遍布。山体峰顶尖陡,峰脚直落谷底,形成群峰峭拔的中高山地形。黄山自中心部位向四周呈放射状地展布着众多的“U”形谷和“ V”形谷。山顶、山腰和山谷等处,广泛地分布有花岗岩石林石柱,特别是巧石遍布群峰、山谷。主要类型有穹状峰、锥状峰、脊状峰、柱状峰、箱状峰等。区内奇峰耸立,巍峨雄奇;青松苍

14、翠,挺拔多姿;巧石嶙峋,如雕如塑;云海浩瀚,气势磅礴;温泉水暖,喷涌不歇。在距今约1.4 亿年前的晚侏罗世,地下炽热岩浆沿地壳薄弱的黄山地区上侵,大约在6500 万年前后,黄山地区的岩体发生较强烈的隆升。随着地壳的间歇抬升,地下岩体及其上的盖层遭受风化、剥蚀,同时也受到来自不同方向的各种地应力的作用,在岩体中又产生出不同方向的节理。自第四纪(距今175 万年)以来,间歇性上升形成了三级古剥蚀面,终于形成了今天的黄山。在这些岩体中,由于在矿物组分、结晶程度、矿物颗粒大小、抗风化能力和节理的性质、疏密程度等多方差异,造成了宛如鬼斧天工般的黄山美景。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三奇”和丰富的水景以及它们

15、的相互组合表现其特质,显示了黄山天然的完美和谐,在丰富多变中见其有机统一。在立马桥、天都峰、北海等地段,被认为具有第四纪冰川而闻名。黄山冰川的存在与否,已争论了半个多世纪,至今尚无定论,这也是黄山地质公园又一诱人的魅力所在。 以古桥、古登道、摩崖石刻与黄山山水画为特征的黄山地质公园底蕴 深厚的文化渗透在雄奇秀美的自然山水之中。其中黄山画派在中国画坛上 占有重要位置,对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是研究中国文化、 中国画史的重要资料。总之,黄山地质公园具有花岗岩地貌、第四纪冰川 遗迹、水文地质遗迹等地质遗迹和地质景观资源与黄山文化等人文景观资 源以及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构成了一座集山、水、人

16、文、动植物为一体的 大型花岗岩区天然博物馆。2:黄山的地质背景从地质上看,黄山在大地构造上属于皖南地向斜中太平复向斜之南翼,南与江南台背斜相邻, 北和下扬子撤陷衔接, 地处两大单元过渡地带 L28J。黄山主体为一大型断块山地, 系在燕山运动期间由于断裂活动的影响发生强烈块状隆起,尔后又经多次构造运动的影响, 发生多次间歇性强烈抬升所致。 控制黄山地貌发育的深大断裂有两组,一组是近东西向的绩溪祁门大断裂,另一组是是NE SW向的宁国石台大断裂, 其次还有与两组主干断裂斜交和垂直的次一级断裂构造贡山岩体主要由燕山运动第二期侵入印支期花岗岩体中的新侵入的花岗岩体所组成。此侵入过程有两次,据同行学者z, 调查,第一次侵入过程形成的花岗岩体面积约 l07km z ,在平面上呈椭圆形,岩相带完整,中心相以粗粒似斑状花岗岩为主, 占岩体面积 90以上,组成悬崖峭壁奇峰的风景区主体;过渡相以中粒似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