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大学生必读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8074432 上传时间:2018-04-26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8.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准大学生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准大学生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准大学生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准大学生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准大学生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准大学生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准大学生必读(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准大学生必读:揭秘大学能学到的四件事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 44 更新时间: 2010-9-10 23:07:34 许多刚收到录取通知书的学生即将迈进大学校门。大学究竟是个什么地方?在它里面到底能不能学到东西?能学到多少?过来人为即将进入大学的学生解惑。1. 大学生活给了你什么?从高中一步踏入大学的校园, 最大的改变是感觉世界不一样了。这恐怕是所有大一新生的一个共同感触。现在从事媒体工作的小A,上大学之后,感觉世界一下子变大了,变得好玩了。中学时期比较单调、枯燥,也充实,但那是应对课本、应对考试的充实。进了大学,周围新鲜的事物太多, 对世界充满了热情, 参加一大堆学校里组织的社团

2、,什么戏剧社、舞蹈社等等,看通宵电影、排演话剧,还屁颠屁颠地参加校园民谣节,憧憬着打工赚钱去旅行, 体验穷学生的那种玩法。 学习也不再是有人在后边督促你,学不学完全看自己, 压力不是没有,但明显比之高中时代少了很多。现在某房地产公司任开发部主管的刘先生则因为在大学生活中接触到摇滚乐,从而改变了他之前的所谓正统思维方式上大学、找个好工作, 然后按部就班地结婚生小孩,过一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活。他在大学几年的疯狂摇滚中发现“哦,原来生活还可以这样过”,刘先生说这对他此后的人生态度影响非常大。刘先生在大学的专业是法律, 大一的下半学期他开始接触到摇滚、校园民谣等音乐。通常人们一听到“玩摇滚”的,总

3、有点不自觉地产生一种不良印象,摇滚有时候往往与颓废、 不健康的生活等等元素挂钩。但是在刘先生看来, 对摇滚产生这些负面的认识其实也是因为不了解摇滚的精髓,虽然当时他们也同样把好好的牛仔裤剪个洞在裤腿上画骷髅头,但是他所理解的摇滚是一种自我的态度,而非颓废和消极。比如当年的“魔岩三杰”何勇、张楚、窦唯,他们才华横溢和对于音乐的执着痴迷是刘先生最为欣赏的地方,他们都活得相当自我, 这影响了他的心态,这是他认为大学生活给他收获最大的地方。在新老大学毕业生中, 多数都认为大学生活是自己成长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经历,是对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产生很大影响的一个阶段。小A说,其实性格的许多方面都是在大

4、学里发展形成的。但她同时也强调, 在大学时期成熟度非常有限, 依然是比较天真无知、 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人, 如果现在回去重新活一遍,可能会注意在大学里就开始“社会化”的过程。“大学时代应该是我最傻乐、最自信的时候,傻乎乎的。现在成熟了,反而不够自信了,因为怕被别人拒绝,有时候自己先封闭自己,先拒绝别人。”小A这样说。至于说大学生活这种经历是否对于整个人生很重要,这一点小A是这么认为的: “当然重要,但是具体每个人怎么样, 还是要看自己。 并不是上了大学, 或者上了名牌大学就一定会成功,也许世界会精彩,机会会更多,但是健全的人格更重要。”也有与小 A 和刘先生截然相反的例子, 比如从北方来到广州

5、中山大学读行政管理专业的 L 小姐,她提起大学生活简直可以用“不堪回首”来形容,她说大学四年她是一路“颓”着过来的,对上大学这件事和所选择的专业恨之入骨,“是我这辈子最大的败笔”。她觉得她根本来错了地方,十分后悔,南北的文化差异加上自己高中时代自视较高,她说高中基本没怎么学,临时抱佛脚考上了中大,心里很瞧不起这学校, 也觉得同学都特没劲, 导致她在大学期间越来越自闭,对所有的一切都厌恶透顶。 直到现在, 已经毕业了数年, 提起上大学的经历她依然耿耿于怀。 而现在她所从事的工作, 跟行政管理这专业一点关系都没有,完全风马牛不相及,她更加困惑自己当初究竟为什么要来上这所大学。跟 L 小姐心态类似但

6、又不大一样的是在IT 行业工作的倪先生,他读的是理工科,不管是专业课还是非专业课对他来说都乏善可陈,他是典型比较“拧巴”的代表。“我从小就爱学习, 但我同时又非常讨厌和学校有关的东西。我爱学习,但不爱上学,学习是很重要的事情,但学校实在是既无趣又无用的地方,”倪先生说。2. 专业课有用吗?大学对一个人的学习和成长经历来说,能够学到什么首先与课程有关, 其次才是延伸出去的生活、态度、性格、为人处事等等的东西。而不同的专业在回答“自己能否学到什么”这一命题的时候,答案也不相同。在大多数人当中,表示“不能在专业课中学到东西”的人也不少,这显然也与专业课的设置有关。不管是什么专业,基础课的设置其实是差

7、不多的,因为雷同,也由于无聊、沉闷,多数人对在专业课上学了什么已经记不得了,所以很多已经毕业了好一段时间的“大学生”们,都表现出一种无奈的态度“拜托,过了那么久了,我都忘记了”。当然不同专业的主要课程区别是很大的,比如读涉外秘书专业、 现在从事市场工作的 Crystal大致记得当时的专业课程包括秘书实务、秘书(公文) 写作、会议记录、秘书礼仪等等,但是“基本上没什么用”。而飞机设计专业的蔡先生则在专业课中学过高数、物理、化学、力学和结构设计,但是他说除了英语,其它的就从来没用过。 大学毕业他直接到了当年的广州标致汽车厂,什么都要自己重新学,当年航空工业低潮,广州也没有搞飞机设计的,所以只好去搞

8、了汽车。而前文提到的学法律的刘先生,专业课基本上都是民法、 诉讼法、宪法之类的普法,是对于法律基本认识的学习, 唯一一个让他觉得还比较有用的关乎量刑标准的法理学还没学好,“因为实在太枯燥了”。他选择读法律的目的很简单,当时有亲戚告诉他说一些大集团公司、大企业有专门的法律事务部, 纯属 “养人”的地方,年薪好几十万元, 平时啥也不干, 专等有人跟企业打官司的时候出来摆平。但是后来实习,他发现律师这个行当跟他的本性太不相符了,不管黑白,给钱就帮人辩护,这工作他做不来。实习完,到房地产公司工作,开始也是在法律部门,后来机缘合适时他申请调到开发部,他觉得这部门的工作适合自己。但是刘先生说, 大学里学的

9、那些专业课程, 还是挺有用的, 至少他比别人在法律常识方面的知识丰富得多,有时候对工作还挺有帮助。而最爱学习、觉得通过专业课学到很多东西的是读实用英语专业的小A,她说她的专业偏商务英语一点, 口语和听力比非专业的强很多, 而且是没费什么劲就强很多的那种, 因为在专业的那种氛围下, 你想不提高都难。 她说自己大一的时候上公开课, 外教播放的原版纪录片没有字幕,仅凭高中的那点英语底子完全听不懂,提问的环节自然也没法参与, 而当时的课堂上有几位大二、 大三的师姐,兴奋热烈地讨论提问, 让她羡慕不已。 课后,她拉着人家问怎么能够把口语练成她们那样,“不用着急,等你到了大二、大三,自然就像我们一样了”。

10、小A说,师姐这话给她印象特别深刻, 而且她觉得当时她的专业课程设置和老师都挺不错,比如他们有视听课就是看电影,外教找来很多他们不知道的片子,没有中文字幕的, 就在课上一段段放来看。 他们的外教师资力量比较雄厚,是宋氏三姐妹、 克林顿老婆那个学校的交换生,年纪跟他们也差不多, 教学方式比较活泼,形式也很多样,让人觉得不像是上课,倒像是游学,很好玩,又很实用。每次上课都是耳朵嘴巴全部用上的英语实践,甚至会组织同学们讨论 “美国出兵伊拉克”这样的社会话题或八卦新闻。“一位英国的外教,就很爱跟我们说戴安娜。”小 A说,“反正我那时候挺喜欢上课的,特别是外教的课。”逢到西方一些重大节日,比如万圣节、感恩

11、节都会组织学生们搞活动, 圣诞节就更不用说了。至于提高学生基本功的课程是写作和阅读,这就要看学生自己在课堂上的努力了,小 A说现在回过头去看当时写的课程论文什么的,觉得自己现在完全写不出来,“所以专业课上还是能学到东西的,如果我努力点,就更能学到东西了”。有人说大学四年的生活是不可或缺的,有人说上不上大学其实无所谓, 因为上了大学也学不到什么东西。 得出的结论是: 也许你最终学到的跟你最初预想的完全不同,可是很少有人经过了这四年却什么都没学到。3. 选修课有什么作用?除了专业课, 选修课在大学当中也占了学习的很大一部分比重,从选修课当中获益匪浅的大有人在。前文提到过的读涉外秘书专业的Cryst

12、al ,她觉得大学里边最有用的是她选的那些非专业课程,比如PS技术,甚至学习跳交谊舞。反而是专业的秘书课程之类的毕业后都没什么用, 只有写作那一块,多少对她后来从事的工作有点帮助。毕业后她的工作路线首先是客户服务, 然后做过一段时间的秘书, 转而做了策划,再到现在负责某企业的市场推广工作,跟本专业挂钩的不多。在某旅行网站做编辑的腾小姐专业读的是广告,专业课程学了什么她干脆连说也懒得说: “基本都是学了在工作中用不上的。”倒是非专业课在很大程度上对她目前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与影响,“我很感谢开设非专业课程的老师,”腾小姐说, “当时我们的非专业课程包括现代文学、中外音乐鉴赏以及中国古代史。现代文学

13、的老师,会谈很多写作上的潜规则,很有帮助,当时老师能跟学生这么谈东西的不多呀。 音乐鉴赏是在北航上的, 但老师是谁忘了, 中外音乐有很多不同,还有对各个音乐家生平的了解,不但陶冶了情操,也磨练了我的心性,就算再生气也能自我调整, 音乐挺有帮助的。 ”腾小姐说自己读的学校不是名牌大学,自觉没有什么竞争优势, 接触社会打工实习的时间比别人早一些,而老师也会讲些应对社会方面的东西,教会了她“不要憧憬,但是可以继续梦想”这样的人生态度。“至于中国古代史读史使人拥有智慧,中国人应该知道点自己的历史。”腾小姐表示。4. 学习的范围有多大?四年的大学生活, 是个人成长的重要阶段。 很难说哪些应该归功于或归罪

14、于大学,但这是个人性格形成的重要阶段, 即便不上大学,这个阶段也是要经历的,只是经历的过程不一样。 课本上的东西 ( 包括专业和非专业课程 ) ,有只学了皮毛的,有开启了兴趣的,用“通识教育”来概括可能还更确切一点。此外一个人在为人处事、 与人相处、 认识和接触社会等方面的学习,同样在大学生活中必不可少。新生进校,首先面临一个与中学时代不一样的生活环境住校,住宿舍。高中时期也有住校生, 但生源以本地、 本省的居多, 相对来说文化背景的差异没那么明显。当然个别重点高中可能也有部分全国招生,毕竟是少数。到了大学,这种情况便显著不同, 来自五湖四海四面八方的不同人等同居一室,首先要学会的是怎么在众目

15、睽睽之下与人相处。集体宿舍颇有点剥夺个人隐私的意味,加上不同的生活习惯, 有点小摩擦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小 A就形容了一下当年她们那女生宿舍 8 位女生之间的关系节奏: “大一刚开始关系非常好, 到大一下学期就开始有所分化了。到大二则分裂成各个小团体,等到了大三,成熟了一些,又开始关系融洽。最好的阶段是在大四,因为已经差不多毕业了。”相对来说,男生和女生在适应大学宿舍生活时的情况又不大一样,男生之间可能不像女生那么小心眼、 斤斤计较, 但也分人。 有一个男生在长沙某大学读医科,大一的下半学期就险些跟同宿舍的同学打起来,据他说是对方太不拘小节,处处挑衅,拿别人的东西都当自己的,自己的东西还是自己

16、的,说通俗点,就是特爱占小便宜的那种,什么事自己都不能吃亏。当然最终他们这架没能打起来,但这位男生告诉我, 他见识到了这样的人, 学会了该怎么应付。 现在他搬出学校宿舍自己在外边与人合租房子住,“条件会好一点,”他说。相处向来是一门艺术, 不光是在大学同宿舍的人之间。 刘先生回忆他在大学生活中印象最为深刻的事情时, 就告诉记者“要学会圆滑,不管是处事还是说话” 。刘先生说某次他指责一位与自己关系非常要好的男同学,当时他并不觉得自己那样说有什么不妥,也没有想到对方听了可能会产生什么样的感触,说了就说了,而且刘先生说事实上自己在说之前还想了一下措辞,还觉得自己已经很婉转了。但是在大家毕业前夕的喝酒中, 那位男生跟刘先生说起这件事, 说当时那句话让他很不舒服, 刘先生这才醒悟自己看自己,和别人看自己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腾小姐则说,认识到“谋生”技能的重要,是她在大学期间学到的除了课本以外最重要的东西, “就好像是把自己真的包装了一下,推销出去”。学校提供的平台很关键,通过老师、社团、朋友和学院的机会参与社会实践,是真正开拓眼界和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